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跟踪环境影响评.doc

    • 资源ID:44455       资源大小:414.13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跟踪环境影响评.doc

    1、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跟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本)委托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环保局评价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六年四月目录1 跟踪评价概况41.1任务由来41.2工作内容51.3评价范围51.4评价因子61.5评价标准61.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72总体规划和原环评要点92.1矿区总体规划要点92.2矿区总体规划环评批复概要123规划区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33.1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133.2水污染物污染源调查134环境质量调查和跟踪评价144.1 大气环境144.2 地表水环境144.3 地下水环境154.4 土壤环境154.5 声环境154.6

    2、生态环境164.7 区域环境质量跟踪评价小结195环境影响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205.1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205.2地表水环境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225.3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235.3大气环境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255.4声环境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275.5固体废物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286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306.1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306.2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316.3 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337矿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跟踪评价347.1矿区清洁生产水平分析347.2矿区循环经济水平分析348矿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跟踪评价358.1环境管

    3、理机构建设358.2环境管理监测计划358.3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设359评价结论361 跟踪评价概况1.1任务由来白音华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原巴彦花苏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8o2212”118o5230”,北纬44 o4545 o15。煤田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约60km,宽约8.5km,面积约510km2。煤炭资源储量14069.96Mt。白音华煤田于1968年6月进行普查,1970年提交普查报告。1973年,地方沿煤层露头开采了三个小露天坑,三个坑开采面积为0.1平方公里,1987的产量为3.9万吨。1987年,10月,由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白音华露天煤矿初步

    4、设计,设计能力为0.15Mt/a,于1992年正式投产。200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煤矿设计研究院受西乌珠穆沁旗经济局委托,编制完成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并于2004年以发改能源20042339号文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 2005年3月16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经济局委托内蒙古环科院院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2008年获得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批复。白音华矿区规划按一期20042010年、二期20102015年、三期20162020年、远期2020年以后。总体规划将矿区分为4个露天采区和1个后备区,规划开发4个大型露天矿,建设规模60.0Mt/a,后备区开采方式及规模另定

    5、一期开发二号露天矿,达到10.0 Mt/a;二期开发一、三号露天矿,规模建设30.0 Mt/a;三期开发四号露天矿,全部达产60.0 Mt/a;远期另定;矿区开发服务年限126a。规划方案同时对配套选煤、煤液化、铁路专用线、运煤公路、供水、供电、排水及其它行政、辅助设施亦提出了规划方案;矿区开发一期总投资155432.71万元,二期296294.68万元,三期604070.73万元。但矿区在实际开发进程中,由于单项项目环评先行批复,设计开采时间也较早,因此,矿区实际运行情况与上述批复规划方案在开发时限及相应时限下开采规模有较大变动。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号露天矿一期已建成投产,生产规模试5Mt/

    6、a,二号露天矿一期已建成投产,生产规模试15Mt/a,三号露天矿一期已建成投产,生产规模试14Mt/a,四号露天矿一期已建成投产,生产规模试5Mt/a,久益露天矿2005年开始建设并于同年停工未生产,白音华金山电厂一期已建成投产,建设规模2600MW。为了明确规划矿区在先前的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指导规划矿区后续健康安全第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要求,锡林郭勒盟环保局于2015年3月委托我单位对规划矿区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以确保规划矿区在实施中保护好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通过多次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2016年4

    7、月,编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跟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初稿。1.2工作内容规划跟踪评价是指规划实施后及时组织力量,对该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发现有明显的环境不良影响的,及时提出并采取新的相应改进措施。煤炭矿区的开发年限一般较长,具体实施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滚动开发的过程,前期项目实施建成后,在生产过程中又将继续后期内容的再开发、再建设,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是一个由小到大、逐步的、连续的、积累的过程。本次评价通过对规划况区区历史环境与现状的对比分析,环境管理及其他环境研究,对原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环保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同时提出更

    8、为合理和实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1.3评价范围本次跟踪评价范围,与原环评的评价范围基本保持一致,见表1-1。表1-1 评价范围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原环评跟踪评价区域污染源调查内蒙古白音华矿区范围内的主要矿山企业内蒙古白音华矿区范围内的主要矿山企业环境质量及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生态开采境界范围向外扩展15km,面积约为2585.26km2同原环评,重点为已开发矿区范围大气整个规划区及周边2km范围内同原环评地表水现有矿区疏干水排水口、规划区内高力罕河、彦吉嘎河同原环评,增加高力罕水库地下水矿区各规划露天矿和矿井范围内地下水,重点为露天矿所涉及范围同原环评声环境露

    9、天矿区、工业场地场(厂)界外1m同原环评固体废物现有贮存区周围(或现有采坑)同原环评社会规划区所在旗县同原环评风险评价范围内蒙古白音华矿区1.4评价因子根据对矿区现状企业的调查筛选,本次评价确定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的评价因子见表 1-2、表 1-3。表1-2 现状评价因子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原环评跟踪评价大气SO2、NO2、PM10、TSPSO2、NO2、PM10、TSP、PM2.5地表水pH、悬浮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硫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砷、镉、六价铬、粪大肠菌群同原环评地下水pH、总硬度、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

    10、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NH3-N、Fe、As、Mn、Hg、Cr6+、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细菌同原环评噪声等效声级 Leq(A)等效声级 Leq(A)土壤无pH、Hg、As、Cd、Pb、Cr、Zn、Cu、Ni、阳离子交换量表1-3 总量控制因子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原环评跟踪评价大气SO2、NO2SO2、NO2地表水COD、NH3-NCOD、NH3-N1.5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原规划环评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现环评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地面水执行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11、GB/T1484893)类区;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环境噪声工业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居住区执行2类标准;公路、铁路边界25m内执行4a类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执行新污染源二级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二类区II时段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标准;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

    12、001)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施工场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523-2011;采场和工业广场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III类;铁路边界执行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其它要素评价执行国家有关评价标准。1.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矿石总体规划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是: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煤矿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根据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及周边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特点、环境功能要求,规划可能涉及的重大环境问题、敏感环境要素和主要制约因素,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该

    13、区敏感点和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表1-4 矿区环境保护目标序号内容敏感点(区)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区域草原生态系统,使评价范围内草场、土壤植被破坏控制并降低到最小破坏程度,逐步补偿和恢复。2地面水环境现有的高力罕河、彦吉嘎河高力罕河、彦吉嘎河水质达三类水体功能。3地下水环境矿区范围内地下水保护矿区内地下水水质不因项目的建设受到不利影响。4环境空气周围人群及草地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区要求,保证草地植物正常生长。5声环境矿区范围内有固定居民点309户,矿区开发后,拟搬迁;公路、铁路两侧200m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矿区周围人群,噪声满足功能区要求。6社会环境区域社会环境矿区与区

    14、域社会持续协调发展。7固体废物周围人群及环境固体废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化,减量化及资源化。8资源与能源矿区开发范围内资源与能源消耗总量的减量化,以及鼓励更多地使用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及废物的资源化利用。2总体规划和原环评要点2.1矿区总体规划要点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于2003年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编制时间较早,而现有的项目实际进展与原规划项目在开采时限及开采顺序上变动较大。实际情况与原规划调整的依据为矿区规划单项项目环评先行批复,设计开采、投产时间上较规划开采时限提前较多,因此,导致矿区实际运行情况与上述批复规划方案在开发时限及相应时限下开采规模有较大变动。原矿区规划与目前矿区实际建

    15、设内容详见表2-1。11表2-1 关于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发改委批复)与矿区现行实际情况对照表规划内容批复规划目前矿区建设情况1、规划目标根据煤炭市场需求量预测及矿区建设条件及自治区煤炭、电力发展规划,矿区建设规模分为:(1)一期:为10.0Mt/a,2010年达产;(2)二期:为30.0Mt/a,2015年达产;(3)三期:为60.0Mt/a,2020年达产;(4)远期:另定。目前矿区建设规模为39.0Mt/a,达到二期水平;远期未定。2、规划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8o2212”118o5230”,北纬44 o4545 o15。矿区长约60km,平均宽8.5km,面积约510km2。

    16、白音华矿区原范围内规划设立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根据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工业园区位于矿区1号、2号、3号、4号露天矿的东南侧,总规划面积约为104.5km2。原露天矿规划范围不变。3、矿田划分露天开采区内划分为四个露天矿田,开采的资源储量为5029.28Mt。矿区内露天开采范围以外批复为后备区,资源储量为9040.68Mt。与原规划一致。4、矿(井)田开发进度(1)二号露天矿2004年开始建设,2006年投产,2010年达到一期10.0Mt/a的规模;(2)一号露天矿2009年开始建设,2011年投产,2012年达到7.0Mt/a设计规模;(3)三号露天矿2009年开始建设,2012年投

    17、产,2016年达到设计14.0Mt/a,矿区在2015年达到二期为30.0Mt/a的总规模;(4)四号露天矿2014年开始兴建,2016年投产,2020年达到设计24.0Mt/a的规模,至此,矿区总规模达到60.0Mt/a;(5)后备区的建设规模及时限另定。 (1)二号露天矿矿于2004年已开工建设,2010年产煤12.0Mt/a,2015年达到15.0Mt/a的设计能力;(2)一号、三号露天矿2005年均已开工建设,目前一号矿产能5.0Mt/a,三号矿产能14Mt/a;(3)四号露天矿2006年已开工建设,目前生产能力5.0Mt/a。截止目前,矿区总生产能力39.0Mt/a。(4)后备区的建

    18、设规模及时限另定。 5、开采工艺2020年以前即矿区的三期规模都是以开发露天矿为主,规划采用单斗-汽车工艺。后备区另定。与原规划一致6、煤质及煤的加工电厂用煤只进行选采措施,不做洗选加工;液化用煤二者皆用。选煤厂采用干法风选工艺。目前选煤厂、液化厂均未建设,现调整到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范围内建设。7、矿区给排水及供热(1)给水系统:行政区生活用水取自高力罕水库,设小型净水站,供生活、消防用水。露天矿及辅助(2)排水系统:行政福利区及露天矿生产区分别规划了1套排水系统。(3)供热系统:一、二、三号露天矿及附近企业由白音华电厂集中供热。根据规划环评要求,四号露天矿不再建锅炉房,由白音华金山电

    19、厂统一供给。露天矿的附属企业采暖实行集中供热方式,利用白音华坑口电厂的余热。行政区:行政区建筑物均采用集中供热方式,锅炉房设备选择2台4t/h的热水锅炉用于建筑物采暖。 (1)给水系统:目前露天矿企业生产、消防用水取自露天矿输干水,生活用水是将疏干水消毒处理后饮用。(2)排水系统:各露天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各露天矿自建管网。(3)供热系统:矿区一、二、三、四号露天矿均自己锅炉房供热。露天矿附属企业未建;行政区未建。8、矿区供电矿区电力负荷为一期20900kW,二期66800kW,三期166300kW。一期取自丰镇-蓝旗-白音华220kV变电站110kV侧,在一、二号露

    20、天矿工业场地之间新建110kV变电站;二期、三期分别在三、四号露天矿工业场地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电源也取自白音华220kV变电站。 矿区用电负荷一期80160KW;二期166300kW。电源与规划一致。9、矿区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及其它企业(1)一期:白音华电厂2600MW;(2)二期:白音华电厂6600MW,400kt/a水泥厂,60000m3/a免烧砖厂,预制构件厂;(3)三期:处理能力24.0Mt/a选煤厂,处理能力24.0Mt/a煤液化厂。白音华金山电厂一期2600MW已建设,其它未建。现所有工程调整到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范围内建设。10、矿区生产辅助及福利设施高力罕水库旁边重

    21、新规划了行政福利设施。露天矿新增维修中心,物资供应中心,爆破材料库、实验室、调度楼等辅助生产设施。原规划的行政福利区未建设。爆破材料库未建统一由专业爆破公司作业。4个露天矿在各自矿区内建设了生活区、维修中心、实验室、调度楼等辅助生产设施。13、矿区总平面布置和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矿区生活区和行政福利区规划在高力罕水库附近。附属辅助企业集中在露天矿周围。地面运输:矿区铁路专用线大板-白音华铁路专用线,一期10.5km,二期12.0km,三期18.5km。矿区公路为白音华公路,分别到达行政福利区、二、三、四号露天矿工业广场、白音华电厂、爆破材料库。总平面布置:矿区生活区和行政福利区均建于各露天矿矿

    22、区内,附属企业未建,调整到白音华能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范围内建设。地面运输:对外交通已建设省道307、白音华林东两条公路以及赤峰大板白音华、伊图塔白音华铁路;矿区公路已按规划建设。2.2矿区总体规划环评批复概要2009年2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对原环评批复下达审批意见(环审200984号),主要要求如下 :(一)在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并同步实施矿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强动态监测,做好采掘场、排土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恢复和治理,缓解和控制草原退化。矿区的植被恢复系数应大于98%,水土流失治理度应大于90%。(2)建立全矿的地下水长期动态监测计划,在矿区边界设

    23、立地下水位观测井,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露天疏干对高力罕河和彦吉嘎河的不利影响。对因采矿引起的周边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3)加强污废水综合利用,疏干水应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和维护草原植被的生态用水,多余部分可排入高力罕河、季节性水泡子等。工业场地的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矿区绿化、抑尘等。(4)加快矿区集中居住区垃圾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四号露天矿的供热应依靠金山电厂余热解决。(5)制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规划。煤矸石、粉煤灰、灰渣的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率应达100%。加强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6)结合路太远矿开采对畜牧业所产生影响的程度、

    24、范围,统筹做好受影响牧民的安置规划。(7)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纳入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8)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每隔五年左右进行一次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在规划修编时应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二)规划中所包含的近期(一般为五年内)建设项目,应根据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强化环境监理、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措施,认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规划区污染源调查与评价3.1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目前评价区内主要工业污染源统计见表3-1。表3-1 评价区重点污染企业调查序号污染源名称污染物排放量(t/a)烟(粉)尘SO2NO21内蒙古兴安铜锌冶炼有限公司8515122西乌珠穆沁旗鑫盛达热

    25、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14.927258.83内蒙古锡林郭勒白音华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矿业分公司19.56147.0231.784西乌旗富龙城镇供暖有限责任公司130.0701.25222.755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丰华热力有限公司343.84435.294.086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161.18198.944.17锡林郭勒盟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03.41.478内蒙古白音华蒙东露天煤业有限公司214.927258.89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工业园区白音华金山发电厂1584.07128.867309.49合计2753.3810670.637821.27工业企业污染源评价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根

    26、据计算结果,评价区废气污染大户是白音华金山发电厂,其次是内蒙古兴安铜锌冶炼有限公司,其污染负荷比分别为78.16%和7.12%,往后依次为西乌旗富龙城镇供暖有限责任公司、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丰华热力有限公司、西乌珠穆沁旗鑫盛达热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白音华蒙东露天煤业有限公司、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白音华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矿业分公司、锡林郭勒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它们污染负荷比分别为4.79%、3.32%、2.08%、2.08%、1.53%、0.9%、0.02%。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其污染负荷占污染物总负荷的48.89%,其次分别为NO2、烟粉尘,污染负荷分别是44.80%、

    27、6.31%。3.2水污染物污染源调查根据现状调查,工业园区现主要废水污染源有内蒙古平西白音华煤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兴安铜锌冶炼有限公司、内蒙古白音华蒙东露天煤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锡林郭勒白音华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矿业分公司等,污染物COD总计排放量为503.4t/a。4环境质量调查和跟踪评价4.1 大气环境跟踪评价参照矿区原环评所布设的监测点位,共布设10个大气采样点。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矿区内各因子在各测点均达标。总体来说,矿区目前空气环境较好,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现状评价区SO2、NO2 均未检出,其他污染因子(检出)的单项指数均小于1,表明当地环境质量

    28、良好。与原环评预测结果相比,TSP、PM 10现状浓度变化不大,NO2现状浓度均有所降低,SO2未检出,表明矿区开发过程中对评价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应继续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及特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加大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减少废气排放,以保护区域空气环境质量。4.2 地表水环境 跟踪评价根据评价区内水文特征、原环评监测断面设置情况,在评价范围内共设6个断面,分别为彦吉嘎河上游和下游,高日罕河上游、水库及下游,浑德伦河入矿区上游。跟踪评价现状监测结果:彦吉嘎河:上游参照断面高锰酸钾指数、COD、总磷超标,下游断面高锰酸钾指数、COD、BOD5、氨氮、总氮、总磷超标较严重,河流上游无工矿企业,超标主要原

    29、因是水流冲刷河道和人畜活动造成,河流经过矿区后,由于矿区开发过程人口聚居,分散在矿区周边餐饮、娱乐生活污水排放,造成下游河流超标相对严重。浑德伦河:上游监测断面COD、BOD5、总磷超标,河流上游无工矿企业,主要原因是水流冲刷河道和人畜活动造成。高日罕河:上游断面高锰酸钾指数、COD、BOD5、总氮、总磷超标,上游无工矿企业,主要原因是水流冲刷河道和人畜活动造成;高日罕水库和下游断面高锰酸钾指数、COD、BOD5、总磷超标,主要原因是矿区白音华生活区位于高力罕河汇入的直流浑德伦河上,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造成的影响。其他各污染因子在各监测断面均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

    30、准。 根据单因子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原规划环评各地表水体监测项目中,所有水体的CODcr污染指数在1.084.78之间,超标水体的氟化物污染指数在1.001.26之间。除CODcr及部分水体氟化物污染指数大于1外,其它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要求,其原因主要是水流冲刷河道和人畜活动而造成。与原规划环评监测结果相比,本次监测超标因子主要为高锰酸钾,CODcr、BOD5、氨氮、总氮、总磷,较环评时期污染因子和污染程度显著升高,表明随着矿区开发面积的扩大、企业的逐步入住和人口的聚集,对区域水环境产生了明显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加快白音华矿区生活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

    31、造工作和园区污水管网的建设,规范矿区其他服务行业污水处理设置,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服务企业坚决取缔,同时加强矿区周边水土保持恢复力度。4.3 地下水环境根据白音华矿区及周边浅层水井分布,并结合规划环评现状监测点布置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井位取样分析,拟布设 15个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监测因子中除铁、锰以外,其它因子均无显著变化。与环评监测相比,总硬度、氟化物、铁、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环评时期均已超标,环评时期监测锰虽未超标,但部分点位也已经接近标准值。规划矿区目前主要建设工程为露天采矿项目,未设选矿厂,采掘场只有采掘及坑下破碎作业;采矿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部外排,同时由于矿坑排水水质接近

    32、地下水,矿区开采对区域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超标因子中,总硬度、氟化物、铁、锰、硫酸盐超标主要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有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超标与当地牧民放养牲畜、生活污水散排和水井管理不规范有关。4.4 土壤环境 根据矿区开发情况,本次评价土壤监测共设7个点。由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可知,评价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满足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总体来说土壤质量良好,矿区开发没有造成区域土壤污染。由于原规划环评以及矿区建设至今未开展过土壤监测,建议矿区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土壤监测工作。4.5 声环境 目前矿区工业场地及主要道路

    33、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敏感点,因此,本次噪声监测点布设参考原环评监测布点,主要监测厂界噪声达标情况。拟在一号露天矿、二号露天矿、三号露天矿、四号露天矿以及白音华金山电厂厂界总设置7个噪声监测点。根据以上监测数据,矿区企业及电厂厂址周围噪声现状测量值昼间在51.658.4dB(A)之间,夜间在42.447.2dB(A)之间,昼间、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类标准的要求。矿区企业厂界噪声值与原环评相比均有所升高,主要原因是规划环评阶段相关企业生产还没达到满负荷,噪声影响相对较低,而本次评价阶段各企业生产水平均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噪声比原规划时期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34、昼间、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类标准的要求,说明矿区各企业对原环评声环境规划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实较好。4.6 生态环境为了更准确反映评价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评价工作采取了三期卫星遥感数据(1989年、2006年、2015年)来进行分析,1989年前白音华矿区基本没有大规模开发,1992年白音花一号露天矿正式投产,2006年白音华矿区规划区总体规划方案初期建设已基本结束,环评期;2015年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中规划一、二、三、四号露天矿已建成投产。4.6.1景观生态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根据2015年与2006年景观类型图和面积统计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区2006年

    35、至2015年的景观类型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1)各景观类型中,工乔木林景观、沙地景观、农田景观、湿地景观面积均减少了,分别减少了5.65km2、101.34 km2、63.01 km2、35.73 km2;(2)草原景观和人工景观面积分别增加了127.201 km2和78.52km2。根据2015年与1989年景观类型图和面积统计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区2006年至2015年的景观类型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1)各景观类型中,沙地景观、农田景观、湿地景观面积均减少了,分别减少了71.55km2、17.48km2、23.25 km2;(2)工乔木林景观、草原景观和人工景观面积分别增加了0.98 km2

    36、22.01km2和89.27km2。景观分布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评价区草原景观尽管相对面积增加,但对生态系统不利的人工景观相对面积增加也很大,增幅较大,说明评价区自然景观类型正逐步被人工景观所代替,人工干扰在逐步加强,评价区生态现状不容乐观。 4.6.2植被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1)植被类型分布变化1989年-2006年-2015年评价区植被分布在空间分布差异不大,仅在区域上,由于自然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发生变化,导致植被分布发生改变。评价区植被类型分布具体变化规律如下:2015年较1989年,自然植被面积减少了76.34km2,主要表现为丛生禾草+贝加尔针茅群落减小了672.85km2

    37、湿生丛生禾草+根茎禾草减小了28.29km2,冷蒿+小叶锦鸡儿+褐沙蒿减小了71.55km2,而大针茅群落及山地灌丛+大针茅群落分别增加了486.41km2、209.94 km2;2015年较2006年,自然植被面积略有增加,增加了了25.90km2,主要是大针茅群落增加了264.49km2,而丛生禾草+贝加尔针茅群落、山地灌丛+大针茅群落、冷蒿+小叶锦鸡儿+褐沙蒿、湿生丛生禾草+根茎禾草分别减少了80.75km2、55.07 km2、101.34 km2、1.43 km2。2015年较1989年,人工植被面积减少16.5km2;2015年较2006年,人工植被面积减少68.66km2。20

    38、15年较1989年,无植被地段面积增加了3.56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大了89.27km2;2015年较2006年,无植被地段面积减少了35.77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大了78.52km2。(2)植被覆盖度变化19892015年间,评价区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19892015年,评价区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和极低覆盖度(裸地)面积出现减少,分别减少面积为408.97km2和71.55 km2;而高覆盖度和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出现增加,分别增加323.25km2和108.73km2;20062015年,评价区低覆盖度植被面积、极低覆盖度(裸地)和中覆盖度植被面积出现减少,分别减少面积为78.637km2、

    39、101.34km2和104.76 km2;而高覆盖度面积出现增加,增加了304.95km2。 4.6.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2015年与2006年和1989年相比,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部分区域由于自然恢复与人类开发建设的影响,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局部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如下:(1)2015年较1989年,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了17.47km2,其中,耕地减少了16.04km2。草库伦减少了1.43km2;2015年较2006年,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了63km2,其中,耕地减少了52.31km2。草库伦减少了10.69km2;(2)2015年较1989年,乔木林

    40、地面积增加了0.98 km2;而2015年较2006年,乔木林地面积减少了5.65 km2。(3)2015年较1989年,草地面积共增加22.02km2,高覆盖度草地增加的幅度最大,为322.27km2,其次是中覆盖度草地增加了108.73 km2,而低覆盖度草地减少了408.97;2015年较2006年,草地面积增加127.2km2,主要是高覆盖度草地增加,为310.60km2,而低覆盖度草地和中覆盖度草地分别减少了78.63km2和104.76km2;草地面积增加,使群落中的种群优势地位发生变化,部分地区以草丛为主的植被群落转化为灌丛为主的植被群落;(4)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2015年较

    41、1989年增加89.27km2,2015年较2006年增加78.52km2;(5)湿地和水体面积逐渐减小,2015年较1989年减小23.25 km2,2015年较2006年减小35.73 km2,由于部分海子与水库干涸,区内水域湿地面积减小;(6)沙地面积逐渐减小,增加29.79km2,2015年较1989年减小71.55 km2,2015年较2006年减小101.34 km2,由于近几年水体流失治理取得了成绩,部分沙地得到了治理。4.6.4动物资源现状评价拟建项目地区为内蒙古草甸草原向典型草原过渡地带,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古北界的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本区野生动物区系以中亚型草原及半荒漠草

    42、原动物为主,代表动物有蒙古百灵、云雀、大鸨、达乌尔鼠兔、草原鼢鼠、毛腿沙鸡、角百灵、草原沙蜥等。由于人类干扰和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变,目前,这一区域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历史上这一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特别是草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根据现状调查与资料记载,项目区域分布的常见的哺乳类动物有蒙古兔、獾、艾鼬、草原旱獭、狭颅田鼠、草原鼢鼠等,在大兴安岭西麓森林草原地区可见马鹿、狍等;两栖类动物有花背蟾蜍、青蛙等;爬行类动物有草原沙蜥、黄脊游蛇等;鸟类主要有蒙古百灵、沙百灵、草原鹰、毛腿沙鸡、鸿雁、云雀、凤头麦鸡、黄胸鹀、极北柳莺、鹌鹑、家燕等。这些野生动物广布于项目区域内的草地、灌丛、湿地

    43、河流岸边等。项目区除草原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没有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4.6.5土壤侵蚀现状评价拟建项目区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区,是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的过渡地带,区域内地势相对平坦,气候干旱、风大。土壤侵蚀属内陆河流域侵蚀,土壤侵蚀类型包括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大风季节。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7-9月集中降雨期间。土壤侵蚀特点以风蚀为主,水蚀微弱。经卫星遥感、GIS系统和实地调查,拟建项目区域内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以微度侵蚀为主,个别地区有强度侵蚀与极强度侵蚀发生。土壤侵蚀模数在240-1700t/km2.a之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600t/km2.

    44、a。拟建项目区域范围内的沙地面积为214.90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8.31%,主要为草原地带的固定或半固定沙地,大部分区域固定程度较好,相对比较稳定。西乌珠穆沁旗结合地区特点开展草原牧区水土保持工作,2010年完成草原生态建设面积10913hm2,其中人工造林140hm2,飞播造林1973hm2,人工种草200hm2,飞播种草1000hm2,农田防护林33 hm2,封沙育林5067hm2,围栏封育2500hm2。围封禁牧53333hm2,春季休牧14000hm2,划区轮牧19333hm2。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防护体系,草原防护林建设正在起步。区域内的治理均达到了一定的效果。4.7 区域环境质量

    45、跟踪评价小结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与不合理的利用和管理草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该区域存在着草原植被退化、草场沙化、草地生产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由于草地退化、沙化,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草地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变差,草地生态系统呈现不稳定性和脆弱性,项目区生态环境为沙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极敏感。因此,保护项目区草原植被,防止草地退化和沙化具有重要意义。5环境影响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5.1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及环保措施有效性5.1.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调查(1)生态恢复情况调查根据现场调查,规划矿区4个露天矿企业均制定了矿区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实施方案

    46、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类,其中植物措施有铺设生物笆、绿化种草、建设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则有修建喷灌管路、覆土、道路硬化等。施工期间临时占地与矿区生态恢复同时进行,已全部完成恢复。目前已对采掘场、排土场、工业场地、道路两侧、输煤廊道等发生地表扰动的区域进行了生态恢复。部分临时排土场由于正在进行剥离物回运,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临时排土期间对坡面及平台进行了种草恢复。(2)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4个露天矿在建设过程中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了植被恢复、建设相关水保工程等措施,并基本实现了水保方案提出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3)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根据现场调查,一号露天矿现状露天采场,由于其边坡岩性为软弱岩,局部边坡发生过滑坡灾害,滑坡总体延展方向近东西向,长约420m,宽约160m,滑坡引发因素是滑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白音华矿区总体规划跟踪环境影响评.doc)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