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原创)一、学习实践与思想淬炼历程2025年X月X日至X月X日,我参加了市委党校“新时代青年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班”,期间赴井冈山革命老区开展沉浸式学习,参与“党史中的斗争精神”专题研讨,并在数字化党建平台“红链云”上完成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阶课程。通过实地感悟革命旧址、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我对“两个结合”的理论深度有了新认知,在对标“国之大者”中明确了基层工作的政治坐标。二、差距与不足剖析(一)理论武装的系统性与实践性存在短板作为基层治理一线干部,虽能完成“学习强国”日常打卡,但对“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等前沿理论的学习停留在文件通读层面,未能结合辖
2、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具体工作形成“政策-实践”转化清单。在组织社区党员学习时,仍沿用“读报纸+谈体会”的传统模式,对“数字党建”平台的案例库、模拟决策系统运用不足,学习成效与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存在脱节。(二)艰苦奋斗精神在常态化工作中有所弱化对比井冈山革命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的创业精神,自身在推动社区垃圾分类试点时,面对居民抵触情绪存在“等政策支持”的消极心态,未能像革命先辈那样主动上门做细思想工作。在街道数字化办公推广中,对打印机长期待机、电子文件重复打印等“微浪费”现象习以为常,对“过紧日子”的要求缺乏具象化落实。(三)创新攻坚的锐气与破局能力有待提升在处理辖区企业劳资纠纷时,仍依赖“行政调解
3、老办法,未能运用新学习的“法治+大数据”矛盾预警模型。面对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难题,存在“向上级要资源”的等靠思想,没有主动对接辖区企业探索“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工作中满足于“完成考核指标”,在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时,对智慧安防系统与党建平台的融合应用缺乏前瞻性设计。三、问题根源的深度检视(一)政治站位的高度尚未契合时代要求本质上是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理解不透彻,存在“基层工作只需落实具体任务”的认知偏差。在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未能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审视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思想上仍存在“就事论事”的惯性思维。对“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转化缺乏系统谋划,如
4、在推动社区充电桩建设时,仅关注数量达标,未统筹考虑新能源汽车普及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协同性。(二)党性锤炼的强度未达政治要求对照“自我革命”要求,参加组织生活时“辣味批评”不足,对支部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未能及时纠正。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中,存在“时间服从任务”的现象,主题党日活动有时沦为拍照留痕。究其根本,是缺乏“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感,对“党性不是抽象概念”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未在解决群众“飞线充电”等具体问题中检验党性纯度。(三)斗争本领的厚度未匹配实践需求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复杂矛盾,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引发的邻里纠纷,存在“绕道走”心态,未能运用“枫桥经验”的方法论主动破局。在推
5、进“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改革时,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梳理不够彻底,害怕触碰利益藩篱,本质上是缺乏“得罪人”的勇气,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时代要求理解不深刻。四、未来改进的实践路径(一)构建“三维学习”体系,夯实理论根基1 .建立政策转化台账:将每月学习的中央文件与辖区工作对标,如针对“银发经济”政策,在社区建立“适老化改造需求清单”,实现“学习-调研-方案”闭环管理。2 .创新学习载体:每季度牵头组织“党建+科技”主题沙龙,邀请数字经济专家解读“元宇宙党建”等新形态,推动理论学习与技术应用融合。3 .深化实践研学:每半年赴先进地区考察基层治理创新案例,如杭州“未来社区”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的工
6、作方案。(二)锻造“硬核政治能力”,强化使命担当1 .实施红色治理攻坚: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成立“党员攻坚队”,带头攻克拆违、管线迁移等难点,将“红色物业”覆盖率从60%提升至80%o2 .建立党性体检机制:每月对照“政治三力”标准开展自我检视,在支委会上汇报整改成效,接受党员群众监督。3 .参与重大任务锤炼:主动申请加入开发区征地拆迁工作组,在复杂矛盾处置中提升政治判断力,年内力争主导化解2-3起历史遗留问题。(三)弘扬“实干创新”作风,提升治理效能1 .打造数字治理样板: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社区“信用积分”平台,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体系,推动治理手段数字化转型。2 .探索共富实践路径:联合辖区企业成立“社区共富基金”,开发“手作非遗”线上销售平台,帮助困难群众增收。3 .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在社区治理中设立“创新实验区”,对先行先试项目设置容错清单,年内培育2-3个可推广的治理创新案例。站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节点,我将以此次党性分析为契机,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在基层治理一线锤炼“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党员本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答好新时代赶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