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林业及森林城市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林业及森林城市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林业及森林城市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岩风化成土面积54913.3公顷,占总面积的14.41%。土壤多呈微酸性和微碱性反应,土层厚度多在4080Cnl之间,肥力较高,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1. 2.4气候特点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低温度-8.2,极端最高温度40.2。全年无霜期286.4天,年降水量1365.9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多集中于510月,月平均达147.5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9%o夏季多暴雨,年均4.2次;热量充足,大于或等于IOC年积温为5196度,年日照时数为1306.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9%,年干燥度为0.6%,年蒸发量为1145.7毫米,形成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
2、寒,夏少酷暑,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的特点。2. 2.5林区森林植物分布特点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区,植被生长繁茂,树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县有木本植物100个科,252属,663种。主要用材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青冈、枫香、香椿、樟木、毛竹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板栗、柑桔、桃、李、梨、柚、梅等。主要灌木有白株、继木、黄荆、盐肤木、马桑、火棘等;主要草本植物有五节芒、铁芒箕、白茅、冬茅、一年蓬、蕨类等。3. 2.6野生珍稀动物情况境内有各种野生动物近200种,其中有云豹、金钱豹、苏门羚羊、果子狸、白鹤、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豆雁等7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
3、动物。第二章“十四五”主要成就2.1造林绿化提质增效自2016年以来,我县结合“绿色”工程及全州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城区周边绿化提质和秀美村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溪州新城山体生态公园,打造完成113个秀美村庄建设,我县灵溪镇司城村、高坪乡场坪村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灵溪镇司城村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塔卧镇获“2017年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芙蓉镇获2019年“特色文旅小镇”称号,全县人居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2016-2019年全县共实施各类林业工程造林83560亩,其中石漠化综合治理34299亩
4、长防25700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人工造林IlOOO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2000亩。2. 2资源保护规范有序及时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三年禁伐减伐行动,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取得较好效果。2016-2019年累计办理林业案件260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40人,收缴木材248个立方米,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通过实施“三年禁伐减伐行动”,全县落实177.59万亩的禁伐面积划定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55万亩。2016年2月县财政出资2256万元回购了原嘉熙公司所属的三家田、七里冲两个林场以及西岐乡土伴湖林场,并零采伐。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经营秩序,全县木材加工场所由
5、2014年的149家减少至49家。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对全县6587株古树152个古树名木群落进行挂牌,建成全县古树名木基因数据库。同时,在湿地资源保护和修复实现新突破。2016年12月,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顺利通过评审,实现了全县湿地保护零的突破。4. 3油茶产业增长强劲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扶持和本地资源优势,加大对油茶产业建设扶贫开发力度。通过“33H”的发展模式,十四五期间,全县完成油茶新造18万亩,低产林改造8.7万亩,中幼林抚育8100亩。截至目前,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44.8万亩,已投入产业建设资金3.3亿元,在石堤、灵溪、首车、万坪等乡镇已建成万亩油
6、茶新造示范基地4个,低产林改造万亩示范园1个,累计带动农户5.01万户18.1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7.2万人实现稳定增收。在油茶精深加工生产建设方面,由沃康油业有限公司投资3.4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L4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精深加工项目基础设施已完成。同时,加强本地油茶资源文化历史的传承和保护,2019年我县油茶林农牧复合种养系统申报国家第五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批。2.4灾害防控措施得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狠抓防范措施,2016-2019年全县累计安排生态护林员5000名,全部为建
7、档立卡贫困户,切实落实县、乡、村、组及护林员责任,积极做好应急扑救准备;严厉打击纵火失火行为,依法处理森林火灾肇事者,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5%。以下。同时,狠抓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和松毛虫除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5生态脱贫成效明显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要求,我县自2016年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以来,通过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移成生态护林员的方式,累计安排生态转岗护林员共6634人次,已带动全县19023人脱贫。同时,搞好生态效益林的补偿,发放新一轮退耕还林及后续政策补偿资金L5亿元,发放天然商品林保护补助资金2700万元,发放
8、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1.24亿元,惠及全县6万多农户。2.6苗木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培育湿地松、杉木、油茶、樟树、栾树、桂花等造林用苗,全县新建良种育苗基地3个,五年来投资117万元,累计育苗162亩,产合格苗木903万株。第三章“十五五”总体思路3.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并牢固树立保护意识、长远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按照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县委2025年“四七三”发展思路,结合我县国土空间规划,认真分析我县林
9、业实际和发展阶段特征,进一步完善环境和生态修复制度,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全县林业资源总量、质量和均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调发展,建设一批重大林业项目,为我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幸福新提供绿色生态支撑保障。3.2基本原则3. 2.1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3. 2.2坚持人民主体、生态惠民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持之以恒地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
10、环境,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多种功能,承担着无形生态产品和有形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做强生态旅游与康养,推进三产融合,加强林业品牌培育,持续发展现代林业经济,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持续优化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福祉。3. 2.3坚持协调推进、突出重点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坚持科学保护,统筹安排、长远谋划,又立足当前、实事求是,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问题,全力推动全县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5. 2.4坚持改革驱动、科技创新完善林业制度,创新林业科技,强化生态惠民举措,充分发
11、挥制度保障和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协同创新,强化制度完善与科技发展工作,依托林业草原新职能新职责,更好地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民生,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3.3发展目标3. 3.1统筹城乡造林绿化结合石漠化、长防等林业工程以及美丽建设,以全域国土绿化为目标,以“造景”为主旨,在灵溪镇、芙蓉镇等重点城镇营造景观林;以“造富”为主旨,在全县适宜林地营造高经济价值林;以“造福”为主旨,在国有林场以及集体林地上营造有高碳汇意义的生态效益林,力争5年内国土绿化率达到80%o4. 3.2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依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保
12、护和建设的决定,结合森林资源督察,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以严守林地、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红线为根本,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增加森林面积与蓄积,提升森林品质,增加森林碳储量。扎实开展“绿盾”行动,加强执法打击,查处非法修建别墅、私建坟墓等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两违”行为,加大松材线虫病、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古树名木的挂牌保护,鼓励个人认养古树名木,规范古树名木移植,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力争在203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强全县生态护林员管理,探索推进“林长制”改革,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同时,加强森林防火、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
13、支撑及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体系等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保障与服务体系。5. 3.3持续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协调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加强小溪自然保护区等全县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修复力度,逐步完善全县以国家公园为体系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建设。同时,落实好新增90万亩天然商品林保护工作。6. 3.4抓实林业“四大”新业以油茶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结合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建设,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提升油茶、楠竹、绿化苗木、水果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增加林农收入;通过招商引资,在杉木河林场、不二门森林公园开展森林康养项目;规范林权流转行为,重点扶持好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
14、提升林业附加值的利用率;启动杉木河林场碳汇交易;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塔卧”江南小延安”、芙蓉镇、老司城等生态文化小镇,鼓励引导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森林人家、秀美村庄等建设,提升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第四章主要建设任务2026年-2030年,县林业十五五期间拟建重大建设项目共4个,计划总投资在15.5025亿元(详见后附表格)。4.1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4. 1.1国家重要湿地项目建设内容分为生态监测、恢复、科学管理三方面,对湿地的水文,气象、生态水质,动植物以及鸟类等进行生态监测、恢复以及科学研究,并加强动态管理,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地点: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管辖区内。4.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林业 森林 城市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