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附件2 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427666       资源大小:67.95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附件2 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docx

    1、附件2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2021年12月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3-第一节发展基础-3-第二节发展环境-8-第二章总体要求-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发展目标-12-第三章构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16-第一节提升“五个一体化”统筹引领水平-16-第二节增强重大发展平台全方位支撑作用-17 -第三节联动推进跨区域合作-19 -第四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1-第一节加速实现广清现代化交通一体互联-21 -第二节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4 -第三节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25 -第四节全面提高清洁能源服务保障水平-

    2、26 -第五章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27-第一节聚力打造千百亿级产业集群-27 -第二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31-第三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35 -第四节共建产业协同创新与转化平台-36 -第五节强化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示范带动作用-37 -第六章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40-第一节提升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能力-40 -第二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41-第三节提升污染防治科技应用水平-42 -第七章推动发展成果全社会共享-43-第一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43 -第二节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45 -第三节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45 -第四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46-第五节加强文体

    3、交流合作-47 -第八章打造融通一体的营商环境-48-第一节推动广清政务服务一体化-48 -第二节着力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49 -第三节加强配套服务支撑-50 -第九章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52-第一节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改革创新-52 -第二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55 -第三节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56 -第十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58-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58-第二节加强政策保障-58-第三节鼓励社会参与-59-_*_X_1刖S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考察清远时强调,要 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 调问题。广州

    4、清远两市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十三五”时期以交通一体化、产 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广清一体化高质 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广清一体化步入深度融合发展的新 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更高层 面、更高质量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 战略支点的重要时期。科学规划“十四五”时期广清一体化高质量 发展,推动交通、产业、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 域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探索粤港澳大湾区

    5、辐射带动粤东西北 地区发展的新路径,创造新时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广清经验”, 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区域协调及城乡融合提供示范,助力打 造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发展新引擎。本规划在“十三五”时期广清一体化发展基础上,结合“十四 五”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特征,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 片区实施方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 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共广 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有效投

    6、资力度加快构建“一核 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意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清远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进 行编制,明确“十四五”期间广清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是指导未来五年广清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广州、清远两市加快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 通过推进交通互通、产业互连、城市互补、体制互融、服务互 享,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一体化框架下,广清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经济稳步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持续向好。经济 总量进一步

    7、扩大。广州、清远GDP分别由2016年的18559.7亿 元、1404.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5019.1亿元、1777.2亿元,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与5%。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广州、清远 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2016年的12530.2亿元、687.0亿元增长 到2020年的18140.6亿元、892.8亿元,占GDP比重分别由 67.51%、48.92%上升到2020 年的72.51%、50.24%o 居民收入 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广州、清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为68304元、33159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0.79%、 41.34%o 2020年,广州、清远农村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1266 元、17881 元,与2016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52%、38.52%。2016201720182019图1广州、清远“十三五”期间GDP增长情况11图1广清两市GDP数据及专栏一的数据分别来源于广州、清远两市统计局,人均GDP根据两地的当年人口 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专栏一中除年末常住人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其余指标的增长情况均按 可比价格计算。表1 2016-2020年广清两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指标名称 (单位)2016 年2016 年 两市合 计或加 权平均2020 年2020 年 两市合 计或加 权平均增长情况(与 2016年两市 合

    9、计或加权 平均相比)广州清远广州清远年末常住人 口(万人)1678.4388.32066.71867.7396.92264.79.58%GDP (亿元)18559.71404.319964.025019.11777.226796.323.74%其中,第 一产业(亿 元)216.0214.2430.2288.1298.0586.121.97%第二产业(亿元)5813.5503.26316.76590.4586.47176.819.98%第三产业(亿元)12530.2687.013217.218140.6892.819033.325.96%人均GDP(万元)11.33.69.713.44.511.

    10、812.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 元)1393.695.61489.21721.6123.61844.823.87%固定资产投 资(亿元)5703.6621.06324.67611.1907.38518.434.69%城镇化率 (%)84.449.5-86.1954.50-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 入(元)5094125267-6830433159-农村居民可 支配收入 (元)2144912873-3126617881-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效明显。广清两市以交通一 体化为主要推进目标,全面加强交通互联互通。交通枢纽设施 效能提升。两市交通枢纽加快整合利用,北江千吨级扩能升级 工程抓紧实施

    11、水路货运能力有效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 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同步开通广州东环城际(花都站至白云机 场北站),空港辐射一体化能力进一步增强。轨道交通建设稳步 推进。全长38.2公里的广清城际一期工程(广州北至清远段) 轨道项目正式通车,二期工程中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开工建设。 广清重(广清永)高铁项目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 要及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并开展前期研究。 跨市公路加快建设。汕湛高速惠清段建成通车,佛清从高速公 路北段、广连高速全面开工。广清大道南延线扩建工程完成评 审工作。佛江高速北延线、清远至高明高速公路、湖南道县至 连山高速公路、韶贺高速公路等4条高速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

    12、 划。跨市公交加快开通。开通跨市公交线路3条,开通广州至 省职教城(清远)的定制班线3条,极大便利两地市际通行。三是产业协同共建加快推进。广清两市以共建产业园区为 载体,加强对口帮扶和产业对接合作。产业园区共建水平不断 提升。广州有关区与清远省级以上园区平台全部签订合作共建 协议,形成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佛(佛冈)产业 园、广德(英德)产业园、广州白云(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 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民族工业园等六大产 业发展平台。“十三五”期间,六个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约13%,全口径税收年均增长约27%,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 清远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0%

    13、增至37%左右。共同谋划 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形成“三园一城”2管理模式。广 清接合片区被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率先探索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金发科 技、欧派家居等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龙头产业项目落户清 远,助力清远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 造等产业集聚区。四是生态协同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广清两市积极践行“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服务功能建设,努力打造全省 重要生态屏障。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初步建立。构建广州、清远 城市间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和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区域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北江治理效果明显。跨界河流水质达

    14、标率、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100% ,为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水 源工程)重大项目提供了生态保障。五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程度不断提高。广州对清远的教育、 医疗卫生帮扶力度不断加大,两地加强政务互通,推动公共服 务的共建共享。教育帮扶不断加强。广州市、区两级财政累计 投入教育帮扶资金6亿多元,派出专家、老师1925人次,支持 清远改善办学条件;清远累计组织人员到广州跟岗培训或学习 交流5682人次。两市结对帮扶学校总数达到206所,涵盖学前2三园指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和广德(英德)产业园,一城指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 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医疗合作持续深化。 广州4

    15、2家高水平医疗机构与清远32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 结对帮扶关系,广州对清远8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均实现对口帮扶,形成了覆盖清远市、县、镇三级的医疗 卫生合作网络。政务同城化深入推进。两市签订政务服务跨城 通办协议,开通“广清跨城通办窗口”,异地就学、公积金互贷、 身份证件办理、社保互办互认、异地就医结算、税务及企业登 记等13项政务事项实现跨市办理。两地通过等效凭证互认,实 现了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住房公积金互 贷资金额度增加到6亿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 还有不少短板要克服,主要表现为:两市交通一体化有待加强, 区域交通

    16、网络化程度还不高,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衔接功能 偏弱;两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协同水平有待提升,产业 融合发展的合作模式亟待创新;社会民生领域合作有待深入,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待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难题亟待破解,协同发展模式有待改革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 制机制有待完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优化,政策协同水平 有待提升。第二节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广清一体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 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带一路建设深 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签署,新 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广清两市深

    17、化高水平开 放合作、加快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国际政治、 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变局演化,保 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给广清两 市集聚全球要素资源、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成新挑战。从国内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 主要空间形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 范区“双区建设”深入推进,广清接合片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 试验区,为广清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同时,我国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环

    18、境约束趋紧,区域和城市 发展格局加快重塑,各大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加大高端要素资源 集聚力度,广清一体化提质发展面临的竞争水平提高,压力增 大。从省内看,我省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加快构建“一 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省委、省政府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 广州改革发展,广州都市圈加快培育壮大,广清经济特别合作 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为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同时,我省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区 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突出,产业创新、生态环保、民生保障、 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不少弱项,对广清一体化在全省区域协调 及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提出更高要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

    19、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清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 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省关于“一核一带一区” 协调发展的部署要求,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 中心城市、省会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和清远“入珠融湾”先行市的门 户作用,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 区等重大平台为引领,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 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等领域一体化全面融合,打造区域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部生态发展区

    20、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区、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合作包容、互利共赢、经济融 合、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格局与城 乡新型合作发展模式,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动清远率先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 范,在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第二节基本原则一体协同、共赢发展。加快推动广清一体化深度融合,进 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生态环保一 体化水平,促进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协同发展,增强两市的整 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 广清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破除两市在交通互联

    21、经济互补、 营商环境共建等一体化进程中的利益藩篱和制度障碍,营造公 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着眼两市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坚 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共建理念,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形成分工合理、错位 发展、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联保联治、绿色发展。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先,践行可持续 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联保联治机制,守住绿水青山,打造 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利用新技术优化提升传统 制造业,积极共建绿色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注重需求侧管理,着力满足两地人 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构筑社会事业与公

    22、共服务一体 化局面,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将“以人为本”切实融入广清一体化 建设当中。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广清一体化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基础 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生态环保一体化水平 显著提升,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广州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 著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清远 南部地区综合竞争力接近广州辖区水平,成为清远的强大发展 极,北部地区3实现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型。国家城乡融合发 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探索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两 市合力建成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样板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 带动北部生态发展区

    23、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明显。两市产业布局进一步统 筹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机制更加完善,产业链实现深度融合, 主要依托两市产业共建园区培育形成IOO亿、500亿、1000亿 级产业集群。两市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广清经济 特别合作区带动效应大幅提高,到2025年,合作区工业增加值 达到百亿元规模。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形成多方式、多层次、 一体化的互联互通系统,建成以京广高铁、广清城际、广清高 速为主骨架的1小时交通圈。北江千吨级扩能升级工程基本完 成,北江通航条件大为改善,实现全年可通航千吨级船舶。清 远南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交通一体化,形成“半小时

    24、3清远南部地区包括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和英德市;清远北部地区包括连州市、连南县、 连山县和阳山县。通勤圈和1-2-3工作圈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 显著提高,现代化水利、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成效明 显。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基本建立。“放管服”改革取得 明确成效,政务互联网化、同城化程度实现较大提升,两市营 商环境一体化日趋完善,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 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形成,优 质营商环境成为广清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软实力。民生事业一体化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更多更 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 住房、

    25、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校镇结对帮扶工作成效 进一步巩固,医疗帮扶水平实现较大提升,初步建立跨区域的 一体化社会保障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 显缩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态环保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有 效运行,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北江上中游水源得 到有效保护,交界水质监测与预警制度更加成熟。区域生态补 偿机制日趋完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4清远市南部地区到大湾区核心以及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内联通;至深圳先行示范区及湾区 重大枢纽实现1小时内通达;与湾区其他城

    26、市及粤北地区地级市实现2小时内通达;至沿海经济 带地区实现3小时通达,与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亚于或略超过大湾区其他非核心城市。质量总体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形成符合主 体功能定位的生态安全格局,清远建设成为全省绿色生态发展 示范区,粤北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展望2035年,广清全面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域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工更趋合理,基础设 施体系联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 性改善,营商环境显著优化,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及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27、的引领示范 区。第三章构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 展格局重大机遇,围绕广清深度融合新需求,以一体化高质量 发展为目标导向,以高水平推进“五个一体化”为统筹引领,突出 重大发展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跨区域联动发展,为全省 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第一节提升“五个一体化”统筹引领水平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协同发展、营商环境共建、民生福 祉共享、生态环保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梯度互补、合作 共赢的广清全方位协调发展新模式。优先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交通先行,以“一张网、一 座城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建设多层次衔接的广清一体化交通网 络。

    28、统筹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北江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 和跨市公交系统建设,推动构建清远南部地区与广州中心城区 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加快水利、能源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一 体化规划建设。强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以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为引领,打 造产业一体化新动力系统。探索“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广州总 部+清远基地”等产业合作模式,推动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 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强 化产业链链际合作,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广清旅 游资源,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创新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加快推动广州营商环境优化政 策向清远覆盖,有效拓展“广清通办”

    29、业务范围,实现广清两市政 务服务无差别有效衔接。完善广清营商环境一体化交流对接机 制,推动两市营商环境市场规则衔接和政务服务体系协作,建 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以更高质量更有深度更加普惠 为导向,加快推进广清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教育全面结对帮 扶机制,采取线上线下学科研究、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提升清 远办学质量。加强广清两市医疗卫生领域交流合作,引导广州 高端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向清远覆盖,健全重大传染疾病联防联 控体系。协同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建立生态环境广清协同保护机 制,加强环保监控信息互联互通,完善生态环保事件应急预警 机制。加强跨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开展

    30、北江、乐排河等 广清交界河流治理。联合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弃物违法 行为。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化广清绿色金融合作。第二节增强重大发展平台全方位支撑作用着力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 济特别合作区等重大平台的开发建设,发挥重大平台推动产业 协同、营商环境共融、公共服务共享、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带 动作用。高水平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加快 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重点领域改革试 验,促进城乡要素相互自由流动和高效合理配置,打造国家城 乡融合发展先导区。重点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

    31、权 能,搭建好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与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形 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经验和体制机制改 革措施,构建城乡融合一体化协同治理新格局。发挥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广清经济特 别合作区打造成为广清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发挥广州核 心都市带动优势与清远产业承接优势,强化两地产业共建基础, 重点推进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广德(英德)产 业园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三园一城”建设,推进高层次 的产业共建与产业融合。建立健全跨区域发展平台协同治理机 制,创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三园一城”管理模式,推进先行先 试政策制度落地,明确重点产业合作领域以及利益

    32、共享机制, 激活要素市场活力和产业协同发展动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加快整合广 州北部、清远南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度假、 健康疗养、商贸购物、文化创意、体育休闲等旅游业态,共同 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成为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加快建设广清农业众创空间。深化广清农业帮扶,采用政 府搭台引导扶持、企业自主运营的方式,抓紧推动建设农业产 业发展及创业服务平台一广清农业众创空间,打造成为广清农 业“前店后场”主枢纽。重点构建交易、信息、金融、科技创新和 农技推广等5个平台,加快运营推广清远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 牌

    33、清远农家”,逐步形成“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休闲旅 游”的全产业链。第三节联动推进跨区域合作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与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强化 与周边省市的跨区域联动,将广清地区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战 略支点的重要节点。高水平共建广州都市圈。充分发挥广州、清远两市的资源 及禀赋优势,加快打造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加强 与佛山、肇庆、云浮、韶关等市的联动,合力谋划打造珠江一 北江经济走廊,在产业发展、交通设施、社会事业、生态建设 等领域深入协作,实现与都市圈各市信息平台互联、重大基础 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跨区域分工协同、民生项

    34、目互利、城市功 能融合。加强与“双区”和“一核一带一区”联动发展。把握建设粤港 澳大湾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重大机遇, 在广清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作 用,带动清远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与深圳都市圈、珠 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在市场要素自由 流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链优化布局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区域枢纽节点。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广 州综合门户枢纽功能和清远贯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广 清一体化发展,沿着南北向交通干线,与湖南、湖北、江西等 地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加强产业与经贸合作,畅通要素供求、商 品市场大循环,打造

    35、广货”北上的省际合作综合枢纽,拓展经济 腹地;依托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中心优势,服 务“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四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 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一体高效、功能完善、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 设施网络体系。第一节加速实现广清现代化交通一体互联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广清两市的轨道交通和道路的高效衔接,共建一体化 空港经济圈,推动港航协同发展,构建分工明确的多方式、多 层次、多式联运、一体化衔接交通网络,形成广

    36、清一体化的枢 纽共享体系。构建多层次多通道的轨道交通衔接体系。采用合理的轨道 交通衔接模式,建立一体化的换乘系统,打造以高速铁路和城 际轨道为主的快速轨道交通客运体系,实现广清轨道交通网络 一体化和换乘一体化。加快落实广州经清远至永州高铁项目(广 东段)的规划建设,构建广州、清远高标准轨道通道。重点推 进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北延线)和广州白云至广州北 段(南延线)建设,规划研究广清北延线西环、肇庆至清远至 佛冈至从化城际、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北延至清远、广清空 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至广清产业园市域(郊)铁路,构建以城 际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打造高效衔接的道路体系。构建广清两市以高速公路

    37、与城 市快速路、主次干道为主体的道路衔接系统,推动两市中心城 区以及两市边界重点对接区域(花都、从化、清城、佛冈)道 路互联互通。优化完善高速公路网结构,加快建设佛清从高速、 广连高速等在建项目,积极争取清远清新至佛山南海高速公路 (佛江高速公路北延线)动工建设。加强清远中心城区与广州 天河CBD地区、白云机场等重要节点的高快速路衔接。推进花 都-清城、从化-佛冈等边界地区的道路衔接,加快推动广清大道 南延线、太石路与花都红棉大道对接线工程、清远东环快速南 延线等项目建设。构筑广清空港经济圈。强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 纽功能,加快实施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稳步提升旅客 吞吐量和货邮吞

    38、吐量。完善广州空港经济区与广清空港现代物 流产业新城之间的衔接通道,促进清远南部地区深度融入广州 空港经济区,共同打造融合发展的广清空港经济圈。优化区域 内机场布局,推进连州支线机场和英德通用机场建设,规划研 究广州南沙、广州从化、广州黄埔、清远佛冈、清远阳山等通 用机场,提高通用航空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快融入广州国际航 空枢纽体系。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加强广州港与清远港的对接合作,以广州港为龙头,整合清远的港口资源,推动清远新港等一批 综合性千吨级泊位码头建设。探索建设5G智慧港口,加快两市 港口码头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航道建设,继续推动北江 航道扩能升级,实现清远境内北江到珠江口航道网

    39、全年可通航 千吨级船舶。加快推动清远枢纽三线船闸等项目规划建设,促 进清远融入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专栏1 “十四五”时期广清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轨道交通:加快落实广州经清远至永州高铁项目(广东段)的规划建设,重 点推进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北延线)和广州白云至广州北段(南延线) 建设,规划研究广清北延线西环、肇庆至清远至佛冈至从化城际、广州东至花都 天贵城际北延至清远、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至广清产业园市域(郊)铁路。道路交通:加快建设佛清从高速公路北段(清远段)、广州至连州高速公路、 二广高速连山至贺州支线、二广高速连州连接线、清远清新至佛山南海高速公路 (佛江高速公路北延线)、

    40、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建,规划研究佛江高速北延二期(清 远清新至湖南道县)、清远至深圳高速公路(清远清城至广州黄埔段)、国家城乡 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高速公路(从埔高速北延线),推进建设广清大道 南延线、太石路与花都红棉大道对接线工程、清远东环快速南延线、国道G355 线快速化改造、增槎路(广清高速连接线)交通综合整治提升、肇花高速国泰出 口至广清产业园G107线市政化改造。机场: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连州支线机场建设,规划建设南沙、从 化、黄埔、英德、阳山、佛冈等通用机场。港航: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区五期、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广州港20 万吨级航道、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广州港桂山锚

    41、地(18GSA)扩建、北江 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清远枢纽三线船闸建设、清远港新港公共物流码头、清 远市旅游码头综合开发(一期)项目、清远旅游客运码头建设项目(南岸主码头)。第二节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5G网络、高速光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移动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设为重点,共建高速、移动、安全、泛 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助力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 息基础设施领先城市,推动清远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入全 省粤东西北城市前列。高水平推进两市5G网络建设,共同打造 具有区域影响力的5G产业融合应用示范区,有序推动区域数据 中心建设,统筹土地、电力等要素资源,合理布局建

    42、设各类数 据中心,形成广州低时延数据中心核心区,主要承载边缘计算、 工业互联网(设备控制类)、车联网、网络游戏、金融证券、远 程医疗等低时延应用,将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 视频播放等中时延应用逐步迁移至清远,助力清远打造数据中 心集聚区,为广州都市圈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广州国家 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程建设,实施骨干网络优化工程,构建 以广州为起点至清远直达通信链路,全面提高广清两市信息基 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建设,大 力发展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共同打造一批跨区域、跨行业、 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引导 广清两市企业“上云

    43、上平台”,提升两市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水平。第三节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优化广清区域内引调水工程布局,合作开发利用珠江和北 江的江河资源,加快推进广州北江引水工程等重大引水工程, 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项目和备用水源工程,全面提 升广清区域内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广清两市防洪工程,统 筹广州与清远两市的水利治理标准与布局,协同开展两市跨界 流域综合整治开发,加快港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英德 市北江干堤防洪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进病险水库和大 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优化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蓄水能力建 设,着力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 构建广

    44、清一体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和水文现代化 为抓手,加强广清两市水利部门的交流合作,打通数据壁垒形 成水利数据集群,统一技术标准和建设要求,推动治水从“两市 分治”向“两市联治”转变,助推两市共同实现水资源、水管理、 水安全的全面治理现代化。专栏2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项目:项目新建取水泵站1座,铺设长约26 公里的输水管道引水至花都区新建水厂,最大取水规模IOO万立方米/日。港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加固堤围46.406公里(其中新建堤围0.249 公里),建设穿堤建筑物44座,改造排涝渠道2.3公里,建设安全撤退道路20.6 公里,利用现有设施设置临时避洪

    45、点26个,新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英德市北江干堤防洪工程:建设英德市沙口、望埠、宝晶宫、波罗坑防洪堤 工程。第四节全面提高清洁能源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广清两市能源结构调整,科学有序发展煤电,扩大天 然气利用规模,支持区域内有条件地区发展风能、太阳能、生 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体 系。加快5G和NB-IOT技术在电网、气网、热网、油气管道等 能源基础设施应用,开展水、气、热、电的自动集采、集抄等 应用,实现远程采集、数据共享。实施配电网改造升级行动计 划和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广州开发 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谋划建设省职教城(清远)清洁能 源综合利

    46、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清远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 建设和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加快建设智能微网、储能等新型能 源系统,推动煤电超洁净排放改造,全面提升绿色能源服务保 障水平。在两市全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城 市公交、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水平,进一步扩大 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与容量, 不断提高两市充电桩配比,共同打造新能源交通服务网络。第五章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广清两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密切跟踪国际 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合作园区为 载体,以产业创新与转化平台为依托,以先进制造业、绿色生 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为切

    47、入点,加快打造一批千百亿级产业集 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强两市产业分工 合作和有序转移承接,支持清远打造421现代产业体系5,推动 广清产业联动发展。第一节聚力打造千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市场主导为基础,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深挖广州与 清远两市产业互补优势,构建深度对接的完整产业链条,探索“广 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研发+清远制 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以两市产业共建园 区为主要载体,在清远全域重点打造新材料及精细化工千亿级 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汽车整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 造、泛智能家居、医药健康等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数字印 刷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战略性产业 集群。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以推动技术创新转化为导向,深5清远421现代产业体系:4是指四大战略性支柱和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大数据产业、汽车零部 件产业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2高旨商贸服务和生态服务业;1周旨都市现代农业。化“广州研发+清远产业化”合作模式,广州重点强化新材料技术 研发、检测检验以及交易等服务型环节,引导清远承接广州新 材料技术转化与规模生产需求,重点集聚发展车用、电子、装 备等领域的稀散金属光电子材


    注意事项

    本文(附件2 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