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肠套叠超声科.ppt

    • 资源ID:131250       资源大小:63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肠套叠超声科.ppt

    1、肠肠 套套 叠叠301超声科进修生 王剑锋一般概述一般概述n n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相连接的另一段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n n好发于1岁以内,2岁以下发病率占80%,男性比女性多23倍,春季发病率较高。病理概述病理概述n n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占95%。n n主要由肠管蠕动功能紊乱所引起,或认为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引起肠套叠。n n继发性肠套叠多由于肠管内壁有肿块被肠管蠕动推动,连同所附肠管套入相连肠管腔内。病理概述病理概述n n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肠肿瘤、肠重复畸形、过敏性紫癜(腹型紫癜),等等。n n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

    2、大龄儿童或成人。n n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是肠套叠的促发因素,肠蠕动节律紊乱的因素:肠炎、腹泻、饮食习惯改变、高热等。n n肥胖小儿相对较容易发生肠套叠。病理概述病理概述n n肠套叠大多数是单发的,有的多处肠管可同时发生,称多发性肠套叠。n n肠套叠由鞘部、套入部组成。套入部有可分为头部、颈部。n n一般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结构组成,称单套:外壁称鞘部;套入部由反折壁和最内壁组成,鞘部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前端为头部。病理概述病理概述n n单套全部套入相连的远端肠管则形成复套,由五层肠壁组成。n n肠套叠一般均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而远端肠管套入近端肠管的情况罕见。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按病理解剖

    3、部位分型n n1、回盲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50%60%,回盲瓣是肠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而盲肠、阑尾、淋巴结等也随着套入结肠内。n n2、回结型:回肠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而盲肠和阑尾一般不套入,约占总数的30%。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按病理解剖部位分型n n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再一并套入远端结肠内,形成“复套”。n n4、小肠型:即小肠套入小肠。n n5、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n n6、多发型:较为少见,可见于多发性胃肠道黏膜息肉,如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n n7、胃十二指肠型:极少见,胃套入十二指肠内,偶见于胃肠道黏膜息肉等。基本

    4、病理变化基本病理变化n n肠套叠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肠管腔的梗阻、肠壁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n n急性肠套叠时套入的肠管常因为肠系膜血管受压而发生充血、水肿、肠壁增厚,甚至坏死穿孔,此时属于绞窄性肠梗阻范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肠套叠依临床发病缓急和梗阻程度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n n痉挛缺血严重而持续表现为完全性急性肠梗阻者为急性肠套叠,以婴儿多见。n n套入后严重痉挛而发作时间不长造成不全性肠梗阻者称为亚急性肠套叠,多见于2、3岁以上的幼儿。n n慢性者多见于大龄儿童或成人继发性肠套叠,大多只有套入而无肠梗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临床症状因病理改变不同而各异。n n腹痛(婴儿表现为阵发

    5、性哭闹)、呕吐、便血、腹部包块为典型的婴儿原发性急性回盲部肠套叠的四大临床表现。n n肛门指诊发现果酱样(果浆样)血便是一重要线索。n n大龄儿童很少出现血便。单套型超声表现单套型超声表现n n1、显示腹腔内呈现一个境界清晰、边缘规则、大小不一的低回声为主包块。n n2、小肠型直径2cm左右,结肠型直径3cm以上。n n3、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病理结构组成?),纵切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n n4、可伴肠管扩张、肠间积液,肠动异常。单套型超声表现单套型超声表现n n5、回盲部肠套叠包块一般位于右侧腹腔内,位置固定,以结肠肝曲处多见,如果套入部分牵涉范围过大,则包块可出现于结肠

    6、脾曲、左侧降结肠、甚至达到乙状结肠部位。n n6、小肠肠套叠一般位于脐周围,活动度较大,可随肠蠕动时隐时现,部分可在套叠头部肠腔内显示肿块回声。单套型超声表现单套型超声表现n n7、结肠肠套叠包块一般位于左侧腹腔内,以降结肠套入乙状结肠多见。n n8、极少数肠套叠因为肠腔严重积气而不显示肿块。复杂型超声表现复杂型超声表现n n1、复杂型肠套叠因为肠坏死、肠淋巴结肿大及复套等引起,图像复杂多变,诊断比较困难。n n2、由于肠息肉、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肠套叠可有原发病的声像图表现。鉴别诊断鉴别诊断n n蛔虫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脐周肠形肿块并有轻度活动,超声表现与肠套叠类似,肿块的短轴切面

    7、显示为圆形似靶环样回声区,但中央虫体呈粗大的强回声斑,周围肠壁的低回声系肠壁水肿所致,因而分层不明显,肿块长轴切面显示多条条状回声,两端分界不清,无明显的管壁折叠形成的套筒征,以资鉴别。鉴别诊断鉴别诊断n n小肠旋转不良,属先天性小肠发育障碍,在新生小肠旋转不良,属先天性小肠发育障碍,在新生儿期表现为肠梗阻,非新生儿期表现为不同程度儿期表现为肠梗阻,非新生儿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反复间断性呕吐。超声表现为肠系膜上的腹痛、反复间断性呕吐。超声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一中低回声包块,直径通常介于动脉根部一中低回声包块,直径通常介于10mm30mm10mm30mm之间,横切似同心圆征,但纵切未之间,

    8、横切似同心圆征,但纵切未见套筒征,且扫查时图像有见套筒征,且扫查时图像有旋转感旋转感旋转感旋转感(几乎为特异(几乎为特异性表现),性表现),CDFICDFI见低回声包块中心呈点状动脉血见低回声包块中心呈点状动脉血流搏动,包块周围见红蓝相间的环状静脉血流,流搏动,包块周围见红蓝相间的环状静脉血流,原理就是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原理就是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失去正常的右下左上关系伴行关系。失去正常的右下左上关系伴行关系。鉴别诊断鉴别诊断n n肠道炎症:误将增厚水肿的肠壁认为是套叠的鞘部,仔细辨认图像形态,并结合临床。n n空肠扭转:扭转部横切时呈不完整的“同心圆”征或“偏心

    9、圆”征,伴近端肠管重度扩张,纵切无套筒征表现。可结合x线胃肠造影检查。肠套叠相关肠套叠相关n n典型肠套叠超声诊断还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中的一个兴奋点就是排除继发性因素。n n简单介绍两种与肠套叠发病有关的先天性肠道畸形:1、肠重复畸形;2、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重复畸形n n1、附着于消化道系膜缘的具有与消化道结构相同的囊状或盲管状(C652180)组织,小肠最多见,次之为食管。n n2、超声表现:腹腔肠管壁处囊性或盲管样结构,囊壁或管壁与临近肠管壁回声结构类似,囊性结构不与肠管相通,盲管状结构一端则会与邻近肠管相通。梅克尔憩室梅克尔憩室n n1、系胚胎期卵黄管肠端未闭合而形成的,为回肠末段

    10、肠系膜附着缘对侧的憩室样突起,以距离盲肠4060cm处多见。n n2、形状以圆袋形、圆锥形为多。n n3、超声表现为脐下水平腹腔内一黏膜增厚的形态异常小段管状结构,境界清晰,长度约13cm,壁厚24mm,一端为盲端,一端与肠管相通,腔内萎瘪或充液。临床意义临床意义n n实时超声检查诊断肠套叠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其准确率可达95%以上,是诊断肠套叠首选的、无创而安全的检查方法,同时又可判断肠套叠的类型、套入肠管有无发生缺血坏死、有无合并其他肠道病变的存在。另外,在超声监视下,利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成功率高且直观。肠套叠肠套叠肠套叠肠套叠肠套叠肠套叠肠重复畸形?肠重复畸形?我的一些体会我的一些体会n n1、患儿哭闹时,更应耐心细致检查,此时有可能是套叠发作期。n n2、注意多发性肠套叠的可能性。n n3、注意CDFI检查,不仅可以判断肠管血供情况,还可以与肠扭转畸形相鉴别。n n4、有时可以看到套叠松解过程。n n5、未见异常,也要建议近期动态观察,临床上有一个“隐匿性”或“暂时性”肠套叠的情况,这时可套叠自行复位。


    注意事项

    本文(肠套叠超声科.ppt)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