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金融办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要点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金融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从抓政策落实、抓扶持产业、抓服务小微、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性常态,积极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引导银行加大投放,全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调转促”行动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一、主动施策,攻坚克难,2022年全市金融工作成效显著20
2、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态势,我市金融总量持续攀升,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趋优、总体向好,各项指标实现“一个翻番”、“两个双降”、“三个不低于、“四个突破”、“五个全省领先”:实现直接融资120亿,是2022年的2.8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全面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全市贷款余额有望突破千亿大关、“税融通”业务贷款突破7亿元、“4321”新型政银担发放突破40亿元、股权融资突破50亿;“两权”抵押贷款余额、省股交中心企业挂牌数、“4321”在保余额、续贷过桥资金周转次数、“劝耕贷”试点“五个全省领先”。(一)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发力。一是有效提
3、升金融业贡献度。截至三季度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39.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5亿元,同比增长9.0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6.75%。二是促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信贷政策,围绕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争取上级行资源,扩大金融增量,持续加大信贷支持。截至10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50.05亿元,新增贷款为40.88亿元,增长4.50%o预计年末可实现新增贷款95亿元,完成省对市考核目标。三是大力拓展“税融通”业务。ITO月,全市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税融通”业务贷款4.531亿元,为165家中
4、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户均274.61万元。预计年末可发放贷款6.5亿元以上,完成省对市考核目标任务。四是积极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1-9月,累计担保930笔,金额38.39亿元,服务750户小微企业,户均511.8万元。预计年末发放金额可达40亿元。五是续贷过桥资金运转成效显著。全市续贷过桥资金2.08亿元,ITO月,扶持企业334户,周转贷款金额18.5亿元,周转率达8.89次,且无不良,有效帮助企业“爬坡过坎”。(二)普惠金融发展更接地气。一是全面实现“三个不低于1-9月,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8.34亿元,比年初增长16.3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7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
5、贷款户数为8034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764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为97.47%,比去年同期提高1.98个百分点。二是“两权”抵押融资贷款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设立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532”风险分担机制和保费补助政策等措施,帮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克服因抵押物不足引起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而达到盘活农村经营资产、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的目的,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已投放“两权”抵押贷款46笔,金额达2101万元。预计至年底,“两权”抵押贷款金额可达2500万元,位居全省第三位。三是金融支持灾后重建有序有力有效。牵头制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金融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工作的
6、通知,积极部署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牵线搭桥,引导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内向受灾县区累计投放救灾贷款13亿元,利率均按同期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为救灾重建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在根阳举行支持企业灾后恢复生产专场银企对接会上,全县商业银行与25户企业达成信贷合作意向,金额2.038亿元;当场签约企业9户,金额9500万元,现有5000万元贷款已落实。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截止10月底,国元农保已预赔受灾严重的企业和农户5580万元,人保公司已理赔和预赔金额超过4000万元。四是“劝耕贷”创新试点。推动根阳县成为首批“劝耕贷”试点县,截至10月底,已为11户经营主体发放首批“劝耕贷”贷款830万,预计年末
7、可为300户经营主体,发放3亿元以上。(三)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一是企业上市呈梯队集聚发展。到今年10月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总市值639.3亿元,证券化率达88.63%,居全省第2o今年全市将完成IPO辅导备案企业2家,1家企业明年即将报会在审,2家企业2022年报会在审,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后续项目储备充足。二是企业“新三板”稳步推进。10月,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累计达8家,居全省第8位,铜都流体、天海流体、新视野等“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获得股权投资达7150万元。三佳变压器、晶赛电子、精隆电工、金誉金属4户企业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省对市考核6户的目标任务。三是区域性
8、股权市场挂牌步入快车道。ITO月,我市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企业新增13家,累计达67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稳居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第一方阵。(四)直接融资突破历史新高。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等方式融资规模不断扩大。1-10月,全市直接融资到位资金达到了70.31亿元,是2022年全年的1.64倍,获批待发132亿元,全市直接融资工作不仅总量大幅提升,更实现了融资主体扩大化、融资渠道丰富化。其中,3家三板挂牌企业发行股份融资5280万元;市政府与省担保集团合作,创新发行“江淮之星”私募债为5户小微企业融资4300万元;企业发行各类债券4支,融资29.9亿元;全市社会融
9、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年末全市直接融资到位资金可达120.31亿元,是2022年43亿的2.8倍,可完成省对市考核目标任务的111.3%,其中:股权融资达50亿,完成目标任务294.l%o(五)政银企合作平台深入拓展。一是政银携手共促发展。2022年,市政府分别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邮储银行*分行签订了总额达250亿元的信贷额度的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与中融信托、国厚资产成立了20亿元的企业并购重组基金和10亿元的不良资产并购重组基金。二是政银担企合作共赢。2022年全省政银担企对接会(南片)上,我市对接项目59个,金额达567亿元,签约项目18个,金额达545亿元,对接项目金额与签约项目金额位列全
10、省(南片)第三。我市还向省内外金融机构推荐项目50个,总投资723亿元,融资需求198亿元。2022*市政银担企对接活动暨“税融通”签约活动中,政府搭台,13家银行对接207户企业,对接金额88689万元,59户企业首批签约,签约金额合计21630万元,有效缓解了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三是徽商大会对接成果丰硕。2022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资本市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上,我市企业上市辅导签约项目2个、占全省12.5%;股权投资项目签约11个、占全省19.3%,签约金额71.51亿元、占全省38.5%,*市现场项目签约数量和金额均居全省地市首位。(六)地方类金融机构作用日益突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
11、性担保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成为满足小微和“三农”等重点领域融资发展的积极补充。预计至12月末,全市17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亿元。其中,小微和涉农贷款余额15亿元,占比达到93%o(七)县域金融发展实现新跨越。一是贷款规模突破百亿。截至10月末,根阳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新增13.3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量,贷款余额达94.40亿元,预计年末突破100亿元。二是“税融通”贷款业务从无到有。1-10月,根阳县当年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5460万元,为12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首家国有融资担保机构获批成立。成立根阳县担保公司,为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
12、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金融扶贫精准发力。出台*市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根阳县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意见,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同时,财政将安排500万元资金作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并将统筹安排资金对获得承贷银行扶贫小额信贷扶持的贫困户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八)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与国厚资产建立10亿元的不良资产并购重组基金、中融大有建立20亿元的企业并购重组基金,通过盘活重整、坏账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协调了PCB系企业、涌银系企业、东市电子系企业、井湖系企业、三佳系企业以及其他单体企业的金
13、融风险问题,帮助企业化解不良资产约43亿元。截至9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7万元,比年初减少7348.04万元,降幅3.11%;不良贷款率2.43%,比年初下降了0.17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较年初“双降”。坚持处非宣传教育、风险排查常态化,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对全市3家P2P平台、220家“投资咨询”企业、14家融资担保机构、17家小贷公司、68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81家开发企业进行了防范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和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全力配合省处非办做好“昆明泛亚”、“E租宝”、“捌零捌”等跨区域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九
14、践行“两学一做”,不断强化自身建设。2022年,全办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一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北二是不断夯实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好干部十二字标准,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培养机制,选拔任用副县级领导干部1名、科级1名,选派1名领导干部赴根阳挂职副县长,指导全县金融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
15、体系建设与作风建设同步。制定了市金融办202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风险防控主要工作目标及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责任分解实施意见,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做好“一述双评”和廉政考核。一年以来,我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有差距,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任然存在;“三农”工作和县域经济仍处于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县区金融工作推动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切实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二、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全力做好2022年金融工作2022年,市政府金融办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
16、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第十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照深化金融改革各项任务,咬定目标不放松,奋发有为不懈怠,全力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全年确保完成新增贷款90亿元、力争100亿元;当年累计投放税融通”业务贷款7亿元;完成直接融资100亿元(含省属企业);完成1户企业IPO报会在审,2户企业IPO备案辅导;完成6家企业“新三板”挂牌工作,培育一批直接融资重点后备企业,强化金融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创新金融监管
17、方式,严守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持续扩大有效信贷投放,提升信贷供给效率。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调度会,坚持月度投放通报和正向激励;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和贷款主体,围绕银行已批未贷的项目,逐个落实审批和放款条件;积极协调和反映银行在解决处置不良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释放银行信贷投放空间,提振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信心。继续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强信息沟通,抓好建设银行、徽商银行、浦发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定期举办金融超市,增加金融超市场数,创新金融超市品种,提供银企对接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主动推介,提高银企对
18、接成功率,稳步推进银行信贷合理增长。抢抓*省出台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府措施;大力推广“税源贷”业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再贴现、支农债贷款、支小债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上市挂牌,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小微企业、“三农”企业金融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负债稳定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二)大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用好用活资本市场Q积极应对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推动具有相当规模、主业突出的企业IPO;大力推动符合条
19、件的中小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打好基础;积极培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机构,创新发展资本市场新业态。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支持优势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上市公司跨行业、跨区域实施并购重组。(三)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层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强力推动已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积极开展再融资、并购重组业务。梳理好企业与各级各类项目的融资需求,引导各类风投、创投、天使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进行股权融资。支持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发改委系统、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
20、等各种合法交易场所,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各类债券债权融资工具融资,扩大债券市场融资规模,提高债务融资比重。(四)多措并举营造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健全监管协调机制,畅通各部门间信息交流,加大人行、法院、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深入推进新型政银企担合作,推进小贷公司业务拓展、转型和有序退此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搞风险能力;持续关注化解企业风险,对暂时经营困难的重点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支持。对风险暴露的,果断采取有力予以化解,防止风险蔓延和扩散。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严厉打击非法
21、集资和地下金融活动,支持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坚决依法打击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套取银行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全市的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五)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努力建成思想过硬、作风优良、团结战斗、廉洁勤政的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决定,制定好具体的落实措施,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机关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健全金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与省金融办、一行一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凝聚金融工作合力,提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督促指导各县区政府加强金融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增进金融办系统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