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docx
《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Audit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摘要审计事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经济市场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监督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其设立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惩治贪污受贿等不法犯罪行为。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随着历史轮盘的转动,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已经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且还需要面临复杂的外部经济局势,在这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会计师事务所将要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多,审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成为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从审计风险的
2、定义、组成要素及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结合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存在的风险及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对应的识别审计风险及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关键词 审计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aud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order of economic market.Audit is to supervise the behavior in economic work that people are engaged in. The
3、basic duty of audit work is to uphold justice, to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corruption and to combat against illegality.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market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so accounting firms
4、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audit risk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audit risk has become a thorny problem for accounting firm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audit risk, composing factors and the causes of its occurren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isks and irrationality of audit in accounting firm
5、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dentify and prevent audit risks.Key words Audit Risk Risk Precaution Risk Identification目 录第一章 引言1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文献综述21.3研究方法21.4研究框架3第二章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52.1 审计风险的概念52.2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52.3 审计风险的特征6第三章 审计风险的成因93.1 上市公司的角度93.2 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角度
6、93.3 政府监管部门角度93.4 相关政策法规角度10第四章 审计风险的识别114.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114.1.1经营风险因素114.1.2 战略风险114.1.3 财务风险124.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124.2.1固有风险因素124.2.2控制风险因素13第五章 审计风险的防范145.1 上市公司角度.145.2会计师事务所角度145.2.1审计客户145.2.2 审计团队155.2.3 审计程序155.2.4 审计复核155.3 注册会计师角度165.3.1 独立性165.3.2 专业胜任能力165.4 政府监管部门角度165.5 政策法规角度16第六章 结论18谢辞19参
7、考文献20V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甚至是击垮竞争对手,企业不得不采取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营业务种类等方式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任何事都有利弊,企业的扩张也不例外,除了确实的好处,也会在无形之中将企业推入危险的境地。加剧风险。稍有不慎,企业可能就要面临破产。就当前,因为扩张而最终倒闭的企业不在少数。虽然企业都深知扩张的风险,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领导层给予的压力,而不得不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筹资,要求企业虚增企业利润、隐藏企业损失等做假账的违规方式以此来获取投资者
8、的青睐,已为其吸引更多的投资。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公司瞬间破产事件震惊全球,安然的瞬间崩溃的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其多年的假账问题,其中也包括安信达会计事务所,尽管它在全球都拥有良好的声誉,但是后来也因为安然公司的假账问题而名声扫地。因为这样,其于2002年8月31日不得不宣布就此退出从事了百年的审计行业,不再接受任何的审计业务;2013年爆出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38亿的假账丑闻引发全球股灾,其背后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同流合污;类似的案例还有近些年发生在我国的大智慧虚增利润案件,因虚增利润被证监会予以处罚,导致大智慧的部分投资者利益受损,投资者起诉大智慧
9、要求予以赔偿,部分投资者在起诉时认为为大智慧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承担连带责任。近些年,我国不断有会计师事务所因假账及审计问题受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严厉处罚,有些处罚对一些会计师事务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也因此宣布倒闭破产。1.1.2 研究意义在日异月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的审计风险种类不断出现,一般而言,我们的传统认知中,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是最主要的审计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方式在今天已然不能满足今天多元的审计需要,以及不断变化的审计风险种类。风险导向审计成为现行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准则中虽已“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其引导理念,但由
10、于发展相对较晚,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较完善的审计体系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的审计制度参考了美国、英国和香港的审计制度,但由于基本经济体制的不同,这些审计制度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审计风险种类。风险导向审计尽管存在适应现代企业规模巨大、经营业务种类多的优点,但风险导向审计存在并不能完全的对被审计企业全面业务进行检查的缺点,由此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存在不恰当意见的风险。因此,极有必要对现代企业审计风险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风险种类。本文从企业审计风险概念入手,进一步深入分析如何识别企业审计风险,并根据审计风险的种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
11、险防范的相关建议,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建议可以减少审计失败,降低不必要的审计风险,从而提高我国审计质量。1.2 文献综述1.2.1国外文献综述克里斯托弗诺比斯引用了1973年在基础审计概念说明书中发布的观点说。将审计理解为一种有客观途径获得的证据,并且其关系着对于经济活动的判定。2004年12月15日出台了新的审计标准,可以说其是审计行业的福音,由此标志着其的确立,以及审计工作有了可以参照的依据。在该标准开始推进实施的同时,又在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准则中做出了新的调整,这次调整主要是针对审计模块的。重新定义了重大错报风险的内涵,认为其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个。并进一步明确了审计风险的主要
12、决定因素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1.2.2国内文献综述董钰凯(2018)在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中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想实现审计风险的规避与管控,就必须保证在审计前能够注重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的工作建设,以及尽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他进一步指出要想全面降低审计风险,就必须学会运用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的真实信和可靠信。范丽霞(2017)在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及风险管理一文中在分析了审计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立足于内部审计角度,通过研究实践发现审计工作应该讲究独立的准则、明确其重要性、着力于全面提升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增强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等多个
13、方面进行审计工作的管控。宋丝雨(2015)在企业审计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有关审计的风险导向展开介绍的。她分析了有关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产生的弊端,并在宏观的角度阐述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产生审计风险的相关原因。1.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领域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以及汇总,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解目前国际及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改革问题和影响,对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2)比较法:通过对国外审计风险定义的分析,得出经验,为我国审计风险的相关事项提供参考意见。(3)规范研究法:基于已有的理论,对现行的审计事业实行进行综合分析
14、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1.4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框,如图1-1所示:结论审计风险的概念研究框架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审计风险的防范审计风险的识别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政府监管部门角度政策法规角度注册会计师角度会计师事务所角度上市公司角度认定层次财务报表层次政策法规角度政府监管部门角度会计师事务所角度上市公司角度审计风险的特征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引言图1-1 结构框架第二章 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2.1 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其定义为一种错误以及不恰当意见存在的可能性。其主要是因为财务报表存有重要失误,注册会计师给出了不恰当审计意见。风险一般是指不确定在未
15、来会不会发生不定事项,特别是不确定损失会不会发生。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应慎重考虑的必要因素。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一般有两种情况:(1)被审计的单位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错误地否定了其事实上公允的财务报表,出具有保留的审计意见或否定的审计意见。(2)就一般来说,确实会存在一些审计单位提供了留有重大报错的财务报表,但是这种错误弥散扩大的关键点在于审计师却未能发表有益的意见。进而导致了决策失误,进而公司遭受损失。2.2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决定了审计风险的高低。(1)重大错报风险所谓的重大报错风险,主要存在于审计开始之前,需要审计人员对于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可能性进行判断。其可以
16、被进一步划分为报表层和认定层两个层次。就报表层来说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总之这些因素紧密相关。其中存在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层诚信的缺失、经济萧条等因素。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认定层中存有的重大错报风险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固有风险讲的是在被审计的单位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特殊情况都被排除的情况下,认定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由定义可以看出,固有风险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它可以与审计报表进行分离。也就是说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这种风险是不在控制范围内的。后者是说,虽然企业进行了内部控制,但仍然存在错误判断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检查风险所谓的检查风险是指,在执行预定的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17、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无法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对于多种审计风险要素而言,是唯一个能够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一般来说重大报错风险与检查风险成反比,也就是说前者要高,后面的检查风险必须低,审计程序必须多,获得的审计证据必须多,相反,若重大错报风险低,则检查风险相对较低,审计程序可以少,审计证据可以少。2.3 审计风险的特征正确的认识审计风险特征将有助于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进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树立相关的防范意识。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和可控性。(1)客观性当前,一般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审计,也就是说在所有的需审
18、资料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然后根据样本所具有的特性来推断整体的特性。然而,众所周知,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差异。虽然说这些差异如果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可以控制、可以减少的,但一般来说,确实是难以消除的,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误差的审计抽样。所以,只要是抽样方法就一定会存在误差。如果我们在抽样时还不能做到谨慎,在无形中就会增加风险。特别是判定带有盲目性的情况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工作者就要面临承担为自己做出错误审计结果的风险。但是,即使是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审计,由于现所涉及的业务越来越广,管理系统也愈来愈复杂,并且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审计风险依然存在。(2)普遍性实际审计结果与预期
19、的结果如果存在差异,就会存在审计风险,但这种差异并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审计工作的每一个小环节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可以说每一个小环节都有一个审计风险与之对应。当这些小风险汇聚起来就会对整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可能产生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内部控制运行无效、重要的数字错记漏记、项目的虚假注释、抽样技术缺乏科学性等。从每一个具体的风险看,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因此,审计工作应该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任何一项疏漏,都会造成可能的严重后果,带来风险,影响最终的审计结论。(3)潜在性审计风险的存在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审计责任。如果对审计人员没有行为上的约束,那么也就意味
20、着无论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都不需要审计人员对这个结果承担责任。一般来说,审计风险必然会存在其中。这也就意味着审计风险并不全都是外显的,它具有很强的内隐性。虽然在一些时候,我们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做出了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行为,虽然没有立竿见影出现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审计人员因而摆脱了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但是这并意味着审计风险就不存在,只是因为没有到达那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爆发点而言。审计风险还未能表现出来。一般而言,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需要经过一个验证的过程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能够被人们无意中接受,这种错误的危害便没有浮现在意识层面。因此,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其最终是否会发生
21、还需要经历一个显化的过程。其是否会显化或者说要多久显化是由审计风险的具体内容、客户、以及经济法律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不同的审计风险的显化具有差异性。(4)偶然性审计风险的促成因素既可以是主观层面上的,也可以是客观层面上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是不能被控制的。而且对于一些因为审计人员而产生的错误,也不一定都是审计工作者故意而为之的,因为审计风险的内隐性,导致此风险可能隐蔽起来,躲过了审计人员的眼睛。所以说审计中的说的风险不仅是一种可能性也是一种偶然性。但是审计风险存在偶然性并不意味着审计人员就可以以此为借口,而将很多防线情况都归结为这一原因。其应该有意识地去规避,控制风险,降低风
22、险的发生概率,尽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现实中经常存在的,审计人员以公谋私,故意发生审计失误,或不做出真实的审计判断,其是不能被作为审计风险的看待的。因为审计人员的这种行为应该被定义为舞弊行为,是不符合职业立场与规定的。因此其必须为这种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5)可控性其实,在人们的意识中早已经达成了审计人员对其做出的审计的结论性应当负有责任,应当承担风险的共识。就目前来看,审计工作的活力仍然在进一步提升,其并没有受到一些审计风险案例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审计开始主动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审计的人员队伍在进一步壮大,审计的相关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可以说这主要的得益于人们能够看到审计风险的可控
23、性。它启示我们:我们并不需要畏惧审计可能带来的风险。虽然审计工作具有风险可能性。审计工作者的每一个审计判断都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前途,但是这种风险是绝对可以规避的。只要我们可以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进而审计人员大可以放心的接待客户,开展正常的审计工作。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因为可控,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降低的。所以说我们最终的审计结果是可以有质量保证的。 第三章 审计风险的成因3.1 上市公司的角度因上市公司一直是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所以本身就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并且还应该对报表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负有全部责任。由于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代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 风险 识别 防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