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docx
《附件2 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2 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2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2021年12月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3-第一节发展基础-3-第二节发展环境-8-第二章总体要求-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发展目标-12-第三章构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16-第一节提升“五个一体化”统筹引领水平-16-第二节增强重大发展平台全方位支撑作用-17 -第三节联动推进跨区域合作-19 -第四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1-第一节加速实现广清现代化交通一体互联-21 -第二节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4 -第三节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25 -第四节全面提高清洁能源服务保障水平-
2、26 -第五章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27-第一节聚力打造千百亿级产业集群-27 -第二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31-第三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35 -第四节共建产业协同创新与转化平台-36 -第五节强化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示范带动作用-37 -第六章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40-第一节提升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能力-40 -第二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41-第三节提升污染防治科技应用水平-42 -第七章推动发展成果全社会共享-43-第一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43 -第二节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45 -第三节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45 -第四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46-第五节加强文体
3、交流合作-47 -第八章打造融通一体的营商环境-48-第一节推动广清政务服务一体化-48 -第二节着力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49 -第三节加强配套服务支撑-50 -第九章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52-第一节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改革创新-52 -第二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55 -第三节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56 -第十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58-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58-第二节加强政策保障-58-第三节鼓励社会参与-59-_*_X_1刖S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考察清远时强调,要 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 调问题。广州
4、清远两市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十三五”时期以交通一体化、产 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广清一体化高质 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广清一体化步入深度融合发展的新 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更高层 面、更高质量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助力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 战略支点的重要时期。科学规划“十四五”时期广清一体化高质量 发展,推动交通、产业、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 域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探索粤港澳大湾区
5、辐射带动粤东西北 地区发展的新路径,创造新时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广清经验”, 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区域协调及城乡融合提供示范,助力打 造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发展新引擎。本规划在“十三五”时期广清一体化发展基础上,结合“十四 五”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特征,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 片区实施方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 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共广 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有效投
6、资力度加快构建“一核 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意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清远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进 行编制,明确“十四五”期间广清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是指导未来五年广清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广州、清远两市加快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 通过推进交通互通、产业互连、城市互补、体制互融、服务互 享,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一体化框架下,广清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经济稳步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持续向好。经济 总量进一步
7、扩大。广州、清远GDP分别由2016年的18559.7亿 元、1404.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5019.1亿元、1777.2亿元,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与5%。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广州、清远 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由2016年的12530.2亿元、687.0亿元增长 到2020年的18140.6亿元、892.8亿元,占GDP比重分别由 67.51%、48.92%上升到2020 年的72.51%、50.24%o 居民收入 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广州、清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为68304元、33159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0.79%、 41.34%o 2020年,广州、清远农村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1266 元、17881 元,与2016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52%、38.52%。2016201720182019图1广州、清远“十三五”期间GDP增长情况11图1广清两市GDP数据及专栏一的数据分别来源于广州、清远两市统计局,人均GDP根据两地的当年人口 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专栏一中除年末常住人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其余指标的增长情况均按 可比价格计算。表1 2016-2020年广清两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指标名称 (单位)2016 年2016 年 两市合 计或加 权平均2020 年2020 年 两市合 计或加 权平均增长情况(与 2016年两市 合
9、计或加权 平均相比)广州清远广州清远年末常住人 口(万人)1678.4388.32066.71867.7396.92264.79.58%GDP (亿元)18559.71404.319964.025019.11777.226796.323.74%其中,第 一产业(亿 元)216.0214.2430.2288.1298.0586.121.97%第二产业(亿元)5813.5503.26316.76590.4586.47176.819.98%第三产业(亿元)12530.2687.013217.218140.6892.819033.325.96%人均GDP(万元)11.33.69.713.44.511.
10、812.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 元)1393.695.61489.21721.6123.61844.823.87%固定资产投 资(亿元)5703.6621.06324.67611.1907.38518.434.69%城镇化率 (%)84.449.5-86.1954.50-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 入(元)5094125267-6830433159-农村居民可 支配收入 (元)2144912873-3126617881-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效明显。广清两市以交通一 体化为主要推进目标,全面加强交通互联互通。交通枢纽设施 效能提升。两市交通枢纽加快整合利用,北江千吨级扩能升级 工程抓紧实施
11、水路货运能力有效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 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同步开通广州东环城际(花都站至白云机 场北站),空港辐射一体化能力进一步增强。轨道交通建设稳步 推进。全长38.2公里的广清城际一期工程(广州北至清远段) 轨道项目正式通车,二期工程中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开工建设。 广清重(广清永)高铁项目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 要及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并开展前期研究。 跨市公路加快建设。汕湛高速惠清段建成通车,佛清从高速公 路北段、广连高速全面开工。广清大道南延线扩建工程完成评 审工作。佛江高速北延线、清远至高明高速公路、湖南道县至 连山高速公路、韶贺高速公路等4条高速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
12、 划。跨市公交加快开通。开通跨市公交线路3条,开通广州至 省职教城(清远)的定制班线3条,极大便利两地市际通行。三是产业协同共建加快推进。广清两市以共建产业园区为 载体,加强对口帮扶和产业对接合作。产业园区共建水平不断 提升。广州有关区与清远省级以上园区平台全部签订合作共建 协议,形成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佛(佛冈)产业 园、广德(英德)产业园、广州白云(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 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民族工业园等六大产 业发展平台。“十三五”期间,六个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约13%,全口径税收年均增长约27%,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 清远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0%
13、增至37%左右。共同谋划 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形成“三园一城”2管理模式。广 清接合片区被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率先探索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金发科 技、欧派家居等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龙头产业项目落户清 远,助力清远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 造等产业集聚区。四是生态协同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广清两市积极践行“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服务功能建设,努力打造全省 重要生态屏障。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初步建立。构建广州、清远 城市间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和环境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区域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北江治理效果明显。跨界河流水质达
14、标率、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100% ,为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水 源工程)重大项目提供了生态保障。五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程度不断提高。广州对清远的教育、 医疗卫生帮扶力度不断加大,两地加强政务互通,推动公共服 务的共建共享。教育帮扶不断加强。广州市、区两级财政累计 投入教育帮扶资金6亿多元,派出专家、老师1925人次,支持 清远改善办学条件;清远累计组织人员到广州跟岗培训或学习 交流5682人次。两市结对帮扶学校总数达到206所,涵盖学前2三园指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和广德(英德)产业园,一城指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 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医疗合作持续深化。 广州4
15、2家高水平医疗机构与清远32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 结对帮扶关系,广州对清远8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均实现对口帮扶,形成了覆盖清远市、县、镇三级的医疗 卫生合作网络。政务同城化深入推进。两市签订政务服务跨城 通办协议,开通“广清跨城通办窗口”,异地就学、公积金互贷、 身份证件办理、社保互办互认、异地就医结算、税务及企业登 记等13项政务事项实现跨市办理。两地通过等效凭证互认,实 现了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住房公积金互 贷资金额度增加到6亿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 还有不少短板要克服,主要表现为:两市交通一体化有待加强, 区域交通
16、网络化程度还不高,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衔接功能 偏弱;两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协同水平有待提升,产业 融合发展的合作模式亟待创新;社会民生领域合作有待深入,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待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难题亟待破解,协同发展模式有待改革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 制机制有待完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优化,政策协同水平 有待提升。第二节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广清一体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 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带一路建设深 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签署,新 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广清两市深
17、化高水平开 放合作、加快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国际政治、 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变局演化,保 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给广清两 市集聚全球要素资源、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成新挑战。从国内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 主要空间形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 范区“双区建设”深入推进,广清接合片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 试验区,为广清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同时,我国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环
18、境约束趋紧,区域和城市 发展格局加快重塑,各大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加大高端要素资源 集聚力度,广清一体化提质发展面临的竞争水平提高,压力增 大。从省内看,我省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加快构建“一 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省委、省政府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 广州改革发展,广州都市圈加快培育壮大,广清经济特别合作 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为广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同时,我省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区 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突出,产业创新、生态环保、民生保障、 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不少弱项,对广清一体化在全省区域协调 及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提出更高要求。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
19、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清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 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省关于“一核一带一区” 协调发展的部署要求,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 中心城市、省会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和清远“入珠融湾”先行市的门 户作用,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 区等重大平台为引领,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 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等领域一体化全面融合,打造区域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北部生态发展区
20、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区、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合作包容、互利共赢、经济融 合、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格局与城 乡新型合作发展模式,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动清远率先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 范,在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第二节基本原则一体协同、共赢发展。加快推动广清一体化深度融合,进 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生态环保一 体化水平,促进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协同发展,增强两市的整 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 广清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破除两市在交通互联
21、经济互补、 营商环境共建等一体化进程中的利益藩篱和制度障碍,营造公 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着眼两市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坚 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共建理念,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形成分工合理、错位 发展、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联保联治、绿色发展。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先,践行可持续 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生态联保联治机制,守住绿水青山,打造 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利用新技术优化提升传统 制造业,积极共建绿色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注重需求侧管理,着力满足两地人 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构筑社会事业与公
22、共服务一体 化局面,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将“以人为本”切实融入广清一体化 建设当中。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广清一体化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基础 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生态环保一体化水平 显著提升,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广州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 著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清远 南部地区综合竞争力接近广州辖区水平,成为清远的强大发展 极,北部地区3实现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型。国家城乡融合发 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探索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明显。两 市合力建成广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样板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 带动北部生态发展区
23、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明显。两市产业布局进一步统 筹优化,产业分工协作机制更加完善,产业链实现深度融合, 主要依托两市产业共建园区培育形成IOO亿、500亿、1000亿 级产业集群。两市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广清经济 特别合作区带动效应大幅提高,到2025年,合作区工业增加值 达到百亿元规模。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形成多方式、多层次、 一体化的互联互通系统,建成以京广高铁、广清城际、广清高 速为主骨架的1小时交通圈。北江千吨级扩能升级工程基本完 成,北江通航条件大为改善,实现全年可通航千吨级船舶。清 远南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交通一体化,形成“半小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附件2 广清一体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 附件 一体化 十四 发展规划 公开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