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90043       资源大小:20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doc

    1、数列求和教学设计鹿城中学 田光海 高三数学一、 教材分析数列的求和是北师大版高中必修5第一章第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二、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是专题方法推导总结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的问题诱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路。三、学法分析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结合教师点拨提问,经过交流讨论,

    2、形成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各种数列求和的方法,学会解析数列解答题,提高解决中难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例题的研究使学生感受数列求和方法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问题的差异,但又能以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进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灵活性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此推导过程中蕴含了分类讨论,递推、转化等重要思想,是解决一般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

    3、所以非常重要。为此,我给出了四种方法进行数列求和,加深学生理解,突出重点。难点: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由此引发进行数列求和的专题学习,为此,我引导学生先进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复习。由此引入专题学习。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六、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师生活动一复习(多媒体展示)1公式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2.分组求和法:数列经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3.裂项相消法(又称裂项法):结构特点是通项为分式结构,可拆成两项相减的形式;4.

    4、错位相减法: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组成,此时求和可采用错位相减法。简单复习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二.例题分析 1公式法求和解: 巩固练习:求下列各数列的前n项和Sn:1.an:1,3,5,2n-1,。 (Sn=n2)2.bn: 2.分组求和法:(分组转化法)例2.求数列1+2,2+,3+,n+,Sn=(1+2)+(2+ )+(3+ )+(+)=(1+2+3+ +n) +(2+ ) =+-1反思与小结:数列1+2,2+,3+,n+,的前n项和 。项的特征 cn=an+bn (an、b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要善于从通项公式中看本质:一个等差n 加一个等比2n ,另外要特别观

    5、察通项公式,如果通项公式没给出,则有时我们需求出通项公式,这样才能找规律解题。巩固练习1.求数列9,99,999,.的前n项和n通项:10n -13.错位相减法:例3 求Sn= a+2+3+ . +(n-1)+n (a 1,a 0) 项的特征cn=anbn(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巩固练习 1.求Sn 的和4.裂项相消法(又称裂项法):例4:求和注示:答案:Sn= 注意裂项相消法的关键: 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二项或多项使数列中的项出现有规律的抵消项,进而达到求和的目的。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巩固练习求和 Sn = + + + + +1131351(2n-1)(2n+1)解:由通项=答案

    6、评:裂项相消法的关键就是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二项或多项使数列中的项出现有规律的抵消项,进而达到求和的目的。简单数列求和,帮助学生回忆方法和公式掌握不同结构的数列的求解方法使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将我们不能直接求解的数列转化为我们所熟悉并能求解的数列请学生作答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 :公式法2. :分组求和法3. :错位相减法4. :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Sn,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公式法:若问题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则可以直接利用求和公式即可。2.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

    7、或把数列的项“集”在一块重新组合,或把整个数列分成两部分,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分组转化法。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乘积组成,此时求和可采用错位相减法。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即数列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项的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这一求和方法称 为裂项相消法。 数列求和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关键是在分析数列通项及其式子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等比等差数列并利用公式求和,或者对其结构重组、调整、拆分、构造应用相应的方法求和。四:布置作业配套练习一份(四道解答题

    8、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炼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方法系统配套练习巩固数列求和的方法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指导并总结注意点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五:板书设计数列求和1公式求和法2分组求和法3错位相差法4裂项求和法例题练习例题练习例题练习例题练习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基础上,对一些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进行探讨。这节课总体上感觉备课比较充分,各个环节相衔接,能够形成一节完整就为系统的课。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知识回顾、例题讲解、练习训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总体上讲对于内容的把握基本到位,对学生的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我一直都是深刻记得这句话,也在教学中实践它。但是我仍然感觉自己做不到“精彩”而更多的是“平淡无奇”。是这节课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让我开始审视我前面几个月所走过了路,才发现教学真的是需要智慧,做到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设计,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声音5


    注意事项

    本文(数列求和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