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15篇.docx
《2024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15篇.docx(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15篇目录篇一、2024年坚持树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3篇二、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材料22篇三、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党课24篇四、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材料47篇五、党支部2024年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专题研讨发言50篇六、2024年坚持树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54篇七、2024年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59篇八、2024年“
2、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辅导报告62篇九、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68篇十、党支部2024年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专题研讨发言73篇十一、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党课76篇十二、2024年坚持树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84篇十三、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党课94篇十四、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研讨材料101篇十五、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05篇一、2024年坚持树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党的二十大报告
3、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发展”成为高频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安全”出现了55次,“国家安全”出现了18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出现了91次,“国家安全”出现了29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
4、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围绕这些重要论述,今天和大家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一)什么是国家安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不论顺境、逆境,我们都非常注重国家安全。什么是安全?有的人说,人的概念有多复杂,安全的概念就有多复杂。实际上,对于安全,目前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一般来说,安全是指客观上没有或很少威胁、主观上没有或很少恐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在第
5、一章第二条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J(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的历史演变1 .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国家安全观是传统安全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2月6日,毛泽东同志乘火车离开X赴莫斯科,随行人员有秘书陈伯达、警卫汪东兴、机要叶子龙、翻译师哲,于12月16日中午到达莫斯科。毛泽东同志到苏联的目的是什么?其一,给斯大林祝寿,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岁生日。其二,也
6、是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同志到达莫斯科。经过会谈,双方达成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共识。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195()年2月17日,毛泽东同志离开莫斯科回国。有的同志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么重要吗?毛泽东同志指出,用条约把中苏两国友谊固定下来,建立同盟关系,帝国主义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战火很快烧到鸭绿江畔。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于25日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通过一次漫长出国,一份重要条
7、约,一场正义战争,最终维护了新中国的主权与安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在此之前,1978年7月,在邓小平同志的推动下,中美两国就启动了互派留学生的工作。1978年,美国前总统卡特回忆说,在白宫科学顾问普雷斯访问X期间,有一天在华盛顿时间凌晨3点接到普雷斯的电话,说邓小平“问了一个我回答不了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卡特答,当然可以。普雷斯说,邓小平问能不能派5000人?卡特回答说,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对此,有人担忧,这样大规模派留学生出国是史无前例的,人派出去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同志说,你先把人给派出去,不要怕跑,跑10%、20%,还有80%。197
8、8年12月26日,52名留学生赴美。1979年2月23日,8名美国留学生抵达X。中美关系出现缓和。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5亿美元;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这一时期,经济安全处于重要位置。2 .进入新世纪1999年3月,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题为推动裁军进程维护国际安全的讲话,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我国的新安全观。他指出:“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他还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
9、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J但是,在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野蛮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X、光明日报X、X不幸牺牲,同时炸伤数十人,使馆馆舍严重损毁。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为捍卫真相、公平和正义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也不会忘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犯下的这一野蛮罪行。2016年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第一场活动就是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在使馆被炸事件中英勇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3位烈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决不会
10、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
11、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安全内涵外延的拓展前所未有。从安全的内涵来看,20世纪50-70年代,更加注重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2()世纪80-90年代,在注重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的基础上,还注重经济安全、科技安全;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注重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的基础上,还注重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海外利益、公共卫生。从安全的外延来看,除了国内安全,安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向地区、全球安全不断拓展。第二,安全时空领域的拓展前所未有。极地、深海、太空、网络等“新边蕊”“高边疆
12、问题不断显现,安全的时空边界日益模糊,出现了安全虚拟化、安全全球化、安全外空化等趋向,国与国之间从对制陆权、制海权的竞争,开始发展为对制空权、制网权、制太空权的争夺。第三,内外安全因素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的领域众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一共提到了11种安全。此后,又增加了
13、4个,也就是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近几年,我国又相继提出了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金融安全、根食安全。第四,各种风险挑战的连锁联动前所未有。新形势下,各类风险的倒灌效应、合流效应、叠加效应、联动效应、放大效应、诱导效应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针对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我国加强立法。2014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14、2016年4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20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因此,讲安全,我们既要认识到各个领域存在的风险,更要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二、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他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也就是“以军
15、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工(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是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从而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离开人民群众就有生命危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
16、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万名医护人员逆行而上,驰援武汉,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和核心地位,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讲统筹发展和安全,没有安全,发展是不会持久的。目前,我们要防范“颜色革命二”颜
17、色革命”是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策略,主要通过非暴力的“街头政治”方式来颠覆。当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西方政治价值观,西方一些国家以“颜色革命”为手段,输出“民主人权”“普世价值”等;二是西方文化霸权,通过广播出版、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强行推行其意识形态;三是西方宗教渗透;四是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意识形态淡化问题。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J(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
18、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安全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竞争力和抵御内外各种风险、威胁、冲击的能力,重点要防控好各种重大的风险挑战,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不受侵害。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非常明显,各种输入性风险加剧。我国特别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为在输入性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保证自身机体健康,进而才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产生积极影响。经济安全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产业安全、金融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和网络安全。此外,产业资源、金融信息等
19、也非常重要。产业安全方面,尤其要注重实体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仍然占较高比重。近几年,我国一直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金融安全方面,要避免脱实向虚,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要强化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能源资源
20、安全方面,要深刻认识能源资源安全问题,能源资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构成。网络安全方面,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也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军事安全方面,我国非常重视军队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任务战建备统筹。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科技安全是指科技体系完整有效,国家重要领域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文化安全方面,文化看似阳春白雪,但更是刀光剑影。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研究文化说到底是研究价值观,传播
21、文化说到底是传播价值观,如果价值观没有形成共振,所有的文化展现都是花拳绣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五)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注重维护本土国家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共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积极响应。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处理好五大关系,也就是“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
22、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二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了专章论述和战略部署,具体强调了四个方面:一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二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最终目的是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1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最高原则和根本保证。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其中包
23、括“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什么要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因为我们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需要完善,各个部门之间还存在一些相互制约、相互掣肘的问题,此外,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因此我们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 .国家安全体系要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
24、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从几个重点方面来看,一是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我国在2013年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5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2021年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二是国家安全法治体系。2014年至今,我国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中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关于 总体 国家安全 创新 引领 10 周年 专题研讨 发言 材料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