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形势与政策论文情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的主阵地。下面是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2020情势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2020情势与政策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和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资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动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1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份,它支持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全部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各
2、项事业的新力量和接班人,承当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雄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引言大学生是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新力量和接班人,承当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寻求也产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意识之间存在1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地,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常常只重视专业学习,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3、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文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点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期精神为精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点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点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
4、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点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控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1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3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2、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气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建立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1名大学生,我们应当从身旁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掌控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增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本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1起坚定这1伟大的理想。3、宏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期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取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
6、心的时期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气力源泉。作为1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产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1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4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1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突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期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当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
7、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4、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1个人材能构成正确的价值判断,1个社会才能构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照”爱国遵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节约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平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毛病、不规范行动,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1份自己的气力。总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1定要牢记时期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
8、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期、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2020情势与政策论文“3农”作为1个概念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 20xx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和出版我向说实话后,“3农”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反响。20xx年“3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援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xx年正式将“3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中。中国有9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的9/13。所以说,“3农”问题,
9、是1个关系103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3农,农业,农村,农民1、农业问题第1、关于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业投入这个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有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值得重新讨论。这个政策安排的动身点,依然是把当前复杂的农村体制矛盾问题看做是农业生产问题。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农村政策的思路问题上,对所谓加强“农业投入”就长时间存在不同意见。由于,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这个政策瞄准的目标其实不是适合的。并且,客观上致使从90年代以来,农业的本钱每一年上涨10%,农业主产品生产的真实本钱、亦即“地板价格”,长时间在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天花板价格”上运行.第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从目前情况看,有很多
10、地方包括农业部科技司都说农业增加值中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40%,也就是说农业增产主要是科技投入的结果。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另外一方面,农业人均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其实不同步增加,科技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关系仿佛其实不对应为正值。我们知道科技投入也意味着服务本钱,最近3年的服务本钱每一年上涨超过9%。所以,近几年农民收入降落,1定程度上和服务本钱上涨有直接关系。2、 农村的真问题在哪里?根据1项直接入户调查的数据表明,最近3年,不管东部、西部还是中部,所有家庭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产出已是负值。东部由于是资本密集地区,1部份转移收益相对保持了农村稳定,而中西部地区
11、没有这类条件,出现大量的农民撂荒,实际上意味着农民破产。所以,最近才有各种反应,不管是社会学界的陆学义老先生、还是湖北的镇党委书记,都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经济学角度看,危险就在于农业投入产出多年为负值。所以我从1998年就发表文章说农业到了不可保持、农村经济到了不可延续的地步。而我们现在的某些政策仿佛在加重这类不可保持的问题。从现行政策比较看,9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连续出现4年的增长速度降落,所对应采取的政策,几近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黄金增长并且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那段政策如出1辙,政策手段真的是1样的,惟独结果相反。19791982年,国家出台了连续调剂农产
12、品价格的政策,农业主产品价格调剂幅度上涨了49%,同期大范围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接着落实20xx年不变。这两项政策在90年代中期重演,从19941996年,也是连续3年农业基本产品价格上调105%,比上次增加了1倍;同期我们大范围落实30年不变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那次价格调剂和体制调剂左右开弓,造成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这次左右开弓酿成的结果如何?我怎样想慎重也找不到适合的词来描绘这类现象。总之,一样的政策手段在不同的时期使用,效果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3、如何解决3农问题1、城镇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3农”问题,最根本的前途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
13、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徐宏源还指出,对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伏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时间来看,还是要治本。国民待遇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1个农村居民不管是刚诞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1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2、减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
14、1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1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避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触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当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是良种基地的建设;2是农田水利的投入;3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行;4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定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3、政府措施国务院朱镕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
15、下了很大工夫:1是推动农业结构调剂。2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3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4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5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6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公道有序活动。另外,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认为,解决3农问题,不应当让大量的农民进城,而应当将农产品加工厂放到农村去,让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要让农村有更多的气力来解决教育和福利的问题。 他认为,解决“3农”问题,当仍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寻求答案。虽然汉朝农业已经是遥远的过去,古为今用,汉朝农业发展的各项特点,仍可为今人之鉴戒。第1,公私单位应当为农业提供现代的科技,使农业生产得生物科技之赐,致力发展有价值的经
16、济作物。第2,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的乡土重建的方案,在于农业为工业配套。最近几年来,大陆农村也不断尝试建立农村工业,但是绩效未彰。第3,公私有企业及学术单位,均须不断提供市场资讯作为农民决策的根据,应使农民不致有“赚1次,亏3年”的痛苦。第4,国家必须注意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及建立供销网络,使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这也是值得我们鉴戒的。近年,国家对3农问题愈来愈重视,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农村会愈来愈好,农民生活也会更加幸福,中国也会由农业大国转变成农业强国。4、解决“3农”问题的意义首先,解决好“3农”问题,是确保国家食粮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1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
17、1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食粮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与此同时,中国人都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什么时候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赡养自己。“3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食粮安全就没有保证。其次,解决好“3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全部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全部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
18、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最后,解决好“3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雄伟目标的需要。党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10几亿人口的目标。对比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沉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农业社会学 朱启臻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我向说实话 李昌平 著 陕西人
19、民出版社,20xx农业农村改革发展310年 孙政才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农业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19810xx 农业的政治经济分析 何增科, 周凡 主编 重庆出版社,20xx农业可延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冯海发 著 新华出版社,20xx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途径 叶堂林 著 新华出版社,20xx2020情势与政策论文论文摘要:回首“xx”光辉成绩,使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xx”计划,未来5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涛起伏的5年交出了使人满意的成绩单,也美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文关键词:xx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依
20、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xx”早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1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剂,避免经济增长过热;另外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1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xx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xx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步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安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
21、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1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范围之大,配套之全,史无前例。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1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xx年1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1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宝贵的是,在“保8”之战中,结构调剂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干的领域,重点产业调剂和振兴计划等1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从20xx年到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105”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
22、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动。与20xx年相比,20xx年化学需氧量和2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降落9.66%和13.14%,“xx”2氧化硫减排目标提早1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早半年实现。“xx”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降落15.61%,年均降幅为4.15%。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xx”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xx”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3产业;在第2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1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xx”前4年,我国共淘汰小火机电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
23、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1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虽然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延续发展的必定选择,但5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xx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获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力明显提高。“xx”前4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
24、的基础上,范围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落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落9.66%,2氧化硫排放总量降落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降落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从目前情况看,“4项指标中后3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1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回望“xx”,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动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2字。“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史无前例
25、的重视,因此,xx也被誉为民生5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xx”期间各项改革措施获得的成果时说。 改良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动身点和落脚点。这1理念在“xx”期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愈来愈充分地得以体现20xx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尔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xx年突破万亿元,20xx年更是超越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xx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早完成“xx”计划目标。另外,“xx”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
26、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国家把愈来愈多的财力用于改良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愈来愈多的贫困地区、偏僻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得到改良。20xx20xx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都可安排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从“105”迈进“xx”的门坎时,我们不但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由于,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出发点上。“xx”计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1个5年计划。“xx”的5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5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5年
27、走过5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安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xx”,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1系列严峻考验。如今,在各大中城市和部份农村,汽车已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文娱的需求日趋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具有量从20xx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xx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xx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xx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xx年的36.7%降落到20xx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xx年的45.5%降落到41.0%。这1切都表明,广大人民大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趋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绩斐然,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xx”都将是使人难以忘记的5年。它为行将到来的“xx”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1笔宝贵的物资和精神财富。参考文献:1 增进“xx”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2 “xx”计划:关键时期的雄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光辉xx20xx0xx);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