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季羡林求学路从小赢在起跑线上不可盲目模仿.doc

    • 资源ID:62281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季羡林求学路从小赢在起跑线上不可盲目模仿.doc

    1、季羡林求学路:从小赢在起跑线上(不可盲目模仿)2009年7月11日,两位来自孔子故里的学问大师季羡林、任继愈同日与世长辞。今天转贴一篇分析介绍季公中小学时期求学之路的文章,以示纪念,并为关注家庭教育的朋友们提供参考。当然,教育孩子要因人制宜,不可盲目模仿。著名学者季羡林,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成为名闻遐迩、精通12国语言的学术大师;从山东临清县一个既穷又小的官庄走向了世界,走遍了几个大洲,几十个国家。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出众?他在自传中回顾小学到高中的经历时谈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今天这一点不管多么单薄的基础不是那时打下的吗?”可见,他的成功有一点不可忽视: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学

    2、习基础,赢在起跑线上。从小读名校跟名师,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强烈学习兴趣季羡林出身贫寒家庭,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7岁后,叔父又把他转入一所新式小学,济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不久,又转入很新潮的新育小学读书。因为认识一个“骡”字,他得到了老师的垂青,直接从高小开始念起。季羡林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班主任李老师带领学生种地,还教英语,教学生认字母,而且还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英文字母f就像一只大马蜂,两头长,中间断。”这个形象的比喻季羡林现在还记得。12岁,考入正谊中学,英语列入正式课程。15岁,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这里的老师,可谓极一时之选。山东大学的校长是前清状元、

    3、当时的教育厅长王寿彭。季羡林因第一学年连续获得两个甲等第一名,得到了校长的两件墨宝,因而让他“从此才有意识地努力学习”。教国文的老师是王昆玉先生,是一位桐城派的古文作家,有自己的文集,他对季羡林的影响极大,季羡林因此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过去用来读武侠小说的劲头,全都用在了读古文上。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更是名师云集。这里的国文老师胡也频、董秋芳等人,都是全国闻名的作家。这里学习的一年,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从小学开始学英语,8年课余补习让他

    4、开始就比别人强季羡林在自传中写道,“三年高小,平平常常。有一件事值得提出来谈一谈:我开始学英语。”当时正规小学并没有英语课,10岁的季羡林在叔父的安排下,课余参加了两个学习班:一个古文学习班,一个英文学习社。从高小到中学,季羡林下课后先是参加古文学习班,读了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晚上又到英文学习社学习,一直到深夜10点。天天连轴转,持续了8年时间。季羡林说,英语“学的时间不长,只不过学了一点语法、一些单词而已。”“万万没有想到,就由于这一点英语知识,我在报考中学时沾了半年光。”学校考试时出的题目是汉译英:“我新得了一本书,已经读了几页,可是有些字我不认得。”季羡林翻译了出来。结果他被录取,不

    5、是一年级,而是一年半级。由于有课余参加英文学习社的底子,季羡林在高中英文的学习上,别的同学很难同他竞争,这让他在领先之余,还能轻松学习德文。古文的良好基础,让他在正谊高中的第一篇作文读书后大大“出彩”,受到了国文老师的高度赞扬,使他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范围广而杂。他说,“这对我以后的工作起了积极的影响。”正是这些,季羡林在高中学习三年中,六次考试,考了六个甲等第一名,成了“六连冠”。叔父严慈有远见,从小好玩摸鱼钓虾也没耽误学习季羡林的叔父虽未受过正规教育,但绝顶聪明,完全靠自学,经史子集读了不少,能诗,善书。他没有男孩子,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季羡林身上。他要求严而慈,对季羡林影响极大。他自

    6、己亲自给季羡林辅导讲课,“选了一本课侄选文,大都是些理学的文章。”叔父思想开明有远见,懂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季羡林上高小时,便出钱让他课余去学英语,学古文。在高中前,季羡林虽说“并不努力”,顽皮如故,喜欢摸鱼钓虾、钓蛤蟆,不知用功为何物,成绩徘徊在甲等后几名、乙等前几名之间,属于上中水平。但是,叔父对他的要求没有放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课余补习班坚持了年雷打不动,每天都是学习到深夜;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就奖励一个油旋(济南风味小吃);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都属“名校”“重点”或“新潮”之列。为此,季羡林在自传中对叔父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今天勉强学得了一些东西,都出于他之赐,我永远不会忘掉。”以至于他在回顾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习生活时,认为有三件事值得提出来谈一谈:小学阶段开始学英语,叔父亲自给他讲课,课外参加补习班外读了大量的旧小说,这都是他的叔父严慈而有远见的结果。季羡林的成长历程给家长们一个启示:小孩教育的成功,首先要赢在起跑线上。几十年前,季羡林的叔父就懂得教育的投资,懂得严而慈的家教,何况我们现在的家长呢?


    注意事项

    本文(季羡林求学路从小赢在起跑线上不可盲目模仿.doc)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