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十五五”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69397       资源大小:201.92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五五”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1、阳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范围图那龙镇合山镇新洲镇镇政府所在地图1-1区畜牧业发展规划范围图1.4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2-2025年。1.5 规划依据监管推进屠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202024号);(19)2021年省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粤农农办202158号);(20)省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生猪养殖项目使用林地实施方案(粤林函202024号);(21)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生猪养殖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粤自然资函20191986号);(22)关于进一步做好生猪养殖项目环评管理工作的通知(粤环办函202011号)(23)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工作方案(粤办函2017735号);(24)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阳府202115号);(25)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阳府202214号);(26)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规划(20212025年)(阳府202221号);(27)市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方案(阳府202011号);展牧、渔业生产。滨海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2.1.4水文资源区雨量充沛,河流众多,境内主要河流有漠及寿长河,其中漠有干流及那龙河、大八河两条支流,属农业生产富水地区。全区水域2286平方公里,拥有浅海滩涂4500公顷,淡水可养殖水面6000公顷,海水可养殖水面20600公顷

    3、地热资源丰富,主要有新洲沸矿泉和合山热矿泉,新洲沸矿泉位于新洲镇北约5公里处,有公路可达,日产水达3000万立方以上,平均水温达95.5C,最高达IOloC,地表以下则更高,是目前省已探明的最大的高温热水田,热水含氨量达到医疗矿水标准,并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医疗价值可与从化温泉相媲美,而水温之高、水量之大则是从化温泉所不及。合山热矿泉位于合山镇东约5公里,广湛公路南侧100多米处,泉眼20多个,自流量6.032升/每秒,最高水温达72,属中高温热水,矿泉出露范围长约35密、宽15密,该矿泉可作医疗用途,也可作冬季育秧、热带鱼避寒越冬繁殖之用,是开展农业生产、农旅融合独特优势。2.2社会经济条

    4、件2.2.1 行政区域及人口全区辖东城镇、北惯镇、合山镇、大沟镇、东平镇、雅韶镇、塘坪镇、大八镇、红丰镇、那龙镇、新洲镇等11个镇、172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148个、居委会15个、渔委会9个)、1681个村(居)民小组、1479条自然村;区域内有林场、原种次,国内游客56.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5亿元。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51亿元,同比增长9.0%o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5元,同比增长7.8%,其中: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21元,同比增长6.1%;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3元,同比增长12.5%o2.2.3 基础设施水平2018年,深

    5、茂铁路段正式开通运营,广湛高铁段十三五末已启动建设,预计全线于2024年建成通车。截至2021年,境内公路总里程2219.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6.3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各县(市、区冲排名第2,仅次于江城区8.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密度。境内普通国道共3条,分别为国道G228sG234sG325,里程共112.966公里,密度为6.63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省道共4条,分别为省道S276sS297、S386sS539,里程共131.494公里,密度为7.72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国省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为47.1%,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为82.0%,均排名全市

    6、第30县道及以下2096.31公里农村公路密度为122.29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技术等级为3.9。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为1.6%,排名全市第3;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为7.3%,排名全市第2;全区157个行政村100%通达客车。2.2.4 农业发展条件2021年,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0.93亿元,全年肉类第三章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3.1 区畜牧业发展现状3.1.1 养殖生产情况从整体来看,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近两成。2021年区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99.25亿元,同期减少2.11%,其中畜牧业产值19.11亿元,同期减少22.33%,占总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24.27%下降

    7、为19.25%。区农业生产结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图3-1区农业生产结构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2017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的年存栏量降幅明显;羊存栏量、家禽产量增长较大、发展较快,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86%、5.79%,这与消费结构演化息息相关。N2021年阳东区生猪养殖存栏现状分布合山镇(2.8万头)东平镇(0.2万头)新洲镇(4.3万头)大沟镇(1.7万头)那龙镇(1.3万头)大八镇(1.6万头)红丰镇(4.3万头)东城镇i(64头)3y/雅韶镇(0.6万头)镇政府所在地猪(单位:头)II0T万口1-2.5万原种场:500头鸡山农场:LO3万头红五月农场:1.53万头02.5510

    8、1520T米图3-3区生猪养殖存栏现状规模化发展畜牧业是产业发展方向,但规模产业具有投入成本局、市场影响因素多的特点,需要从金融上加大资金扶持、保险上加大风险保障,才能确保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目前,区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有限,金融保障措施薄弱,保险政策利用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影响了畜牧业平稳有序发展。3.2.3机遇(1)政策利好迎来新发展区生猪养殖规模大,是我省生猪调出大县,是市及珠三角地区畜禽菜篮子”产品供应的主产区之一,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五五规划(2021-2025)明确指出粤西畜牧养殖区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养殖,大力建设家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促进小散养殖向标准

    9、化规模养殖转型,这为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消费升级催生市场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食物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我国肉类产品消费量持续上升,人们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旺盛的消费市场,对优质的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为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畜牧养殖带来了申报制度,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各项措施,将成为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3)市场波动风险依然严峻畜牧养殖业属高投入、高风

    10、险行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近年来,受国际局势影响,饲料等生产资料成本异常波动,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推高了生产成本,又面临畜禽产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不少养殖户损失惨重,对行业平稳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今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区域竞争日趋紧张,市场波动风险仍然严峻。3.3总体评价区畜牧业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基础稳固,畜牧品种优势明显,因此,区要认清产业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畜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结合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推行相应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产

    11、业特色,协调产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关系,推动区畜牧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科学发展。定,不同区域的粪肥占施肥比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粪肥中氮素当季利用率取值范围推荐值为25%30%,磷素当季利用率取值范围推荐值为30%35%,具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3)猪当量的界定猪当量指用于衡量畜禽氮(磷)排泄量的度量单位,1头猪为1个猪当量。1个猪当量的氮排泄量为11公斤,磷排泄量为1.65公斤。按存栏量折算: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1万羽肉鸽。生猪、奶牛、肉牛固体粪便中氮素占氮排泄总量的50%,磷素占80%;羊、家禽固体粪便中氮(磷)素占100

    12、o(4)单位猪当量粪肥养分供给量综合考虑畜禽粪污养分在收集、处理和贮存过程中的损失,单位猪当量氮养分供给量为7.0公斤,磷养分供给量为1.2公斤。4.2土地承载力分析4.2.1 全区总承载力测算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等于区域植物粪肥养分需求量除以单位猪当量粪肥养分供给量(以猪当量计)o按照土壤氮养分水平U级(即施肥供给占土地营养比例45%),粪肥占全部肥料比例50%,当季作物氮元素吸收利用率25%,粪肥全部就地利用,测算结果如表牛1所示。结果显示,根据2021年各作物作物种植面积(亩)承载力系数(头/亩)可承载养殖量(猪当量)粪肥全部就地利用粪肥全部就地利用(头)稻谷3467511.1381

    13、426玉米209841.225181薯类331760.929858大豆145911.927723花生726881.287226甘蔗52231.47312蔬菜1709871.2205184水果2482511.2297901林地11651740.4466070封2077825-1527881备注:数据来源于2022统计年鉴、市自然资源局分局。4.2.2 各镇承载力测算镇街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等于相应单位的植物粪肥养分需求量除以单位猪当量粪肥养分供给量(以猪当量计)。同样按照土壤氮养分水平II级(即施肥供给占土地营养比例45%),粪肥占全部肥料比例50%,当季作物氮元素吸收利用率25%,粪尿全部就地

    14、利用,测算结果如表4-2所示。表4-2区各镇土地承载力分析表单位:猪当量区域作物种植面积(包含水果、林地)(亩)粪肥全部就地利用(头)实际存栏量负荷率剩余发展容量(头)东城1855717221185911%15363北惯106068973643836939%58996合山1202321054474130939%64139塘坪2059161591838927156%69912大八4318242615175076519%210751雅韶90598873661179213%75574大沟1424881332252595319%107271新洲3442642441856676027%177425东平1

    15、652589039683529%82044那龙2226831616742805217%133622红丰1264751192236957958%49644原种场866104169567%346红五月60112296672925698%411鸡山42484203721110554%9266口IJ2077825152788147311731%1054764备注:数据来源于2022统计年鉴、市自然资源局分局。从各镇的养殖潜力来看,相差较大,从剩余发展容量来看,大八镇的剩余发展容量最大,剩余21.07万头猪当量,其次是新洲镇,其剩余发展容量为17.74万头猪当量;东城镇的剩余发展容量最小,剩余1.53万

    16、头猪当量,其本身为主城区,禁养区划(3)发展有机肥产业,促进异地消纳。鼓励支持大型养殖企业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推动有机肥外销,减轻当地消纳压力。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禁止在畜禽养殖禁养区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改善养殖生产设施条件,重点发展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与种植良性循环,推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筑牢人畜共患病防线,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质量落实生猪菜篮子保供任务,满足优质、特色、安全、多元的畜产品需求,有效保障市场供给。

    17、坚持数字赋能、品牌增效。推动数字畜牧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畜牧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畜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饲料资源利用水平、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突出品牌导向,充分利用特有品种资源,打好生态高质牌、绿色有机牌、特色文化牌,全力打造漠阳味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杳。坚持三产融合、集群发展。着力构建畜牧业三产深度融合、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经营主体协调共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高效化的思路,在做优一产的基础上,突出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拓展等产业环节,促进二产”强、三产兴,从

    18、而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强资源要素整合,优化空间结构,推进生猪、黄鬃鹅等产业化集群发展,打造形成23个优势明显的现代特色畜种养结合就近就地利用,实现粪污零排放,积极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环保生态与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地方品种资源优势,依托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使建设成为粤西地区最具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的主要基地。5.5发展目标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适度稳定发展,加快牛、羊草食动物的发展,草食动物养殖成为我区畜禽养殖的主要产业之一。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养殖健康、质量安全、高效生态,各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畜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高。供应保障质量稳步提

    19、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8.9万吨,猪肉、禽肉产量分别保持在5.6万吨以上、1.8万吨以上,生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以上。一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全面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重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全区畜禽养殖规模比率达到72%以上标准化养殖水平达到60%,生产经营集约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建成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重大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匹配,畜禽粪污资源化

    20、利用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城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畜禽养殖禁养区域范围:区中心城区以及各县(市、区)、镇建成区范围全部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面积合计65.49平方千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域范围包括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面积合计73.87平方千米。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漠尤鱼桥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北惯吸水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大八镇大八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大沟镇马岗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东平镇金山水库水源保护区、合山镇那龙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红丰镇漠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那龙镇那龙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塘坪镇大八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

    21、新洲镇夏水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地表水体功能区:重要地表水体功能区指水功能区划保护区、保留区和大中小型水库,面积合计154.48平方千米,包括漠源头水保护区、那龙河源头水保护区、大八河保留区、大河(北桂河)保留区,大中型水库的库区及其水源地保护范围,列入水功能区划保护区、保留区以及饮用水用水区的小型水库及其水源地保护范围。生态保护红线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区域范围具体分别见图6-2、图6-3o市级以上工业区(开发区):珠海(万象)产业转移园等市阳东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分布图N图6-1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分布图表6-1区各镇畜禽养殖发展规模参考值表区域

    22、当前养殖存栏量(2021年)发展规划存栏量(2025年)猪(头)鸡(羽)鸭(羽)鹅(羽)肉牛(头)羊(只)猪(万头)鸡(万羽)白鸽(万羽)鸭(万羽)鹅(万羽)肉牛(万只)羊(万只)东城64202591752287023419/2.0/0.2/北惯2836993227149564547211563.510.02.02.06.50.15/合山28032130174519623346913743.025.0/5.25.50.15/塘坪726851501304302048230152046609.037.02.04.34.80.51.4大八1629322735852165801294067153242

    23、010.005.23.00.30.6雅韶6125619551502434823683860.56.50.50.25.0/大沟171204710639872776086752.55.01.04.09.00.1/新洲4386725856617435116328191620324.530.0/1.813.00.30.3图6-6区家禽产业布局6.2.3草食动物产业(1)发展优势具有适宜牧草生产优良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山坡草地及牧草资源,可以为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资源。种质资源有基础,引进了荷斯坦”奶牛,建有省级奶牛原种繁育场1个;在2021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当中

    24、本地黄牛和水牛品种被列入新发现的本地畜禽品种,具有发展本地牛产业的种质基础;引进了湖羊品种,建有湖羊繁育生产基地,养殖湖羊5000多只,有望把成为全省最大的湖羊生产基地。(2)发展思路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根据各镇资源禀赋与种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推进林间、坡地种植牧草,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重点推广标准化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资源利用等技术模式。适度增加育种量,发展多层次、多品种养殖模式。(3)发展目标禽自主选育能力。(3)推广良种繁育技术支持建设良种扩繁推广基地,探索创建以种业为龙头的畜禽科技产业园。引导并支持种业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

    25、备、新工艺,提升良种选育、生产加工水平和质量,大力培育种业品牌。7.2规模化养殖升级工程坚持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为抓手加快畜禽高效生产体系建设,改造提升规模猪场,以大带小推动生猪产业提档升级,根据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区域生猪养殖量,提升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按照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养殖设施化、粪污资源化和监管常态化”的标准要求,通过打造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逐步构建高效益畜牧业生产体系。(1)规范化整治畜禽养殖场准确、稳步、认真执行市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方案,通过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可适养区,促进全区畜禽养殖合理布局,达到既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又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

    26、的。重点加强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着力推进适养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利用,进一步促进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割、分级、预冷、保鲜、包装产品,实现减损增效。制订新洲腊味行业标准规范,加强腊味生产、制作、加工等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组织系列企业、协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4)建设提升市场体系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经营主体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从源头加快解决畜禽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支持售终端网点改造和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加快补齐最后一公里短板。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大型批发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利用自有设施提供社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开展冷链

    27、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实现畜禽产品”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依托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7.4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小氾工程在畜禽养殖重点发展区,探索建设种养结合养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进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在畜禽养殖业中的示范应用,促使绿色畜禽养殖生产方式逐步形成。(1)推广农牧结合循环模式以现代美丽牧场创建为抓手,引导和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种养业,推动种养等技术,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示范项目,为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示范。(2)全面推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

    28、用全面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推进全区畜禽规模养殖配套装备率达100%o重点推广沼气利用及粪污集中发酵做有机肥技术,开展种养结合就近就地利用,实现粪污零排放,普及沼气、沼肥等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有机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对全区畜禽养殖场和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全面提升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科技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以大沟、北惯为重点,支持有机肥厂升级发酵技术、扩大产量,提高处理禽畜粪便效率和能力。鼓励规模畜禽企业建设有机肥厂,消化周边养殖场畜禽粪便。依托我区有机肥厂及经营主体禽畜粪便处理设施,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禽畜粪便运输网络,推进粪污收集与处理,推广畜禽粪污收集处理长效机制。(3)积极

    29、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畜禽养殖重点发展区,以畜禽养殖场集中区及连片种植区科学划分实施区域,使用畜禽粪污堆肥的机肥替代化肥,推进区域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基地、有机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使农产品更加符合绿色、有机行业标准,提高市场兄争力。第八章产业配套新体系8.1 疫病防控体系8.1.1 健全疫病防控责任制明确疫病防控责任划定,将养殖场法人代表作为防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定期对养殖场工作人员开展生产流程标准培训,强化员工生产操作的规范性,不断提升防疫设施设备,引进先进的防控流程和模式,杜绝生产过程和养殖场日常维护当中动物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定

    30、期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增强员工动物疫病防范意识。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且对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8.1.2 完善动物疫情预警体系规范疫情认定程序,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健全疫情监测报告预警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掌握相关基本情况。建立科学、准确、灵敏、渠道畅通的预警信息系统,为科学决策、启动预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8.1.3 完善边界动物疫病防范体系8.3.1 强化科研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科研资金的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建立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实现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化,通过政府拨款、项目申请、

    31、资本投入等多种渠道筹措畜牧业科技研发所需资金款项,推动区畜牧业现代化、科技化发展。8.3.2 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养殖经营,实施畜牧数字化管理工程,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的普及,探索搭建畜牧综合服务云平台,为养殖企业提供在线管理和养殖技术服务,创新牧场托管模式,降低养殖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推动互联网+现代畜牧业发展。8.3.3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畜牧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和牧场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定时开展培训活动,将更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到养殖场户,为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8.4环境保护体系8.

    32、4.1 加强污染物治理运营畅通、符合畜产品交易特点的市场体系。重点建设好产地批发市场和直销市场,在城区建设一批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或配送中心,对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户),实行产销直挂和市场直销。8.5.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创建轻骑兵工作站,构建上联专家、下联乡村基层农技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畜牧产业经营主体。依托市养猪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推动养殖、饲料、动保、疫苗、设备等经营主体共享市场信息、共建产业体系,鼓励和扶持生产农户和企业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多种形式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在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品牌创建及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销售服务等

    33、方面的作用,提高行业组织性、自律性和专业性,促进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8.5.4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区农业农村人才政策,加强畜牧人才专业培训、技术推广、人才评价机制,综合推进畜牧人才培养。依托驻镇帮扶、科技特派员、院地合作等平台,创造良好环境,吸收更多畜牧相关人才在干事、创业、创新。用足用活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退休干部专家、新农人返乡投身畜牧发展事业,补齐我区人才短板。第九章保障措施9.1 政策保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引导,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快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建设。继续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和工作推进机

    34、制,推动畜禽养殖业适度发展、标准化管理、生态养殖的政策,将畜禽稳产保供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纳入各镇、各有关部门实绩考核,形成政府发动、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上下协调、合力助推”的局面,确保规划落实落细落具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9.2 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畜牧业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发改、科技、财政、国土、规划、环保、水利、金融等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加强规划管理,把各项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加强具体部门负责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共同推进全区畜牧业发展。9.3 服务保障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现代畜牧业

    35、生产的服务,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特色畜产品的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技术规程及加工储运包装质量标准,形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涵盖生产全过程的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利用现代生态畜牧业信息资源,建立主要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系统,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9.4 科技保障以提质、增产、增效为目标,大力引进、推广优质肉猪、肉禽、肉牛、肉羊的科学饲养技术及牧草种植、饲料工业技术,鼓励经营主体对优质地方品种选育、工厂化生产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畜产品保鲜、包装、储

    36、运技术等开展重点攻关,努力提高现代畜牧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完善队伍建设和人才体系,深化畜禽养殖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加强科技宣传和培训I,全面提升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科技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9.5 法制保障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增强养殖企业、场户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确保畜牧业生产经营者了解、掌握相关法规,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引导,提高养殖场、区、户依法生产经营意识,完善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畜牧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管理能力建设,依法开展畜禽养殖生产管理、种畜禽生产经营、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第十章环境影

    37、响评价10.1 环境影响总体要求规划以促进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立足区种养业发展实际,按照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以规模化养殖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载体,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突出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业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探索典型全域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持续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10.2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0.2.1 空间优化,合理布局以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型畜牧业为目标,通过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等区域的划

    38、定、”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进一步优化养殖业布局,调整养殖规模,完善治理模式,整合区域内外农牧资源,同时确保规模养殖场与居民集聚区之间留有适当的生态缓冲空间,打造环境友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氛围。10.2.2 全程管理,系统施策以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为目标,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综合利用相结合,对畜禽养殖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完善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技术和配套设施,以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对无法实现综合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实现污染物达标处理的低成本、高效率。10.2.3 因地制宜,分类管控以精准分类推进

    39、养殖污染治理为目标,对不同养殖类型、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养殖水平、位于不同类型地区的养殖企业实施差异化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适用的粪污处理技术和模式。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突出生猪和肉鸡养殖,对新场严格规范管理,指导设施改造升级,鼓励养殖密集区进行集中处理,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10.2.4 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充分发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创造市场环境,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殖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产业链和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10.3 环境影响总体评估根据土地承载力测算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程度,虽然区畜禽养殖尚有空间,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对于趋于饱和的乡镇,环保压力较大,应按照保持生态、突出特色、提升品质”的思想,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落实扶持政策,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种养结合,实现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十五五”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