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

    • 资源ID:64260       资源大小:11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

    1、目录1摘要2英文摘要3前言4、方言概况5(一)方言定义5(二)方言分区5(三)方言语音概况51 .西区一西齐小区52. 西区一西鲁小区63. 东区一东潍小区64. 东区一东莱小区7二、方言声母和韵母的特点8()声母81. 古全浊声母的读音 82. 方言中的零声母现象 8(二)韵母91. 方言韵母的演变 92. 方言中的介音现象 10三、方言声调的特点11(一)调类的分合11(二)声调调值的特点12结语14注释15参考文献16后记17方言是人独有的文化遗产。所谓方言,是指境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有其 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齐鲁文化特征。它虽然属于北方话,但在发音上 却具有自

    2、己独特的个性,与以话和东北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异较大,在声母、韵母、声 调、变调等方面独具特色,特别是有些发音现象在整个汉语方言中都是非常少见的。这些 现象的分析整理对我们研究方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方言声母韵母声调AbstractShandong dialect is unique among the people of Shandong cultural heritage The so-called Shandong dialect, is refers to the territory of Shandong the National Aboriginal said Chinese

    3、dialect, has its long history process, and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Qilu culture Although it belongs to the northern dialect in pronunciation, but it has its own distinct personality, and to the Northeastern Dialect and Beijing dialec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orthern dialect differences,

    4、 in the initial consonant, vowel, tone, tone sandhi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especially some pronunciation phenomenon in the whole Chinese dialects are very rare These phenomena analysis of our study of the Shandong dialec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ee.Key words: Shandong dialec

    5、t consonant vowel tone of voice前言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而只是局部地区的语言。“我们古老的汉语发展到了今天,逐渐产生了许多种汉语方言, 现代省方言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它 地处黄河两岸,拥有泰山与曲阜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占据着 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齐鲁文化得到 了长足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大一统背景下的官方文化,最终融入到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 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齐

    6、鲁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方言,也长期影响着方言的发展 和演变,并使方言打下了深刻的齐鲁地域文化的色彩和烙印。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的中原方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的交界区,方言现象非常复 杂,有关话方言的特征,也有自己的特点,部一致性很强,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音韵 结构已大大简化。与其它官话方言相比有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声母、韵母、声调、变 调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本文将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方言语音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一、方言概况(一) 方言定义方言是指境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过程,并具明 显的齐鲁文化特征,省地处汉语官话方言的东部居中,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的中原官话、 冀鲁

    7、官话和胶辽官话的聚集地,具有官话方言区的共同特征。(二) 方言的分区方言部存在不少差异,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钱增怡、高文达等学者 根据各地方言的特点,把话分成两个大区一西区、东区,四个小区一西齐区、西鲁区、 东潍区、东莱区。1 西区(1) 西齐小区42个县市:、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 邹平、高青、滨州、庆云、无隶、乐陵、阳信、惠民、商河、莱芜、新泰、新汶、 肥城、临邑、陵县、平原、禹城、武城、齐河、夏津、临清、髙唐、茬平、东阿、 聊城、阳谷、梁山、莘县、冠县。(2) 西鲁小区27个县市:、鄰城、苍山、费县、平邑、枣庄、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邹

    8、城、 宁阳、兖州、东平、汶上、绑城、巨野、嘉祥、金乡、成武、单县、郅城、东明、定、 县。2. 东区(1) 东莱小区15个县市:威海、荣城、文登、乳山、牟平、海阳、长岛、蓬莱、龙口、福山、 招远、栖霞、莱阳、莱西。(2) 东潍小区25个县市:莱州、平度、即墨、崂山、胶州、高密、昌邑、寒亭、寿光、潍坊、 青州、昌乐、临胸、安丘、诸城、胶南、五莲、日照、莒县、莒南、沂水、沂南、蒙 阴、沂源。以上大致是西齐区归冀鲁官话,西鲁区归中原官话,东莱和东潍归胶辽官话。(三) 方言语音概况1. 西区一西齐小区(1) 声母 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的字“熬袄欧呕泯安俺岸恩昂”等,多数市县读ng声母。 普通话r拼合口呼的

    9、字,多数地区读1声母,如“如入褥软荣熔”等。(2) 韵母 “街解鞋、矮、崖涯”等字方言读i e ilo “责策色”等字靠省的地方读,其他地区读ei0(3) 声调 、莱芜、博兴、高青、无棣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利津、章丘、邹平、桓台等地“接国铁册”等字读入声。 多数地区“接国铁册”等字读阴平。 去声多读低降调31或21。2. 西区一西鲁小区(1) 声母 “袄安恩”等字读舌根浊擦音y声母。 大运河两岸地区无zh ch sh r声母。 “双书水”等字多数地区读fo 普通话jqx声母字部分地区读两组,如:精” (zeng)与经(jing)、“清”(ceng)与轻” (qing)、“ 修”

    10、 (siu)与休” (xiu) ,(2) 韵母 “飞肥肺”多数地区读i。 “责策色”等字读ei0 “街解鞋、矮、崖涯”多数地区读ieo(3) 声调 “接国铁册、业律麦”等字读阴平。 去声调值多数地区为前高降后低升的降升调312或412。3. 东区一东潍小区(1) 声母 普通话的zh ch sh,方言分两类,如:“争”(zheng)与“蒸”(zeng)、 与“失”(si)0 普通话的jqx,多数地区分两组,如:精(zeng)与经” (jing) . 1与轻” (qing)、修”(siu)与休” (xiu) 0 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呼的零声母。 “袄安恩”等字读ng。(2) 韵母 环胶州

    11、湾地区把普通话的eng-ong. ing-iong分别合并,如:“灯”和 和“拥”读音是相同的。 “责策色”等字读ei0 “街解鞋、矮、崖涯”读ieo(3) 声调 、崂山、即墨、平度莱州只有三个调类。 阴平调为低降升调213型。 “接国铁册”等字读上声。4. 东区一东莱小区(1) 声母 普通话的zh ch sh,方言分两类,如:“争”(zheng)与“蒸”(zeng)、 与“失”(si)0 普通话的jqx,方言分两组,如:精” (zeng)与“经” (jing). “清“轻” (qing)、“修” (siu)与“休” (xiu)o 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呼的零声母,如染软”。(2) 韵

    12、母 “对算寸”等字方言丢失u韵头。 “歌科河”等字读uoo“师” (shi)清” (ceng)东”、英”“师” (shi)(ceng)与 “街解鞋、矮、崖涯”读iai0(3) 声调 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多数地方“南”和“男”等字分归两个调类。 “接国铁册”等字方言读上声。 阴平调值多为降调41或310二、方言声母和韵母的特点(一)声母方言声母也许是全国各方言声母中最有特色的了,方言除了几个别的点以外,几乎都 没有浊塞音声母了。普通话有21个声母,而方言的声母较多,有的多达31个(沂南), 塞擦音、擦音有的地方多达三套或四套(荣城、新泰),西部地区声母较少八临清只有20 个,金乡

    13、聊城只有21的声母。1 古全浊声母的读音方言中的古全浊声母先进全部清化。古浊塞音、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全浊擦音古并、奉、定、从、邪、澄、崇、 船、禅、群、匣等11个全浊声母在今方言中已全部清化。(1)并、定、从、澄、群5母清化以后今音为塞音或塞擦音。(2)奉、邪、崇、船、禅、匣6母清化以后今音为擦音。2.方言中的零声母现象来源于古日、云、以、疑、影、微母的开口字在普通话中多读为零声母,但在方言中 有不同的分化。(1)日母:止摄开口三等的字母,荣城、牟平、即墨、平度、新泰、宁津、聊城、临清都读 为零声母,韵母是卷舌的3 r,但新泰的韵母是3 1。止摄开口以外的各摄日母自,东部的荣城、牟

    14、平、即墨、平度、诸城读为零声母。(2)云母:荣城、牟平、即墨、平度、诸城、寿光、莒县、金乡、平邑、临清都读为零声 母;、新泰洪合口细音为零声母;、聊城的除梗合三以外的都读为零声母;淄川、利津、 博山、宁津细音为零声母。(3)以母:荣城、牟平、即墨、平度、诸城、寿光、莒县、金乡都读为零声母,寿光、淄川、 博山、新泰、平邑、聊城、临清的止摄洪音和全部细音都读为零声母,宁津、利津、只有细音才读为零声母。(4) 疑母与云母:方言的疑母与云母大致有相同的分化,所以放在一起加以说明。荣城、牟平、即墨、平度、平邑为0;寿光、淄川、新泰、金乡、临清各地的洪音合口和细音读为0。、博山、宁津、聊城各地的细音为0,

    15、诸城、利津、的洪音合口为0和v,细音为 0o(5) 微母:即墨、金乡、聊城、临清、牟平、平度、平邑、荣城、寿光、新泰、为零声母,、 利津、诸城的遇摄全部、臻摄的一部分为零声母,其余的为v。(二)韵母方言韵母简化很有特点,其中包括主要元音混同化和韵尾种类的减少且弱化程度颇 深,没有-p、卜t、-k、和-m尾。少有入声,无塞音韵尾。古-m 尾并入-n 。 般只有卜n、-0 两个鼻辅音韵尾。入声韵分流到阴声韵,少数字与阳声韵河流。阳声 韵变鼻化韵,因而鼻化韵非常丰富,有的阳声韵甚至与阴声韵合流(也有个别的阴声韵归 并到阳声韵中)。阴声韵的元音韵尾失落,复合元音逐渐变为单元音,韵类合并。这是汉 语语音

    16、发展的总趋势即音节结构单纯化,方言韵母简化似乎正体现了这种发展方向。1方言韵母的演变方言韵母的演变比较有规律性。几个特殊的韵母:(1) ie韵字来自咸山两摄的开口三四等入声韵和假摄开口三等韵,i 韵来自蟹摄开 口三等。(2) iai韵母的分布:荣城、牟平、平邑的蟹摄见晓影组的开口二等字读为iaio(3) Y韵母的分布方言的Y韵母来自一下中古韵:果摄一二等喉牙音,梗摄入声陌麦韵、曾摄入声 德职韵的开口一二等非纯音字;宕摄入声铎韵、咸摄入声合盍韵、山摄入声的曷韵的一 二等开口喉牙音;假摄麻韵、山摄薛韵、咸摄叶韵的知照组字。莒县、荣城、都有Y韵母。(4) ei韵母字中古曾摄一等开口入声德韵,除荣城读

    17、为,牟平读为3 、。,读为丫外,其余各点大多读为ei韵母。梗摄开口二等入声陌、麦韵,除荣城、聊城、临清、宁津多读为,牟平多读为 a 、o,读为o、y外,其余各地多读为ei韵母。2.方言中的介音现象与普通话介音比较普通话的介音有三种:i、u、y。方言中的介音也有i、u, y三种,其与中古音和普通话的归类大致相同,略有 差异。(1)i介音:来自中古的江摄、山摄。(2)u介音:支韵合口三等字,微韵、模韵、鱼韵、灰韵、泰韵、佳韵、皆韵、祭韵、废韵、齐韵、痕韵、魂韵、文、桓、山、仙。(3)介音失落现象 u介音的失落胶东管话,一些普通话合口呼字读开口韵,没有u介音,这种现象在、桐城、 界首也存在着。可以看

    18、出,中古端系的蟹止臻山合口字在东部的荣城、牟平、几乎都读为开口呼,其介 音u”失落了,而由此往西,则部分方言点的个别字失落了 u”介音以外,大部 分地方的端系的蟹止臻山合口字还有u介音。 i介音的失落在东部的诸城等地,帮组字和泥组字的臻慑开口字,其i介音没有,读为开口呼。(4)平邑有ye韵母。中古精组合口读为ye。(5)yul.来母吕驴律绿”等字,普通话读为y韵母,平邑读合口呼u韵母。三、方言声调的特点(一)调类的分合方言的声调有着与普通话不一样的演化方式,方言部各地的声调演化也是不一样的, 东西的差异较大。方言的声调具有明显的部一致性:呈合并趋势,调类较少,入声渐趋消失。“:方言声调的变化与

    19、古声调在声母清浊的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方言音系简 化,声母淸浊对立的消失,入声塞韵尾的丢失等都可以引起声调的变化。声母的清浊可以 直接引起声调调值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调类的分化。但并不等于说声母的清浊对立就一定 能造成声调的阴阳对立,方言中的、淄川、博山的平声不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就说明 再放盐声调的发展中,声母无论是清是浊都没有影响声母的分化。1. 古平声字全清字归为阴平,次浊平声字大部分地区归为阳平,但东部的荣城、牟平一部分归为 阴平,一部分归为阳平,一部分归为阴平,一部分和全浊一起归为去声;而淄川、宁津、 临清次浊归为阴平,全浊淄川、宁津、临清为阳平。次浊和全浊平声字都归为去声

    20、博山 都归为上声。2. 古上声字清、次浊上声字在方言中全部归为上声,全浊大部分地区归为去声。浊上归去是八世纪以后北方汉语开始有的一种新的声调分化,这种分化的特点是全浊上归去,古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在今方言的演变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全浊上归去,这也是汉语方言较为普遍的规律。各方言区只有东部的牟平、即墨、平度例外,读为阳平和阴平。3. 古去声字 在今方言部分地区归为去声,但是东部的即墨、平度分规阴阳两调。4.古入声字中古清声母入声字,普通话平分四声,古入声调在今方言中几乎没有了,除了在方言 中除靠西北的利津等有独立的入声调以外,其余地区一般是东部归为上声,西部归为阴平。 利津的入声调类主要是由古清声

    21、母入声字构成的,次浊和全浊入声分别归去声和阳平。(二)声调调值比较方言声调调值比较表:181荣城牟平即墨平度诸城寿光淄川莒县利津阴平42513121321321421421321413213阳平3553425353535353上声2142132145555555555555555去声4413155423121313121入声44博山鄰城新泰平邑金乡宁津聊城临清阴平21421321321321321321332421313323阳平55425342524253424253上声5524553455554455555555去声31412131221312312312131331入声方言声调调值的差异

    22、及其区域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来,方言的入声调只有利津的44调,其余各点没有。1. 阴平除了东部的荣城、牟平、读为降调,莒县、聊城读为升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曲调。2. 阳平,只有炎卩城读为平调,荣城读为升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降调。3. 上声,东部的荣城、牟平、读为曲折调,鄰城、平邑读为升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平调。4. 去声,荣城、读为平调,牟平、平邑、金乡、聊城读为曲折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降 调。与普通话比较起来可以看出,方言的阴平调多为曲折调,上声多为平调,阳平为降调, 这正与普通话相反。方言中的大部分方言区的阳平、去声都为降调,去声为高降。这是不 同之处。方言声调归并的现象都是相同的调类的归

    23、向不同,是声调的调值发展的趋向不同造成 的,亦即调值的相同或相近是调类归并的首选条件。地区是我国最早有人类活动印记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并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先进的地位,地区的居民东夷人也是最早使用文字的人群之一。方 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周边方言的不断融合,使得其既具有官话方言的特征,也有自己独 特的个性。作为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自然有与其他官话相一致的地方,但也存在着许多特殊之 处,方言以其自身极为丰富的特点在官话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官话方言八大区中方言 就占了三区,其本身也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资源,研究官话不饿不研究方言,而方言的研究 成果对整个官话方言的研究又有着举

    24、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方言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特 殊的价值。1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第3页,2006年9月(增订四版)。2 王晓军:方言语音研究,师大硕士论文。3百度百科网:词条“方言”。4同注释3。5同注释3。6同注释3 7树铮:方言历史鸟瞰(下),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2期。8王晓军:方言语音研究,师大硕士论文。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九2006年9月(增订四版)。【2钱曾怡: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9月。3 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省志一方言志,人民,1993年12月。4 詹伯葱主编:方言及方言调查,教育,2000年(第二版)。5 悟云:汉语历

    25、史音韵学,教育。后记作为一个人,我对方言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写论文的时候我毫不犹 豫的选择了这个方向。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单纯的跟着兴趣走,后来等到真正研究的时候我 才发现,这其中的容是如此的丰富和深厚,越深入越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多么的浅薄。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头疼得一个就是资料的匮乏。学校图书馆 关于这方面的藏书几乎没有,所以我只好在网上找资料,找到合适的书籍就把它下载到电 子书中备用,然后再慢慢查阅,这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写作的过程中困难重 重,但我依然坚持把它写了下去。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万事开头难,我始终相信 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虽然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够挖掘出方言中许 多更深层次的容,但我愿意以这篇论文为开端,继续学习。最后,我要衷心地感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莉,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她帮我提出了许多宝 贵的建议,感她的支持和鼓励。


    注意事项

    本文(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