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金融办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要点.docx
《政府金融办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金融办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政府金融办2022年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要点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金融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从抓政策落实、抓扶持产业、抓服务小微、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性常态,积极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努力引导银行加大投放,全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调转促”行动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一、主动施策,攻坚克难,2022年全市金融工作成效显著20
2、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态势,我市金融总量持续攀升,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趋优、总体向好,各项指标实现“一个翻番”、“两个双降”、“三个不低于、“四个突破”、“五个全省领先”:实现直接融资120亿,是2022年的2.8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全面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全市贷款余额有望突破千亿大关、“税融通”业务贷款突破7亿元、“4321”新型政银担发放突破40亿元、股权融资突破50亿;“两权”抵押贷款余额、省股交中心企业挂牌数、“4321”在保余额、续贷过桥资金周转次数、“劝耕贷”试点“五个全省领先”。(一)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发力。一是有效提
3、升金融业贡献度。截至三季度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39.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5亿元,同比增长9.0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6.75%。二是促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信贷政策,围绕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争取上级行资源,扩大金融增量,持续加大信贷支持。截至10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50.05亿元,新增贷款为40.88亿元,增长4.50%o预计年末可实现新增贷款95亿元,完成省对市考核目标。三是大力拓展“税融通”业务。ITO月,全市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税融通”业务贷款4.531亿元,为165家中
4、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户均274.61万元。预计年末可发放贷款6.5亿元以上,完成省对市考核目标任务。四是积极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1-9月,累计担保930笔,金额38.39亿元,服务750户小微企业,户均511.8万元。预计年末发放金额可达40亿元。五是续贷过桥资金运转成效显著。全市续贷过桥资金2.08亿元,ITO月,扶持企业334户,周转贷款金额18.5亿元,周转率达8.89次,且无不良,有效帮助企业“爬坡过坎”。(二)普惠金融发展更接地气。一是全面实现“三个不低于1-9月,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8.34亿元,比年初增长16.3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7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
5、贷款户数为8034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764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为97.47%,比去年同期提高1.98个百分点。二是“两权”抵押融资贷款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设立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532”风险分担机制和保费补助政策等措施,帮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克服因抵押物不足引起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而达到盘活农村经营资产、释放农村发展活力的目的,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已投放“两权”抵押贷款46笔,金额达2101万元。预计至年底,“两权”抵押贷款金额可达2500万元,位居全省第三位。三是金融支持灾后重建有序有力有效。牵头制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金融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工作的
6、通知,积极部署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牵线搭桥,引导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内向受灾县区累计投放救灾贷款13亿元,利率均按同期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为救灾重建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在根阳举行支持企业灾后恢复生产专场银企对接会上,全县商业银行与25户企业达成信贷合作意向,金额2.038亿元;当场签约企业9户,金额9500万元,现有5000万元贷款已落实。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截止10月底,国元农保已预赔受灾严重的企业和农户5580万元,人保公司已理赔和预赔金额超过4000万元。四是“劝耕贷”创新试点。推动根阳县成为首批“劝耕贷”试点县,截至10月底,已为11户经营主体发放首批“劝耕贷”贷款830万,预计年末
7、可为300户经营主体,发放3亿元以上。(三)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一是企业上市呈梯队集聚发展。到今年10月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总市值639.3亿元,证券化率达88.63%,居全省第2o今年全市将完成IPO辅导备案企业2家,1家企业明年即将报会在审,2家企业2022年报会在审,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后续项目储备充足。二是企业“新三板”稳步推进。10月,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累计达8家,居全省第8位,铜都流体、天海流体、新视野等“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获得股权投资达7150万元。三佳变压器、晶赛电子、精隆电工、金誉金属4户企业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省对市考核6户的目标任务。三是区域性
8、股权市场挂牌步入快车道。ITO月,我市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企业新增13家,累计达67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稳居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第一方阵。(四)直接融资突破历史新高。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等方式融资规模不断扩大。1-10月,全市直接融资到位资金达到了70.31亿元,是2022年全年的1.64倍,获批待发132亿元,全市直接融资工作不仅总量大幅提升,更实现了融资主体扩大化、融资渠道丰富化。其中,3家三板挂牌企业发行股份融资5280万元;市政府与省担保集团合作,创新发行“江淮之星”私募债为5户小微企业融资4300万元;企业发行各类债券4支,融资29.9亿元;全市社会融
9、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年末全市直接融资到位资金可达120.31亿元,是2022年43亿的2.8倍,可完成省对市考核目标任务的111.3%,其中:股权融资达50亿,完成目标任务294.l%o(五)政银企合作平台深入拓展。一是政银携手共促发展。2022年,市政府分别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邮储银行*分行签订了总额达250亿元的信贷额度的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与中融信托、国厚资产成立了20亿元的企业并购重组基金和10亿元的不良资产并购重组基金。二是政银担企合作共赢。2022年全省政银担企对接会(南片)上,我市对接项目59个,金额达567亿元,签约项目18个,金额达545亿元,对接项目金额与签约项目金额位列全
10、省(南片)第三。我市还向省内外金融机构推荐项目50个,总投资723亿元,融资需求198亿元。2022*市政银担企对接活动暨“税融通”签约活动中,政府搭台,13家银行对接207户企业,对接金额88689万元,59户企业首批签约,签约金额合计21630万元,有效缓解了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三是徽商大会对接成果丰硕。2022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资本市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会上,我市企业上市辅导签约项目2个、占全省12.5%;股权投资项目签约11个、占全省19.3%,签约金额71.51亿元、占全省38.5%,*市现场项目签约数量和金额均居全省地市首位。(六)地方类金融机构作用日益突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 金融 2022 工作总结 工作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