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育戏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docx

    • 资源ID:598563       资源大小:24.1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戏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docx

    第 1 页 教育戏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特征码 kMmSboVuXydXmINKfLjU 内容摘要:20 世纪初期,张伯苓先生把戏剧活动引入学校的教 育领域,借之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为人处世能力,其对 戏剧教育功能的认识不但指引着南开戏剧活动的路向,也给当 时的戏剧方式社会教育思潮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和注释。他所倡 导的教育戏剧理念和实践超前于英美等国,在当时的中国起到 了有效的范导作用,并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戏剧活动以启示和参 照。 关键词:张伯苓;教育戏剧;人格教育;精神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倡行,戏剧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 的加入,以及对英美等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介绍,教育戏剧 (Drama in Education)、教育剧场(Theatre in Edcation)等概 念被人们越来越熟悉,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引起 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但论者多把探索和借鉴的目光投向国 外的教育戏剧理论和实践。其实,对戏剧的教育功能的探索与 第 2 页 实践早在我国上个世纪初期就已轰轰烈烈,如张伯苓在南开学 校倡行教育性戏剧活动;陶行知、晏阳初、卢作孚等教育家利 用戏剧普及民众教育;1915 年 7 月,当时的教育部所设立的 “通俗教育研究会” ,下设有小说、戏曲、讲演三股, “以研 究通俗教育事项、改良社会、普及教育为宗旨”1(教育部 公布通俗教育研究会章程),这些都是对戏剧的教育功能的有 效探索,并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有形的参照和可贵的经验。本文 试探析南开新剧运动的倡行者、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在 南开学校以育才救国为目的的教育戏剧观念及其前导性和现实 意义。 一 教育戏剧的理念不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目的,而是 注重通过戏剧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 生活及增强自身素质修养的培训,它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戏剧活 动,或说是戏剧方式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把戏剧活动引入教育 领域,利用戏剧的情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此,戏剧活动成 为一种教育媒介、平台。按其参加人和面向对象的不同,它有 形形色色的实践形式,如儿童教育戏剧、校园教育戏剧、民众 教育戏剧等。张伯苓所倡导、推行的南开戏剧活动以其参加人 员、活动范围和面向的观众来看,属于校园戏剧,是教育戏剧 第 3 页 整体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他对南开戏剧活动的理解和指导 原则从属于他的教育目的,明确指向于学生的道德、人格、精 神教育。 1944 年南开四十周年校庆之际,张伯苓总结性提到南开学校为 实现育才救国之目的,对于学生训练,特别注意体育、科学、 团体组织、道德训练、培养救国力量等五点,其中针对“国人 团结力薄弱,精神涣散,原因在不能合作,与无组织能力” ,张 伯苓意图利用一些课外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团体组织”能力, 其中就有“新剧”一项,并指出南开提倡新剧, “最初目的,仅 在藉演剧以练习演说,改良社会,及后方作纯艺术之研究”2 (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这就明确了张伯苓在南开倡行 戏剧的学校课外活动性质与教育戏剧性质,目的是培养将来能 服务社会的新人才。这一目的使得张伯苓的教育戏剧观念指向 于他所说的人格教育、精神教育,而非才艺教育,这主要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有关阐述: 其一,学生在演剧过程中能获得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张伯苓 指出,要演好一个角色,得到观众的承认和喝彩,就要在台下 精心地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一剧中角色有工拙之殊,工者 类能于出场前静坐默思,揣摩完善,迨出场时胸有成竹,故言 语姿态惟妙惟肖,受人欢迎;否则,临场草草从事,何能中肯? 第 4 页 何能致胜哉?”他根据莎士比亚世界即一舞台的观念,强调戏 剧是人生的缩影,舞台上的演练,能让演者获得许多人生的体 悟,是走上社会的准备。 “世界者,舞台之大者也。其间之君子、 小人,与夫庸愚、英杰,即其剧中之角色也。欲为其优者、良 者,须有预备” ,由此,演者可以体悟到,自己也是社会大舞台 上的一个角色,要使自己完善,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承认,就 要事先做仔细的准备,即所谓“欲为其优者、良者,须有预备” 。 如此则“诸生可为新剧中之角色,且可为学校中、世界中之角 色矣”2(舞台、学校和世界)。 其二,戏剧能提供许多的生活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经验。由于戏 剧是社会人生的精心模仿,其中包含了许多人生知识、社会经 验,正如南开学生曾中毅所言:“曲之宗旨,必超拔高尚,其 事理又必合社会,种因收果,得失起伏,以及一切言语、进退、 止辍、节骤,编者皆能摹仿风俗,刻入人情。 ”3(说吾校演 剧之益)而且由于时代潮流的激荡,戏剧多探讨许多具有社会 意义的题材,那么学生在观剧或演剧的过程中,在理解角色和 故事意义的过程中,戏剧中角色所经历的人生会让演者和观者 实地感悟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经验,可刺激其成长与发展。所以 张伯苓有言:“从戏剧里面可以得做人的经验。会演戏的人, 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做事。戏剧中有小丑、小生、老生等等,如 果在戏剧中能扮什么象什么,将来在社会上也必能应付各种环 第 5 页 境。 ”2(演剧与作人)他所根据的理念就是戏剧是压缩了 的精炼人生,人也是社会大舞台上的角色,扮演戏剧角色,是 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在社会上做事正如演戏一般),可以帮助他 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在角色的扮演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获 取满足感,激发创造力。 其三,演剧活动能让学生体悟团队精神,养成合作能力。张伯 苓十分痛恨国人的“私” ,认为这是国力衰败、民心不振的首要 原因, “中国至深之病,实不在个人之没有能力,而在个人之缺 乏合作精神”4(今后南开的新使命)。团结与合作是张伯 苓亟想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品德与能力, “本校教育宗旨,系造就 学生将来能通力合作,互相扶持,成为活泼勤奋、自治治人之 一般人才”4(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前文提到南 开创办新剧团、提倡新剧是被张伯苓列为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 团队精神的一项手段。因为戏剧演出是一项团体活动,一部戏 的演出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默契合作,而且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 职责清楚明白、认真完成。学生由一个角色的扮演,不但可以 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灵,感受故事的主题意向,渗入自己的理解 和情绪并把它们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为工作需要须学会与他 人沟通,在合作时互相尊重及聆听对方,这样的演剧活动不只 是训练演技,更是培养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沟 通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溶入社会、服务社会。在此过程中, 第 6 页 可以让参与者体悟集体的智慧,培养起团队精神、合作能力。 其四,演剧活动能为学生锻练演讲能力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 张伯苓兴办教育,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认为欲教育发生 实效,就需注意造就的人才有转移风俗、刷新思潮、改良社会 之能力,所以他积极倡导学生锻练演讲能力。他认为:“演讲 目的,在练习学生说话之技术,与发表思想之能力,并可进为 推选民主政治之准备。 ”2(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振 人心之利器有二:曰演说;曰报纸。须藉此练习备将来苦 口婆心,正言劝世,以振起国民新精神,以重续国家新运命耳。 ”2(拟向校风社社员演说大旨)由此我们就可理解,张伯 苓看中戏剧,除欲借此锻练学生的处世能力、组织能力、团体 精神之外,还想让学生在剧场中练习演讲能力,以便将来走上 社会,正言劝世,以唤醒民众,振作人心,达到改良社会的目 的。张伯苓看中演剧正有这样的功效,因为戏剧是要靠演员的 语言和动作来表达的艺术,一个人必须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包括 语言、肢体表达、面部表情等)才能胜任,这是演员的基本素质。 另外,演剧是一个集体合作的活动,演员必须有一定的交际能 力。演剧活动能锻练人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此二者正是演 讲所要具备的能力。 由此可见,张伯苓是把戏剧活动视为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而 第 7 页 把它引入学校教育领域、作为一个教育媒介来应用它的。他要 发扬戏剧的教育功能的理念,也是与他教育家的思路是一致的, 与他育才救国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时代精神和民族现实的促 发,张伯苓在学生教育上反对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注重 能改良社会的干才的培养, “若仅为个人增加知识技能而办教育, 则教育神圣亦不足称矣”2(在南开学校全体教职员会上的 开会词)。在育才实践中,他更重视对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 素质的培养,以便将来能适应转移风俗、刷新思潮、改良社会 的需要。他赞成南开的校园戏剧组织,就是因为演剧活动能给 学生以书本中所不能得到的精神、能力训练,他认为学生来学 校念书, “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的活动, 从这里面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2(演剧与作 人)。所以他看中的不是戏剧能给学生的才艺方面的教育,而 是戏剧在学生人格素养、公共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 面的培养,以求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这就是他所说的“精神 教育” 、 “人格教育” 。对于造就新人才, “人格感化之功效,较 课堂讲授之力,相去不可以道里计”2(教育者当注重人格 感化);而“精神教育”是不可能靠知识传授的,只能是一种 醍醐灌顶的体悟、潜移默化的养成,所以他提倡许多课外活动, 以求达到造就具有“完全人格” 、能“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 的新人才的教育目的。而他认为戏剧活动即能提供这样一个平 台。 第 8 页 他对戏剧的教育功能的这些认识也在南开学生中得到响应,他 们谈论戏剧多言及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以及演剧对人的精神、 素质上的影响作用,如: 戏剧本为教育之一种,故宗旨宜纯,不宜邪僻。3(铁卿说 改良戏曲) 戏剧是人生动作和精神的表象,对于社会的感化力很大。3 (胡维宪我对于编作剧本的意见) 戏剧是多种艺术复合体,一方面可以增进人生的乐趣,一方面 亦可以作改善社会工具。3(陈善忱Plasticity 与演剧) (由于戏剧摹画社会风俗人情,细致入微)学生于求学之外,又 得此精深之阅历,其有助于将来处世,获益靡穷。(学校演剧使 得学校声名远播)是则学生于遵校章之外,又知所以爱校誉,推 此而大之,则知所以爱团体,爱社会3(曾中毅说吾校 演剧之益) 张伯苓对戏剧的这一认识及其倡行新剧的思路和旨意,成为南 开剧运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影响着南开新剧运动中师生的 第 9 页 戏剧观念,也指导着他们的戏剧活动路向。 二 英美等国、港台地区的教育戏剧理念是把演剧的架构化解为一 个个要素,融入教育的过程中,强调戏剧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 特殊功能,它重戏剧活动过程中的教育功效,而非把戏剧本身 作为目的,所以有“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这一概念5。 在这一教育性质的戏剧活动中,重视的是参与者的交际、表达、 情感、想象力、集体意识等素质的养成和体悟。它应用很广, 形式多样,可以渗入学校课程的教学、社区的活动、儿童的游 戏等。 张伯苓把对学生口才锻练、团队精神的培养置入戏剧活动的框 架中,这一理念与当代的“教育戏剧”概念是十分契合的。而 他把戏剧引入校园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思路和实践,在当时对戏 剧的教育功能认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给当时社会上的农民戏 剧、平民戏剧等教育戏剧形式以有形的参照,也对我们当代的 教育戏剧(尤其是在中小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总之, 他对戏剧的教育功能的阐述和实践,在我国教育戏剧理论的建 构中有着前导性和启发性。 第 10 页 国际上教育戏剧思潮发起于二战后,蓬勃发展于上世纪六十年 代的英美等地,香港地区教育戏剧的历史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 代初。而早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张伯苓对戏剧的教育功 能的阐述以及他对南开戏剧活动的人格教育导向就已相当明确。 在张伯苓,南开的戏剧运动是他实施育才救国方针的一个有效 的媒介。 当然,由于南开戏剧活动的校园活动性质,它只是学校实施教 书育才、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一个课外活动,所以它没有吸纳 民众参与戏剧活动,也没有走出校园,面向民众普及教育的实 践。但它所倡导的戏剧方式的社会教育理念在当时确起到了范 导作用,而且它对当时的戏剧方式社会教育思潮也起到了很好 的宣传和有形的参照作用。放眼当时教育界,张伯苓把戏剧视 为培育人才、改良社会的一种方式的理念应是较早的。在它之 后,许多教育家践行着这一理念,把戏剧作为手段实施其平民 教育、乡村教育、农民教育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教育。陶行知把 戏剧作为教育民众的有力和有效手段。三十年代,他在南京晓 庄师范建立晓庄剧社,推行农民戏剧。此后,谷剑尘在江苏无 锡省立教育学院开展农民戏剧运动,阎哲吾在山东济南进行农 民戏剧教育运动,李一非在河北通县民众教育馆进行民众戏剧 探索。卢作孚二、三十年代在四川的泸州、成都、北碚主持通 俗教育馆或民众教育馆,也以戏剧、讲演、音乐等为手段进行 第 11 页 教育,以启迪市民智识,涵养其性灵。三十年代,晏阳初倡导、 促成的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践,也是以戏剧为媒介,以推行其 平民教育思想。这些教育家们都是看到了戏剧在社会教育中的 有力、有效作用,视戏剧为最民众、最有力的教育手段,目的 是传播知识,唤醒民众,振起人心,使他们在戏剧活动中领悟 并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启发民众斗志,最终达到改造社会的 目标。在晏阳初倡导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中,东不落岗村农民 建起自己的剧场,上有对联曰:“利用农闲传播社会教育,推 广戏剧唤起民族精神。 ” 就很好地说明了戏剧在实施社会教育 活动中的性质,以及教育家选择戏剧方式的社会教育的目的。 这些戏剧方式的社会教育实践有着明显的南开剧运“改良社会” 宗旨的精神,是对张伯苓戏剧方式育人方针在社会教育实践上 的具体实施和真正推广。这些社会教育的实践与南开剧运宗旨 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指向改良社会,振兴国运。由此,我们 可以看到南开剧运社会教育意识的先导作用,以及其戏剧活动 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实验性质。 现在,南开剧运所焕发的光彩早已消歇,但张伯苓先生所阐发 的教育戏剧观念仍启发着我们有关戏剧的许多思考。我们今天 应如何发展戏剧,利用戏剧,使它成为实施社会教育的有利、 有效媒介?戏剧如何走出实验的舞台,走入社会,走近民众? 第 12 页 如何在当代的传播媒介中发挥戏剧的教育功能?南开剧运重视 戏剧形式在培养人们生活能力、团体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的 利用,以及改良社会的宗旨,使我们看到了戏剧艺术形式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的功能。我国近年已经在中小学的艺术课程中设 置戏剧知识和以戏剧形式的知识传授,说明有识之士也看到了 戏剧在教育上的功能,如教育部制订的学生艺术能力发展水 平参照表中就指出了要利用戏剧方式锻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 力:“在舞蹈和戏剧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6那 么,张伯苓先生以演剧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理 论和实践经验就值得我们今天很好地总结和借鉴,以作为我们 今天发展戏剧、利用戏剧的有效参照。 注释: 张伯苓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中言:“教育一事非独 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见崔国良编张伯苓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版,第 8 页。 曾中毅说吾校演剧之益中言:“此固吾学生数百人期年 第 13 页 所乐遇之大好机会,校长张伯苓先生所乐道之精神教育也。 ” 夏家善等编南开话剧运动史料 ,南开大学 1984 年版,第 11 页。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Z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1812 2崔国良张伯苓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308,1718,26,155,307,34,88,26,108 3夏家善等南开话剧运动史料Z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10,13,20,22,1011 4王文俊等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Z)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1984155,3 5舒志义论戏剧的教育与教学功能J戏剧艺术,1999 年, (3):1725 第 14 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XX47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戏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docx)为本站会员(椰子壳)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