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
2、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成大米。”“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周恩来惊讶地说。“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是呀,这十多道关,也
3、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已是深夜了。一路
4、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劝道:“明天再写吧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不!”周恩
5、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
6、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
7、她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就是居里夫人。爱迪生小时侯的故事爱迪生小时侯的故事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母鸡为什么卧在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
8、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天快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
9、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气又好笑,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呢?你在这儿干什么呢?”“我在这儿孵蛋啊!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小鸡快要孵出来了。”“孵什么蛋,快点出来!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喝爸爸大声喝道。道。“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不行,不不行,不行!快回家!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爸爸又喝斥
10、道。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动增长了知识。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
11、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铁杵磨成
12、针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逃学出去玩。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都没有察觉。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
13、好奇地问: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这是在做什么呀?”“磨针。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地磨着手里的铁棒。“磨针?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老妈妈边磨边说: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我
14、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什么?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幼年的李
15、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来。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
16、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说笔的书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
17、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王羲之常临池书写
18、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称墨池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都有被称为墨池墨池的名胜。的名胜。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
19、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
20、的油,怎么办呢?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