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5版《水上铁路运输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

    • 资源ID:107186       资源大小:19.9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5版《水上铁路运输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

    1、水上铁路运输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加强我公司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报告内容第一条人的不安全行为1 .船员或工作人员在航行、装卸、维修等作业中,违反水上交通安全规则,如未穿戴救生衣、违规操作船舶设备等。2 .管理人员下达违反安全规定的指令,如强令船舶超载、超速航行或在恶劣天气下冒险作业。3 .从业人员忽视或故意绕过安全检查流程,如未进行

    2、船体、机械、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即投入运营。4 .擅自变更既定航线或停泊计划,未提前报告并获得批准。5 .使用过期或损坏的救生设备、消防器材,未及时更换或维修。6 .管理人员指挥未经专业培训或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关键岗位工作。7 .船员在航行中饮酒、吸烟或进行其他影响安全驾驶的行为。8 .故意隐瞒、谎报船舶安全隐患,或对已发现隐患未及时上报处理。第二条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船舶未按规定设置或维护航行信号、灯光、声响等安全警不标志。2 .船舶导航设备、雷达、AlS系统等关键设备故障未及时修复,影响航行安全。3 .船舶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等救生设备数量不足或维护不当,无法正常使用。4

    3、消防设施如消防泵、消防水管、灭火器等未定期检查或失效。5 .船舶机械设备(如主机、舵机、发电机)存在安全隐患,如漏油、异响、振动异常等。6 .船舶电气设备不符合水上安全标准,如电缆老化、接线混乱、绝缘不良等。第三条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作业区域(如码头、航道)未取得合法审批或许可,存在非法运营现象。2 .对航道水文、气象条件风险评估不足,未制定有效应对措施。3 .船舶航行至复杂水域(如浅滩、急流、桥区)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4 .进行危险品运输时,未按规定申报、包装、标识,未落实特殊安全措施。5 .船舶锚泊、靠泊未选择合适位置,影响通航安全或造成环境污染。6 .船舶维修、改造作业未制

    4、定安全施工方案,或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7 .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航行,未按规定开启航行灯光或使用雷达等助航设备。第四条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职责不清。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或未及时更新,与实际情况脱节。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不足。4 .未制定或未定期更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开展应急演练。5 .特种作业人员(如轮机长、驾驶员)未持证上岗或证书过期。6将船舶运营、维护等业务发包给无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单位或个人。7 .船舶转包、租赁管理混乱,未对承包方、承租方进行有效监管。8 .对外包

    5、单位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违规作业、安全隐患未整改等问题。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事故隐患报告的便捷性,公司在安全管理部门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办公室,负责接收、处理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员工可通过线下向安全员报告,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电话热线、电子邮箱等线上途径进行报告。公司在办公区、船舶等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简化报告程序,畅通报告渠道。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公司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核查。核查属实的,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无法立即整改的,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第五章奖励机制第七条公司按照企业

    6、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奖励基金。对报告小隐患(如轻微设备故障、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员工给予小额奖励或表彰;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如可能导致船舶沉没、碰撞或环境污染的隐患)的员工给予重奖,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晋升机会等。第六章正向激励与结果运用第八条公司加强对事故隐患报告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的正向激励。对于在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及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公司将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先及人员奖励、晋升等方面给予明显倾斜。这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整个团队安全管理氛围的营造和强化。第九条注重结果运用,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

    7、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会上深入分析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情况,结合现场管理、责任落实、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研判,举一反三,查找并消除潜在的类似问题。通过不断的分析、总结和改进,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得以持续完善,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第七章强化宣传引导与教育培训第十条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公司充分利用内部通讯、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加大对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案例分享、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员工发现问题、报告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十一条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辨识能力。公司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

    8、别是针对水上铁路运输行业的特有风险,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通过专业培训,使员工更加熟悉本岗位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要点,提高自我防护和应急处理能力。第八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公司全体员工均需遵守,对于违反本制度,隐瞒不报或故意制造事故隐患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第十三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年对制度进行适宜性和有效性评审,每三年进行修订,确保其始终符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附表:L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安全隐

    9、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核:批准:一7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10ieH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1 .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12


    注意事项

    本文(2025版《水上铁路运输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修订版).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