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福建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4350MW级)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送审稿)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APJ(国)4612011.4编号:S010-FJ-0125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福建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4350MW级)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法定代表人: 任 磊技术负责人: 吕中庆评价项目负责人:张连春2011年4月专心-专注-专业评 价 人 员姓名资格证书号从业登记编号签字项目负责人张连春05749项目组成员张连春05749郝立敏05847刘 野05106陈建国06472孟 健05892蒋庶强03818报告编制人张连春05749
2、刘 野05106报告审核人林骏奇05916过程控制负责人门哲清05905技术负责人林骏奇05916吕中庆07203技 术 专 家姓名专业职称签字倪镜澄锅炉高工艾春杰汽机高工周裕庭电气教高苏振中热控高工周秉玉化学高工赵淑敏安全管理高工路宏艳热动注安前 言2002年我国有关单位与印尼签订26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合同,在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前云村设立莆田LNG接收站,2007年建成,2011年达产。一期建设漳州和福州两主干线供沿海各城市用气,2008年建6套、2010年建10套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莆田4套、晋江4套、厦门2套)。莆田燃气电厂是国家“十五”规划福建LNG项目配套的九个
3、子项目之一,紧邻莆田LNG接收站,规划容量为835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9F级),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即本工程或本期工程)建设4台机组。为促进福建LNG项目的实施,满足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用电的需要,增强电网的调峰能力,优化电源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12月20日以发改能源(2005)2693号文核准通过了福建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项目,本工程于2007年3月23日开工建设,2008年12月13日2010年7月6日四台机组相继完成了168小时试运转。福建莆田燃气电厂重视安全生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本工程按照国家规定开展了安全预评价,并将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到安
4、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电力和贸易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本期工程还需要进行安全验收评价,以分析评价电厂本期工程的安全设施、安全措施能否对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起到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警告作用,进而判断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因此,电厂又委托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对本期工程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我中心接受委托后,组织成立了验收评价项目组,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资料调研收集。2010年11月15日11月19日,组织7名专家深入现场,详细核查了电厂安全设施的设置与运行、安全措
5、施部署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并就现场检查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整改、完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电厂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向电厂出具了“不合格项告知书”,要求电厂认真整改。电厂十分重视这次安全验收评价工作,针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出了详细的整改计划,把问题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了责任人,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工作。2011年3月28日30日,评价组再次对现场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逐一复查。评价中,验收评价项目组根据对电力系统主要生产车间及附属、辅助设施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电力行业的特点以及本期工程具体情况,划分出若干个评价单元,并结合专家现场检查工作,依据国家安全生产
6、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电力行业规程、规范,按照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的要求,对电厂新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安全措施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进行认真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编制完成了福建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本报告书的编制得到了电力行业及安全工程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福建莆田燃气电厂领导和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在此,对有关专家、领导及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2011年4月目 录1 编制说明1.1 评价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等法规、规范、文件关于安全验收评价的要求,参考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和安全预评价
7、报告,结合本期工程的现场情况,检查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和相关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确定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范围如下:1) 本工程厂址及总平面布置;2) 厂区内本期工程的主要生产设备系统和为机组配套的辅助系统;3) 本工程机组的试运行状况、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状况;4) 本工程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状况;凡涉及到本项目的职业卫生、消防、环保等应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以相关的文件为准。1.2 安全验收评价依据1.2.1 国家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7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88号);(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第22号);(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主席令1999第23号);(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81号);(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91号);(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60号);(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
9、家主席令2001第60号);1.2.2 国家行政法规(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3)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4)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6)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9)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1.2.3 地方法规(1) 福
10、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一届第五次会议通过,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2) 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1.2.4 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1)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3)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5)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6)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
11、令第30号);(7)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36号令);(8)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70号令);(9)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安全生产令(电监会1号令);(10) 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电监会2号令);(11)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电监会4号令);(12)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13)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21号令);(14)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15) 关于做好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电力和贸易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二字
12、200534号);(16) 关于做好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电力和贸易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的补充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48号);(17)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8)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19)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154号);(20)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8号令);(21) 电网运行规则(试行)(电监安全200622号令);(22) 关于印发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电监安全200922号);(23) 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电监安全
13、200961号);(24)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2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2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1.2.5 国家标准(1)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5) 防洪标准(GBS0201-1994);(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
14、94)(2000版);(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0)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11)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12145-2008);(12)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GB/T7596-2000);(13)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9);(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15)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
15、范(GB50060-2008);(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1990);(1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2006);(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2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2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2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
16、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24)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25)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T8905-1996);(26) 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27)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08);(28)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2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程(GB50222-1995);(31)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32)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
17、4-2005);(3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3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7);(3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37)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1995);(38)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1992)(2000年版);(39)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4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985);(41)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
18、2008);(42)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1996);(4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4053.1-2009);(44)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GB4053.2-2009);(45)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46)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47)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6441-1986);(48)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4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9、5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5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5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5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55) 安全色(GB2893-2008);(56)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57)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1.2.6 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1)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20、2)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2.7 电力行业技术标准(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程(DL/T5174-2003);(2) 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规程(DL/T 384-2010);(3)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4)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5)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5032-2005);(6)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1993);(7)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21、DL/T5339-2006);(8) 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852-2004);(9)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锅炉机组篇(DL/T5047-1995);(10) 电站锅炉安全阀应用导则(DL/T959-2005);(11)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12)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13)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DL/T892-2004);(1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汽轮机机组篇(DL5011-1992);(15)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DL/T863-2004);(16) 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维护导则(DL
22、/T970-2005);(17)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DL/T834-2004);(18)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DL/T441-2004);(1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2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21) 20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05);(22)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1991);(23)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24)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650-1998);(2
23、5)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587-2007);(2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995-2006);(27) 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DL/T5025-2005);(28)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29)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30)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31)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724-2000);(32)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33)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
24、术规程(DL/T5352-2006);(34)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DL/T639-1997);(35)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DL/T618-1997);(3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DL/T603-2006);(37)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07);(38)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DLGJ154-2000);(39)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DL/T1083-2008);(40)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DL/T1056-2007);(41) 电力建设施
25、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DL/T5190.5-2004)(4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T5182-2004);(43)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659-2006);(44) 火力发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658-2006);(45) 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技术条件(DL/T924-2005);(46)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DL/T774-2004)(47) 火力发电厂辅助机器基础隔振设计规程(DL/T5188-2004);(48)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DL/T
26、801-2002);(49)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5068-2006);(50)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1996);(51) 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DL/T5204-2005);(5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管道篇(DL5031-1994);(53) 火力发电厂管道支吊架验收规程(DL/T 1113-2009);(54) 电站配管(DL/T850-2004);(55) 火电厂排水水质分析方法(DL/T938-2005);(56)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5035-2004);(57)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27、5027-1993);(58) 室外高温作业分级(DL/T669-1999);(59)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5072-2007);(60) 电厂标识系统设计导则(DL/T950-2005);(61)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安全设施配置(DL/T1123-2009)。1.2.8 其他标准、规范(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2)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3) 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发输电1999 2号);(4)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5)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28、TSG Q5001-2009);(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1.2.9 工程项目有关文件及资料(1) 本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及其审查意见;(2) 福建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3) 福建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4) 与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资料。1.3 评价目的及原则1.3.1 评价目的本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为本期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检查本期工程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评价本期工程建设项目及与之配套的
29、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未达到安全目标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安全补偿及补救措施,以利于提高本期工程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1.3.2 评价原则本次验收评价将以科学、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以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程、规范及有关政策文件为依据,采用科学可靠、先进、适用的方法和程序开展验收评价工作,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1.4 评价程序本期工程安全验收评价的程序见图1.4-1。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定性、定量评价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图1.4-1 安全验收评价
30、程序图1.4-1 安全验收评价的程序2 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单位简介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25%)、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共同投资建设,成立于2004年8月18日。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邱健勇,注册资本9000万元。公司设有8个部室:计划合同部、办公室、工程部、设备部、财务部、HSE部、检修部、运行部。2.2 项目工程概况福建莆田燃气电厂新建工程于2005年12月20日通过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5)2693号文)核准。本工程概况见表2.2-1。表2.2-1工程概况一览表项目名称福建莆田燃气电厂(4350MW
31、级)新建工程资产机构控股方()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投资方()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25)、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项目法人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福建莆田燃气电厂建设规模规划容量为835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9F级),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即本工程)建设4台350MW级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工程地点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前云村设计单位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土建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主体建筑)、中海工程建设工程总局(循环水系统土建部分)安装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1、2号机主机及公用系统的设备安装)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3、4号机主
32、体安装)监理单位广东创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调试单位福建中试所电力调整试验有限公司质检单位福建省电力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建设工期2007年3月23日开工建设,2008年12月13日2010年7月6日四台机组相继完成了168小时试运转。消防设施验收单位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1、2、3号机组)莆田市公安消防支队(4号机组)2.3 厂址地区自然概况2.3.1 工程厂址莆田燃气电厂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前云村,厂址东、南两方向靠近嵋洲湾海域,厂址北距莆田市约35km。在厂址西南侧约1100m处为秀屿码头,对岸约4km为肖厝码头,秀屿码头与肖厝码头均处于突出的呷角,岸线较陡,深水区近岸。厂址东侧为己
33、建成的前哨海堤,海堤外为湄洲湾海域,近岸为浅滩,规划为秀屿港区,并将大面积填海形成陆域。厂区西南侧建有LNG接收站,接收站为填海建成,站址标高为5.19m(黄海高程)。该LNG接收站的现有4个LNG储罐(单个储罐的容积为m3),天然气凝液储存总量在5000m3以上,依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其规模为一级。LNG储罐与电厂厂界实际距离大于500m。本工程地理位置图见附图2。2.3.2 地形、地貌厂址所在区域总的地貌属滨海丘陵,区内主要分布着基岩丘陵、残积红土台地、沿海洼地、滨海滩涂四种地貌单元。厂址场地自然地形高程为-0.5020.00m。2.3.3 气象、气候
34、条件厂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以东北北风为主,冬季主导风向以东北北风为主,夏季多为南风。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20.3极端最高气温: 36.5极端最低气温: -0.52) 湿度多年最小相对湿度为: 9多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3) 气压多年平均气压: 1011.4hPa多年极端最高气压: 1031.5hPa多年极端最低气压: 980.2hPa4) 降水多年最大降雨量: 1492.5mm多年最小降雨量: 757.5mm多年24h最大降雨量: 432.7mm多年1h最大降雨量: 88.9mm多年10min最大降雨量:25.9mm5) 风离地10m高、10min
35、平均风速为36.5m/s(50年一遇)。6) 台风由热带气旋引起的台风,持续风速为1116.5m/s或更大的年平均持续时间为123h39min;日最大雨量100mm,平均每年发生1.91次。7) 天气各种天气情况见表2.3-1。表2.3-1 秀屿站多年平均各种天气天数情况表(d)降雨雷暴雾大风冰雹13344.515.122.412.3.4 水文特征2.3.4.1 陆地水文电厂厂区地下水为上层滞水,水位标高在2m左右,处于基础埋深附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强腐蚀性。2.3.4.2 海洋水文1) 潮汐及风暴潮(1)潮位特征值(基面:黄海高程)千
36、年一遇高潮位(P=0.1):5.65m百年一遇高潮位(P=1%):5.27m十年一遇高潮位(P=10%):4.65m三十三年一遇低潮位(P=97%):-4.09m百年一遇低潮位(P=99%):-4.17m平均高潮位:2.85m平均低潮位:-2.26m(19691981)(2)潮差最大潮差:7.59m最小潮差:2.22m平均潮差:5.12m(3)风暴潮本海区常有台风入侵,但本海区位于湄洲湾内湾,故台风引起的增水不大,高潮增水最大在1.0m左右。2) 波浪湄州湾内澳隐蔽条件较好,外海波浪无法直接进入湾内。引水明渠口门处最大浪向为S向。引水明渠口门处重现期 50年波浪计算结果如下表2.3-2所示。表
37、2.3-2 重现期 50年波浪计算结果3) 潮流(1)潮流性质正规半日潮流型。(2)海流特征涨潮最大流速为1.04m/s 落潮最大流速为1.16m/s涨潮流主向为300320落潮流主向为130150涨潮流平均历时为6小时23分落潮流平均历时为6小时01分(3)余流本海域余流流速不大,一般在10cm/s以内,余流流向主要为西北向(即涨潮向)。2.3.4.3 水温根据水文报告本海域水温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较稳定,不存在水温跃层现象,最热月累积频率P=10%设计水温值为28.68,电厂取水海域各月平均水温见表2.3-3。表2.3-3 逐月平均水温表2.3.4.4 悬浮泥沙本海域水质总体较清,平均含沙
38、量为0.0160.059kg/m3。悬沙属粉砂类,悬沙中值粒径在0.0070.030mm之间。由于本海域水体含沙量很小,因而单宽净输沙量也不大,一般在3.0t/m.d,而净输沙的方向与余流流向一致,即净输沙方向为西北向(即涨潮流向)。2.3.5 地质、地震1)工程地质厂址范围地势低平,属人工围垦的滨海平原地貌,东南侧分布两座低丘和人工海堤。该区域地层岩性较为复杂,主要分布人工素填土、海积粘性土,下伏花岗岩。主要岩层及其物理力学特征如下:素填土:人工新近堆积,黄色褐黄色,主要成分粉质粘土,局部为中细砂,松散。一般厚度34米,全场分布。淤泥质粘土:海积,深灰色,含有机质、贝壳碎片和砂,有臭味,饱和
39、软流塑,光泽反应差,摇震反应强,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差。一般厚度35米,全场分布。含泥中粗砂:海积,浅灰、灰白等色,饱和,稍密,级配较好,主要成分石英,次圆状,泥质含量约20%,软塑状。厚度多在3米左右,局部分布。粉质粘土:海积,浅灰等色,含贝壳碎片、砂团,可塑,光泽反应较差,摇震反应一般,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一般厚度38米,全场分布。砂质粘性土:残积,灰黄色、灰白色为主,含多量砂,稍湿,硬厚度变化大,一般厚度48米,全场分布。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灰白色为主,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呈土状,主要矿物成分石英、粘土。一般厚度小于5.00米,局部缺失。-1 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灰白色为主
40、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黑云母,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散体状,偶见辉绿岩脉和中风化孤石。厚度变化大,一般厚度310米,全场分布。-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灰黄灰黑等色,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黑云母,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碎块状,尚可见母岩的原生结构。厚度变化大,一般厚度38米,局部缺失。中风化花岗岩:灰白色为主,块状构造,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黑云母,风化裂隙较发育,球状风化明显,偶见辉绿岩脉。厚度大于5米,全场分布。2)区域稳定性电厂工程场地位于福建东南、海陆交互地段,戴云山隆起带与台湾海峡沉降带之间的沿海“长乐一诏安断裂带”的中部、地
41、质构造错综复杂,断裂活动尤为发育,成为区内最突出的构造运动形式,并以NE、NW、和近EW向三组断裂组成了本区主要的网格状构造格架。厂址处于“次不稳定区”的“相对稳定”地块,厂址范围内未发现断裂破碎带及第四纪构造活动断裂,基地基岩较完整,场地相对稳定。厂址区不压矿,无不良地质作用。3)地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厂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2.3.6 交通运输1)水运及码头湄洲湾是福建沿海天然优良港湾之一,海岸线长186.57km。湾内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湄洲湾水路北
42、距福州港178km、上海港945km,南距厦门港244km、香港735km,东距台中港133km。厂址西面约4.0km(公路里程)处为秀屿港区,秀屿港区目前拥有大型泊位2个,分别为万吨级和3.5万吨级多功能码头各1个;中型泊位2个,分别为三千吨级杂货码头和华通三千吨化工液体码头;小型泊位4个,均在1000吨级以下。湄洲湾十万吨级航道于1994年开通。航道起点为湄洲湾口剑屿附近,终点为秀屿附近,航道长29.5km,单向航道底宽250m,航道底标高大于12.0m(秀屿理基下),航道设计水深大于17.2m,航道转弯半径2700m,可乘潮通航十万吨级油轮,乘潮历时保证率90%。2)铁路目前莆田境内有福厦高速铁路,规划中的福厦铁路秀屿支线紧临厂区围墙外通过。3)公路莆田市已形成以福厦高速公路、福厦公路(324国道)及省道201、203线为主框架,以县乡公路为干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福厦公路(324国道)为福建省公路主干道,全长约300km,设计等级为一级,双向四车道。平行福厦公路已建有福厦高速公路,福厦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双向八车道,在莆田市黄石镇建有出入口可通往厂址。省道201公路设计等级为二级公路,北南向穿过莆田市区经黄石镇、笏石镇抵达秀屿港,其中秀屿港至笏石镇段为秀屿港疏港大道。厂址紧邻港区望山东路、华泰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