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

    • 资源ID:8572217       资源大小:573K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

    肺系病证第四节 喘证,【概说】 一、概念: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喘剧不解,每可由喘至脱。 说文心部:“喘,疾息也。”疾,快速之意:息,一呼一吸称息。疾息,指呼吸急促。又说:“息,喘也。” 段玉裁注:“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症因脉治喘证:“喘者,促促气急,喝喝喘息,甚至张口抬肩,摇身撷(撷,“节”音)肚。” 撷,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纳物。撷肚,形容喘剧时腹壁肌肉紧张,随之而起伏的动作,也就是因气喘而腹部凹陷的意思。 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有轻重之别,可见于某些急慢性疾病病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论治的中心。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予以论述。,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和内伤、邪实与正虚的不同。如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灵枢本神篇:“肺气虚,实则喘喝,胸膺仰息”,均指外感致喘,属于邪实之证。素问玉机真脏论说:“秋脉不及则令人喘。”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此指内伤致喘,属于正虚。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提示喘证虽然以肺为主,但可涉及肾、心、肝、脾等脏。(三因方喘概括地说:“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二)金匮要略有“上气”专篇并列证治。 金匮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专篇。“上气”即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其中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证和“咳而上气”的肺胀。 主要分虚实两大证候,并列方进行治疗。根据病证不同列有辛温祛寒化饮的射干麻黄汤,祛邪蠲饮、寒温并用的越婢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豁痰祛浊的皂荚丸等方药。,(三)金元以后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论点,辨证则以虚实为纲 认识到七情、饱食、久病、劳累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如丹溪心法喘病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扬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症因脉治喘:“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尅削,元气大伤。”“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而喘作矣。” 景岳全书喘促篇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喘证的辨证纲领。 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的治疗原则。 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病因 (一)外邪侵袭 1.风寒 多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气机升降失常,上逆为喘。 症因脉治喘证论:“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于肌表,则身热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中素有蕴热,寒邪外束,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风寒外袭外闭皮毛,内壅肺气肺气不得宣降上逆而喘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为寒郁肺失宣降上逆而喘,2.风热 风热邪犯于肺,肺气壅实,肺失宣肃;或邪热内盛,蒸液为痰,痰热蕴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喘促。 景岳全书喘促篇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胃也,非风寒则火邪耳。”风热犯肺肺气壅实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热邪炼液为痰痰热蕴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喘,(二)饮食不当 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气,升降不利,气逆而喘。湿痰郁久化热,或肺火素盛,痰受热蒸,痰火交阻,肺失清肃,则肺气上逆为喘。若复受外感诱发,则可见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的错杂情况。 仁斋直指方咳嗽方论:“惟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息。”即指痰浊壅盛的喘证而言。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壅肺气,肺失宣降上逆而喘痰郁化热痰热蕴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喘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三)情志不调 1、情怀不遂,悲忧伤肺肺气痹阻,气机不利。 2、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上逆于肺,升多降少,肺失肃降气逆作喘。 3、惊恐伤及心肾,气机逆乱,喘出于肺。素问经脉别论篇:“有所惊恐,喘出于肺。” 医学入门喘:“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四)劳欲久病 1、久病 慢性咳嗽、哮证、肺胀、肺痨等肺系病证,久病肺虚,气阴不足,气失所主,而致短气喘促。后期,气阴不能下荫,则由肺及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而喘促不已。证治准绳喘:“肺虚则少气而喘”。 2、久病脾伤,如中气虚弱,肺气失于充养,亦可导致气虚而喘。杂病广要喘:“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3、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逆气上奔为喘。若肾阳衰弱,水泛无主,干肺凌心,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 景岳全书喘:“但经微劳或饥时即见喘促,或于精泄之后,或于大汗之后,或于大小便之后,或于大病之后,或妇人月经之后,而喘促愈甚。”诸病源候论伤寒喘候:“水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二、病机 (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 1、肺为气之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又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邪侵,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肺虚则气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脾经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肺有关。 三因方喘:“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证治汇补喘病:“盛者肺中之火盛也,减者肺中之元气衰也。”,2、肾为气之根,主司气之摄纳。因肾之阳气有使吸入之气下达的作用,它是通过吸入之气在肺中的肃降而下达于肾。虽肺主呼吸,但肾有摄纳肺气(即纳气)的作用,故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之说。肾主纳气的功能对人体呼吸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肾气充沛,摄纳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匀,气道调畅。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致气逆于肺,入少出多而为喘。故灵枢经脉篇又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喝喝而喘”之说。 此外,若脾经痰浊上犯,壅阻于肺,阻塞气道,升降不利;或肝气逆乘于肺,使肺气不降而上逆亦可致喘。虽为肝脾之病气,但无不与肺有关。 综上所述,“肺为气之本,肾为气之根”,二脏同司气体之出入,病则气之出入失常而致喘;故喘之病变脏器主要在肺、肾,但与肝脾有关。,(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由于致喘原因不一,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同。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 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肾虚为主。 医学心悟喘:“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 3、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多为慢性喘咳,肺肾虚弱,复感外邪,引起之急性发作,因外邪、痰浊等壅阻肺气,而致出现“上盛”之证;因肾不纳气,同时并见“下虚”之侯。病情重笃者则见喘脱危候。,(三)重证每多影响到心 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多影响到心。这是因为心与肺、肾在生理病理上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心与肺: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 心与肾:肾脉上络于心,心肾水火既济,心阳根于命门之火,故心的阳气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联系。 在病理情况下,肺肾俱虚,则心气、心阳亦同时衰竭,气阳亏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行瘀滞可见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的危险证候。 危候: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息鼻扇,摇身撷肚,张口抬肩,胸前高起,面赤躁扰,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根者。,喘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风寒 外感 风热 邪壅肺气、 宣降不利 饮食痰浊 情志肝气 内伤 久病 劳欲 心阳衰竭 喘脱,肺不主气 肾不纳气,出纳失常 虚,实,气机升降失常,喘,【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煸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二)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二、病证鉴别(一)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共同点:呼吸异常。气息短促,胸闷不畅。 区别:喘证:气粗升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甚者不能平卧。 短气:呼吸虽数,但浅促微弱,不能接续,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但卧为快。 联系:短气往往是喘证之渐。 另有少气一症,古人有二种说法,一种是少气即短气,如诸病源候论短气候说:“肺虚则气少不足,亦令短气。”证治汇补喘病说:“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证之气粗奔迫也。”另一种是少气与短气不同,赤水玄珠喘门说:“短气者,息促似喘非喘也。少气者,气少不足以言也。”临床所见,短气有虚实,少气以虚为主,但短气之虚证实与少气相同。,(二)喘与嗽的区别 喘与嗽两者有轻重的区别,简易方:“重则为喘,轻则为嗽。”在症状上也不同,“喘之为病哮吼作声,憧憧而急,喝喝而数,张口抬肩,摇身辊肚;嗽之为病,风生喉靨,淫淫如痒,习习如哽,涕唾稠浓,声音重浊,甚则续续不已。”,释: 憧憧(chong 冲):摇曳不定。 喝喝:大呵出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 辊(gun 滚):象车轮样很快转动。辊肚形容腹部起伏急促。 喉靨:靨(“叶”音,指甲状腺)。喉靨即咽喉部。 淫淫:流水貌,咽喉部似有水流之痒感。 习习:屡飞貌,咽喉部似有羽毛哽阻感。 另一方面,喘与嗽还有因果关系,久嗽不愈由轻至重则成喘,而某些喘证则多伴有咳嗽,故“二证治法颇同,但剂有轻重。”,(三)喘与哮证的鉴别 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支气管狭窄、痉挛),多属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哮必兼喘,故哮喘并称。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急促困难(内外呼吸障碍),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喘不一定兼哮。 其他如肺胀、支饮均有咳而上气,喘息痰鸣的症状,可隶属于喘证范畴,但各有其特点,故应掌握各证的异同,与有关病篇互参。,三、相关检查 (一)体征:喘证发作时注意肺部有无干湿罗音或哮鸣音。 (二)胸部X片及CT检查。 (三)血常规、痰培养、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等。 (四)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辨证论治】 喘证的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稍动即喘息不已,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若喘促严重,持续不解,可以发生喘脱。 辨证要点 (一)首辨虚实 从呼吸、声音、脉象、病势缓急等方面辨别,见下表: 景岳全书喘促:“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喘病虚实辩证简表,(二)实喘当辨外感内伤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 内伤:起病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外无表证。 (三)虚喘应辨病变脏器,虚喘辩病变脏器简表,二、治疗原则简表 寒 温宣(散寒宣肺平喘) 热 清肃(清热宣肺平喘) 痰 化痰(祛痰降气平喘) 气郁开郁降气平喘 肺虚补肺定喘 气虚益气 肾虚益肾纳气 阴虚养阴 心阳欲脱回阳敛汗固脱 虚实夹杂,上实下虚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祛邪利气 实喘治肺,培补摄纳 (以补肾主) 虚喘治肺肾,三、分证论治 (一)实喘: 1、风寒壅肺 (1)症状特点: 主症:喘息咳逆,胸部胀闷兼证: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初起多兼恶寒,头痛,无汗,口不渴。 舌脉: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病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平喘。 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麻黄汤伤寒论:解表宣肺平喘,用于风寒袭表,肺气失宣,喘咳无汗,寒热身痛。 麻黄、桂枝温肺散寒、平喘;杏仁利肺下气,助麻黄以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华盖散:宣肺化痰。用于寒痰阻肺,喘咳胸闷,痰气不利。 麻黄、杏仁、甘草,宣肺平喘;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理气化痰。 两方同属辛温宣肺剂,但麻黄汤重在解表,疏散风寒为主,华盖散则重在化痰利气。,(5)常用药 麻黄、桂枝、细辛温肺散寒 陈皮、杏仁、苏子、川朴化痰利气。,(6)加减: 风寒表邪明显,加紫苏、生姜温肺散寒。 痰多壅盛者,加半夏、紫菀、白前化痰以利气。 服上药得汗而喘不平,或外感风邪,营卫不和而见喘咳不平、有汗、恶风发热者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营卫、宣肺气。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营卫,以祛在表之风邪;厚朴、杏仁化痰下气平喘。 内有寒饮,外受客寒而诱发喘咳,痰多粘白呈泡沫状,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麻黄、桂枝解表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干姜、半夏、细辛温化寒饮;五味子配上药使散中有收,以防肺气耗散太过。 若表邪明显,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者去芍药、五味子之酸敛,加杏仁、苏子顺气化痰。,2、表寒里热(表寒肺热证) (1)症状: 主症: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部胀痛。 兼证:咳痰稠粘不爽,形寒、发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 舌诊:苔薄白罩黄边红 脉象:脉浮数(滑)。,(2)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3)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4)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味。麻杏石甘汤伤寒论:本方有解表清里、平喘之功。用于喘咳、鼻煽、身热、汗少、烦闷等症。,(5)常用药: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石膏重用,取其辛寒之性,清泄肺热;麻黄、石膏相伍,宣肺解表,清泄里热;杏仁化痰平喘;甘草调和诸药。,(6)加减: 1、痰热甚,烦热,痰多稠粘,加黄芩、桑白皮、知母、半夏、瓜蒌皮清肺泻热化痰。 2、痰涌喉间,漉漉有声,加葶苈子、射干泻肺祛痰。,3、痰热郁肺 (1)症状及分析: 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 兼证:或有血痰,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咽干、面红,尿赤涩,大便或秘。 舌诊:舌苔黄腻。 脉象:脉滑数。,(2)病机:痰热郁肺,肺气壅实,肃降无权。 (3)治法:清泄痰热。 (4)例方: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汤景岳全书:本方功能清热肃肺化痰。用于喘急、胸膈烦闷,痰粘色黄,咯吐不利。桑白皮汤方歌:桑白皮汤夏杏苏,芩连山栀与贝母。,(5)常用药:。 桑白皮、黄芩清肺化痰;黄连、栀子清泄里热;杏仁、贝母、半夏、苏子化痰利气。,(6)加减 痰多粘稠,加瓜蒌、射干、海蛤粉清化痰热。 痰壅便秘,喘不能卧:酌加葶苈子、大黄、风化硝涤痰通腑。 痰有腥味,配鱼腥草、冬瓜子、苡仁、芦根。 身热甚,加生石膏。 口渴咽干,加麦冬、天花粉以生津止渴。,4、痰浊阻肺 (1)证候特点: 主症: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证: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诊:舌苔白腻。 脉象:脉滑。,(2)病机:痰浊壅肺,肺失宣降。 (3)治法:化痰降气平喘。 (4)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韩氏医通方,功能降气豁痰,消胀定喘;适用于咳嗽痰盛,喘满胸闷,不思饮食等。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和剂局方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咳嗽痰多,胸胀呕恶等。 二方同属祛痰剂。二陈汤为治痰之通用方,广泛用于痰湿阻肺,咳嗽痰多;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适用于咳喘气逆,胸满痰多。,(5)常用药:半夏、陈皮、云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苍术、川朴、杏仁等。 半夏、陈皮、云苓燥湿化痰;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化痰降气平喘; 苍术、川朴燥湿理脾行气。,(6)加减: 如果湿痰郁久化热;或邪热犯肺,痰热互结;或痰火素盛,咳痰黄稠,喘急面红,烦热口干,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痰热壅盛之证;治宜涤痰清火为主,方用“桑白皮汤”加入知母、瓜蒌等治之。 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川连、杏仁、贝母、栀子、半夏、苏子)功能清热肃肺化痰,用于喘急,胸膈烦闷,痰吐不利,浊粘色黄之证。 若痰涌量多,喘而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大黄等,使痰火下泄,肺气复降,则喘急乃平。,5、肺气郁痹 (1)证候特点: 主症:每因情志刺激而发病,发病较突然;每伴有心神失常之征。 症状表现:平素忧郁气结,复因精神刺激,突然呼吸短促,咽中不适,气憋,但喉中痰声不著。 兼证:胸闷而痛, 或伴有失眠,心悸。 舌苔:苔薄。 脉象:脉弦。,(2)病机:肝气犯肺,肺气不降,上逆为喘。 (3)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4)例方:五磨饮子加减。 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为医方集解方。 功用为辛香行气解郁,用于情志不舒而致气憋胸闷、喘急、喉中如窒等症。,(5)常用药:沉香、降香、苏子、枳壳、代赭石、川朴花、合欢花、杏仁、枣仁、远志、夜交藤等。 沉香、降香、代赭石、朴花、枳壳开郁降气; 苏子、杏仁降气平喘; 合欢花、枣仁远志、夜交藤宁心安神。,(6)加减:1、气逆喘剧加旋覆花等降气; 2、气郁夹痰加陈皮等开郁化痰。 在治疗同时,劝慰病人心情开朗,消除忧虑。,喘证实证辩治简表,(二)虚喘 1、肺气虚耗证(包括肺阴虚) (1)证候特点: 主症:喘促短气,动则加重,言语无力。 兼证:咳声低弱,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煩热口干,面部潮红。 舌脉:舌淡红,苔薄,脉象软弱。,(2)病机:肺气虚弱,气无所主,或虚火上炎,肺失清肃。 (3)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4)例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为内外伤辨惑论方,功效为益气敛汗,养阴生津,用于呛咳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等。 补肺汤永类钤方:(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菀)功能补益肺气,治短气、喘咳、少气不足以息。 两方同属补肺剂,生脉散补益气阴,以气阴两虚为宜;补肺汤重在补益肺气,兼以补肾,故肺气虚兼有肾虚者为宜。,(5)常用药:人参(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冬虫夏草、炙甘草等。 黄芪补肺固表;人参、麦冬、冬虫夏草补养气阴;五味子固表敛肺生津(收敛耗散之气);炙甘草调和诸药,并增强补气之力。,(6)加减: 若自汗畏风重者,常易感冒可合“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以补气固表止汗; 若伴有咳痰稀薄者加紫菀、款冬花、苏子、钟乳石等以温肺止咳定喘; 偏于阴虚者加沙参、玉竹、百合等以补肺养阴; 若见有食少、便溏,并有气坠感,为肺脾同病,中气下陷宜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益肺脾,升提下陷之气; 若肺虚作喘,病情严重时常与肾虚并见,必要时可合补肾纳气之品。蛤蚧、胡桃肉、紫河车、山萸肉、熟地等肺肾同治。,2、肾虚: (1)证候特点: 主症: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兼证:形瘦神惫,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青。 舌诊: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 脉象:脉微细或弱。,(2)病机: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3)治法:补肾纳气。 (4)例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功能温补肾阳,用于喘息短气,形寒肢冷,跗肿。方中用六味地黄丸补肾精,加附桂温补肾阳。 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山药、萸肉滋补肾精;丹皮泻肝肾之火; 茯苓、泽泻渗湿利水。 参蛤散济生方:纳气补肾,用于喘咳乏力,动则为甚,吸气难降者。 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益肾。 两方同为补肾纳气之剂,均用于久病虚喘之证。但前方偏于温补肾阳,故宜用于肾阳不足之虚喘;后方长于补益肺肾精气,故肺肾精气两亏之虚喘多用。,(5)常用药: 熟地、山萸、山药滋阴(益阴摄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附子、桂枝(肉桂)壮阳益火; 丹皮、云苓、泽泻泻火利湿,以泻肾浊。 人参大补元气; 蛤蚧补肺益肾,(6)加减 肾阳虚甚,加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并配天冬、龟板、当归滋阴助阳。 冲气上逆,脐下筑动,气从少腹上奔者,加紫石英、磁石、沉香以镇纳。 肾阴虚,用七味都气丸、生脉散,加诃子、西洋参、天门冬、龟板胶等滋阴纳气。 肾虚喘证,一般以阳虚者为多,若见阴阳两虚应权衡主次处理。病久势缓者,可用肾气丸、都气丸、人参胡桃汤。病势较重,可加用参蛤散。善后调理可常服紫河车粉1.53克,一日二次,紫衣胡桃肉日23个。,变证: (一)虚实夹杂证:肾虚+痰浊、水饮、瘀血等 1、肾虚痰浊 : 肾虚于下,痰浊壅盛于上,亦称“下虚上实”证(又称上盛下虚证,是指邪盛于上,正虚于下的证候)。 症状及分析: 咳喘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脉细滑痰浊壅肺,肺失肃降。肾气亏虚的表现: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 治法:化痰降逆,兼以温肾纳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降气化痰平喘,兼以温肾。 苏子降气平喘;半夏、前胡、川朴、陈皮化痰理气降逆;肉桂温肾纳气;当归养血润燥;甘草调中。,2、肾虚水饮 : 肾阳虚衰,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外溢肌肤。 症状及分析: 喘咳,咯痰清稀,胸闷心悸水饮凌心犯肺。 肢体浮肿,尿少水泛肌肤。 舌质淡胖,脉沉细阳虚水饮内盛。 治法:温肾益气,化饮行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伤寒论:本方温阳利水,治肾阳衰微,水饮内停,泛溢肌肤,上凌于心,喘急,心悸,水肿等症。 附子温阳散寒; 茯苓、白术健脾利水; 生姜温散水气; 芍药和营,配附子敛阴和阳。 若气虚水邪盛者,加桂枝、黄芪、防己、葶苈子、万年青根温肾益气利水。3、心肺肾虚 痰饮血瘀 多因痰饮凌心,心阳不振,或肺肾两虚,病及于心,血脉瘀阻所致。症见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脉结代等,可在祛邪、扶正的基础上酌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如各型喘证,反复发作,常因肺肾气弱,累及于心,以致血脉运行不畅,而伴有面色、唇、舌、指甲青紫,脉结代,均可酌量加入人参(党参)、黄芪、丹参、川芎、赤芍等益气活血化瘀之品。,(二)喘脱证: (1)症状及分析: 主症: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肺气欲绝。或有痰鸣痰浊阻肺。 兼证: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心肾阳衰,喘汗欲脱之危象。 脉诊: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阳气衰竭。,(2)病机: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3)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4)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34.5克,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 黑锡丹方歌:黑锡丹能镇浮阳,金玲桂附蔻硫黄,胡芭故纸茴香木,定喘降痰有专长。,(5)加减:若伴有烦躁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益气养阴。 汗多气逆加龙骨、牡蛎、山萸肉敛汗固脱。 “黑锡丹”(黑锡、硫磺、沉香、小茴香、木香、阳气石、葫芦巴、破故纸、肉豆蔻、金铃子、炮附子、肉桂为丸,如梧子大),成人每服一钱五分(4.5g),小儿每服五分至一钱(1.53g),盐开水送服,急救时可用至三钱(9g)。功能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其他治法: 五味子250克,加水煎半小时,冷却,用鸡蛋10个放入浸泡,10天后,每晨取一个,糖水或热黄酒冲服。 紫衣胡桃肉10个,每晚临睡前缓嚼,用淡盐水送服。 紫河车粉1.5克,每日23次,开水送服。 以上三方治肾虚动则喘甚之证,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表现肾虚喘者均适用。,喘证虚证证治简表,【预防护理】 凡有喘证病史者,平时应节饮食,少食甜粘肥 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并应戒烟酒,忌辛热 动火刺激类食品。 气候变化时尤需慎风寒,以免感受外邪而诱发。 若因情志致喘者,更应怡情悦志,避免不良刺 激。 加强体疗、气功锻炼,以固根本。活动量根据个 人体质强弱而定,不宜过度疲劳。喘证发作时暂 停锻炼。,【结语】 一、特征 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喘脱。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 (二)病机 病位 主要在肺和肾(实者在肺,虚者在肺肾),而与肝、脾等脏有关。 病理性质 有虚实之分。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虚喘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三、辨治原则 寒宣散 实喘(有邪)肺祛邪利气 热清泄 痰化痰 肺补肺 虚喘(正虚)肾(肺)培补摄纳 肾益肾 心养心 一般而言,实喘易治,虚喘难疗 因实喘由于邪气壅阻,祛邪利气则愈,故易治。虚喘为气衰不足 以息,根本不固,补之未必即效,且每因体虚易感外邪,导致反 复发作,往往喘息而致汗脱,故难治。临证指南医案喘: 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则喘亦止,后不复发,此喘症之实 者也;若因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而喘者,此不过一二 日之间,势必危笃,用药亦难奏效,此喘症之属虚者也。,【临证要点】 (一)注意寒热转化、互见 外寒内热者当解表清里。 风寒化热者按病情转化处理。 痰浊蕴肺,外感风寒、邪热者,根据兼夹情况联系治疗。 (二)掌握虚实的错杂 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每见邪气尚实而正气已虚,表现肺实肾虚的“下虚上实”证,治当疏泄其上,补益其下,权衡主次轻重而处理。,(三)虚喘尤当重视治肾 虚喘虽有补肺、补肾的不同,但每多相关,应联系治疗。因肾为气之根,故必须重视治肾,纳气归元,则根本得固。 (四)补虚需辨阴阳 补虚除辨别脏器所属外,尚须辨清阴阳,阳虚者温养阳气,阴虚者滋填真阴,阴阳两虚者根据主次酌情兼顾。,(五)注意喘脱的危重证候 喘促不解,汗出肢冷,面青肢肿,烦躁昏昧,心阳欲脱者为危候,需及时抢救处理。 实喘上气,身热不得卧,脉急数者重。虚喘见有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急鼻煽,摇身撷肚,张口抬肩,胸前高起,面赤燥扰,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根者,为下虚上盛,阴阳离决,孤阳浮越,冲气上逆之危脱证候,必须及时救治,慎加处理。 明医指掌喘证:“若气欲绝者,则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亦阳气脱也,不治。” 证治汇补喘:“上气脉数,身热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脉浮大者死。”,病例讨论(一) 赵某,女,70岁。素有慢性咳喘10余年,时见气短喘促,晨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一周前饮酒后致咳喘加剧,咳痰质稠色黄,自服消炎药末见好转。昨天又因气候突变而致咳喘上逆,胸部胀闷而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时汗出,口渴,苔薄黄,脉浮滑。 请回答:中医病名、证型诊断及病机、治法、主方?,病案讨论答案(一) 中医病名:喘证 证型:表寒里热证 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里,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 药物;麻黄、射干、生姜、细辛、制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甘草、黄芩。,病案讨论(二) 马某,男,61岁。于1997年11月2日初诊。 主诉:咳嗽、气喘、反复发作20年,加剧1周。 病史:患者1977年起咳喘,痰多,今年10月25日外感后,气喘加剧,甚则夜间不能平卧,晨咳明显,腰酸痛,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大便溏。 检查:舌淡,苔薄,脉细滑。桶状胸,两肋间隙增宽。两肺满布哮鸣音。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透亮度约1/3肺野增强。 请回答:中医病名、证型诊断及病机、治法、方药。,病案讨论答案(二) 中医病名:喘证 证型:肺脾肾俱虚证 病机:脾肾两虚,脾虚不能生金,气不能运化,肾虚肾不纳气,肺气上逆。 治法:补肺益肾健脾。 主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药物:制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紫河车、熟地、当归、白术、茯苓。,【复习思考题】 一、试述实喘、虚喘两者的发病机理及其相互联系? 二、试述实喘与虚喘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三、什么叫上盛下虚证?并述其病机及证治。 四、虚喘重证为什么会影响及心?可表现哪些症状?如何治疗?,结 束,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为本站会员(大张伟)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