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docx

    • 资源ID:38079       资源大小:85.0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docx

    1、学科数学年级/册四年级?(下)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操作类本身较复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需要非常细心去数格子,确定好对称点,定点后还需要连线,而连线也容易出错。所以能正确地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较大的。难点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四年级的学生身心还处于幼稚阶段,难以达到严谨的作图要求。教学方法1.利用已经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这些知识点,找到关键点的对称点。2、利用课件动画展示作图过程。动态过程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图画的展示可以直观地展示画图过程,利于学生

    2、吸收掌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 课件出示生活中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学生不难发现它们都是我们已经认识的轴对称图形。2.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3.引导学生画出对称轴。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树形图,学习“对称点”这个概念。强调是对折后能够重合的两个点是一组对称点。(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了解到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和对称轴互相垂直。这些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2.教学例2.(1)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

    3、猜一猜,这个应该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会认为是五角星呢?(根据抽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相等)。(2) 引导学生想象出图形的另一半。(3) 画一画。引导学生思考,要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要注意什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么确定线段的长度?(4) 教学操作过程。(5) 根据刚刚所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们应先找到关键点,再确定其对称点,最后依次连线。此种方法归纳为“一找”、“二定”、“三连”。、 找关键点,一般找线段的端点。、 确定对称点,根据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征,运用数小格的方法,确定每个端点的对称点。、 连线,强调是“依次”链接所找到的对称点,要分清先后顺序。也可以先观察

    4、左边的图形,掌握特征,再连线。让学生动手,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最后总结画法,形成技能。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知)2.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8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大胆尝试,把“一找”、“二定”、“三连”的方法运用起来,让知识有效地运用起来)小结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会运用“一找”、“二定”、“三连”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21长相思教学目标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

    5、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分析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课件出示生活中美丽的中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诗句。(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作者此时身处何

    6、地?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跋山涉水的艰难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借助注释理解“聒碎”,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上阕“一程一程

    7、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一更一更又一更”。“故园无此声”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如果将这首词

    8、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配乐朗读课堂练习(难点巩固)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指名回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配乐朗读。小结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全班配乐朗读。5 / 5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