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民间艺术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来源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兀:感受民间艺术教材版本上教版执教学校闵行区花园学校执教教师张丽、单元教学规划单元类型工艺、设 学科门类单元所属模块设计应用所属主题、丄计1.体验与认识几种常见的美术工具、材料的不同性能、效果2.知道中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研读“课程标准”3.联系生活,尝试进行粗浅的造型表现,表达对事物的感受4.知道欣赏和评议美术作品的方法5.愉快、积极地参与以造型游戏为表现形式的美术活动,在活动与合作中感受造型创作的乐趣能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自然物和艺术品研读“教学基本要 求”本单兀属于“设计应用”模块,“工艺”主题,“民间工艺”中的“材 料应用、
2、工艺表现”学习内容以及“设计”主题,“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设计”学习内容。小学二年级的具体要求为:1、了解扎染、蜡染、编织的工艺和生活中的用途。2、学会借助骨骼线绘制对称纹样。3、学会切割纸条并能穿编图案的方法。4、学会用水油分离的技法仿制蜡染工艺。5、学会用折染法仿制“扎染”工艺。确立单元主旨1、设计、绘制对称纹样的能力2、表现具有传统艺术特色内容的能力单元课时规划3课时、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梳理教材内容漂亮的“扎染”一一用多种折纸方法制作“扎染”作品。学学做“蜡染”一一用水油分离法完成图形的单色纸蜡染。巧妙的编织一一用切割的纸条横竖穿编的技能,编织出有规则的图案。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结构1 知
3、识与技能AU冒耐;IJ上总上邑1邑*釦1、民间传统艺术丰富的形式。2人文内涵2、传统工艺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3、乐于用所学美化生活。1、对称纹样给人稳定、统一、有序、平静的视觉感受。3审美导向2、纹样经过加工变形组织后形成的装饰美。3、民间艺术的形式美与装饰趣味。预设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讲演示范折纸、染纸、穿编的方法;纹样的创意性和对称美感的指导。2. 学生自主:针对折染、水油分离等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运用不同制作方法和绘制方法, 进行观察、分析与探究。3. 师生互动:针对人文内涵及审美导向的内容,例如感受民间艺术和生活中的民间艺术运用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一定的理解与感悟。定
4、位学科能力关键能力:1. 运用折、染、编等方法表现和创作的能力;2. 对民间工艺及生活运用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其他能力:1. 自主思考与探究制作方法的能力;2. 表达与交流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的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学情分析1身心特点二年级学生喜欢动手,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兴趣较大的、新颖的、 生动具体的事物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模仿能力较强。在绘画方面他们已经积 累了一些经验,在整体构图、线条疏密安排上已具备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 民间工艺,学生接触的很少,熟知度不高。对衣服、围巾等在实际生活中运 用了传统工艺的事物,有初步的认知,但缺少深入观察和研究的机会。本单 元利用简单的工具,仿制民间工
5、艺的艺术作品,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 兴趣度咼。2.能力基础 与学习要求能力基础:通过一年级美化人行道、二年级连续的图形、剪剪小窗花、我 们做花灯的学习,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一定的了解,能用对折剪的方法表现,对对称纹样的表现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表现能力。学习要求:本单元是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及其制作的独特魅力,体验动手实践的乐 趣,激发对民间传统工艺的学习兴趣。明确重点能用折、染、编的方法表现图案与纹样。明确难点折纸的多种方法 水油分离的绘制方法 横竖穿编的技法设计教学方法1落实重点的方法观察尝试:发现民间工艺的特点,了解基本制作方法。 示范演示:多种折染方法;穿编美化方法。2解决难点的方法尝试与体验
6、在尝试过程中,掌握折染技巧及穿编技巧, 体验制作乐 趣。叙写单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民间传统工艺的制作原理与运用。初步学会用宣纸、蜡笔、纸条仿制民间工艺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发现图形设计与绘制效果的特点。在观察、交流、制作中尝试仿制民间工艺品并美化生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民间工艺品的美及其制作的独特魅力,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激发对民间传统工艺的学习兴趣。四、单元活动设计活动序号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任务关键问题活动1漂亮的“扎染” 尝试与感受 实践与指导1、仔细观察,发现图案变化与什 么有关系?2、连连看:请你思考下,右边图 案都是左边的哪一个折法染出来 的呢?用线连一连。观察与
7、游戏 发现折纸痕 迹与图案的 关联。折纸方法与图 案的关联活动2学学做“蜡染” 讨论与发现1、师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水油分离 的现象。2、变魔术:教师示范。知道油水分 离原理,学会 制作方法。平时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水 油分离的现 象?活动3巧妙的编织讨论与尝试学生思考并尝试创新表现的方 法。将编制运用 于生活中。在学会基本编 制方法的基础 上进行创新。五、单元评价设计活动序号活动名称评价观测点评价形式活动1漂亮的“扎染” 展示与评 价1、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2、作业的完整性。3、作品中色彩的搭配效果。4、图案的处理是否有新意。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活动2学学做“蜡染”
8、 展示与评 价1、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2、上蜡均匀,图案清晰。3、图形饱满,造型简洁、生动。4、色彩丰富有变化,能衬托突出图形。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活动3巧妙的 编织 展示与评 价1、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2、纸条编织紧密,色彩效果好。3、编织纹理较好地装饰了图形。4、编织方式有创新。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六、单元资源设计资源类型资源内容资源使用素材资源1、图片展示2、视频展示了解传统工艺的由来、技法原理、日常运用等。技术资源1、课件2、电子书包以观察、游戏等形式深入学习重点技能。环境资源生活物品图片用所学美化自己的生活,感受传统工艺之美
9、课时教学设计(活动式详案)【课题】漂亮的“扎染”【类型】纸工【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民间扎染的工艺,尝试用简单材料(纸),并运用基本的折和染的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折纸方法,以浸染的技法进行染纸练习,感受类似的扎染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 折纸的基本方法学习【教学难点】 运用合理的染纸技法,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教学资源】 学具:彩色墨水、报纸、宣纸、电子书包。教具:课件、教具、电子书包。【教学流程与活动】各教学环节(活动所属的教学流
10、程)活动序号和 活动名称一、观察与认识二、尝试与感受三、实践与指导四、展示与交流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扎染工艺的基础知识。2、学会用折和染的方法制作染纸作品。3、感受扎染工艺的形式美、生活美。活动任务1、欣赏图片与视频。2、观察发现折纸方法与染出图案的关系。3、学生尝试折纸,教师收集资源。4、视频示范几种基础折法,板书出示。5、将收集的资源染一染,引导学生发现折与染的关联。6、通过游戏连连看进一步深入思考折与染的关联。7、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尝试,教师巡回指导。&电子书包拍照上传展示作品,欣赏。9、自评互评。10、教师总评。11、拓展。关键问题图案变化与什么有关系?右边图案都是左边的哪一个折法染出
11、来的呢?活动要求1、作业的完整性2、作品中色彩的搭配效果3、图案的处理是否有新意活动说明解决折纸重点附一课时详案 (原有备课形式教案,有示范图例)课题:漂亮的“扎染”教学内容:纸工课时:1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民间扎染的工艺,尝试用简单材料(纸),并运用基本的折和染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不冋的折纸方法,以浸染、点染等技法 进行染纸练习,感受类似的扎染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方法学习教学难点:运用合理的染纸技法,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教学准
12、备:学具:彩色墨水、报纸、宣纸、电子书包。教具:课件、教具、电子书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观察 与认识1、扎染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出示扎染品图片,学生感受扎染的 美感。概括:民间扎染的方法制作的。2、揭示课题:漂亮的“扎染”3、视频了解扎染起源故事,简介。1、欣赏感受扎染艺术,拓宽 眼界,结合生活实际引发 共鸣,激发学习兴趣。2、了解学习内容。3、观看短视频,了解扎染的通过感受扎染 图案的美及欣 赏扎染的生活 物品,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进而 体会到民间艺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 工艺,主要盛行于少数民族地区, 如厶南、贵州等地。匕疋用线、 绳对布料进行捆挷、缝扎,然后
13、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 的不同,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使 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即 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 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 的民族风格。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和扎染 很相似的制作方法,用纸进行染 纸。起源故事,倾听老师介绍 扎染。术的实用价值, 感受民间艺术 的美。二、尝试 与感受1、仔细观察,图案有什么特点? 你猜猜染纸的步骤是什么?图案 变化与什么有关系?总结:不同的折法与染色,产生 的不同图案,图案复杂优美、色 彩鲜艳亮丽。(板书:折 染)2、学生尝试折纸,教师收集资源。3、教师总结基本折法(视频)。 板书:米字、田字、井字、川字不规则折法1、生:图案对称。先要
14、折纸 再染色。和怎么折纸有关系。2、学生1分钟折纸。3、了解几种折纸方法。学生通过观察 能发现折纸方 法与染色效果 有关联,怎么折 挺关键。教师整 理了几个基本 折法,便于学生 记忆与使用。三、实践 与指导1、教师示范:将学生的折纸染好 展开。2、连连看:请你思考下,右边图 案都是左边的哪一个折法染出来 的呢?用线连一连。3、作业要求:运用折染法创作一 张染纸作品。4、学生尝试,教师巡回指导。1、学生通过平板游戏,尝试 将折法与图案对应。2、观看制作步骤。3、学生动手创作。通过游戏进一 步强化折法与 染色效果的关 联,为后期学生 创作做铺垫。四、展示 与交流1、学生作品拍照上传展示。2、引导学
15、生自评、互评作品。 评价依据:1)作业的完整性2)作品中色彩的搭配效果3)图案的处理是否有新意3、教师总评,鼓励有创意的作品。4、拓展小结。1、学生利用平板拍照上传作 品,并互相欣赏、点赞。2、发现其他的扎染方法。在自评、互评过 程中体验制作 时的成功感,增 强自信心。教师示范:课时教学设计(活动式简案)课题学学做“蜡染”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蜡染的造型特点和基本工艺,学会用油画棒在生 宣纸上描绘形象并染色,仿蜡染制作油水分离的作品。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尝试过程中,发现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学 习用油水分离技术仿制蜡染工艺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蜡染艺术的魅力,
16、体会蜡染作品的独特美,体 验制作蜡染的乐趣。教学重点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设计与蜡绘效果的协调教学资源范作、多媒体课件等。主要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活动序号和 活动名称一、欣赏与尝试二、讨论与发现三、创意与表现四、展示与交流活动目标1、了解油水分离的现象。2、在欣赏和体验中感受民族传统工艺之美。3、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制作类似民间工艺的作品。活动任务1、展示并简介民间蜡染工艺,让学生感受中国古老民间传统工艺的特点。2、师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水油分离的现象有哪些?3、向学生展示色彩丰富、图形简洁的蜡染作品。4、学生交流蜡染作品中的图形的特点:传统的蜡染图形是否以对称性、线型纹样为主?现代蜡染图形造型
17、简洁、夸张,线条较为粗犷,用点、线与块面来 表现对象。5、变魔术:教师示范具体的操作方法。6、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7、展示,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自评与互评,教师小结。评价内容: 上蜡均匀,图案清晰。 图形饱满,造型简洁、生动。 色彩丰富有变化,能衬托突出图形。9、讨论交流蜡染制作的体会和感受。关键问题能用蜡笔、油画棒和颜料染出作品。活动要求明白水油分离的现象,上蜡均匀,点线面结合。课时教学设计(活动式简案)课题巧妙的编织|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编织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和特有的美感。学会用横 竖穿编的技能编出平面的编织图案。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生活经验,尝试纸条横竖穿编的
18、过程中,学习切割纸条并能穿编图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编织工艺特有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引发对民间工艺的学习兴趣,乐于用所学美化生活。教学重点用横竖穿编技能编出平面图案教学难点穿编方法的多种变化教学资源范作、多媒体课件等。主要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活动序号和 活动名称一、欣赏与感受二、讨论与尝试三、创意与制作四、欣赏与评论活动目标1、了解编织艺术及其制作方法。2、感受编制艺术的美及装饰效果。3、能用所学美化生活。活动任务1、欣赏视频或生活中常见的编织器物,感受编织工艺的普遍性和实用性。2、教师介绍编织工艺的基本知识。3、出示纸条编织作品,学生欣赏。4、揭示课题。5、提出问题:欣赏范作,猜猜是怎么做的?6、分组讨论研究。7、师生小范编织的基本方法。& 学生思考并尝试创新表现的方法:不冋的编织规律,不冋的色彩搭配9、教师示范:在剪纸图形上切割、穿编,呈现编织纹理的装饰效果。10、欣赏优秀作品。11、作业要求:用纸条编织的方法装饰;编织效果新颖,创意装饰。12、展示欣赏,小组评价。纸条编织紧密,色彩效果好编织纹理较好地装饰了图形 编织方式有创新13、教师总评。关键问题能用纸条横竖穿编。活动要求用编织美化生活物品,创新编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