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一教案.doc

    • 资源ID:2098855       资源大小:473.52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一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负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讷河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都记作5不能区别清楚,那么如何表示呢?为了能表示这些量,需要引入一种新数,引入新课1.1正数和负数。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相反意义的量问题1: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量例1:汽车向西行驶3千米和向东行驶2千米例2:高于海平面8844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100元和支出50元例4:气温有零上20和零下20学生讨论:上述四个例子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是什么?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吗?学生合作交流,举出实例师生归纳相反意义的一些词有: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后退等。意义相反量包括:一、意义相反,二、要有量值。2、正数与负数问题1: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如:零上,前进,收入,上升,记为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零下,后退,支出,下降记为负的,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号。问题2:请同学们把下面例子中的两个量表示出来1 如果增加2千克,记为2千克,那么减少3千克如何表示?2 如果规定上升为正,那么风筝上升10米,下降3米,如何表示?3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g记作0.02g,那么0.02g表示什么?师生归纳:正数:大于0的数负数: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做负数说明:1、“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对于正、负数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就是正数,带负号的数就是负数。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1、课本第3页练习1,2,3,42、第4页例题四、小结:师:围绕下面3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1、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引入负数后,零的意义是什么?五、作业:课本第5页习题1.1第1-2题六、拓展练习观察下列依次排列的两组数,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下面的3个数1 1,1,1,1,1,1,1,1,2 1,2,3,4,5,6,7,8讷河五中刘树生1.2.1有理数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让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并补充在黑板上。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数,给他们分类。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分类情况。师生归纳:我们已学过5类不同的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有理数意义师:引导学生对5类数概括得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 有理数分类:学生交流讨论,师适当引导得出两种分类1 按定义分类 按性质分类有理数整数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有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0正整数负整数负分数正分数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练习1、课本第8页练习练习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200.08,1,3.14,2,0,98,1,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疑问?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概念及分类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分类思想3、注意分类时不重不漏,标准统一五、作业课本第14页习题1.2第1题六、拓展练习下面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整数集合,请你在每个圈内填入8个数,其中4个数既是负数又是整数,这样的数填在哪里?圈中重合的部分表示什么数集合?讷河五中刘树生1.2.2数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活动充满创造和探索。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并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教材第8页中问题并进行板书学生会画一直线表示马路,左西右东,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于是点O的右边距离O点3个和7.5单位的点B和点C,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的左边距离O点3个和4.8个单位长度的点D和点E,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问题2:怎样用数轴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呢?(用数轴体现出方向、距离的不同)规定从左向右表示由西到东,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由此可见正数、O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问题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得出如温度计,让学生看教材9页二、探索新知1、引入数轴概念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2、揭示数轴内涵问题:表示含数的直线(数轴)需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将不同的数用它上面的点清楚的表示出来呢?你能试着画出满足条件的数轴吗?学生动手画,展示不同画法,讨论交流哪种画法最规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数轴的特征。(1)数轴是一条直线(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3、画数轴表示数问题1:画一条数轴(教师演示,规范学生的画法)问题2:在你画的数轴上找出表示2,2,0,4,3的点,分别注上字母A,B,C,D,E,并说明你是怎样找的?学生分别做答。问题3:分数(或小数)也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你能在数轴上找出4.5和的点吗?怎么找?学生作答。问题4:在你画的数轴上能找到10000和的点,这样的点存在吗?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各自发表见解。深化对数轴概念的认识,这样做可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可得出结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确定的点表示。问题5:观察数轴上的点表示正数的点有什么特征,表示负数的点呢?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内容见9页三、巩固提高1、教材10页练习1、2题2、(1)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如下各点:(2)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3)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4)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所有整数。四、总结、反思1、什么是数轴?2、如何画数轴?3、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4页第1、2题讷河五中 刘树香1.2.3相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反数概念,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2、了解一对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过程与方法:利用数轴观察相反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求已知数的相反数。教学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如果向右为正,向右走5米,向左走5米,各记作什么?学生回答问题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5的点,并观察表示它们的点具有怎样的特征?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问题3:举出几组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数。学生举例二、探索新知1、相反数的定义问题:像5和5,2和2,1.5和1.5这样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试述具备什么特点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学生讨论后回答。归纳得出: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理解概念判断:3的相反数是() 4是相反数()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分别写出8,7,0,0.5的相反数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什么?3、化简符号问题1:若把a换成5,7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学生作答。(1)(4)是相反数,(4)(2)()是相反数,()(3)(8.1)是相反数,(8.1)(4)(100)是相反数,(100)问题2: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如:(3),(+5.2)学生回答:问题1、2师生归纳总结: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三、巩固训练1、11页练习1、2、3题2、填空(1)2.6的相反数是 (2) 是100的相反数 (3)是 的相反数 (4)8.3和 互为相反数3、化简下列各数(78) ;(0.77) ;(9) ;(5) ;4、若X2,则X ; 若M0,则M ; 若a6,则a ;四、总结反思1、相反数的定义。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五、布置作业教材15页习题1.2第3题讷河五中刘树香1.2.4 绝对值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数形两个方面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掌握绝对值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体验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应用。三、教具:投影(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放投影。如图: 乙汽车 甲汽车 B 10 10 A 0 问题: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驶10千米,到达A、B两处。 师问:如果向东为正,那么点A用什么数表示?点B用什么数表示?点A距点O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点B距点O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10千米 师引导发现:一个位置的确定,要有两个因素方向和距离,方向通常用正、负来表示,那么距离用什么来表示呢?那就用到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绝对值(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绝对值的意义: 师: 问题1:在数轴上,+4和4分别在原点的哪边?距离原点有几个单位长度呢?3,+9,0呢? 学生:+4在原点的右边,4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3在原点左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9在原点右边,距离原点9个单位长度,0在原点,距离原点0个单位长度。 师:那么我们把这个距离4叫做+4和4的绝对值。距离3叫3的绝对值,距离9叫做+9的绝对值,距离0叫做0的绝对值。 问题2:5的绝对值表示什么意思?+2的绝对值呢?a的绝对值呢? 学生:独立回答后,教师更正。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用|a|表示,读作a的绝对值(板书) 问题3:课本练习12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更正。 2.绝对值的性质: 师出示问题1:求8,8,, ,0的绝对值。 学生:口答|8|=8, |8|=8, | |= , |= , |0|=0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 师:纠正并板书:(内容)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师出示问题2: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即正数、负数、0。a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互相补充。 师:归纳 板书 a a 0|a|= 0 a =0 -a a 03.巩固训练,强化技能(板书) (1)化简:|3|=_; | |=_; |0.9|=_; |8|=_; |a|=_(a0) ; |xy|=_(xy). (2)计算: |0.87|+|0.13| |8.7|8.7| ( ) | | |9.1|+|9.9| (四)总结反思,拓展思维: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这个数的左右两边加上两条竖线。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的正负。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体验到探索新知的快乐。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要借助数轴体会。 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5页1、2题(六)拓展练习: 绝对值是3的数有_个,各是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个,是_。 绝对值是2的数_。 3的绝对值是_上表示3的点到_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_。讷河五中 赵玉丽1.2.4.绝对值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数形两个方面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会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体验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在小学我们学习了两个整数或0的比较大小,法则内容是什么呢?那么如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呢?板书课题 1.2.4绝对值(二)(二)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师:问题1,观察教材12页思考图,说出其中最高和最低温度是多少?你能将这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学生:看书后排列4,3,2,1,0,1,2,3,4,5,6,7,8,9,师:问题2,现在观察这些数在温度计上的排列规律。学生:这些数是从下到上排列的。师:问题3,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又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描出这些数的点。在独立思考后,说出其中的规律。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由这个规定可知:4321023456789师:问题4,两个负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把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问题转化成比较这两个负数的绝对值的大小问题。学生: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师:问题5、例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和(+2) 和 (0.3)和|解: 先化简 (1)= 1, (+2)= 2 正数大于负数 1>2 (1)(+2) | = , | = = , , 即 | 先化简:(0.3)= 0.3, | = 0.3 (0.3)| (三)巩固练习,熟练技能: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 10, 7, 0, 2, 5, 9.5四、 总结反思,拓展思维学生总结归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包括两个负数。五、 拓展练习: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3和35, (2)27和|269| 讷河五中 赵玉丽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会根据加数的符号正确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3.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准确运算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渗透归纳事物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熟练运用难点: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相加的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 有理数的绝对值定义?有理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2. 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3. 比较下面各组有理数的大小,并用数轴说明 (5)与(+3) 与 (+2.5) 与 0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时学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都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后,这些运算将会是怎样的情况呢?现在我们来共同探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实例导入:某人从原点出发,先走了5米,然后又走了3米,你能否确定他现在在出发点的什么位置?三、探究新知讨论交流: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某人两次行走的位置有一下四种情况(1) 两次都是向右,很显然,这人在原点的右边,距原点的距离是8米 算式 53=8 用数轴表示,教师演示 (2)两次都是向左,这人在原点的左边,距原点的距离是8米 算式 (5)+(3)=8 用数轴表示,教师演示 (3)若先向右走5米,再向左走3米,由数轴上表示,可以得到,这人在原点的右边距原点的距离是2米 算式 5(3)=2 有数轴表示,教师演示 (4)若先向左走5米,再向右走3米,由数轴上表示,可以得到,这人在原点的左边, 距原点的距离2米 算式 (5)3=2 用数轴表示,教师演示 对以下两种情景 ,让学生运用前面的方法 ,给出算式及数轴表示法 教师归纳如下:(5)若先向右走5米,再向左走5米,那么这人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算式 5(5)=0 用数轴表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6) 若先向左走5米,再就没有动,那么这人应在原点左边,距原点的距离5米 算式 (5)0=5 用数轴表示如图:学生自主完成 思考:你能从以上6个算式中,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分类,归纳 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师强调:(1)和的符号确定 (2)和的绝对值的确定方法 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3)(9) (2)(4.7)3.9 提示:分析两个加数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同时示范书写过程。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个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红队 (4)+(2)=+(42)= 2 黄队 (2)(4)=(42)=2 蓝队 _=_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四、巩固提高 1.口答:: 39 = 3(9)= (3)+(9)= (3)9 = (3)3 = (3)0 = 2.课堂训练:课本18页练习1和练习2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由四名学生板演,最后教师讲评。 五、拓展 1.填空: ( )+(10)= 0 (4)+( )=6 (3)+( )=1 ( )+(99)=99 2.根据下列条件,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 则ab =_ (2)a0,b0 则ab =_ (3)a0,b0 且|a|b|,则ab =_ (4)a0,b0 且|a|b|,则ab =_ 六、反思回顾 学生自我评价,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1.有理数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本思路 七、布置作业 课本24页:习题1.3 第1题 设计者 讷河五中 王春辉 1.3.1有理数的加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学习中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计算:30(20)与(20)30 ; (4.3)0.6 与 0.6(4.3)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过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观察以上每组计算所得的和相同吗?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三、新课探究合作交流:1.同桌相互举例考察,验证计算结果,发现在有理数范围内加法交换律仍然成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加法交换律结论: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的一段话: ab = ba2. 计算 8(5)(4) 8(5)(4) 学生通过运算,很容易得出有理数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 (ab)c = 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3. 教师总结:有理数范围内,加法运算律依然成立,在运算过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计算简化。例题讲解:例1 计算 16+(-25)+24+(-35)解:引导学生,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这样计算简便。 16(25)24(35) = 1624(25)(35) = 40(60) =20小结: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运算简化。例2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分别为: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解:方法一,(提示)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由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 方法二,每袋小麦超过90千克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这样10袋小麦对应的数为1 ,1 ,1.5 ,1 ,1.2 ,1.3 ,1.3 ,1.2 ,1.8 ,1.1 111.5(1)1.2 1.3(1.3)(1.2)1.81.1 = 1(1)1.2(1.2)1.3(1.3)(11.51.81.1) = 5.4 90×10+5.4=905.4 答:10袋小麦一共905.4千克,总计超出5.4千克。四、巩固提高课堂训练:课本20页练习1和练习2小结化简加法运算一般方法:1.互为相反数相结合。2.同号相结合。3.和为整数相结合。4.同分母分数相结合。五、拓展1、北京出租司机小王某天营运全是在长安街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行车里程(单位:千克)如下:10 ,2.5 ,1.8 ,3 , 2 , 12 , 4 ,5 ,6 (1)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离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2)若汽车的耗油量为0.2升/千米,则这天小王的车共耗油多少升?2、计算1(2)3(4)5(6).99(100) 3.计算(要求注理由) (1) (17)59(37); (2) (18.65)(6.15)18.156.15; 4.当a =11,b = 8,c =14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 (2)ac; (3)aaa; (4)abc. 六、总结反思请学生回顾,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哪些知识点对你来说比较重要。师生共同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一般情况下我们有四种方法,可使计算简便。请学生一起大说出这四种方法,巩固强化知识要点。七、布置作业课本25页:习题1.3 第2题设计者 讷河五中 王春辉1.3.2有理数的减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较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二) 过程与方法 体验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转化思想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数学中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运用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解决数学问题,及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有理数的加法,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需要用减法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举例出一些生活实例,教师归纳实例导入:若某一天气温是3 4,求这天的温差?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显示温度计及以下案例:提出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请两个学生发言,列出算式 4(3)= 7 继而提出问题2:如何计算:4(3)呢?教师引导生回忆:提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要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x(3)= 4,因此,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7+(3)= 4,所以4(3) = 7 小结:刚才,我们用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方法得出4(3)= 7,可是,如果每次减法计算都这样做的话,太麻烦了,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寻找到更简洁的方法教师板书并总结:4-(-3)=7与4+(+3)=7显然:4(3)与4+(+3)相等,即:(3)=4+(+3) 学生观察并思考等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总结:减去一个数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相等思考验证:(1)若把4换成0、1、5 得0(3)、(1)(3)、(5)(3)的结果都与它们加上(+3)的结果相同吗?教师板书: 减号变加号 (5)(3)=(5)(3) 减数变为相反数 (2)计算:98、9(8)、157、15(7)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合作计算,汇报结果,同时总结减法法则 教师板书:98=9(8) 157=15(7) 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 a b= a (b) 小结: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数作加数 例题讲解: 计算:(1)(3)(5) (2)07 (3)7.2(4.8) (4)(3) 5 解:(1)教师讲解,并书写解题过程引导学生书面完成(2)(3)(4),请三名学生板演,教师纠错强调:减法运算方法 (1)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2)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三、巩固提高1 课堂训练:课本23页练习1和练习22 计算(1)09 (2)(3)5 (3)0(9) (4)1.9(0.6) (5)4(5) (6)(3)6 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规范解题过程 3实际问题: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请学生思考后,解决此问题(可请一名学生板演) 四、总结反思 师生共同探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 (3)强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关键是,先将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再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拓展训练 1计算:46(28)16(25) 2判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一教案.doc)为本站会员(本田雅阁)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