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梳理行文思路文章开篇从人们进入荒寂山林或草原的感受写起,以山林的荒寂与可能发生的简单事迹,与下文山村丰富且充满生命力的景物形成对比,为引出山村做铺垫。接着通过一条窄窄石路的残迹,发现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进而弓I出对山村兴衰的思考。然后作者通过对眼前小溪、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叫、鹿子的嘶声等自然风物的描写,展开丰富联想,抒发独特人生感悟。最后总述自然风物给自己的启迪,点明事物在生命深处的联系。前四段是发现山村及对其兴衰的初步探讨,第5-10段是通过自然风物探寻山村余韵,第11段是对山村的感怀总结。(二)理解意象及其象征意义1 .小
2、溪:可爱、清冽,不分昼夜地流淌,它不仅养育了现在的“我们”,也养育过昔日村里的人们,象征着生命之源与文明的摇篮,体现了人类声息相通。2 .鼠麹草:蓬勃生长,花朵有白色茸毛,谦虚地掺杂在乱草中,却有着纯洁与坚强的品质,象征着山村的质朴坚韧与宁静美好,如同抱着朴质的少女。3 .彩菌:俯拾皆是,色彩丰富多样,点缀滋养,作者由彩菌联想到七十年前的采菌场景,象征着山村曾经的热闹欢愉,也暗示着自然对人类身体和精神的滋养。4 .有加利树: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速长且威严,从异乡移植而来,像崇高严峻的圣者,象征着一种外来的、强大的力量,与山村的原始闭塞形成对比。5 .野狗的嗥叫:时远时近,声音充满威胁吓人,象征
3、着生命面临的疾苦与恐惧,如同海上飓风、寒带雪湖给人带来的不安。6 .鹿子的嘶声:温柔、机警,但最终难逃人的诡计,其嘶声仿佛感于死亡的可怕,象征着生命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在强大力量面前的脆弱。(三)体会作者的情感L对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作者通过对小溪、鼠麹草、彩菌等自然风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生机与伟大,表达了对自然的由衷赞美;同时,面对有加利树等自然事物,产生悚然之感,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7 .对山村消逝的感慨:尽管山村已经消逝,但作者通过对其遗留风物的描写与联想,抒发了对山村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其消逝的惋惜与感慨。8 .对生命的哲思:作者从自然风物中感悟到人类历史的短暂与大自然的永恒
4、思考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声息相通的联系,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四)赏析语言特色L生动形象: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描写鼠麹草时,“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使用拟人手法,赋予鼠麹草以人的情感和姿态,生动展现其特点。9 .富有诗意:语言优美,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像描绘村女放羊图“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充满诗意。10 凝练含蓄:在简洁的文
5、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如“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简短的语句却表达出人类之间紧密联系的深刻内涵。二、学习难点(一)理解作者“用现存的事物来追溯曾经的世界”的联想手法作者身处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眼前只有自然风物,如小溪、鼠麹草等。他通过对这些现存事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刻体悟,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看到小溪,联想到它曾养育过昔日的人们;看到鼠麹草,联想到曾经像少女般质朴的山村。这种联想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事物之间潜在的联系,像小溪的滋养功能古今未变,鼠麹草的纯洁
6、坚强与山村的质朴坚韧有相似之处。作者凭借这种联想,跨越时空,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消逝的山村在读者眼前鲜活起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村曾经的存在与辉煌,理解人类历史与自然的紧密交织。然而,这种联想较为隐晦,需要学生深入文本,仔细体会作者的思维脉络,才能把握其中的精妙之处。(二)体会作者对时空变幻的哀叹及文章蕴含的生命哲思1.对时空变幻的哀叹:在文中,作者将人类历史的几千年与大自然千百年如一日的永恒相对比,凸显出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短暂与渺小。山村曾经存在过,有过自己的兴衰历史,但在时空的变幻中,如今只剩下一些残迹,曾经的人和事都已消逝不见。作者在描写过程中,流露出对这种时空变幻无情力量的无奈与哀
7、叹,如“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里衰落了。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只剩下树林、草原、溪水”,这种对往昔不再的描述,体现出作者对时空变幻的深刻感慨。学生需要结合文本中多处类似的表述,以及作者的情感基调,去体会这种复杂的情感。2生命哲思:作者通过对山村自然风物的描写与联想,思考了生命的诸多方面。从自然对人类的滋养来看,无论是过去的山村村民,还是现在的“我们”,都受到自然的馈赠,这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命的紧密依存关系;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角度,鼠麹草虽渺小却具有纯洁坚强的品质,村女在宁静的环境中默默劳作,它们都展现出一种质朴而坚韧的生命力量,让作者感悟到生命
8、不应被无谓的喧嚣所掩盖,而应回归本真;从生命的延续与联系上,作者认为即使时空相隔,人和人之间只要有过共同的经历,如共同饮过一条河的水,生命就会有声息相通之处,这体现了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延续性与关联性。理解这些生命哲思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考能力,能够透过文本表面的景物描写,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三)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本文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作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择描绘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并非仅仅是对自然和历史的简单记录,而是有着深刻的写作意图。作者通过对山村自然风物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
9、物的向往与珍视,在战乱纷飞的年代,这些自然之美成为心灵的慰藉;通过对山村消逝的感慨,暗示了战争等人为因素对人类文明和美好家园的破坏,呼吁人们珍惜和平;从对生命哲思的阐述中,传达出在艰难困境中,人们应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坚守生命的本真与尊严,像山村的自然风物一样,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学生需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人们进入荒寂山林的感受,是为了衬托山林的原始荒寂,与下文山村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B.作者笔下的鼠麹草具有谦虚、纯洁
10、坚强的品质,作者由鼠麹草联想到质朴的村女和消逝的山村。C.文中描写彩菌时,运用了大量色彩形容词,营造出色彩的“热闹”,但没有体现出采菌活动的热闹。D.有加利树是异乡移植而来,在月夜里仿佛带着周围一切生长,让作者感到悚然,如同面对崇高的圣者。2.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鼠麹草的特点。B. “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语言简洁,描绘出一幅宁静幽远的画面。C文章语言凝练含蓄,如“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
11、树上的果实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简短语句蕴含深刻哲理。D.作者在描写自然风物时,语言华丽雕琢,大量运用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感染力。(二)简答题L文章中作者描绘了许多自然风物,这些自然风物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路”这一意象的内涵及作用。()拓展探究题文章中作者认为“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人与人之间这种潜在关联的理解。四、答案(一)选择题IC解析:文中描写彩菌时,既营造了色彩的“热闹”,也通过描写人们采菌的场景体现了采菌活动的热闹,如“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钉着
12、各人眼前的世界”。2.D解析:文章语言并非华丽雕琢,而是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富有诗意,修辞手法运用以拟人、比喻等为主,并非大量运用夸张、排比。(二)简答题1 .这些自然风物给作者的生命带来许多滋养。小溪清冽,养育了作者和昔日村里的人们,让作者感受到人类声息相通;鼠麹草的谦虚、纯洁、坚强,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宁静之美与质朴坚韧;彩菌的色彩丰富、俯拾皆是,让作者联想到山村曾经的热闹欢愉以及自然对人类的滋养;有加利树的高大威严,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野狗的嗥叫和鹿子的嘶声,让作者体会到生命对疾苦的恐惧和生命的庄严神圣。这些自然风物使作者对生命、自然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2 .内
13、涵:文中有两条路,一条是现实中经营山林的人们踏出的通向山居的路,一条是用石块砌成、断断续续、隐隐约约,通向过去的旧路。路象征着现在和历史的连接,它是人类历史在自然中延伸的载体。作用:路弓I发了作者的探索欲望,使作者发现了消逝的村庄,并进而探寻其启示意义。路也暗示着出路,作者通过对路的描写,追寻过去,从永恒的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引发对命运的思考。()拓展探究题人与人之间的潜在关联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在物质层面,我们可能共同使用来自同一产地的资源,如共同饮用同一条河流的水,食用同一产地的粮食,这使得我们的生活基础相互关联。在文化层面,我们共享着民族的语言、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这些文化元素将我们紧密相连。在情感层面,当我们阅读同一本书、观看同一部电影时,可能会产生相似的情感共鸣,即使彼此并不相识。例如,在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虽然身处不同地区,但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捐赠物资、志愿服务,这种行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面对困难时的紧密关联。又如,一个善意的举动,如在公交车上给陌生人让座,可能会传递温暖,影响他人,进而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这种潜在关联让我们明白,我们并非孤立存在,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我们应该珍惜这种联系,共同营造美好的社小-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