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公民行使权利时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12、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时应注意什么?(1)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2)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13、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权利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等。14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2、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第四课公民义务1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基本义务有: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16、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17、建设法治社会对我们的要求(1)我们要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
3、可耻的社会氛围。(2)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18、维护国家利益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19、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每个民族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20、青少年应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信仰,(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3)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4)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21、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行为。
4、2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1)二者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23、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
5、强制性。(2)要求或做法: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24、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后果是什么?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形式:公有
6、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3、我国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2)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特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4、我国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2)
7、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1)公有制经济: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容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基本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代表,组
8、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定。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
9、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容是什么?(I)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
10、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12、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3、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4、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15、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包括(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1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
11、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1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19、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0、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1、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22、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1)都必须严格遵照
12、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2)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23.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1、自由的意义有哪些?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
13、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的自由。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等
14、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可耻的法治意识。8、什么是特权(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
15、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11、什么叫公平?它的涵?(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简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1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
16、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的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13、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3)制度保障公平14、如何守护正义?(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3)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