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中段习作课标解读小学中段习作课标解读摘要:摘要:v 中段,即中段,即34年级是小学非常重要的阶段,年级是小学非常重要的阶段,要完成从低段依赖性强向高段学会基本的学习方要完成从低段依赖性强向高段学会基本的学习方法过渡的任务,也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法过渡的任务,也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而写好作文一直是学习语文学科的难点,我们只而写好作文一直是学习语文学科的难点,我们只有认真了解学生特点,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作文教有认真了解学生特点,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作文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2、习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习作教学的探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习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索与实践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但这种提高要求教师必须对习作教学语文素养。但这种提高要求教师必须对习作教学本身有一个准确定位与合理解读。小学中年级是本身有一个准确定位与合理解读。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从低段的写话训练过渡到习作练习的一个中学生从低段的写话训练过渡到习作练习的一个中间阶段,它对培养学生习作态度、训练习作能力间阶段,它对培养学生习作态度、训练习作能力与养成习作习惯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养成习作习惯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因此此,
3、我们应结合这学期的习作教学序列我们应结合这学期的习作教学序列,对自己习对自己习作教学实践进行重新调整与整合。作教学实践进行重新调整与整合。一、中段习作要求解读一、中段习作要求解读v习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习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的学习目标、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程标准各学段的学习目标、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与指导。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与指导。v1、注重兴趣,培养自信、注重兴趣,培养自信v学生习作是一种学习,与作家的写作行为有学生习作是一种学习,与作家的写作行为有着根本区别。从低段写话过渡到中段习作,是一着根本区别。从低段写话过渡到中段习作,是
4、一个质的跨越,更需要激发学生对习作的信心与兴个质的跨越,更需要激发学生对习作的信心与兴趣。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趣。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习作,欢习作,“乐于表达乐于表达”“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这种积极情,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这种积极情感对其习作态度、习作习惯养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感对其习作态度、习作习惯养成的影响是深远的。v 三年级第一次接触到习作的时候,首先三年级第一次接触到习作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喜欢的感情,而不是害要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喜欢的感情,而不是害怕。这种喜爱之情如果没有形成,对其
5、日后怕。这种喜爱之情如果没有形成,对其日后习作能力的培养,将是极其困难的。所以这习作能力的培养,将是极其困难的。所以这“第一次第一次”相当重要。教师在设计第一次习相当重要。教师在设计第一次习作教学的时候,应该高度重视。重点应放在作教学的时候,应该高度重视。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喜爱之情上,打消学生对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喜爱之情上,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习作并不难,习作的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习作并不难,反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反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v 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95%的学生害怕习作,认为习作是一件比登山还要困的学生害怕习作
6、认为习作是一件比登山还要困难的任务。这一现状当然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难的任务。这一现状当然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就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就被老师打上了被老师打上了“很差很差”的标志,没有让学生品尝的标志,没有让学生品尝到习作的成就感。一次,两次之后,甚至每一次到习作的成就感。一次,两次之后,甚至每一次都是都是“差差”评,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评,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种“习作是习作是很难的很难的”感觉,以至于产生了感觉,以至于产生了“反正怎么写都写反正怎么写都写不好的,索性乱写一通吧不好的,索性乱写一通吧”的思想。所以,在初的思想。所以,在初
7、次接触习作的三年级,次接触习作的三年级,“自信心自信心”的培育是何等的培育是何等的重要,而的重要,而“兴趣兴趣”的激发那就更是习作教学的的激发那就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根本。2、关注生活,贴近实际、关注生活,贴近实际v学生的习作是为了训练语言、交流想法与提学生的习作是为了训练语言、交流想法与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手段。这种习作是升语文素养的一种手段。这种习作是“我手写我我手写我心心”的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看的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最深的内容,特别强调写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最深的内容,特别强调写真事、抒真情、表真意,切忌假话、空话、大话。真事、抒真情、表
8、真意,切忌假话、空话、大话。v至于至于“留心周围事物留心周围事物”,则是教师教给学生,则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解决的是的方法,解决的是“写什么写什么”的问题。的问题。“写什么写什么”呢?就写自己的呢?就写自己的“周围事物周围事物”,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样东西。因为这些也可以是一样东西。因为这些“事物事物”就在自己就在自己的周围,在自己的身边,所以学生很熟悉,有话的周围,在自己的身边,所以学生很熟悉,有话可说,有话好写。这样就降低了难度,指导的时可说,有话好写。这样就降低了难度,指导的时候学生也容易接受。候学生也容易接受。3、减少束缚,自由表达、减少束缚,自由表达v“能不拘形式
9、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初级阶,初级阶段的习作行为需要给学生自由广阔的空间,在表达内段的习作行为需要给学生自由广阔的空间,在表达内容容,表达形式上不作出过多限制,鼓励并尊重学生以儿表达形式上不作出过多限制,鼓励并尊重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视野与儿童的语言方式来自由抒发。童的眼光、儿童的视野与儿童的语言方式来自由抒发。只有空间大了,视野宽了,学生的表达才能自由。就只有空间大了,视野宽了,学生的表达才能自由。就是不管什么样子,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是不管什么样子,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动手写动手写”就好,就应该给予表扬,鼓励。日记、观察笔记、正就好,就应该给予表扬
10、鼓励。日记、观察笔记、正式习作、便条、短信式习作、便条、短信各种各样的文字,只要是学各种各样的文字,只要是学生记录自己的生记录自己的“周围事物周围事物”,而且是及时记录下来的,而且是及时记录下来的,教师就要大力表彰。这样做的最大目的,是在使学生教师就要大力表彰。这样做的最大目的,是在使学生“乐于乐于”写东西。要做到写东西。要做到“乐于乐于”,加在习作身上的,加在习作身上的羁绊就要越少越好,先写了再说,不要管字数多少,羁绊就要越少越好,先写了再说,不要管字数多少,动手写就好。动手写就好。4、反复修改,养成习惯、反复修改,养成习惯v“好文章是改出来好文章是改出来”,这是文学大师鲁迅,这是文学大师
11、鲁迅先生的切身体会与亲身经历,古人就有为推先生的切身体会与亲身经历,古人就有为推敲一个字,捻断千根丝的毅力。习作能力提敲一个字,捻断千根丝的毅力。习作能力提高在很大程度就是在反复推敲中获得的。培高在很大程度就是在反复推敲中获得的。培养学生对自己习作反复修改的习惯是需要从养学生对自己习作反复修改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第二学段目标中小养成的。第二学段目标中“学习修改习作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的要求,就为学生的的要求,就为学生的习作修改作出明确规定。习作修改作出明确规定。v5、体验真实,让习作与互评共进。、体验真实,让习作与互评共进。v 34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
12、发展,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越来越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越来越关注同龄群体的评价、赞同和指导。关注同龄群体的评价、赞同和指导。v 在习作教学中,作文的评改对于老师来说也在习作教学中,作文的评改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比较仔细的批阅一篇作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比较仔细的批阅一篇作文至少要五分钟,一个班五六十人得改多久?如文至少要五分钟,一个班五六十人得改多久?如果不仔细批阅效果又比较差。结合中段孩子已经果不仔细批阅效果又比较差。结合中段孩子
13、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并且越来越关注同龄群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并且越来越关注同龄群体的评价这个特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打好草稿体的评价这个特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打好草稿后,先自己读一读改一改,确定无误后小组才交后,先自己读一读改一改,确定无误后小组才交给老师评改。一改错别字,二改通顺否,三评价给老师评改。一改错别字,二改通顺否,三评价.老师用统一修改符号和评价的写法。每个孩子都老师用统一修改符号和评价的写法。每个孩子都能做得有模有样,在此基础上老师每次作文面批能做得有模有样,在此基础上老师每次作文面批一个小组。一学期下来,所有孩子都至少有一次一个小组。一学期下来,所有孩子都至少有一次老师面
14、批的机会。这样一来,即作到了有效监督老师面批的机会。这样一来,即作到了有效监督又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孩子寻求同又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孩子寻求同龄人关注的需要,可谓一举多得。龄人关注的需要,可谓一举多得。6、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v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持有一种非常强的保密意识,对于自己的作文,持有一种非常强的保密意识,一旦有旁人过来看,就坚决拒绝,或言语拒绝,一旦有旁人过来看,就坚决拒绝,或言语拒绝,或用身体遮挡或用身体遮挡这种行为的
15、背后,究竟隐藏着这种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一种怎样的心理?一种怎样的心理?v我以为还是我以为还是“遮丑遮丑”心理在作怪。他们潜意心理在作怪。他们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的习作是识里都认为自己的习作是“不好不好”的,是的,是“差劲差劲”的,因此一开始写就有一种恐惧心理在作怪。的,因此一开始写就有一种恐惧心理在作怪。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v习作,本应该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习作,本应该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不仅仅是习作者自己独自享有的,这种快乐不仅仅是习作者自己独自享有的,更应该是习作者与其他人一同分享的。所谓更应该是习作者与其他人一同分享的。所谓“分享分享”,就是美好
16、的事物,美好的感受一,就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受一起与别人拥有。也就是说,自己在感到高兴起与别人拥有。也就是说,自己在感到高兴快乐的同时,也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其他的人,快乐的同时,也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其他的人,周围的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的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分享分享”的效果才能达成。而这种传递的最好方式的效果才能达成。而这种传递的最好方式就是,就是,“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中段:习作如何起步中段:习作如何起步v教学建议:教学建议:v1、让学生乐于习作,这就要求教师激发习作兴、让学生乐于习作,这就要求教师激发习作兴趣。趣。v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17、注意、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动的内容。v3、适当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适当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v4、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v5、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v6、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自信心。7、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习作的快乐。8、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18、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9、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10、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11、课内习作每学年、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次左右。34年级的学生对教师仍然怀有特殊的尊敬,年级的学生对教师仍然怀有特殊的尊敬,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还比较具有权威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还比较具有权威性,但不自觉与盲目的成分大大减少。因此我们性,但不自觉与盲目的成分大大减少。因此我们更应把握住这个重要的阶段,继续探索作文教学更应把握住这个重要的阶段,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孩子们爱上习作,爱上语文。的有效策略,让孩子们爱上习作,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