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着眼于有形让宣传载体实起来3二、着眼于有感让文化认同强起来3三、着眼于有效让共有精神凝起来4一、打出“组合拳”共绘“同心圆”5二、激活“带动力”共育“团结花”5三、打造“新名片”共筑“民族情”6一、凄续红色血脉,感恩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8二、厚植绿色本色,携手开启振兴共富新生活8三、弘扬古色文化,合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9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12二、探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客观规律13一、党建铸魂把牢民族团结创建之舵14二、思想引领绘就团结奋斗同心圆15三、创新品牌打造“边寨协商”惠民生16四、扛实主责当好助力发展智囊团16一、示范试点:遵义率先探索实践19二、薪火传承:由表及里循序
2、渐进20三、未来可期:锚定目标阔步向前21一、统筹开展委员专项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4二、发挥基层委员工作室功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4三、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4一、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28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力军”29三、形成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合唱”30一、想在一起,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建设合力37二、站在一起,改善民生福祉,共筑幸福家园37三、干在一起,聚焦民族特色,提升群众获得感38四、融在一起,共建互嵌社区,共享精神家园38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保障创建工作有序开展39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模范创建工作40三、
3、找准差距、扬长补短,全力抓好模范创建工作41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45二、强化“三种措施”,提升民族团结工作执行力46三、开展“五项活动”,创新民族团结工作驱动力46一、文化活动润民心48二、特色产业助民富49三、完善服务纾民困49一、以“六个一”为抓手推进“模范州”创建51二、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夯实民族地区经济基础52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提升各族人民幸福感52一、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落地生效55二、以共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5一、构建“全覆盖”网络“融”入各方生力军61二、深化“一盘棋”格局“融”出实践新路径61三、开展“浸润式”活动“融”聚民族向心力62一、
4、深化学习教育共夯民族团结思想基础63二、固化创建活动共筑民族文化精神家园63三、强化协商发展共绘民族经济壮美画卷64一、明确路径抓手,搭建平台载体64二、聚焦目标任务,细化方法路径65三、积极加强项目建设,有形有感有效推进66一、以文化资源为支点,促进在情感上相互亲近68二、以旅游资源为支点,促进在文化上兼收并蓄69三、以致富资源为支点,促进在经济上相互依存69一、“全学段”纵向衔接,拓展育人广度70二、“全学科”横向贯通,提升育人深度70三、“全领域”协同联动,增强育人力度71一、示范引领,开拓模范省建设新路径75二、精准施策,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76三、多元推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7
5、7一、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挖掘和传承工作78二、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增强“五个认同”78三、共建邻里团结和谐幸福新社区79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79一、同心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81二、春风化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82三、守望相助各族群众手足相亲84四、携手并进走向共同富裕85一、打造绿水青山生态圈88二、构筑中华文化精神圈89三、建设旅游转型发展圈89一、打造绿水青山生态圈90二、构筑中华文化精神圈91三、建设旅游转型发展圈92一、夯实思想基础,筑牢民族团结宣传主阵地94二、促进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文化主阵地95三、强化依法治理,筑牢民族团结教育主阵地96一、红石榴广场宣传教育和学习实践功能得到有效发
6、挥101二、红石榴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01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获得多项成果101四、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氛围浓厚102一、强化思想引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入脑入心105二、加强阵地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走深走实106三、丰富活动载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有声有色106四、传承民族文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落地落实107一、护航民族团结“生命线”109二、奏响互通互融“交响乐”110一、打好“富民牌”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119二、念好“融字诀”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120三、创建“升级版”凝心聚力全面建设“四个家园”121来自材料库:微
7、信:,最新最全党建资料库125“创新+入心+聚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10月9日)我市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润物于无声,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着眼于有形让宣传载体实起来我市着力打造教育阵地,持续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蒙古体验区包头市展演活动,以“石榴结籽心连心共铸民族团结情”为主题,采取互动体验的形式,全面展示包头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精神面貌。打造机关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讲好包头市民族团结故事,展示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8、成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到各族党员干部日常生活当中。打造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共展出图片190张,民间收集实物70余件,珍贵影像资料100余分钟,采取“展示+虚实融合+虚拟体验”的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包头市民族融合故事、产业融合故事、城市民族故事、群众身边故事。二、着眼于有感让文化认同强起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专题学习研讨列入全市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纳入市县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计划,累计开展学习研讨40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20万人(次),进一步强化
9、党员干部理论武装。以树牢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重点,以“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和红色故事为背景创作双翼神马都贵玛黄河从草原走过等一批文艺精品,讲好包头故事,传承民族团结文化根脉。在17个市级以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类参观学习近100万人;举办“A用典讲习会”“百姓百人百团”巡回宣讲等活动5200多场(次),受众超100万人(次),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市30多万名大中小学学生同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培训教职人员3.5万人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三、着
10、眼于有效让共有精神凝起来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包头市深入开展“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安排义务教育专项资金4.16亿元,有效改善农村牧区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6.29亿元、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2.77亿元、农村牧区饮水保障资金0.13亿元,持续完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753万元,共有91个项目入库,促进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为民营企业代表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展示,为促进边境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
11、效提供实用技术支撑。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之花”别样红“南国铝都”绽异彩平果市政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记事(2023年8月22日)“山尖尖、月儿圆、星点点,心里藏着思念(呜那);心不倦、夜不眠、绪翩趾,想把你手儿牵(呜嚓)”在平果市海城乡第三届“达努”民俗文化节上,市政协委员、文化体育推广中心副主任、音乐家协会主席莫掩策以一首自编歌曲恋爱,赢得4000多名瑶族同胞的阵阵掌声,把活动推上高潮。这是平果市政协委员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也是市政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12、真实写照。平果是百色起义红七军战斗过的地方,素有“南国铝都”之称,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分布广,语种多、民俗杂,百折不挠的62万各族人民在这里共同生活、和睦共处、共创繁荣。近年来,平果市政协始终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的主基调,按照市委提出的“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要求,集委员之智、合群众之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平果这片红色土地上常开长盛。一、打出“组合拳”共绘“同心圆”走进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一一平果市第七小学,远远看去,一幅画有“56个民族一家亲”的巨型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海报前,市政协委员、提案委主任陆宝亮
13、正忙着向同学们讲解画中各个民族的特色人物这是平果市政协发挥委员作用,示范带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场面。构建民族团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发挥政协优势,推动各民族凝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市政协开始了新的探索一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从强化思想引领、组织架构、制度保障等方面,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行动”。成立由市政协主席为组长、主席办公会成员牵头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并对228名委员进行精准编组,建立起“政协主要领导统领+市直单位配合+委员助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制定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
14、同体意识示范机关实施方案及实施细贝k平果市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行动”宣讲活动方案。组织召开市政协民族工作会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进新时代政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对市政协民族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把助力民族团结融合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来齐抓共进,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天然优势”,创新开展“委员招商+委员安商”活动,市政协主要领导兼任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组组长,今年以来牵头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会议4次,全市完成项目对接66个,计划投资总额407.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27亿元。二、激活“带动力”共育“团结花”为充分发挥民族团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优势互补作用,在
15、各族人民群众之间营造互相帮助、和睦共处的浓厚氛围,市政协广泛开展“石榴花开映铝都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系列宣讲活动,配合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深入全市各个领域以及12个乡镇183个村(社区)宣讲党的民族政策。与此同时,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机关、企业、校园、乡镇、社区宣讲24次,覆盖群众6000多人,参加活动委员达600多人次,以“政协之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引导各族群众树立守望相助、和谐共居的理念,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此外,市政协积极发挥政协统战作用,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上体现“政协作为”。在市政协的积极助推下,打造了平果市海城乡、平果市
16、工商业联合会、平果市果化镇同社村等一批示范机关、乡镇、村屯,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1个,其中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个,百色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6个,建成同心文化载体20个,民族团结示范家庭260户。三、打造“新名片”共筑“民族情”从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到非遗技艺及地方美食展示,从遍布各地的特色活动到“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的超大点击量,每年的农历六月“平果欢乐朋友节”“达努民俗文化节”,都会掀起一场民族文化展示热潮。“平果欢乐朋友节期间,我们乡向游客展示了特色美食炒粉丝,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已经有几十个外地游客加了微信,想要和我们商量订货呢。“在谈到今
17、年平果欢乐朋友节的收获时,市政协委员、黎明乡党委宣传委员黄秋园笑得合不拢嘴。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平果各族群众都会摆上美酒、美食,笑迎八方来客,广交天下朋友,并组织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平果这一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民间欢乐节日。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初的主席办公会上,市政协第一个议题就是把民族团结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之首,研究制定了助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工作计划,成立了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教科卫体委和各界委员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组织引导全市228名委员发挥界别优势,通过“壮族三月三委员行动“乡村振兴委员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行动”等活动载体,把平果特色传统民族节庆演变为
18、各族人民共享共乐的节日盛会和知名的文旅消费品牌。在市政协的精心组织下,全市12个乡镇的基层政协委员各显神通,巧妙借助平果欢乐朋友节平台,展示“一乡一特色”特色美食、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通过委员们的智慧和努力,充分挖掘地方传统节日潜力,打造文化商贸交流平台,扩大“朋友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把平果欢乐朋友节打造成为一张闪亮的民族文化名片。同时,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各民族共同欢庆的日子,唱山歌、抛绣球、竹竿舞等传统习俗转化为各民族群众共享的娱乐项目。“重视民族工作就是重视民族未来。”平果市政协主席蒙冬莉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
19、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厚植为民情怀,恪守为民职守,多谋利民之举,多办惠民之事,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材料来源:.)“三色文化”润民心共有家园展新颜彭阳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工作纪实(2023年9月22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夜宿小岔沟、乔家渠,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篇清平乐六盘山。2016年7月、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给这片红色热土注入了新的强大力量。生活在六盘山东麓的25万彭阳各族儿女,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像石榴籽
20、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彭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汉、回、满、彝、土家等24个民族人心相聚、精神相依、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时代新篇。近年来,彭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全区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555”工作思路和固原市“14556”目标任务,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一、康续红色血脉,感恩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红色资源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与信仰的密码。彭阳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依托
21、任山河战斗纪念馆、中共麻子沟圈区委纪念馆、中共固原县委纪念馆等阵地,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理论宣讲等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彭阳县委牢记领袖嘱托,自觉履行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族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纳入党代会、两会及党委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效能目标考核。彭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全县不断深化基层党建六项行动,建立党建民族团结进步+N模式,各级党组织对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
22、共同体意识工作国之大者的认识不断深化,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能力水平明显增强。”二、厚植绿色本色,携手开启振兴共富新生活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建县40年来,彭阳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统筹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现在的36.87%,彭阳旱作梯田入选“中国美丽田园”梯田景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污染防控、绿色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有机结合,积极拓展“流域+产业型”治理新模式,不断畅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山林权改革经验在全区推广。全国
23、优秀共产党员、彭阳县林业和生态经济局造林队队长杨凤鹏在林业一线工作了近40年,亲身经历了彭阳大地由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变迁。“我们纯手工打造的88542工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彭阳的生态画卷,是各族干部群众发扬三苦作风,绿色接力、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见证。”杨凤鹏自豪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彭阳县着力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培育肉牛养殖示范村71个,建成“出户入园”规模养殖园区7个,肉牛饲养量达到23万头。完成山杏高接改良2800亩,红梅杏直接销售额4635万元,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7000万元。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8个,冷凉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种植
24、面积16.5万亩,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4万亩。“五特四新四优”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六大提升行动“扎实有效,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西海固地区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行路难、吃水难,生活处处犯难。如今,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接到了锅台前,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轿车。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从内心感恩共产党、感念总书记。”彭阳县古城镇古城村村民海飞虎说。三、弘扬古色文化,合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彭阳县是黄土高原上一处典型的农耕文化“博物馆”,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位于彭阳县的朝那古城,是宁夏境内设置最早的4个县治之一
25、姚河原西周城址首次揭开神秘“获国”的面纱,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100O年,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彭阳县博物馆讲解员杨嘉明介绍,彭阳境内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表明,自古以来多个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彭阳县继承和发扬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手拉手、心连心、亲如一家的优良传统,加快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项工程”建设,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七进”活动和“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
26、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之际,全县各地“四个一”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机关规章、村规民约、学生守则等,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全面推行基层社会治理“1+1+3”机制,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青少年抓起,夯基育苗、培根铸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入心灵深处。大力推介“道中华”品牌和“国家民委”“宁夏统战”“彭阳民族团结”微信,在彭阳县融媒体中心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三个离不开”“五
27、个认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聚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彭阳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继续深耕“三色”文化,争当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擎旗手、排头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彭阳新篇章!巴林右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蓄能增势”(202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巴林右旗在
28、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为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高起点启动、高质量推进“蓄能增势”。学理论,聚思想。“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巴林右旗宝木图嘎查的老支书先声夺人,用自治区建党史打开宣讲之门。这是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五讲”宣讲团走进农村牧区最生动的一幕。200余场次激情宣讲,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老支书讲历史、老典型讲事迹、老党员讲故事让“五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凭借实事进农庄,讲清楚惠从何来、惠到何处、恩向谁报,3000多名各族党员干部
29、在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认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领导带头学、“三会一课”广大党员集中学、主题党日干部宣讲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共开展理论学习宣讲11次,教育引导300多名党员干部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民族理论武装头脑,凝聚民族团结思想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载体,促融合。“嘟一一”随着开场的哨音,大板第六小学和索博日嘎蒙授中心小学的足球友谊赛在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
30、拉开帷幕。这是巴林右旗为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开展的“结对促共赢交流促提升“城乡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际联谊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为全旗教育实践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巴林右旗广大党员干部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9+N”教育实践基地中心馆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聆听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及“国家的孩子”、三大史诗等民族团结进步题材故事,深度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传递党的好声音、凝聚奋进正能量,融合凝聚全旗各族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全面开启幸福巴林右旗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重调研,破难题。“感谢党、感谢政府帮
31、我们买到饲草料。”夏季干旱缺雨,导致多地冬储饲草困难,饲草价格持续升高,养殖产业前景堪忧。巴彦琥硕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多方协调,引进低价饲草料客商,群众脸上的愁云散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党员领导干部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工作实际,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巴林右旗在讲好“五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的同时,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群众工作方法不断细化优化,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增强,找准了发展进程中改革的难点、创新的要点、突破的重点,增强了解决问题、科学决策的针对性,基层好声音、好建议校准了新政策新举措,交流交
32、往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水乳交融。通过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做好民族地区工作、推动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强宣传,造氛围。“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战略部署要求“巴林右旗I后春笋般纷纷亮相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公众平台,推动党的民族政策、理论进千家、转万户;蒙古语译制基地不甘落后,把短视频、典型事迹录制成蒙汉双语视频20余条,发送给牧区群众,受众面和认知度大幅提高;内蒙古画报、赤峰画报、电视新闻、微信甚至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都成为巴林右旗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的重要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着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果,彰显着全旗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
33、同体意识(2023年8月21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7月28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贡献与现实路径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示恩施州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的探索实践。与会学者结合恩施州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共同”清晰概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为明确
3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开展“五观”教育特别是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表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入了更加自觉的新阶段。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然延续,更是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民族工作实践经验得出的客观结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多途径调动全社会力量。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冉红芳表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是构建民族工作新格
35、局的根本遵循,而“党建+民族团结”则是铸牢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全面准确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政治保障。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唐胡浩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含“继承历史、立足当下和面向未来”三层内涵。因而,必须立足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充分展现区域发展进程中共同奋斗的成就,持续统筹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整合共同的价值认同、夯实共同基础,使各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奋斗,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
36、一个实践问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那金华表示,要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引领,不断夯实各民族政治、物质、文化、社会、生态、法治方面的共同基础,积极开展实践探索,重视典型示范、模范引领、机制完善。二、探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客观规律恩施州地处武陵民族走廊的东北缘,先秦以来就不断有族群在这里迁徙流动。世代居住在恩施州的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书写了当地的厚重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周大鸣梳理了恩施州族群迁徙史后表示,各民族世代生活在一起,不仅形成了相互
37、嵌入的居住格局,还形成了互嵌式社会结构。他说,族群迁徙促进了民族的广泛交往和全面交流、恩施州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流通,促进了恩施州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为经济交融创造了条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点。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曹召胜表示,作为民族院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责任。具体来说,就是从课程再造、空间营造、典型塑造、平台建造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高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探究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规律,
38、多措并举推动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各民族共同开拓创造的多元文化为基础,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而逐渐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林继富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各族人民的经验、情感与智慧,承载着群体或地方共同的历史记忆,既是国家和民族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也是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实践。各民族在不断互嵌的居住格局和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体验中形成的文化共通感,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深层根基。他强调,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注重区域性整体发展,形成区域一跨区域一中华
39、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路径。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在历史长河中通过文明交融不断汇成一体,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总体格局。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变革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柏贵喜表示,从历史演进和当下实践需求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坚实的文化支撑。他建议,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共享基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标识,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云南省临沧市政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记事(2023年11月2日)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市,生活着彝、低、傣、汉等12个世居
40、民族,是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近年来,作为自觉把履职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把民族团结进,成功获评全省专门协商机构,临沧市政协立足自身性质定位,放到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中来科学谋划,1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各族各界群众当“家人”,步当“家事”、把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当“家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以政协一域为全局添彩。一、党建铸魂把牢民族团结创建之舵走进临沧政协文史馆,众多的文史资料中,由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撰写的临沧政协党建是怎样走向全国的一文显得格外醒目。该文讲述了临沧市政协党建从“后进”变“先进”,再由“先进”走向全省、全国,引领履职工作创新出彩的故事。这正是市政协坚持党建与民族团结
41、进步创建工作双推进双融合的生动写照。党建强则工作强。市政协探索实践以“三个三工作法”“两个全覆盖”“一个信息化平台”为主要载体的政协党建“321”模式,在履职工作中不断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将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向。针对政协长期缺乏覆盖党员委员的基层党组织、无链接党外委员的党的工作机制的问题,市政协在把委员全部编入专委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员委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办法,建立了“委员联合党委+专委会委员党支部+委员学习小组”的组织体系。依托9个专委会成立委员党支部,在委员联合党委领导下负责教育管理党员委员和组织凝聚党外委员,实现了党的组织对党
42、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市政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政协工作全过程,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两个纳入落细落实,制定出台工作方案、任务分解方案和工作任务计划表,形成了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的工作格局。”市政协秘书长袁自科介绍说。二、思想引领绘就团结奋斗同心圆“乡亲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和感恩,永远听党话、跟党走。”2022年11月14日,李银峰深入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凤庆县安石村,以专题党课的形式宣讲党
43、的二十大精神,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深入群众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是市政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各族各界团结奋斗力量的一个具体抓手。市政协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关30分钟早读会、委员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抓好学习领悟。同时,积极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政协委员心向党”实践活动,引领政协委员带头继承和弘扬爱党爱国的光荣传统,使每名机关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成为“党的光辉照边疆”实践活动的责任人和实践者。如何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协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评价考核
44、委员履职和干部实绩的重要标准,聚焦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化岗位业务大练兵,打造能说、能写、能干事的“三能”政协干部队伍。实行“三联系”,做到每一个界别、每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政协组织、每一名少数民族委员都有专委会联系服务,不断增进各族各界委员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有力的干部和人才保障。“近年来,市政协机关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10余场次、举办30分钟早读会770多期,组织政协委员线上线下学习500多场次,通过党组引领示范学、党员干部跟进学、委员结合实际重点学,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思想深入人心,带动临沧各族各界群众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
45、边疆,共创美好生活。”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张大远表示。三、创新品牌打造“边寨协商”惠民生走进临沧市镇康县军赛乡红岩村,“边寨协商第一村”的红字招牌随即映入眼帘。红岩村位于镇康、耿马、永德三县交界处,多民族杂居,123户农户隶属三县三乡六个行政村,一直存在基层社会治理统一难的问题。2020年5月,一场以“镇康县红岩自然村一寨三县三乡六村联合治理”为议题的协商议事会议召开,达成了相关共识。随后,通过县、乡、村三个层级和联合党支部、联合村规民约共治作用的发挥,打破了行政隶属壁垒,构建形成了党建引领、一方统筹、多方联动、共驻共建的治理格局。源于这场会议,市政协“边寨协商”特色履职品牌逐步形成,红
46、岩村也已创建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立足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临沧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云南省政协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深入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灵活搭建基层协商平台,积极有效地推进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通过协商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助力边疆基层治理。时至今日,放眼临沧大地,哪里有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哪里就是院坝协商的主阵地。通过“院坝协商”,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了文明和谐新风尚;耿马傣族低族自治县劫永镇芒来村完善了
47、乡风文明管理制度,纠治了农村由来已久的“不良酒风”;双江县邦丙乡组建了布朗哨兵队伍,织密了村寨安全网一场场议题切口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协商议事活动,不仅议出基层社会治理的“高言值”,也议出了边疆民族团结的“新气象”。四、扛实主责当好助力发展智囊团2022年12月4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院士行”活动在临沧市凤庆县举行。多名国内农业发展等领域的院士与专家学者汇聚“滇红之乡”,围绕临沧市核桃产业,聚焦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开发等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以此推进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这场情系民生、福泽一方的“院士行”的背后,凝聚着市政协的智慧和力量。一直以来,探索边
48、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新路径,始终是市政协关注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市政协秉承“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先后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情况”“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调研;就“临沧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等进行视察;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等开展协商,一批调研协商成果有效转化为惠民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同时,聚焦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全市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综合运用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精准建言,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组织政协委员连续五年建言争取支持中缅新通道建设;提交关于盘活农村闲置住房的建议关于高度重视和保护临沧市云县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的建议等提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