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人谈读书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耻”“矣”“岂”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知”“识”。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练习背诵课文。(三)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四)梳理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 说说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一)浏览课文,导入新课1.读一读篇章页上的名言,说说苏轼认为应该怎么读书。(出示 篇章页)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苏轼提倡书要反复阅读,认真思索,自会明白书中真意。这是一 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其他古人又是怎么谈读书的呢?(板书:古人 谈读书)
2、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谈读书。(齐读课题)3.浏览全篇,整体把握脉络。(1)快速浏览全篇,说说哪些古人在和我们谈读书。(2)相机点拨,归纳总结。这三位古人生活在不同年代,身份也不同,但他们都在谈读 书。(板书:孔子、朱熹、曾国藩)(二)创设情境,学习第一则文言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同学们,你们听,古代私学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弟子汇聚 在一起,等待着他们的老师孔子的到来。只见孔子稳步走到学生 面前,说道:“你们从四面八方投奔到我门下,是来向我求学问、求 道德的,那怎么学习呢?这就是读书之道”(出示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不同
3、形式,反复诵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师生合作 读)3.背景故事引入,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就在这充满韵味的私学里,孔子与弟子们围坐一起,只见 其中一位弟子子贡问道:“老师,魏国有一位大官,叫孔圉,他去世 后,后人给了他一个号,称他为文。我知道只有道德博厚、勤学 好问、贤良爱民的人才可称为文。他凭什么能得这个称号?”(出 示句子)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孔子如何作答?(指名读,出示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自由读,想一想,你明白他的意思了吗?点拨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什么学习方式了解到的?(引 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理解“不耻下问”。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
4、的人请教叫“下问”。 猜猜孔子会向谁请教。在生活中,你们自己或者身边人有过“不耻下问”吗?提炼总结,反复诵读。孔子生活的春秋年代,等级森严,向学识、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 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能倡导这样一种思想,并教导学生,这种独到 的见识值得我们称颂。这段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收录在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五章。 让我们再来读读孔子对子贡的教导。4.情境导入,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孔子教导子贡的话还在耳畔回响,他又教导起另一名弟子 仲由。子曰:“由,诲汝知之乎!”(2)孔子教导仲由什么呀?(学生接读,出示句子: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指导学生根据字义读准“知”。这句话有五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五上 语文 古人 读书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