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风化成土面积54913.3公顷,占总面积的14.41%。土壤多呈微酸性和微碱性反应,土层厚度多在4080Cnl之间,肥力较高,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1. 2.4气候特点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低温度-8.2,极端最高温度40.2。全年无霜期286.4天,年降水量1365.9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多集中于510月,月平均达147.5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9%o夏季多暴雨,年均4.2次;热量充足,大于或等于IOC年积温为5196度,年日照时数为1306.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9%,年干燥度为0.6%,年蒸发量为1145.7毫米,形成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
2、寒,夏少酷暑,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的特点。2. 2.5林区森林植物分布特点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区,植被生长繁茂,树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县有木本植物100个科,252属,663种。主要用材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青冈、枫香、香椿、樟木、毛竹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板栗、柑桔、桃、李、梨、柚、梅等。主要灌木有白株、继木、黄荆、盐肤木、马桑、火棘等;主要草本植物有五节芒、铁芒箕、白茅、冬茅、一年蓬、蕨类等。3. 2.6野生珍稀动物情况境内有各种野生动物近200种,其中有云豹、金钱豹、苏门羚羊、果子狸、白鹤、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豆雁等7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
3、动物。第二章“十四五”主要成就2.1造林绿化提质增效自2016年以来,我县结合“绿色”工程及全州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城区周边绿化提质和秀美村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溪州新城山体生态公园,打造完成113个秀美村庄建设,我县灵溪镇司城村、高坪乡场坪村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灵溪镇司城村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塔卧镇获“2017年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芙蓉镇获2019年“特色文旅小镇”称号,全县人居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2016-2019年全县共实施各类林业工程造林83560亩,其中石漠化综合治理34299亩
4、长防25700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人工造林IlOOO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2000亩。2. 2资源保护规范有序及时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三年禁伐减伐行动,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取得较好效果。2016-2019年累计办理林业案件260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40人,收缴木材248个立方米,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通过实施“三年禁伐减伐行动”,全县落实177.59万亩的禁伐面积划定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55万亩。2016年2月县财政出资2256万元回购了原嘉熙公司所属的三家田、七里冲两个林场以及西岐乡土伴湖林场,并零采伐。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经营秩序,全县木材加工场所由
5、2014年的149家减少至49家。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对全县6587株古树152个古树名木群落进行挂牌,建成全县古树名木基因数据库。同时,在湿地资源保护和修复实现新突破。2016年12月,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评审,实现了全县湿地保护零的突破。4. 3油茶产业增长强劲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扶持和本地资源优势,加大对油茶产业建设扶贫开发力度。通过“33H”的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全县完成油茶新造18万亩,低产林改造8.7万亩,中幼林抚育8100亩。截至目前,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44.8万亩,已投入产业建设资金3.3亿元,在石堤、灵溪、首车、万坪等乡镇已建成万亩油
6、茶新造示范基地4个,低产林改造万亩示范园1个,累计带动农户5.01万户18.1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7.2万人实现稳定增收。在油茶精深加工生产建设方面,由沃康油业有限公司投资3.4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L4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精深加工项目基础设施已完成。同时,加强本地油茶资源文化历史的传承和保护,2019年我县油茶林农牧复合种养系统申报国家第五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批。2.4灾害防控措施得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狠抓防范措施,2016-2019年全县累计安排生态护林员5000名,全部为建
7、档立卡贫困户,切实落实县、乡、村、组及护林员责任,积极做好应急扑救准备;严厉打击纵火失火行为,依法处理森林火灾肇事者,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5%。以下。同时,狠抓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和松毛虫除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5生态脱贫成效明显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要求,我县自2016年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以来,通过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移成生态护林员的方式,累计安排生态转岗护林员共6634人次,已带动全县19023人脱贫。同时,搞好生态效益林的补偿,发放新一轮退耕还林及后续政策补偿资金L5亿元,发放天然商品林保护补助资金2700万元,发放
8、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24亿元,惠及全县6万多农户。2.6苗木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培育湿地松、杉木、油茶、樟树、栾树、桂花等造林用苗,全县新建良种育苗基地3个,五年来投资117万元,累计育苗162亩,产合格苗木903万株。第三章“十五五”总体思路3.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并牢固树立保护意识、长远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按照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县委2025年“四七三”发展思路,结合我县国土空间规划,认真分析我县林
9、业实际和发展阶段特征,进一步完善环境和生态修复制度,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全县林业资源总量、质量和均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发展,建设一批重大林业项目,为我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幸福新提供绿色生态支撑保障。3.2基本原则3. 2.1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3. 2.2坚持人民主体、生态惠民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持之以恒地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
10、环境,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承担着无形生态产品和有形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做强生态旅游与康养,推进三产融合,加强林业品牌培育,持续发展现代林业经济,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持续优化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福祉。3. 2.3坚持协调推进、突出重点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坚持科学保护,统筹安排、长远谋划,又立足当前、实事求是,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问题,全力推动全县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5. 2.4坚持改革驱动、科技创新完善林业制度,创新林业科技,强化生态惠民举措,充分发
11、挥制度保障和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协同创新,强化制度完善与科技发展工作,依托林业草原新职能新职责,更好地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民生,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3.3发展目标3. 3.1统筹城乡造林绿化结合石漠化、长防等林业工程以及美丽建设,以全域国土绿化为目标,以“造景”为主旨,在灵溪镇、芙蓉镇等重点城镇营造景观林;以“造富”为主旨,在全县适宜林地营造高经济价值林;以“造福”为主旨,在国有林场以及集体林地上营造有高碳汇意义的生态效益林,力争5年内国土绿化率达到80%o4. 3.2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依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保
12、护和建设的决定,结合森林资源督察,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以严守林地、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红线为根本,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增加森林面积与蓄积,提升森林品质,增加森林碳储量。扎实开展“绿盾”行动,加强执法打击,查处非法修建别墅、私建坟墓等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两违”行为,加大松材线虫病、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古树名木的挂牌保护,鼓励个人认养古树名木,规范古树名木移植,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力争在203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强全县生态护林员管理,探索推进“林长制”改革,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同时,加强森林防火、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
13、支撑及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体系等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保障与服务体系。5. 3.3持续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协调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加强小溪自然保护区等全县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修复力度,逐步完善全县以国家公园为体系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建设。同时,落实好新增90万亩天然商品林保护工作。6. 3.4抓实林业“四大”新业以油茶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结合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建设,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提升油茶、楠竹、绿化苗木、水果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增加林农收入;通过招商引资,在杉木河林场、不二门森林公园开展森林康养项目;规范林权流转行为,重点扶持好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
14、提升林业附加值的利用率;启动杉木河林场碳汇交易;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塔卧”江南小延安”、芙蓉镇、老司城等生态文化小镇,鼓励引导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森林人家、秀美村庄等建设,提升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第四章主要建设任务2026年-2030年,县林业十五五期间拟建重大建设项目共4个,计划总投资在15.5025亿元(详见后附表格)。4.1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4. 1.1国家重要湿地项目建设内容分为生态监测、恢复、科学管理三方面,对湿地的水文,气象、生态水质,动植物以及鸟类等进行生态监测、恢复以及科学研究,并加强动态管理,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地点: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管辖区内。4. 1
15、2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项目2025-2026年,通过地方债券资金申报,建设完成省县猛洞河湿地公园建设。建设内容: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合理利用、防御灾害、社区共建共管、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以基础设施等九大工程建设。建设期限2025-2026年,建设总资金2.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L2亿元,完成购置监测监控设备(并对监测巡护车、巡护船运行维护等)、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0公顷、恢复鸟类栖息地面积40公顷、外来物种入侵控制面积20公顷、开展湿地生态监测以及聘请临时管护人员等。建设地点: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管辖区内。4.1. 3猛洞河风景名胜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监测站及智慧旅
16、游设施项目建设建设内容:(1)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监测站和实验室及各种配套设施修建;森林防火监测设施、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游客流量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施、环保监测设施及相关设施维修、智慧旅游设施等。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L5亿元。建设地点: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管辖区内。7. 1.4不二门公园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温泉宾馆、温泉园区、康养步道、亲水步道及其他相关设施建设。建设年限:2017-2022年,建设总资金21200万元,2025年计划投资100OO万元。8. 1.5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项目建设内容为在保护区内建立野生动物监测站6个、疫病监测器材6套及其相关附属设施。项目投资0
17、06亿元。建设地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 1.6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项目建设内容为在保护区内进行5000亩植被恢复。项目投资0.025亿元。建设地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0. .7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建设内容为改扩建56公里森林防火应急道路、防火指挥用房3000平米、建设瞭望塔10座、森林防火指挥系统4套、森林防火巡护车5台、相关灭火器材160套。建设期限从2025年至2023年,项目总投资0.398亿元。建设地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 2县和谐生态绿溪州建设项目4. 2.1石漠化和长防工程建设十五五期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L5万亩,封育、补植补造5
18、万亩。计划总投资0.3亿元。建设地点:全县生态脆弱地域。5. 2.2生态廊道建设在全县铁路、高速公路、河流、国省道及主要河道周边实施生态景观绿化,完成人工造林和补植5000亩,建设期限从2025年至2030年,总投资100O万元。6. 2.3美丽乡村绿化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全县现有的乡镇自然村寨进行美丽乡村绿化打造,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村级道路、房屋、河流及水库等周边和公共场所空闲地,主要栽植具有土家元素的乡土绿化树种和特色景观树种。建设期限从2025年至2030年,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7. 2.4城镇绿化提质改造计划从2025至2030年对县城灵溪镇以及芙蓉镇、塔卧等旅游城镇周边的道路、
19、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区域等公共空闲地以及城镇河道水旁进行绿化建设。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今年预计完成投资500万元。8. 2.5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区域植被修复对我县被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破坏的林地,通过人工造林或补植修复的方式进行植树造林,建设期限从2025年至2030年,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4.2.6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项目全县计划完成10万亩,建设期限从2026至2030年,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地点:全县范围内。4.2.7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项目在全县实施植木林分改造5万亩。在全县退耕还林地中对原生长的植木林进行林分改造,从2026起至2030年止完成建设面积5万亩,建设资金600
20、0万元。4.2.8退耕还林经济林品种改良项目在全县退耕还林经济林地进行品质改造3万亩。建设期限从2026年至2030年,计划投资4500万元。4.2.9天然林保护项目十五五期间,全县新增天然林保护面积90万亩,年度需资金1395万元。建设地点:全县范围内。4.2.10珍稀乡土树种红稠、核桃培育基地项目在县苗圃基地培育建红稠10亩,并示范推广栽培,建成县珍稀乡土树种示范基地。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建成50亩核桃良种基地。建设期限2026-2030年,计划投资300万元。4.3县生态保护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4.3.1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于2025-2030年建成全县森林防火培育基地1500平方米、县防火中
21、心1000平方米、防火物质储备库500平方米、重点区域防火林道15000米、防火隔离带5000公里,购置防灭火器材、灭火工具及防火车辆等。计划投资1800万元。4.3.2古树名木保护建设内容:古树名木监测、保险、保护、倒模胚厂及复壮药剂、维护等;建设期限:2025-2030年;建设资金:650万元。建设地点:全县范围内。4.3.3野生动物保护(1)野生动物监测及救护。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200万元,完成县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建设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迁飞通道、疫源疫病的监测。(2)珍稀动物保育基地建设。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1000万元,完成珍稀动物保育基地建设、动物引种、保育及维护等工作。建设地点:全县范
22、围内。4.3.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新增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设备,对重点发生区域、重点部位联网实时监控,完善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预警体系。建设期限从2025-2030年,建设资金300万元。(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检疫系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各乡镇检疫站点的基础设施和办公设备等,建设期限从2025-2030年,建设资金120万元。建设地点:全县范围内。4.3.5松材线虫病防治探索科学除治模式,从2025年起开展全县松材线虫病除治试点拔点工作,后全面推广,在2030年完成全县拔点。计划投资9030万元。4.3.6红豆杉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1)在万民乡建立
23、县红豆杉种质资源库1万亩。(2)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林道、增添防火设施设备,修建种子收集库房等。(3)配备管理人员,加强日常宣传,定期开展森林防火巡查,搞好病虫害除治。建设年限:2026-2030年,总投资01亿元。4.3.7县珍稀乡土树种林业科教基地建设栽植琪桐、红豆杉、巴东木莲、仿粟、青钱柳、四照花、黄心夜合、猴欢喜等珍稀乡土树种基地200亩,以供科研教学基地之用。建设年限:2026-2030年,总投资100万元。建设地点:灵溪镇。4.3.8县壳斗科锥属林业科研基地建设选育锥粟、钩榜、甜椅等锥属树种进行林草种苗科研,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建设年限:2026-2030年,总投资1
24、00万元。建设地点:灵溪镇。4.3.9林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培训、指导、资料、设备建设,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每年10户,全县推广林业科技,提升全县林业科技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培训、基础设备建设,提升县种苗执法能力。建设年限:20262030年,总投资100万元。4.3.10县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全县建成200亩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基地。建设年限:2026-2030年,总投资200万元。建设地点:灵溪镇。4.4县巩固油茶产业发展项目4.4.1油茶低产林改造及幼林抚育2025-2030年,全县实施完成10万亩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5万亩油茶新造,同时完成10万亩新造幼林林下套种。建设资金2亿元。建设地点
25、油茶重点乡镇。4.4.2基础设施建设2025-2026年在石堤镇建成全县油茶博物馆,建设资金2000万元。建设地点:石堤镇羊峰村。第五章保障措施5.1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等约束性规划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将规划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任务落地、责任到人,统一行使对森林、湿地、石漠化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职责。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统筹各类林业生态空间规划,做好政策和任务的相互衔接,做到集中发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生态保护与修复存在的突
26、出问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做好地方规划与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协调。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实施监督。县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公开规划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5.2法制保障贯彻相关文件,依法高效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林业草原发展“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
27、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省林业草原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省林业局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林业规划引领导向作用的通知等通知和文件精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划中的项目建设实行依法、高效管理。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资源保护。推进责任清单制度,规范林业行政审批、行政复议、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和结果3个关键环节,不断强化责任、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全面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实施,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和监督职责有效履行,维护人民群众合
28、法权益。做到法有规定必须为,推进林业行政执法法制化。加强对森林(草原)火灾火源的监测管理、林木采伐管理、征收占用林地管理,强化有害生物检疫与防治,加强自然保护地等重要区域资源的管理,打击破坏森林(草原)资源、野生动植物和非法占用林地、湿地、草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利用核查、监督、通报、奖惩和警示教育等手段,使林业各项政策法规深入人心,确保省林业建设健康稳定发展。5.3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林业专项资金,通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到林业重大项目建设中来,重点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林业产业发展、城乡绿化美化、生态廊道建设、林业科技创新等“十五五”期间重大工程项目倾斜。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稳定、长效的投资机制。建立健全部门与财政之间的资金统筹协商机制,加强资金安排使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林业资金统筹使用。实施对林业经营的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林业产业,为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完善各项林业补贴制度,制定合理补贴标准,建立稳定的补贴资金来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