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一体化、精细化,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适用范围)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工作(包括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在设区的市或以下层级相对集中给其他部门行使的),适用本规则。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部门和前款涉及的承接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的部门,统称生态环境部门。第三条(裁量原则)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工作遵循合法、
2、合理、过罚相当、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一)合法原则。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裁量条件、种类、范围、幅度内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二)合理原则。生态环境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符合立法目的,充分考虑、全面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执法对象情况、危害后果等相关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三)过罚相当原则。生态环境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与当事人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与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四)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生态环境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向社会公开裁量规则和基准,向当事人告知裁量所基于的事实、理由
3、依据等内容;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公平、公正实施处罚,对情节相同或相似、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同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相当。第四条(裁量模式)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采用综合裁量模式,从多项裁量因素综合评价违法行为情节轻重,并给予过罚相当的处罚。综合裁量模式是指结合生态环境行政管理实际和违法行为特点,对违法行为设定若干项裁量因素,将每项裁量因素由轻到重划分为多个阶次并赋予相应分值,根据具体违法行为在各项裁量因素上的表现,确定其单项分值,再将单项分值加总求和,获得总分值,进而确定处罚内容的模式。第五条(裁量因素)裁量因素是指本裁量规则和裁量基准中明确的,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处罚裁量
4、时应当考虑的,关系到违法行为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的因素。主要包括:(一)违法行为后果,包括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公众健康损害和社会影响等;(二)违法行为危害对象;(三)当事人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四)违法行为的手段、方式、持续时间;(五)当事人主观过错程度;(六)当事人配合调杳情况;(七)当事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次数:(八)其他可用于评判违法行为情节轻重的因素。第六条(裁量基准表)裁量基准表是载明违法行为的各项裁量因素及其阶次划分、具体分值的表格,是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处罚裁量的重要依据。裁量基准表包括以下类型:(一)专用裁量基准表:对法律、行政法规、生态环境部规章中实施
5、频次较高的罚则,设定专用裁量基准表;(二)区域裁量基准表:对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实施频次较高的罚则,以及四地处罚事权划分不同的罚则,结合各地实际,分别设定区域裁量基准表;(三)通用裁量基准表:对未设定专用裁量基准表、区域裁量基准表的罚则,设定通用裁量基准表。第七条(不予处罚情形)对符合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对清单未作出规定,但符合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不予处罚情形的违法行为,同样不予处罚。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依法不予处罚的当事人,通过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促进其依法开
6、展生产经营活动。第八条(从轻和减轻处罚情形)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生态环境危害后果的(包含主动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二)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三)主动供述生态环境部门尚未掌握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四)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前款第一项中“主动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包括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当事人已履行全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等作为认定依据),以及当事人正在履行生
7、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且确保修复和赔偿义务可履行到位的(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缴纳履约保证金等作为认定依据)。当事人符合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长江三角洲区域省级政府或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规定的其他从轻处罚情形的,也应当从轻处罚。生态环境部门对符合本条第一、三款规定的案件从轻处罚的,应当在裁量基准表明确的拟处罚金额基础上减少一定罚款金额,减少的罚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法定罚款幅度(即法定最高罚款数额与法定最低罚款数额之差,下同)的20%,且减少后的最终罚款金额不得低于法定最低罚款数额。生态环境部门对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案件减轻处罚的,应当在法定最低罚款数额以卜确定最终罚款金额,且相比法定最低罚款数额减去的金额
8、一般不超过法定最低罚款数额的50%0第九条(从重处罚情形)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从重处罚:(一)违法行为造成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生态破坏、重大经济损失的;(二)违法行为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三)在案件查处中拒绝、阻挠、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四)在案件查处中对执法人员、举报人、证人实施威胁、辱骂、殴打、恐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务院文件、生态环境部、长江三角洲区域省级政府及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规定的其他从重处罚情形。对符合前款规定的案件,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裁量基准表明确的拟处罚金额基础上增加一定罚款金额,增加的罚款金额般不超过法定罚款幅度的20
9、且增加后的最终罚款金额不得高于法定最高罚款数额。第十条(按照法定最高罚款数额处罚情形)对于造成严重环境危害后果或者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经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通过后,应当按照法定最高罚款数额等作出处罚决定。第十一条(区域调整适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设区的市的生态环境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及规模等实际情况,在本地区调整适用裁量基准表,在裁量基准表明确的拟处罚金额基础上适当增加或者减少一定罚款金额。增加或减少的金额一般不超过法定罚款幅度的10%,且本地区同一种违法行为应当统增加或者减少相同的罚款金额。除减轻处罚情形外,区域调整适用后最终罚款金额不得超出法定罚款限额
10、需要在本地区调整适用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设区的市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调整适用的裁量规则。第十二条(罚款裁量)生态环境部门根据案件总分值,计算罚款金额。计算方式如下:(一)罚则将罚款设定为数值式的,计算公式为罚款金额=法定最低罚款数额+(法定最高罚款数额-法定最低罚款数额)X案件总分值。若罚则未规定法定最低罚款数额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简易程序最高罚款数额,作为法定最低罚款数额。(二)罚则将罚款设定为倍率式的,计算公式为罚款金额=法定最低罚款倍数+(法定最高罚款倍数-法定最低罚款倍数)X案件总分值卜基准数值。若罚则未规定法定最低罚款倍数的,法定最低罚款倍数以0计算。计算
11、得出的最终罚款金额含有小数位的,舍去小数位,按元取整。第十三条(其他处罚种类裁量)罚则中规定“可处”可并处罚款以外的处罚种类的,生态环境部门按照下列要求实施裁量:(一)案件总分值在70%以上(含本数)的,应当处以、并处罚款以外的处罚种类;(二)案件总分值超过30%(不含本数)不足70%(不含本数)的,综合违法行为情节,决定是否处以、并处罚款以外的处罚种类;(三)案件总分值在30%(含本数)以下的,一般不处以、不并处罚款以外的处罚种类。(四)案件适用减轻处罚的,不处、不并处处罚种类。罚款以外的处罚种类具有一定幅度的,参照罚款金额计算方式,确定具体处罚内容。第十四条(裁量步骤)生态环境部门按照下列
12、步骤实施处罚裁量:(一)选择裁量基准表。根据违法行为,选择相应的裁量基准表。专用裁量基准表和区域裁量基准表优先于通用裁量基准表适用。(二)测算分值。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逐一-确定其在各裁量因素上所属阶次和单项分值(若违法行为在某裁量因素上同时符合不同阶次的,适用较重);对单项分值加总求和,获得案件总分值。(三)判定是否减轻、从轻、从重处罚及区域调整适用。根据第八、九、十条规定,判定案件是否减轻、从轻、从重处罚,并明确调整的拟罚款金额;根据第卜一条规定和本地区区域调整适用的具体规则,明确案件是否属于区域调整适用范围及调整的罚款金额。(四)提出处罚建议。案件承办人员根据案件总分值、调整的罚款金额和第
13、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提出建议处罚内容。(五)作出处罚决定。以建议处罚内容为基础,综合违法行为具体情况,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确定案件最终处罚内容。第十五条(个案调整适用)个案适用裁量规则可能出现明显不当、显失公平,或者裁量规则适用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后,可以对个案作调整适用。批准材料应当纳入案卷归档保存。对适用前款规定的个案,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优化、简化批准流程,及时总结案件共性特征并纳入裁量基准表。第卜六条(调杳取证要求)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全面、客观、公正调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并收集有关证据。第十七条(裁量公开)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行政处罚
14、决定书中对裁量规则及裁量基准表适用情况予以明确。第十八条(执法监督)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通过行政执法稽查、案卷评查、评议考核、投诉举报处理等方式,加强对裁量规则、裁量基准表执行情况的监督。第十九条(其他机关参照适用)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生态环境部门以外的行政机关依法实施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行政处罚时,可以参照适用本裁量规则。第二十条(实施日期)本规定自2024年6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附件长江二角洲区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表.doc附件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表一、专用裁量表(一)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表1未批先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表序号裁员因素阶
15、次分值I建设项目应当报批的环评文件类别报告表0%报告书且未纳入排污许可证盘点管理11%报告书且纳入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23%2建设项目地点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外0%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且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2)在自然保护地般控制区。7%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18%3建设项目进程基础建设阶段0%设备安装阶段6%投入去产/使用阶段15%4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0%3个月以上,不足6个月4%6个月以上,不足12个月8%12个月以上14%5环境违法次数(两年内,含本次)1次0%2次4%3次17%4次以上24%6对周边居民、堆位等的影响未发现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不良影
16、响0%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有较轻影响3%时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较大影响6%注,1 .本表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晌济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定汉单位未侬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双赤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头的规定由新报枇双#报请受新审核环境影脸报告书、岩表.擅自开工总议的,由县统以上生态环境上爸部门责令停止电设.i情节和危害后果,处迂谀项目总投资默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按袅朦状速设项目环或给书报告书、报告表未及枇/我者未注朦审批部门型新审核同意.咫设平住耀自开工建诙的,依照泣状的规定处罚”中的迨法行为.2 .未优先迎违法行力包括以下三种情形:(1)建设单位未依法报
17、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表,If台开工莫设的:(2)虚设单位未侬腿规定更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陇设的:(3)建设双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姓批准或看未姓原审批部门4折审核同意,族设单位摺自开工Jt设的.3 .本表的裁量计算方法:罚款金碳TJt设项目总投笛额最低百分值+(建设项目总投存额最寄百分值-建设夙目总按费额最饪百分值X案件总分值X建设项目总投费额.4,若本表适用的法律依据发生变化.则适用最新的法律依据,5 .违法行为持续时何.是指从开工建设之日至生态环境部门发现浅漆行为之日(含本日),不扣除鹿设单位中间停止速设的时向;如生态环境部门发现违法行为之日建
18、设项目巳建成,持续时间认定至建设行为终了之日(含本日。6 .自然保护也未结入生态保护红娩区域的,成质自嫉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实施救量.7 .本表所称的“以上”也珞本数,“不足”不包珞本敕.8 .环境违法次数,是指自本次违法行为发生之日(含本日)起向前造潮两年内.当事人所有环境地法行为次数之和.其中,本次发现的迨法行为计为I次;历史逢法行为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我明的违法行为计算(两个及以上环境违法行为列入同一份行政处罚决定的,按煦实后违法行为欺Jt计算:轻南渔法行为被不予行政处罚的,也计入次奴),时间以行政处E决友书(或不予行政处团决定书)吉章日期为准.9 .对周边居民、单位等的影响,是指当本人该地法
19、行为对周边居民.单位等迨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引发公众投诉.*.信访情田(以统核实的投诉,*,信访为准),对周边生产羟首活动造成干扰.引起垠失情况,对网边爵众的转策.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情况等。(1) “未发现片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常体现为(下列之一:A论法行为仅是程序方面太遵守法律规定(如,各案茜过法定时限,在实体方面无违反法徐妻求,对周边生产运营.生活无客观、实际影响.B违法行为影响苑国序限在当事人市场经营/生活区域内,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无多观,实际影拘.例如,违法行为发生区域较小且向我在当事人生产姓管区域内,产生的污染较少(或不良影响较小)且未扩散到、影响到周边.且及
20、时改正.未来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或不良影啊)影响到周边。C选法行为未引起投诉、举报、怙访(以羟核实的投诉.终报.信访为准)成媒体报道.D违法行为虽有个别投诉,举报.信访,但与耳边生产些昔.生活无关。(2) “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有较菽影响”常体现为下列之一):E违法行为影晌到周边生产姓营.生活日常秩序,但未适或运济损失或健廉损害,且已及时改正.F违法行为影响到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日常秩序.迪戌的廷济损失较低.健康损害轻也.且巳及时改正。Gi1.法行为影构到其边生产三行.生活三常帙序,造成一定短济损失或校轻便最损声,当事人积轻将付巳获得受抠人谅解,且违法行为巳及时改正。(3) “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
21、造成较大影响”常体现为(下列之一臭I1.违法行为造成周边生产经行活动中断或者居民无法正常生活.I违法行力影响到周边生产羟色.生活日常秩序.被投诉后拒不改正的。J渔法行为为居民健康造成较大损害,甚至危及生令安全,K违法行为造成较大姓济损失.1.逢法行为造成大量信访投诉,或者与I发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较大负百社会影喃。10 .注券.法规.规章或者国冢反面文件对本违法行为处罚或工作出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二)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行为表2-1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使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表序号裁量因素阶次分值及时改正逾期不改正1建设项目应当报批的环评文件类别报
22、告表0%0%报告书且未纳入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6%10%报告书且纳入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12%20%2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仅建设部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使用0%0%未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使用15%24%3建设项目地点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外0%0%符合下列情形之:(1)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且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2)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7%12%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19%30%4排放污染物种类尚未排放污染物0%0%指放有毒有害污染物以外的其他污染物6%10%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16%26%5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不足6个月0%/6个月以上,不足12个
23、月7%/12个月以上14%/6环境违法次数(两年内,含本次)1次0%/2次4%/3次10%/4次以上18%/7对周边居民、单位等的影响未发现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0%/对周边牛产经营、生活有较轻影响3%/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较大影响6%/注:本表适用于瞪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违反本条例规定,言委配交建设的环境保谴葩未建成.,建议顼目即投入生产笈岩使用的.由县场以上环境保护行效主管部门责令灌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财立按负的主爸人员和其他*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宏大环境污
24、染或者生态被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及有批准权的人民政舟批发,点今关卬”中的道法行为.2 .若本表适用的法律依据发生变化,则适用最新的法律依据,3 .白悠保护地未纳入生态保护红发区域的.我照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实施萩量,4 .逾期不改正,是指逢法行为在生态环境部门确定的改正期限届满的.仍未完成改正。5 .违法行为杼域时网,是指从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式使用)之日(含本日)至生态环境部门发现地法行为之日(含本日).不扣除建设项目中何停止生产(或使用)的时何.6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罚款全软按照表14进行发J1.7 .本表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不足”不包括本他。8 .环
25、施通法次数,是指自本次诙法行为发生之日(含本日)起向前追溯两年内,当事人所有环境违法行为次数之和。其中,本次发现的违法行为计为1次;历史违法行为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我明的违法行为计算(两个及以上环境违法行为列入同一份行或处罚决定的,按照实际违法行为数量计算:轻微述法行为被不予行政处罚的.也计入次数,时间以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盖章日期为准。9 .对周边居民、生位等的影响,是指当事人该连法行为对周过居民、色位等遗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引发公众投诉、举报、信访情况(以经核实的投诉、年报.信访为准).对Mii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干扰,引起损失情况,对周边群众的健康.生令安全造成影
26、响情况等.(1) ”未发现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不良影枸“常体现为(下列之一):A违法行力仪是程序方面未遽守法律规定(如,各案题过法定时艰,在实体方面未变反法律要求,对思边生产经营.生活无客观.实际影书.B造法行为影响花田用泯住当事人市场经营/生活区域内,对底边生产拄管、生活无客观、实际影晌。洌如,违法行为发生区垓较小且局限在当事人生产经首区域内.产生的污染较少(或不良影喧较小)且未扩歆到、影硝到周边.且及时改正.未来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或不良影晌)形响到周边。C遑法行为未引起投诉.举我.信访(以经核实的投诉、举报*信访力准)或媒体笈道,D论法行为虽有个别投诉.举报.信访,但与冠边生产姓音.生
27、活无关.(2) “对周边生产姓甘生活力较轻影响-常体现为(下列之一):E没法行为影响到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日常秩序,但未造成经济损失或徒果损害,且巳及时改正.F违法行为影响到冏边生产运营.生活日常帙序,造成的经济报失较低.健康损客轻澈.且巳及时改正.G违法行为影晌到周边生产运营.生活m常秩序.造成一定经济损臾或较轻健康损害,事人积较赔付巳荻将受报人谅解,且选法行为巳及肝改正。(3) “对周边生产经管.生活造成校大影响“常体现为(下列之一:H违法行为适成周边生产羟首活动中断或者居民无法正常生活.I违法行为影利到周边生产经普.生活日常帙异.破投诉后拒不改正的.J迨法行为对居民健康造成较大损喜,甚至危
28、及生命安叁.K违法行为造成较大绘济损失.1.迨法行为迨成大It信访投诉,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道成较大负面社会影晌.10 .法井、法规.规章或者国京层面文件对本违法行为处罚页量作出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表2-2”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使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表I7弓裁量因素阶次分值时正及改逾期不改正1建设项目应当报批的环评文件类别报告表0%0%报告书且未纳入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6%10%报告书I1.纳入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12%20%2环境保护设施使用情况已建成环境保护设施,且完全投入使用0%0%已建成环境保护设施,且部分投入使用3%6%已建成环境保
29、护设施,且未投入使用7%12%3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情况未经瞪收0%0%验收不合格8%124建设项目地点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外0%0%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口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2)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7%12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19%305排放污染物种类尚未排放污染物0%0%排放有毒有击污染物以外的其他污染物6%10%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16%26%6违法行为持续时问不足6个月0%/6个月以上,不足12个月7%/12个月以上14%/K/环境违法次数(两年内,含本次)1次0%/2次4%/3次10%/4次以上18%/8对周边居民、单位等的影响未发现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
30、造成不良影响0%/时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有较轻影响3%/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较大影响6%/注:I.本表适月于戏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品洌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违反本条例规定,喏集配全建议的环境保护旗的未经的收或者应收不合格,林议顼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D责令仅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K)O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国款:时直接员大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玄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丈夫环境污染或木生态破坏的,太令停止生产孩者使用.4经有枇虐权的人氏效腑批冷,卡令关用”中的违法行为。2.若本表适用的法律依据发生变化,则适用菱
31、新的法律依据,3,自辘保拧地未纳入生态保护红践区域的.按殖自级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女急我费。4 逾期不改正,是指违法行为在生态环境部门确定的改正期我届满时.仍未完成改正。5 .迨法行为挣续时何,是指从&谀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之日(含本日)至生影环境部门发现造法行为之日(合本日).不扣除速设Jg目中间停止生产(或使用)的时间。6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贵任人员的罚款全默按照表14进行裁I1.7 .本表所称的“以上”包再沐效,不足”不包好本轨.8 .环境违法次数.是指自本次违法行为发生之日(含本日)起向前追溯两年内,当事人所有环境违法行为次数之和。其中,本次发现的违法行为计为1次;历史违法行为
32、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的违法行为计算(两个及以上环境违法行为列入同一份行政处罚决定的,按照实际违法行为数!计算:轻微违法行为被不予行政处罚的.电计入次数,时间以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盖章日期为准。9 .对周边居民.单位等的影晌,是指当事人该违法行为对周边居民、第也等迨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包括但不外于:引发公众投诉.华报.信访情况(以经核实的投诉,举报.信访为准),对周边生产经常活动渣成干扰、引起报失情况,对周边群众的莫康.生命安全追成影响情况等.(1) “先发羽时周边生产经首.生活迨成不良影响”常体现力(下列之一):A违法行为仅是程序方面未遮守法律规定(如,答案螃过法定时泯,在实
33、体方面未没反法外娶求.对甩边生产运营、生活无客观、实际影响.B毡法行为影喧范围局限在当事人市场经57生活区域内.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无客观、实际影响.例如,违法行为发生区域较小且局限在当事人生产经营区域内,产生的污染牧少(成不良影响较小)且未犷敛到、影响到周边.且及时改正、未来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或不良影啊)影书到周边。C造法行为未引起投诉,举狡、信访(以经核实的投诉、举报、信访为准)或媒体报道.D违法行为虽有个别投诉.搴报.信访,但与耳边生产经营.生活无关。(2) “对周过生产经营.生活右较轻影哨”常体现为(下列之一):E违法行为影晌到周边生产是营、生活日常秋序.也未迨成羟济损失成健康损害.且
34、已及卅改正.F连法行为影响到冏过生产经常、生活三常佚序,迨成的经济报失校候.健廉报喜菽微,且巳及时改正。G违法行为影响到层边生产授有、生活3常秩序,造成一定经济抵失或较轻健果报杏,当事人根般赔付已荻得受报人谅解,且违法行为已及时改正.(3) “对应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常体羽为(下列之一):H违法行为造成周边生产经营活动中断或者居民无法正常生活.I连法行为影晌到周边生产姓营.生活日常秩序,被投诉后拒不改正的。J违法行为何居民健康追成较大报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K违法行为造成较大羟济损失.1.谈法行为造成大量信访投诉,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较大负面社会影响.10 .法律.法规、规章
35、或者BI家Jg面文件对本造法行为处罚载量作出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表2-3”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表序号裁量因素阶次分值及时改正逾期不改正1建设项目应当报批的环评文件类别报告表0%0%报告书且未纳入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6%10%报告书且纳入排污许可证重点管理12%20%2弄虚作假涉及的污染物种类不涉及污染物0%0%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以外的其他污染物6%10%涉及有毒有害污染物16%26%3建设项目地点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外0%0符合下列情形之:(1)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且在白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2)在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7%12%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19%30
36、4违法行为手段方式仅涉及1项数据、信息、内容、证明或材料弄虚作假0%佻涉及2至3项数据、信息、内容、证明或材料弄虚作假3%6%涉及4项以上数据、信息、内容、证明或材料弄虚作假8%12%5违法行为结果险收未通过0%0%脸收通过7%12%6违法行为持续时间不足6个月0%/6个月以上,不足12个月7%/12个月以上14%/7环境违法次数(两年内,含本次)I次0%/2次4%/3次10%/4次以上18%/8对周边居民、单位等的影响未发现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0%/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有较轻影响3%/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较大影响6%注:1.女表适用于建谀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
37、规定的“造反本条例规定,“A环境保护谀拖险收中界直作设的,由县限以上环受保护行政主菅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逡则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笥款:对立按负责的主管人55和其他才任人i5.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血点大环境污染改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渔权的人人或肝枇;M也令关闭”中的违法行为.2,本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I)伪选或篡改关说信息.在酷收报告中伪造或篡改下列关员信息:环评审批情况.排污许可迂中领情况等环保手续信息:虚设地点、性盾、规蟆.生产工艺等工程基本信息;主密污染物料类.排放去向.排放总量等污
38、染物排放信息:主要污染物及环境质量益测点位.赛因子、肾源频次及周期、儿测结果、达标判断等险收莫测信息;环境保护设施类筌、效量、安亲位J1.调试运行效果.自动法赛设枪安装赃网情况等环境保护设能信息.(2)关键内容缺失.验收报告缺失下列关倭内容:未对项目主旻变动情况及原因选行分析:于重大变动但未摄供环评文件重新报批情况;未时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要求的主要环境保狞设族实际建设情况.调试诙行情瓦、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未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现行污染物排放坏准.Ia案总量控制要求对特征污染物进行Ia测:未对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宴束的区域污桀树削减、落后产能制土.防护在离内居民援迁.施工期出测以及纣息地保护等
39、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情及进行记录,(3)脸收绪论密限.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较坏的括施明显发生史大变动,仍给出不属于重大变动结论:主要污染物蚌赦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讦文件及批复文件或者国家总量控制要求,仍队友达标排放或环境陆量达到脸收标准:其他存在靖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驻收自行办法如八条所列不得通过整收情形,仍给出验收合格结论。(4)其他弄虚作软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伪造或篡改险收报所附主要证明或支将材料:存在环境会测数据弄虚作佞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及第六条所列装改伪地监测数据行为:伪造或篡改公众反馈意见及处理情况.3 .若本表
40、适用的法律依据发生变化,则适用最斫的法律依据.4 .自然保妒地未纳入生态保护红践区垓的.按腹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实施找J1.5 .环境违法次效,是指自本次违法行为发生之日(含本日)起向前追溯两年内,当事人所有环境违法行为次数之和。其中,本次发现的违法行为计为1次:历史违法行为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我明的违法行为计算(两个及以上环境说法行为列入同一份行政处罚决定的,按照实际迨法行为数量计算:轻微违法行为被不予行政处罚的,也计入次数,时间以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盖章日期为准。6 .违法行为杼坡时律,是指从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之日(含本日)至生态环境部门发现设法行为之日(含水日),
41、不扣稔然设项目中间停止生产(或使用)的时间.7 .排污行为对周边居民、单位等的影响(仅适用于弄虚作佞通过险收的),是指当事人弄虚作饯通址赛收后的排污行为对周边居民.单位等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引发公众投诉、举报,信访情况(以经核实的投诉、举报、信访为准),对周过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干扰、引起损失情况,对周边件众的健康.生命安全地成影喧情况等。(1.“未发现对周边生产羟甘、生活迨成不良影晌”常体现为(下列之一):A违法行为仅是程序方面未遽守法律规定(如,备案螃过法/时泯,在实体方面未泾反法律要求,对周边生产姓管,生活无害观、实际影响.B说法行为影喧范围局限在当事人市场经57生活区域内,对
42、周边生产经首、生活无客观、实际影响.洌如,违法行为发生区域较小且居外在当事人生产经营区域内,产生的污染较少(成不良影响较小)且未小数到、影响到用辿,且及时改正、未来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或不艮影响)影响到周边。C强法行为未引起投诉.举报.信访(以控核实的投诉.举报*信访为准)或媒体报道.D违法行为虽有个别投诉、塔报信访,但与周边生产是甘.生活无关。(2) “对总也生产经首.生活有较轻影响”常体现为(下列之一):E浅法行为影拘到周边生产探营,生活日常帙序,但未造成经济损失或饨康损害,且已及时改正.F遑法行为影用到周边生产经营.生活日常秩序,造成的经济Ifi失效隹.健康报者轻微,且已及时改正。G违法行
43、为影响到电边生产势色、生活E1.常帙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较轻健康损客.当事人根般赔付已荻得受损人说饵,且毡法行为已及时改正.(3) “对周边生产运游.生活迨成较大影响”常体熨为(下列之一:H违法行为造成周边生产经莒活动中断或者居民无法正隽生活.1违法行为影晌到周边生产经管.生活日常帙序,被投诉后拒不改正的.J违法行为对居民健朦埴成较大拂害,甚至危及生令安全。K渔法行为渣成较大经济损失.1.迤法行为造成大量信访投诉,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成者毡成较大负百社会影晌。8,逾期不改正.是指无法行为在生态环境部门确定的改正期限届满时,仍未完成改正。9 .本表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不足”不包括本数,1
44、0 .对直接负食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罚款全额按照表14进行裁I1.11 .法律.法规、视章或者国家层面文件对本魂法行为处罚裁量作出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三)违反环境保护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行为表3-1无证排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表序号裁量因素阶次分值1排污单位管理类别简化管理0%重点管理11%2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有毒有需污染物以外的其他污染物0%排放有毒有需污染物26%3违法行为持续时问不足3个月0%3个月以上,不足6个月4%6个月以上,不足12个月10%12个月以上20%4建设项目地点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外0%符合下列情形之:(I)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且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2)在
45、自然保护地般控制区。7%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19%5环境违法次数(两年内,含本次)1次0%2次4%3次10%4次以上18%6对周边居民、单位等的影响未发现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0%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仃较轻影响3%对周边生产经营、生活造成蛟大影响6%注,I.本表适用于冲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岁规定的“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污单位有下列什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文青部门玄令我正双#R1.制生产、件产整治,处20万元以上IOQ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产堂的.及有批;隹权的人民政府批渔,fr令停走.关卬:(-未取繇排污件可证排放污染物:(二)护方许可证有效棚届满表中请延续或,并延续中请未妊批准排航污染物:(三)依法撇站、注拓、吊体排污许可证后4放方乘物:(W)依法应当土斯申就取得坏湾济可证,未交甑中请取缗排污许可证和放方奏物”中的吸法行为,且造法主体为依照法券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史点管理、简化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统款“蚌污单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