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136649       资源大小:8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1、古人谈读书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耻”“矣”“岂”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知”“识”。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练习背诵课文。(三)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四)梳理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 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一)浏览课文,导入新课1.读一读篇章页上的名言,说说苏轼认为应该怎么读书。(出示 篇章页)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苏轼提倡书要反复阅读,认真思索,自会明白书中真意。这是一 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其他古人又是怎么谈读书的呢?(板书:古人 谈读书)

    2、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谈读书。(齐读课题)3.浏览全篇,整体把握脉络。(1)快速浏览全篇,说说哪些古人在和我们谈读书。(2)相机点拨,归纳总结。这三位古人生活在不同年代,身份也不同,但他们都在谈读 书。(板书:孔子、朱熹、曾国藩)(二)创设情境,学习第一则文言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同学们,你们听,古代私学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弟子汇聚 在一起,等待着他们的老师孔子的到来。只见孔子稳步走到学生 面前,说道:“你们从四面八方投奔到我门下,是来向我求学问、求 道德的,那怎么学习呢?这就是读书之道”(出示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不同

    3、形式,反复诵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师生合作 读)3.背景故事引入,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就在这充满韵味的私学里,孔子与弟子们围坐一起,只见 其中一位弟子子贡问道:“老师,魏国有一位大官,叫孔圉,他去世 后,后人给了他一个号,称他为文。我知道只有道德博厚、勤学 好问、贤良爱民的人才可称为文。他凭什么能得这个称号?”(出 示句子)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孔子如何作答?(指名读,出示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自由读,想一想,你明白他的意思了吗?点拨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什么学习方式了解到的?(引 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理解“不耻下问”。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

    4、的人请教叫“下问”。 猜猜孔子会向谁请教。在生活中,你们自己或者身边人有过“不耻下问”吗?提炼总结,反复诵读。孔子生活的春秋年代,等级森严,向学识、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 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能倡导这样一种思想,并教导学生,这种独到 的见识值得我们称颂。这段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收录在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五章。 让我们再来读读孔子对子贡的教导。4.情境导入,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孔子教导子贡的话还在耳畔回响,他又教导起另一名弟子 仲由。子曰:“由,诲汝知之乎!”(2)孔子教导仲由什么呀?(学生接读,出示句子: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指导学生根据字义读准“知”。这句话有五个

    5、相同的字,前面四个字的意思是知道,念知(zh), 最后一个字意思是智慧,念知(zh)。春秋时还没有“智”字,所以 “知”智通用,称为“通假字”。读通假字要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 而不是只看字本身。学习文言文,结合注释,不仅能理解字义,还能 把字音读准了。(男女生分别练读)借助注释,说说孔子教导仲由如何读书。多遍诵读,巩固字音。仲由是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被后世尊为“先贤”,想来这 也源自于孔子的教导,一起读这谆谆教诲。(齐声诵读)能够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一种大胸怀,大智慧。让我们一起把这 智慧之语再来朗读。(齐声诵读)5.情境之中再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平日里,这位圣人就是这

    6、样与他的学生说古论今,答问释 疑。对弟子的教诲,孔子也是身体力行,以之自勉。(出示句子:默 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默读思考。哪部分是讲“学”,哪部分是讲“教”?(相机 指导读准“识”)(3)用组词、猜一猜的方法理解“默”“倦”。文言文中有些字,我们结合语境,给它组个词或者猜一猜,也能 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4)课外资料拓展,理解“学而不厌”。孔子就是这么做的。据记载:孔子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学 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他把所学与所教相结合,教学相长,诲人不 倦。(5)指导朗读。这是孔子勉人与自勉的话,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以此共勉。(学生读“学”,教师读“教”)(三)循序渐进,熟读

    7、背诵1.诵读不同字体的论语,引向背诵。(1)这三句话流传了 2500 多年,这行书写的论语你们会读 吗?(2)草书论语你们还会读吗?2.指导背诵第一则。(四)方法迁移,学习第二则同学们,你们听!古代私学的钟声又敲响了,这次来讲学的古人 与孔子颇有渊源,他虽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但是跨越几个世纪他将 孔子的儒学思想发扬光大。他是谁?他就是宋代的朱熹。朱熹又是怎样谈读书的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则。1.明确要求,小组讨论自学。(回顾学习第一则的方法,再出示 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2)用借助注释等方法,小组讨论课文的大意,想想朱熹提倡 的读书方法是什么。2.小组合作学

    8、习,读课文,梳理朱熹提倡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3.汇报交流。(1)读好第一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余”“尝”“谓”三个字 的意思。(出示句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2)读文思考。读书有三到,那三到之中,哪到最急?为什么 心到最急呢?(3)汇报交流。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一语道破读书成败的 关键。谁能借助刚才学到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嘉教导我们怎么 读书?(4)配乐朗读。(五)联系实际,谈谈体会1.学了两位古人的读书之道,课文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联系自 己的读书体会,写在作业本上,用文字激励正是少年读书时的自 己。(完成作业本第五题)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请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写。2.分享读书体会,交流读书方法。3.感受经典,再次诵读。同学们,古人谈读书,这是一场我们与孔子的对话。论语并 不遥远,它简单而朴实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温故而知新, 一起读。古人谈读书,还是一场我们与朱熹的对话。这几句话影响了世世 代代的中国人,这样的语言就叫“经典”。让我们再次诵读经典。附板书:孔子古人谈读书 朱熹曾国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