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湘潭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 资源ID:620681       资源大小:40.84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潭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第 1 页 湘潭市 20XX 年政府工作报告 特征码 HEPsDJRqyQVvnmgcsoGK 湘潭市 20XX 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 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 年工作回顾 20XX 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是经受各 方面严峻挑战和考验的一年,也是大有作为、大有收获的一年。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 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砥砺 奋进,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 推进富民强市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系列抗 第 2 页 风险、保增长措施,经济逆势上行取得超过预期的成效。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促就业、强基础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趋利避害,科学应对, 把保增长的重点放在保企业增效、保财政增长、保居民增收上, 将 20XX 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 ,果断实施保增长“百千工程” , 适时出台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充分发挥 3000 万元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效应,开展“温暖 20XX?金融系 统在行动” ,落实房地产“稳市”政策,全力打造战略引资平台, 激活有效需求,破解发展难题,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地区 生产总值达 734 亿元,同比增长 13.5%(预计数,下同)。完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72 亿元,增长 48.7%,增速创五年来新 高。财政收入在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快增长, 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8.1 亿元,增长 19.1%。 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 转变,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 三次产业协调较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有效推进,工业增长 质量提高,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334.7 亿元,增长 20.6%。湘 钢、湘机、江南、江麓技改加速推进,全创科技一期和旭宁科 技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风电装备形成整机 500 台产能规模, 第 3 页 全市技改投资达 250 亿元,增长 73.7%。四大战略产业实现产 值 592 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 55%。强化政策引导,设 立专项资金,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年内新增产值过亿 元中小企业 33 家,年产值过 5 亿元的企业达 22 家;规模以上 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 32.7%,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64.7%。工业园区领跑经济发展,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34%,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现代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巩固提 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 322.5 万亩,总产量达 150 万吨,连 续六年保持粮食增产,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均居全省前列;湘 潭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生猪出栏 560.4 万头,增长 4.5%;湘潭县、湘乡市生猪出栏和外调量继续保持 全国领先。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粮食、生猪、竹木、湘 莲四大主导产业贸工农产值突破 200 亿元。累计转移农村劳动 力 66.5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增长 10.4%。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九华工业现代物流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等 15 个重点物流项 目完成投资 8.5 亿元,10 家企业通过国家 A 级物流企业评定。 城乡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3.2 亿元, 增长 19.6%。着力打造核心商务圈,单体面积达 12 万平方米的 全省最大购物中心建设路口步步高购物广场竣工开业;启 动 13 家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质;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 程, “家电下乡”网点达 396 个,新增消费额 2 亿元。成功举办 “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和“中国(湘潭)红色旅游论坛” , 第 4 页 全年接待中外游客 12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 33.7%。湘 乡东山学校旧址获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撤消市区湘 江一、二、三桥收费站和四个二级公路收费站,解决了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呼吁多年的难点问题,优化了发 展环境,提升了对外形象,带动了居民汽车消费迅速上升,全 年小汽车上牌量达 2 万多台,比 20XX 年增长一倍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自主 创新在保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湘潭高新区 成功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纳 入国家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达 44%,居全省第二。争取列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 56 项, 组织实施 26 个重点科技项目和 3 个重大科技专项,新增销售收 入 47 亿元。实施知识产权、质量兴市和标准化战略,专利申请 量和工矿企业授权量位居全省前列;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和湖南省地方标准 19 项;27 个产品荣获湖南名牌。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分别在九华和高新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学研 合作进一步深化。组建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 联盟,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2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3 家、省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家。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构建“立体环保”机制,在全省 第 5 页 率先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推进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 “1126”工程,创造经济效益 4.2 亿元。实施“蓝天碧水”工 程,开展“湘江枯水期保水安全”等专项行动,完成湘江湘 潭段重金属污染治理规划编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 领域的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万元 GDP 综合能耗下降 6.2%,二氧化硫、镉、砷等主要污染物减排 指标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五个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全部 建成投入运行,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三年行动 计划” 。 过去一年,我们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通讯、电力、环保等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80 亿元以上。城际快速通道红易大 道全线竣工通车,芙蓉大道即将竣工,天易大道开工建设;覆盖 城乡的 5 条市域干线公路建设全面铺开;湘潭、湘乡火车站改 扩建、沪昆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启动 和推进;潭衡西线、长湘等高速公路、韶山高速江南连接线及 易俗河港区、铁牛埠港区二期建设进展顺利,综合交通体系建 设驶入快车道,市际市域两个“1 小时经济圈”加速形成。涟 水大桥建设已经启动。湘江风光带、福星中路、体育中心等重 第 6 页 大项目建设全面加速。长株潭三市通讯实现升位并网,信息同 享迈出重大步伐。 城市品位显著提高。强化规划对新型城市化的引领作用, 市本级规划编制投入增加到 2000 万元以上,实现重点区域和重 要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全年完成城建投资 50.7 亿元。 对 25 条城市主次干道实施路面硬化及人行道修整;改造小街小 巷 79 条;实施公园改造、景观道建设等提质工程,城市绿化、 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大幅提升。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推行城 市“网格化”管理,城市脏、乱、差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开展集中“拆违”行动,拆除违法建筑 13 万多平方米;实施户 外广告专项整治,拆除违规户外广告 5 万多平方米,对 17 条城 市主次干道进行了门店招牌的统一规范设置。整合公交资源, 新购置 139 台公交车投入运营。智能化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投入 使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验收。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百村示范、百村帮扶” 工程,农村基础条件、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建设农 村公路 614.8 公里,新增通畅行政村 115 个,通畅率达 94%。 完成水利建设投入 3.7 亿元,除险加固病险水库 102 座,解决 8.7 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户用沼气池 8138 个;完成 119 个村的农电改造任务。农业机耕化程度达 81%。小城镇建设 第 7 页 投资 8.3 亿元,增长 11%;城镇化率达到 49.9%。县域经济发展 提速,湘潭县、湘乡市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 20 强。 过去一年,我们突出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坚持先行先试,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 “两型”示范效应凸显。充分运用“两型社会”建设顶层 设计成果,高标准制定湘潭市湘江湾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实 施方案 、 湘潭综合交通规划等 12 个专项规划和湘江风光 带概念性规划 、 湘潭火车站核心区规划等 10 多个重点区域 控制性详规,形成了规划催生项目、带动投资的喜人态势。实 施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启动九华、昭山、天易三个示范区改革 与发展,赋予其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和高度灵活的用人自主权, 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步伐明显加快。九 华示范区入园企业达 137 家,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 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 值、财税收入分别增长 2 倍、5 倍和 1 倍以上;昭山示范区保 护性开发建设得到强化,立体交通路网加快完善;天易示范区 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率 先在全省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集体土地“先 第 8 页 行征收” ,完成竹埠港地区 8.2 平方公里土地性质变更,经营性 土地交易全面实行网上招拍挂。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进 一步整合、盘活国有资产,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市“两型” 投、城建投等公司融资 50 多亿元,成功发行企业债券 9 亿元; 新成立 4 家信用担保机构和 1 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融资 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创历史最高水平,年 末各项贷款余额超过 450 亿元,增幅为 40%,比年初增加 128 亿元,增量居全省第二。率先在全省开展城乡水务体制改革, 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全市耕地、山地流转面积达 40 万亩,涉及近 10 万农户。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突出招商选资和战略引资,积极承接 产业转移,全年实际到位外资 3.5 亿美元,增长 22.4%;引进境 内外资金突破 140 亿元,增长 20%以上。日韩的机械电子、美 国奥克兰郡的小汽车及零部件、港澳台的物流及电子信息、 “珠 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区域、重点产业 招商取得重大进展。省政府批准在九华示范区设立“湘潭台商 投资区” 。积极参与“中博会” 、 “港洽周”等重大招商活动,成 功承办“20XX 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三届湘商大会” ,湘潭 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 第 9 页 市境外投资企业达 27 家;完成进出口总额 14 亿美元,总量位 居全省前列。 过去一年,我们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挤出更多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和 公共服务。市本级财政对实事办理的投入达 2.3 亿元,增长 27%, 实事后续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4.7 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 2.2 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5 万人;政府出资购买 1000 个公益 性岗位安排困难对象就业;开展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专项 就业援助行动,提供就业岗位 8.4 万个。率先在全省开展创业 带动就业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湘潭被列为首批“全国创建 创业型城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 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扩面 20.2 万人,城镇居民医保人数达 50 万人;湘潭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启动。城乡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明显提升。率先在全省 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湘潭社会福利院、救助管理站竣工投入使 用,社会救助工作获国家民政部“探索创新奖” ,湘潭被列为全 国两个社会救助工作试点示范市之一。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 大,全年新建廉租房 22.7 万平方米,是前五年总量的 5 倍多。 第 10 页 一系列惠民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城 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6109 元,增长 12.1%;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达 6770 元,增长 11.3%。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教育强市迈 出坚实步伐。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居全 省第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基”债务全部偿清;投入近 5000 万元,建设合格学校 48 所;职教基地群建设加快,职业 院校在校生规模居全省第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 改扩建乡镇卫生院 15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 所;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参合率”达 93.8%;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制 度;启动“农村已婚妇女妇女病免费普查三年行动” ,惠及 23.1 万人;甲型 H1N1 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成 功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广泛开展“广场文化” 、 “送戏下乡” 、 “四进社区”等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完成 14 家乡镇文化站建设;湘潭县、湘乡市荣获全国农村文化 先进县(市)称号。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 86 个电视“盲村”的收视问题。城乡科普、社会科学、文艺创作、 新闻出版等事业加快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才培 训、场馆建设等迎接省运会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 4.35以内,我市成为全省两个人口计生工作模范 市之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区域性人才开发与合作力度 第 11 页 加大。外事侨务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市人防指挥中心投入 使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 成效。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极大地激 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统计、工商、保险、邮政、烟草、 气象、水文、韶灌、档案、保密、史志、残联、老龄老干、民 族宗教、对台事务、粮食储备、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取得新的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为民、务实、高效政府建设。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 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 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 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得 到落实。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市直机关实现网上*传输;政 务公开力度加大,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历经七轮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 1911 项,减幅达 85%。强化 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在全省率先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顺利完成第七次社区居 委会换届选举。整合城市社区,彻底改变了“有小区、无社区” 的状况。推进依法治市, “五五”普法成效明显。应急管理体系 第 12 页 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 管力度加大。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大稳定” 活动,一批突出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 任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入开 展。大力创建“平安湘潭”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 保持稳定。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驻潭人民解放军、武 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警察在保障安全、维护稳定、 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对的局面极其严峻,面临的 形势极其复杂,取得的成绩极其不易,积累的经验极其宝贵。 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 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 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湘潭改 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 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 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节能减排压力大;消费市场不 够活跃,投资约束依然严重,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还不强; 第 13 页 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 进一步突破;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难度大, 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较大;行政效能 有待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社会治 安亟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 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 年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 20XX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完成“两型社会”建设 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巩 固经济回升态势、高起点谋划“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两 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 好于去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已出现好转迹象,世界经济有望恢 复性增长;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并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推动经济结构向低 碳化发展,能源结构向清洁型转变,有利于我们继续巩固和发 展良好势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随着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 验区建设纵深推进,我市人文、区位、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 综合优势更加凸显,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承接产业和要素转移、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但世界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过程,各 第 14 页 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有可能遇到外部市 场难以预料的冲击。同时,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还不稳固, 我市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可能进一 步凸显,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 和责任意识,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以百折不挠的韧劲,真抓实 干,攻坚克难,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从更高起点上 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 20XX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经济 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一化三基”战略的要求,围绕“两 型社会”建设目标,继续实施强工富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 “三大战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 力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政府工作要始终突出“转方式、调结 构、抓改革、促增长、惠民生” ,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财政总收入增长 第 15 页 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8%;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5%;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10%和 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 控制在 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 5.3以内;万元 GDP 综合能耗降低 5%,化学需氧 量排放减少 13%。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将 20XX 年确定为“结构调整年” ,进一步做大做强精品钢 材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 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产业,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全国红色旅游、 现代农业示范、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等四大基地,加快构建符合 “两型”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继续把推进新型工业化 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坚持“存量改造提升、增量创新 发展” ,以产业升级带动产业优化重组,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改 造。进一步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强化新型工业化引 导资金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作用。实施“11322”工程(即 第 16 页 培育 1 个“千亿产业” ,建设 1 个“千亿园区” ,打造 3 个年销 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发展 20 个年销售收入 10 亿元至 50 亿元的企业和 20 个年销售收入 5 亿元至 10 亿元的企业), 壮大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年四大战略 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 240 亿元以上。突出抓好湘钢宽厚板生产 线、湘电风能、吉利汽车三期、江麓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等重大 产业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带动财税增收。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冶金、 建材、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坚决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 设备和产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 270 亿元以上。依托湘机、江 麓、江南等企业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促进军民结合型优 势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集群和制造基地。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鼓励 中小企业广泛开展协作配套,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公共服务平 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创业基地建设,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 资难等突出问题。年内力争 12 家中小企业上市成功。支持中 小企业加强产业配套、自主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加 速 100 户“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按照 第 17 页 农业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思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优化区域布局,抓好京珠高速与 107 国道并行地区、上瑞高速与 320 国道并行地区两条现代农 业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业成片规模发展, 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力争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 250 亿元。编制农业产业化发 展规划,提升粮食、生猪、湘莲、竹木、油料等五大主导产业 的品质和效益。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严 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建设“隆平论坛” ,全力推进 “双超配套”三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工程, 着力打造中南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3、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把服务业 作为扩大消费、调整结构的主要着力点。突出把现代物流业作 为新兴主导产业来培育,争创全国物流示范城市,加快打造湘 中南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使湘潭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 物流枢纽和节点城市。加快推进湘潭港铁牛埠港区水运物流中 心、心连心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万里行物流中心等重大物流 项目建设,支持步步高、湖南工程机械、九华钢材等物流龙头 企业全面提升,加快将九华现代工业物流园、荷塘综合物流园 和湘潭西商贸物流园等建设成为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现代物 第 18 页 流园区,着力打造超千亿元的物流产业。提高物流信息化、现 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网络物流。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等在湘潭设立分支机 构,建设金融业集聚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 中部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和省级金融安全区。 4、加快发展旅游业。以优势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打造中国 红色旅游第一品牌为重点,加速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不断提升 旅游产业发展层次。完善和实施湘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XX-2020 年) ,进一步舞活韶山龙头,通过加快昭山、湘乡 大东山旅游区、 “励志论坛” 、湖南水府旅游区、泛白石旅游区、 乌石景区建设,辐射带动城区旅游发展;提质改造东方红广场; 推出“毛泽东成长之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水平办好“中 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节会旅游、工 业旅游、白石文化旅游四大特色旅游;加快整合旅游资源,加 强旅游市场整顿,提升旅游服务形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突破 100 亿元。 (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发展竞争优势 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建设“两型社会” 、实现科学发展 的战略重点,务求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 19 页 1、鼓励自主创新。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 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大政策支持,推进科技优势转化为 竞争强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 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580 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45%以上。突出抓好 5 兆瓦风 力发电机和 320 吨大型露天矿山电动轮自卸车等一批新产品的 研发,集中力量突破 20 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产学研合 作模式,进一步推进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产学研创 新联盟,力促产学研合作项目 40 项以上。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 略,大力培育 20 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加强知识 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提高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质量兴市和标准化战略, 加大知名品牌开发力度。 2、强化节能减排。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 核心内容,坚决打好“十一五”节能减排攻坚战。提高环保和 节能准入门槛,坚决不上“三高一低”的企业和项目;继续推 进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加快重点节能减排工程项目建设力 度,强化在线监控和跟踪督办;实施湘潭市湘江湾循环经济 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积极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试点 企业,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和工 第 20 页 业二氧化硫治理为重点,突出抓好竹埠港、下摄司、涟水河、 鹤岭、湘潭县吴家巷工业区、湘乡老工业区等重点区域及相关 企业的污染治理,抓紧实施涟水河生态和谐型循环经济发展规 划。力争省环保产业园落户我市,着力打造环保产业集聚“洼 地” 。探索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退出补偿机制,鼓励采用新技 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高能耗行业能效水平;积极开展建 筑节能、交通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完善节能减排指标 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严格实行区域限批、问责制和 “一票否决”制。 3、推动园区率先发展。遵循“产业引领、项目支撑、特色 打造、集群发展”的思路,将高新区和九华、昭山、天易三个 示范区推向“两型”改革试验的最前沿,使之成为推动经济转 型、领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核心增长极。全面落实对示范 区的简政放权政策,探索高新区与行政区的互赢发展模式,实 现共建共享。充分利用高新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知 识产权试点园区的优势,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光伏产业及机电 一体化产业集群,重点支持高新区风电国家试验室建设,启动 东方红南广场科技孵化城建设,着力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 研发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突出九华示范区“产业新区、滨江 新城”的战略定位,重点抓好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 装备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推进重大新型城市化建设项目,力 第 21 页 争将九华示范区申报为国家级湘潭台商投资区、保税区。昭山 示范区着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休闲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隆平科技大楼、仰天湖生态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着 力建设“生态绿谷、创意之都” 。天易示范区突出光机电、新能 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 配套园区。同时,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支持县(市)区打 造产业特色园区。 (三)积极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作为推动结构 调整的重要手段,强化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全面增强经济发 展的内生动力。 1、强化投资拉动效应。坚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重大 项目,发挥投资乘数效应。抓好 128 个重点项目,确保完成投 资 240 亿元以上,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600 亿元以上。 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突出对接国家“10+2”产业振兴规 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争 取湘江流域湘潭段重金属污染治理、华电集团核电项目等重大 项目得到中央和省支持。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建立推进结构调 整重大项目库,重点加强“三农” 、民生、节能环保、自主创新、 第 22 页 技术改造和财源培植等领域,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 业。进一步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的经济增长点、 财税点和就业点的投入。完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出台并 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2、全面激活城乡消费。改善消费结构,优化消费环境,培 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步步高、心连心、大洋 百货、万凯源等大型连锁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建设 路口、基建营、砂子岭、双拥广场等四大商圈建设,加快打造 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消费品牌,增强对外地居民来潭消 费的吸引力。培育好通讯、旅游、文化、体育、食品等热点消 费,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 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继续实施“万村 千乡工程”和“双百工程” ,加大“家电下乡” 、 “汽摩下乡”推 广力度,推动现代流通方式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敞开大门,放 宽政策,在引进全球商业 500 强企业上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人 流集聚和房地产业发展。 3、努力破解要素瓶颈。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手段,拓宽 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渠道。创新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机制,强化地方资金配套,加快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大力 发展人才、技术、产权和土地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 23 页 加大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和吸纳民资、外资、 银行资金的作用。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放宽 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 构加大对全市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尤其是对“三农” 、中小企 业的信贷支持,力争新增信贷投放量达到 120 亿元以上。加大 企业债券发行和上市融资力度,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采取切实 措施,整顿规范征地拆迁市场。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保障全市 发展用地需求,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切实抓好河东地区和 万楼新城区集约节约用地示范。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深入推进“百千工程” 。 (四)突出滨江特色,打造宜居城市新形象 按照“迎接省运会,建设滨江城”的目标要求,加速推进 新型城市化,以“拓宽出入口,提质小街巷,建设风光带,贯 通二环线,打造新亮点”为重点,实现城市的大提质、大发展。 未来三年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 160 亿元以上,使城市建设“一 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变大样” 。 1、优化城市规划。按照“两型”城市群发展要求,加快编 制和完善相关规划,实现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全覆盖和专业规划 配套齐全,控制性详规中心城区覆盖率达到 80%以上,示范区 第 24 页 近期建设区域达到 100%。运用“两型社会”顶层设计成果,高 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引导项目,优化城 乡空间和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市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 点中心镇辐射型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确立城乡规划的 “龙头、刚性、法定”地位,建立健全规划执法的长效管理机 制,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拆除和整治力度,确保规划实施的严肃 性。加快规划展示中心建设。 2、完善城市功能。围绕“一轴两区四带”(一轴,即湘江 生态经济发展轴;两区,即河东城市中心区和河西城区;四带, 即芙蓉大道城市发展带、长潭西线经济带、天易经济带和 320 国道西线经济带)的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成城市建设投 资 89 亿元。重点推进湘江风光带(河西历史文化风光带和河东 生态经济带)、沪昆客运专线、东二环及五大桥、体育中心等项 目建设。加快岳塘和万楼两个新城区建设步伐。改造提升双马 连接线和长潭西线连接线两个出入口。加速完善路网结构,用 三年时间贯通城区所有断头路,年内贯通宝塔北路、大湖南路、 大湖北路、泗洲南路、柏荫路、广云西路、建设北路延长线。 推进沪昆高铁湘潭段及湘潭北站、韶山南站建设;在突出抓好 潭衡西线、长湘高速(湘潭段)建设的同时,加快湘潭西部高速 网和韶山高速江南连接线、潭邵高速水府庙、潭市连接线建设; 第 25 页 继续加大城际快速公路网和通乡公路网建设力度,加快港区建 设和客货运输站场建设步伐,实现 5 条市域干线公路竣工通车, 构建“对内通达、对外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确保涟水 大桥年底建成通车。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形成多层次、多 功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强化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发 展城市大公交,加快公共停车场所、公共汽车站、天然气加气 站、生活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抓紧湘潭管道油库建设。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启动城区应急水源建设和二次供水 规范管理工作。下大力气整治建设领域违法违纪问题,全面优 化建设环境。创新经营城市思路,进一步盘活和经营好城市资 源资产,通过战略引资实现成片、高端开发。 3、提升城市品位。围绕彰显滨江特色、生态特质、文化特 征,启动实施一批亮点工程,加快把湘潭打造成为受人赞誉和 向往的魅力新城。统筹“一江两岸”发展,着力将湘江风光带 打造成集防洪保安、道路交通、景观休闲于一体的滨江风光带 和生态经济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湘潭火车站改扩建工程, 打造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启动城市雕塑规划。推进“城中村” 和棚户区改造,加大河西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完善河东新区商 业配套基础设施。推动韶山路、建设路、福星路、东湖路等街 道临街面改造。分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 346 条背街小巷的改造, 年内完成 100 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切实加强大气 第 26 页 扬尘治理,加大煤改气和出租车油改气实施力度,进一步改善 空气质量,促进水质达标。抓好湖湘公园、岳塘公园等生态园 林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功能完善的文体、休闲场所。广泛开 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群众性爱绿护绿活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 市。 4、强化城市管理。将 20XX 年作为“城市形象提升年” ,围 绕构建大城管格局,继续推行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推动 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现无缝对接和常态化管理。加快推进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着力解决管理失控和缺位的问 题。以老旧小区、 “城中村” 、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 进一步推进“三整四化” ,大力整治城市脏乱差。坚持教育、引 导、惩罚相结合,强化文明创建,深入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 开展“市民论坛”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五)坚持以城带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强化中心城市带动功能,更加关注和重视“三农”工作。 认真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坚持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基础 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扩面,切实提高城乡统筹发 展水平。 第 27 页 1、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 财政支持、银信互动、社会筹集、农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发挥农业投入规模效应。深入推进“双百工程” ,集中打造一批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加快推进水、电、路、气“四大工程”建 设。硬化农村公路 250 公里,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做好 “十二五”农村公路规划;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完成水利 建设投入 3 亿元,除险加固病险水库 100 座,解决 10 万名农村 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年内完成 240 个村的农网改造任务;新 建 5000 口户用沼气池,实施 5 个大型沼气工程。大力提高农业 机械化水平。深入开展“五改一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 ,加 快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示范村庄。 2、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 作的重点,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 全年培训农民 20 万人以上,输出农村劳动力 68 万人,实现劳 务收入 70 亿元。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经营性实体,增加非 农产业收入。鼓励和扶持有技术、有资金、懂管理的返乡农民 工自主创业。 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 的着力点,突出抓好湘潭县、湘乡市城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 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大韶山、大景区、大旅游”目

    注意事项

    本文(湘潭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yyf)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