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头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亮点我教研组一直秉着“求实、求效、求新”的工作原则,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并形成了逐渐形成了“重书香,爱交流、勤实践、务提高”的教研特色,呈现出朝气蓬勃的阳光之气。一、 搭建交流平台,促教师专业化成长。交流,是进步的阶梯。我教研组主要为教师们搭建了七个交流平台,分别是师徒结对共成长、镇内帮扶互成长、跟班学习先成长、专题研究齐成长、课题研究学成长、教学展示练成长、家教开放促成长。我校自2008年始设师徒结对赛课活动,一年教龄的邵静仪老师在邵焕娣师傅指导下一举获得“徒弟赛课”的第一名,加速了她的成长。2009年罗似嫔老师在赖玉英师傅指导下成长为语文科的教学骨干,并以镇评优课
2、一等奖的身份参加阅读教学评优课获市三等奖。镇内帮扶,即到镇内师资力量较弱的民办学校进行教学帮扶,以促进镇内各小学均衡发展。自2008年至今,我教研组每学期派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到民办学校进行帮扶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胡向婷、熊莎琳老师到辽宁盘锦跟班学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胡老师在当地展示课例火烧圆明园大获好评,回校后面向全校执教鱼游到了纸上,效果显著,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方向。石丽娣老师等到广州清水濠小学跟班学习,并将优秀经验带回来交流学习。08年教学开放日向全市开放,得到省市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09年“朗读教学”专题研究在我校举行,胡向婷老师与市名师郝洁同台献艺,
3、得到片区领导、老师的高度评价。莞城中心小学“课堂观察”课题在我校践行的四次教研活动,得到了市科研办钟健强主任的高度评价。二、 巧设梯队式培养,促科组内涵发展为保障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制定并实施了桥头镇中心小学名师工程方案,教师分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五个层次进行申报,并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来保证教师专业性的可持续发展。赖玉英老师是镇学科带头人,镇教研中心组成员,市考核小组成员;胡向婷老师是市品德与社会中心组成员,镇名优教师,其多个课例获市级以上奖励。我教研组现共有镇名师7位,学科带头人2位,教研中心组成员1位。教研组教师不断成长,给语文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
4、增长点。根据学校实际及教师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称号的教师进行结对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开展教师梯队展示交流活动,赖玉英、李佩玲老师多次代表镇参加市、片镇级的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李老师更获市二等奖的好成绩。08年镇学科带头人赖玉英和镇名师胡向婷老师参加青年教师展示活动获省市专家领导好评; 09年李佩玲老师录像课获市二等奖,并送往省参评。三、 精细化课题引领,以研促教共提高教研组坚持开展校本教研,2007年立项为省级课题的网络资源博客应用于语文教学的研究,中期汇报已获省课题组通过。李继策老师教研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同时,我们开展博客圈子教研活动,通过教师的自主选题参与研
5、讨共同提高专题教学水平。我们自主开发写字教材、收集整理校本课程材料,研究现有的写字教材、写字教法,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另外,在学校参加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估中,评审组领导对我校开展书法课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各级科研评比活动中硕果累累,罗如雅等老师被评为省、市、镇阅读之星优秀指导老师,胡向婷、熊莎琳被评为市骨干教师;胡向婷的课例获国家二等奖,邵静仪、韩伟东在市朗读比赛中获三等奖。我教研组现有省市级课题各一项,撰写相关论文、教学设计等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11篇,获奖近80项。由于教研工作出色,教研经验多次在全镇交流,经验总结在校刊发表,在市管理案例评比中获二、三等奖。四、书香
6、氛围浓厚,以书香促学生全面发展我教研组一直重视书香氛围的营造,特别是在书香班级、阅读之星、优秀读书卡评比等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效果显著。我们还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习惯,让规范语言落实到学校生活,为我校成功创建“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广东省书香校园”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直以来,我们都全方位开展一系列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手抄报制作、书法比赛、诵读比赛、阅读卡展示、演讲比赛、红领巾广播站、故事大王比赛不但让学生习得了丰富的语文知识,还提高了综合能力。班级语文报上传到市小语网推广交流,更得到镇领导、各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周芷慧获省级“好队员”称号;唐诗等8人次获市级称号奖项。近几年,学生获镇级称号或奖项2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