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谈作文.doc

    • 资源ID:32437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谈作文.doc

    1、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勿因审题而满盘皆输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当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虽然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同窗因一时之错而抱憾终身。笔者为其惜才之心而感动不已,但考生万不可觉得真有此等好事,由于此种做法会大大助长抄袭的恶习。试想,有人背熟她人佳作,文不对题却文采翩翩,该及格吗? 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如下,此后恐怕也不会变化。作文审题,永远是考场佳作产生的基本,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也许长出奇葩异草。因此,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但

    2、是好审题关,成果只能是南辕北辙。那么,如何才干使自己不因审题错误而满盘皆输呢? 一方面有必要对时下材料作文的概念作重新界定。简要地说,命题形式就两种,一种是材料作文,一种是命题作文。给了材料,就是材料作文;不给材料,就是命题作文。在话题作文浮现之前,材料作文审题规定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立意规定遵从材料的倾向性,学生作文几乎只能阐释材料的含义,不能对材料隐含的观点作出补充,更谈不上提出不批准见了。而上世纪90年代浮现的话题作文,在减少审题难度特别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刊登自得之见方面作出了奉献。 高考作文由材料作文走向话题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在审题和立意方面限制过多的反思,是对“让学生乐写、敢写、

    3、善写”这一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的践行。然而,话题作文也存在局限性,那就是审题规定过宽。对话题作文而言,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学生作文只要环绕话题,引不引用材料,与否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几乎不影响其得分,其最为严重的成果是便于学生套题。于是,开始,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又回归到材料作文。但这种回归不是倒退,而是扭转话题作文弊端,摒弃材料作文死板的“新材料作文”。和老式的材料作文相比,其相似之处是立意要环绕材料的内容,要明确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行文要有对材料的引用或分析(但不要大段甚至所有照抄材料),不同之处则是对材料内涵可以肯定,可以否认,也可以在肯定的基本上予以补充。命题者往往会在写作规定中明确“自选

    4、角度”以便给考生更多的自由。写作者引用分析材料,重要作用也是为了告诉读者:我读懂了这则材料,我是环绕材料立意的。显然,它吸取了话题作文的长处,避免了话题作文的缺陷。 倘若广大师生都能确立上述概念,教师便不能在评价中先入为主地设立条条框框,更不会仅以学生作文与否符合阅卷教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为评价标尺,学生也就敢于大胆地抒发自得之见了。 学生的自得之见要得到首肯,必须在对的理解材料的基本上。保证你的理解不致走偏,不妨参照下述环节。第一步:阅读材料,分清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重要内容,并且根据重要内容总结出核心词;第二步,总结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但这几年倾向性往往不明显甚至主线没有倾向);第三

    5、步,我的观点;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与否针对材料的重要内容。 以高考作文为例。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次论其书法对前人的继承借鉴,第二层次论其书法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三层次论其书法的独特性。因此重要内容可初步概括为“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但这显然流于宽泛,指向不够具体贯彻。于是从材料的总结层次(往往是最后一层)找核心词-创新。不难发现,第一层讲继承借鉴可理解为创新的前提,第二层讲整体与局部是其书法创新的特点,第三层则是其创新的成果。于是,材料的重要内容可具体概括为“郑板桥书法与创新的关系”。此时,第二步已经可以自然生成:创新是艺术乃至多种事物发展进步的前提。根据写作规定,自选角度,你既可以写创新与继承借

    6、鉴的关系,也可以写创新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可以对“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进行理性思辨。第三步自然水到渠成,不必赘言了。只要你的观点与材料的重要内容有关,就不会有审题错误之虞。 但是,这还不够,由于在这个层面上的审题所得出的“我的观点”,会有两个局限性。第一,它基本是材料的倾向,第二,绝大部分同窗都会想到。如此缺少独特性的观点,想要获得高分自然难度不低。审题只是行文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能保证的只是审题对的,而把你引向观点独特深刻的是对立意的进一步思考。这一步才是佳作产生的必由之路。思考途径如下。 一方面对审题第二环节的结论作诘问,“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对不对?”“如果对的,有什么可以补充吗?”再

    7、回看审题第三环节的结论,对“我的观点”也同样诘问“对的吗?有什么可补充吗?尚有其她角度吗?其她人会想到吗?” 或者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做不到?”这样思考的成果往往会否认审题时初步得出的观点,你会觉得那个观点太平常甚至太肤浅。例如写创新,你就不会空谈创新的意义和价值,通篇充斥对的的废话,而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创新,甚至从思考“为什么做不到”入手,针砭时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这就是三思而后写。一思而写,你的观点会沉没在数万考生之中,落入俗套难以避免;再思而写,你至少与过半的考生立意不同;三思而写,你的立意自然会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 或许有人会紧张如此求新会导致偏题。也有避免之法。简言之,行文无论

    8、如何由此及彼纵横捭阖,都不要脱离你所总结的核心词。出问题走岔路的往往是每一层次一种核心词,而这不同的核心词又不可以从不同角度指向材料的核心词。 以一则材料为例总结审题原则和环节。 材料:国内出名语文教育家黎锦熙早年在湖南办报时,曾经叫她三位学生誊抄文稿。第一位学生注重照抄不误,第二位发现稿件中有问题会与教师商量并代为润色,第三位只要文稿观点与自己不同就回绝誊抄。后来,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成了出名的戏剧家,第三位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 重要内容:三位学生看待誊抄的不同态度。 核心词:态度。 倾向性:要学习第二、第三位。 我的观点:做第二人或第三人。 与否针对材料重要内容?是。 三思成果:1、

    9、第三人的局限性及其命运的风险;2、第一种人的意义和价值;3、教师对这三种人成长的意义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 上述题目,笔者曾经在一所学校高三班级作过讨论,除所列的三思成果外,审题对的而角度各异与众不同的答案,不下于十位数。 最后谈谈阅卷者对材料作文的评判原则 一方面是对材料该写什么,阅卷教师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容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与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观点。固然这对阅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规定,增长了阅卷难度,但这种难度的解决靠的绝不是设定写什么就是对的,写什么是不对的来完毕,核心在于阅卷教师要有眼光和胸怀。 另一方面,判断审题的对错不仅看考生“写什么”,更重要的

    10、还是看她“怎么写”。“写什么”写得对的文章,也许由于“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很一般。“写什么”比较大众化的作文,也会因考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说,规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今年高考作文有人问:写“宽”可不可以?她觉得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宽”的态度,她说网、尺度均体现了一种宽,文中对宽的原则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可以宽的、什么是不可以宽的作了分析。文章里具体写宽的目的、宽的原则时和材料结合了起来,例如说分析“放小鱼抓大鱼”,提出“宽”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这样一听,我就觉得文章写得不错。但是光听到写“宽”,我们就觉得是跑题了。 以一种去年模拟考的

    11、例子做结。有一种区考的是:上海的大街小巷和许多公共场合,除了中文标记外,尚有多种外语标记,这体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而在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公共场合除了本国的文字外,很少有其她国家的文字标记,欧洲人觉得这是为了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需要,以此材料写篇文章。诸多文章肯定这则材料,观点集中在要保护母语的独立性。但有学生觉得,我们固然要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独立,然而为了以便外国人,达到开放、多元,在中文下面标注外文,并没有错,由此批评这则材料小题大做,可不可以?往往,某些对材料隐含观点有补充的、或是有反对意见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有思想有水平的。(作者为华东师大

    12、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议论文里,两类作文可以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记叙性文体要达到一类卷,则规定“紧扣题意,感情诚挚,寓意深刻、有回味,构造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可以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应当以论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高考

    13、作文评价原则:“开放包容灵活多元”八字方针所谓“开放”指:在审题对的的前提下,阅卷组对立意事先不作规定,完全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只要不踩思想的“红线”,都应当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的“红线”指的是与社会道德、法律相违背的观念。例如,在以“假”为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辩称仿造名牌和盗版的行为“给大众带来了实惠,因而也有存在的价值,不应一棍子打死”。这种观点显然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所谓“包容”指:阅卷教师不能以考生作文的观点、喜好与否与自己相悖来决定分数的高下,只要她可以自圆其说,就应当给与相应的分数;例如上海卷作文,考生对流行文化加以肯定,例举了周杰伦等流行歌手,分析了她们存在的价值,只

    14、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不能由于阅卷教师与之观点相悖、好恶相异而予以低分。另一方面,阅卷教师也不能由于考生作文中流露出某些不够积极的思想(如内心的种种苦闷迷茫等)而一概予以否认。往往,这些思想更为真实,有时甚至更为成熟。所谓“灵活多元”指的是: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对多种文体的评价原则也要多元化,鼓励考生根据自身所长灵活运用不同文体和不同风格的语言。特别需要阐明的是,对学生作文的包容尚有两条重要指标。第一,除经查证全文抄袭外,不给零分。除非审题错误或尚未成文的,不容易判为不及格。第二,不要以成熟的创作作品原则来评价学生的考场作文。考场作文,考生一般的写作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对这种“急就章”的评价

    15、不能太严苛;作文只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习作,一类卷乃至满分作文都应当容许有局限性甚至缺陷。我们觉得,这样的原则有助于鼓励学生放手写作,放飞思想,保持并提高写作爱好。在实际操作中,阅卷组一般会根据当年作文题目,拟定评价思路,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涉及对不同文体的不同评价规定。这样做,是为了使评价原则更便于操作,使阅卷教师评阅时能将尺度把握得更加精确,同步也更好地执行“开放、灵活、多元、包容”的评价原则,尽量让考生在限制中获得最大的自由。高考作文评价核心词: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上海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几种鼓励。一是鼓励学生抒真

    16、情、写实感,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多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另一方面为记叙性文体。这两类文体的评价原则有明显的不同,因此“评分细则”分别制定了切实的原则。议论性文体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先谈议论文。总的来说,两类作文可以获得一类卷。一是思想深刻、构造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二是在上述三点原则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到特点鲜明的。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

    17、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规定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重要看你论述与否有层次,层次与否能推动,推动与否有逻辑。或者你的思想与否在当年高考作文中与众不同耐人寻味,由于独特的思考往往自身就是深刻的体现。换言之,两类作文可以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固然,后一类作文在语言和构造方面也要比较优秀。二类卷作文原则的拟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因此,上海高考作文阅卷在中心组选样卷时一改以往惯常的先选三类卷的做法,一方面选定二类卷。这样做,便于一类卷脱颖而出,也使三类卷与之有了明显的辨别。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

    18、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因此,上海卷对二类卷制定的评分细则为:“二类上(596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构造、语言体现等某一方面有局限性的。二类中(5558):基本符合总体原则并具有如下一项者:1、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构造、语言体现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2、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这一细则告诉我们,两类作文可以获得二类,一是有灵气有新意但立意、构造或语言等某一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二是思想平淡而内容充实,在语言、构造等方面有局限性但无明显缺陷的作文。这样做的目的,绝非减少评价原则,相反,它更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客观现实,更有助于调动学

    19、生的写作热情,保护学生的写作爱好。于学生,不再会有“怎么努力都只能得个三类上的”苦恼,学习有了上升的目的,努力有了上升的回报。可喜的是,通过近年的努力,“二类卷不是好作文”的理念已经比较进一步人心,“作文不是创作,教师在教学上大有可为”已经贯彻在教师的行动中,在保护有才华的学生写作个性的同步,让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作文从“无格”到“入格”,从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到平淡充实,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成果是,这几年二类卷作文的比例在高考中明显上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三类卷则是既无新意,又在思想内容、行文构造、或语言体现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了。至于四类卷,或审题错误,或内容十分单薄,或中心不明,构造

    20、不完整,语言不通顺,简言之,就是不及格的作文。五类卷基本属于离题且文理不通的作文,在以往考场作文中十分鲜见。再谈记叙性文体。此类作文的一类卷和议论性文体评价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三点。第一,议论文规定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规定“紧扣题意,感情诚挚,寓意深刻、有回味,构造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可以得到高分。第二,议论文规定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可以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第三,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明确必交代,而是应当以论述描写或水到渠成

    21、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其他各类卷则针对记叙性文体的特点,对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的巧妙,描写的细致鲜活,提出了相应的规定。一方面,教师在辛辛苦苦地教“应试作文”;另一方面,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在把“思想、真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原则的今天,靠应试已经不也许赢得考场作文的高分。要走出这一怪圈,教师一方面必须变化理念,这比起教给学生“高分技巧”、“制胜秘诀”的纯技术操作,重要且有用得多。本刊今天起推出“高考阅卷组长教你写作文”专栏,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专家周宏为本报

    22、独家撰文,厘清对高考阅卷原则的误区,教你如何真正写出一篇好作文. 对一篇毫无根据的空洞作文,由于她的立意就判为高分,这就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对高考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影响学生毕生的人品。 为求高分而不惜造假的行为,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至今尚有一定市场。为了深刻、升华,可以在毫无铺垫、论据单薄甚至似是而非的状况下,忽然在作文结尾拔高;为了体现自己的坚强,可以在高考作文中把自己伪导致双目失明,双腿残疾,父母双亡怎么可怜怎么写,为的是可以得个高分。而根据调查成果,写这些题材的绝大多数同窗都四肢健全、明眸善睐、父母双全。 有学生写我的偶像,说

    23、我的偶像是环卫工人,由于她们每天早起晚归弄脏了自己干净了都市。”“她们是都市的美容师。”接下来便是一段一段的抒情议论,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论述描写。我曾经多次问不同窗校的高三学生:“把环卫工人当成偶像的请举手”,数百位听讲同窗每次都无一人举手。而恰恰是和她们同龄的某些人,为了体现“感情健康、积极向上”,在作文中“表露”虚情假意。 其实,把环卫工人当偶像未必虚假,未必写不出好作文。有一位学生写的偶像就是环卫工人,这位环卫工人是她的爸爸,因此她的作文写得情节具体生动,感情诚挚含蓄,没有多少抒情议论,却用丰富的事实和细致的描写打动了读者,得分固然是很高的。 教育的主线是人的教育,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培

    24、养学生向善乃至追求崇高,历来是也将始终是高考作文评价的导向。并且,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任务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环卫工人这样的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进而去敬佩她们,学习她们,把她们当成偶像,这不仅没有错,还是我们应当承当的重要义务。然而,对一篇毫无根据的空洞作文,由于她的立意就判为高分,我们所做的就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因此,在肯定真崇高的同步,对高考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那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学生的人品。 片面绝对、低档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作为受过近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可以获得好评。 我曾

    25、经问过某些学生如此造假的因素,她们的答案十分相似。都说从小学开始,说真话或有创意的作文就未必得到教师的青睐。从小到大听到太多“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的叮嘱,理由几乎都是此类作文在高考中风险太大。甚至有同窗问我,作为高考语文阅卷的负责人,写真话的作文你都会给高分吗?我的回答毫不迟疑:“不会”。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主线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但不会是零分);片面绝对、低档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由于真尚有高下之分。作为受过近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可以获得好评。 那么,什么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那就是:在保证基本物质条件的前提

    26、下,不忘精神追求。她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她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她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掉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根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辩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呈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固然,这就规定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体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背面笑”的恶俗或缺少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 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为高校选拔的不仅是智商高、有知识的专

    27、才,还应当是情商高、有素养的“人才”(既是人,又是才)。高考作文作为理解学生语文水平乃至人格修养的重要根据之一,如何可以对品位没有规定呢?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背面笑”的恶俗或缺少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所谓的“超我”,要超越的至少应当是这种庸俗观、市侩气。 当中学生具有了这种有品位的真我,就不会仅凭感觉说话,对自己不理解的事,她会在先理解研究后再得出结论形成文字,也不会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而会多角度分析,找出自己的漏洞,竭力使自己的独特思考经得起读者的推敲。因此,她可以大胆地在高考作

    28、文中写早恋的情愫,也可以对官场的腐败现象生动地论述描写,对中国教育的弊端进行批判,对同性恋作冷静的思考,她的“冒险”,也得到了阅卷教师的青睐。 可以大胆揭发批评,恰恰体现了一种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历来采用鼓励和保护的态度,从不吝啬地予以高分。 高考作文的导向,固然是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固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真善美。但是不等于说不能揭发生活的假恶丑。相反,可以大胆揭发批评,恰恰是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另一种体现,由于在这背后,体现了一种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种成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历来采用鼓励和保护的态度,对其中善于说真话

    29、的作文,更是从不吝啬地予以高分。 但是,即便如此,更多的作文仍然是对作文材料或题目的阐释,对的的废话仍然不绝于目。社会各界对高考作文评价仍然有着深深的误会。以至于当某些缺少底线没有良知的出版商为赢取利润而请枪手捉刀,编辑出版所谓“高考零分作文”时,会有主流电视台的谈话节目据此组织嘉宾大批高考作文的保守和扼杀个性。殊不知,倘若这当中的某些作文真的由考生写在高考试卷上,是会赢得阅卷教师的一致好评,会得到一类卷的高分的。 但是,社会的误解还不至于让我们费解。让我们费解的是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把这种误解当成对的的结识。我曾经在一次讲座中对小学语文教师说,如果高考作文中浮现如此空洞虚假的作文,得分不会超过

    30、三类卷。我也曾对高三教师说,靠纯技术的应试,在高考中不会得到高分。但是,不止一种市级重点中学的教师的回答是:我们不要一类卷的高分,你只要告诉我,它能不能得到二类卷的平均分。试想,当有着优质生源的重点中学都如此不敢“冒险”,我们还能指望什么?这种不肯冒险的后果,便是把个性各异的学生教成一种模子刻出的产品,是对教育改革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原则)的反对。有些教师把学生的真实独特过滤在考试前,于是,呈目前阅卷教师面前的除了“纯净水”,尚有什么? (作者为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 如何做到“有品位的

    31、真” 一方面,要提高思维品质。提高的措施是多做思维训练。虽然思维的成果未必可以通过训练获得,但思维方式却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变化和提高。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纵深思维和辩证思维均有其思维途径,当你具有了这些发现性、证明性结合的思维品质,思考问题就不会呈现线性状态,思考的成果也就更有说服力了。 另一方面,当你对一种问题有了独特而真实的感受,一方面要做的不是下结论,而是学习、探究、收集资料。作了这些工作的成果是:或巩固了你的思考和发现,或否认了你偏激的想法,也或者使你的结论留有必要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你会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养成理性的、有说服力地说真话的习惯,习惯演变成自然,自然内化为素质,从而你的思维

    32、品质将获得提高。有品位的真话也就汩汩而出了。 再推荐一种具体的操作措施。有时,时间、空间、能力等条件限制使你无法作进一步的学习探究,那么,不妨对自己的结论做些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畴里”、“往往”、“有时”、“一般而言”等都是避免偏激的有效手段。高中教材里有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说到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也许的事”,又是“将来”、又是“也许”、还将也许性限制在“不是完全不也许”,如此“罗嗦”的体现恰恰显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比起目前某些专家动辄“一定”或“不也许”的豪言壮语,更为专业,也彰显了对自然、对科学的敬畏。因此,有时候罗嗦的表述比起简朴的结论,精确严密得多。 固然,进步不也许一蹴而就,你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比此前更加无话可写。不必紧张,由于这是“成长的代价”你已经抛弃了过去的思维模式,而新的模式的建立还“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你尚处在知其然而不能为的阶段,但你已经走上了“正途”,只要你坚持学习,望洋兴叹的就不是你,而是仍然固守一隅,不能走出崖涘,“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井底之蛙了。 (作者为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周宏)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谈作文.doc)为本站会员(奥沙丽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