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其主要流通区域是()A.四川地区B.江浙地区C.中原地区D.岭南地区2 .元朝时,被誉为“瓷都”,以生产青花瓷闻名的是()A.定州B.汝州C.景德镇D,越州3 .下列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B,复种技术得到推广C,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中国D.棉花种植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4 .北宋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反映了()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坊界限被打破C.商业活动受到官府严格管理
2、D.东京城经济繁荣5 .元朝建立后,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大力兴修()A.灵渠B.大运河C,都江堰D.郑国渠6 .宋代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的现象,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C.门第观念的淡化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7 .下列属于元朝郭守敬科技成就的是()A.发明活字印刷术B,编订授时历C写成梦溪笔谈D.发明火药8 .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词风特点是()A,委婉细腻B.豪放洒脱C,清新自然D,沉郁悲壮9 .元杂剧的奠基人,创作了窦娥冤等优秀作品的是()A.马致远B,郑光祖C.关汉卿D.白朴10 .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
3、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西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西夏文字。这说明()A.少数民族文化落后B.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C.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D.民族之间相互排斥11 .宋朝时期,城市中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提倡B.士大夫的喜爱C,城市经济的繁荣D,农民的需要12 .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战乱较少C.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D,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13 .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B.海外贸易发展C.商业繁荣D.交通发达14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
4、成者,他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就是()A.三纲五常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D.心即理也15 .南宋时期,有一位画家的作品被称为“残山剩水”,他是()A.顾恺之B.吴道子C,马远D.张择端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二(汴京)正式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
5、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同时,夜市、晓市、鱼市、鬼市等各种各样的集市出现,交易活动也不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的近代商业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9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自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者大幅增加
6、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品中正制无法推行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5分)三、论述题(20分)1 .结合所学知识,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300字。四、情境分析题(20分)L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北宋东京城的居民,请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你一天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展开)。要求:内容丰富,符合史实,字数不少于200字
7、2 .元朝时期,一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请你以马可波罗的视角,写一篇游记,描述你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可以从经济、文化、城市等方面描述)。要求:想象合理,史实准确,字数不少于200字。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四川地区商业繁荣,铁钱不便携带,促使交子在四川地区率先出现。2 .C元朝时景德镇成为“瓷都”,青花瓷闻名。3 .C玉米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4A材料体现了东京城夜市时间长,反映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4 .B元朝为加强南北交流,对大运河进行疏浚和改造。6 .A科举制完善,为寒门子弟提供上升通道,使得取士、婚姻观念改变。7 .B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活字印刷术由毕昇发明,梦溪笔谈作者是沈括
8、火药在唐朝时期已经应用于军事。8.B苏轼该词体现豪放洒脱的词风。9 .C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创作窦娥冤。10 .C西夏模仿汉字创造文字,体现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11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促使瓦子出现。12 .C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体现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3 .A元朝民族融合,形成回族。14 .A朱熹认为“理”在社会上体现为三纲五常。15 .C南宋马远作品被称为“残山剩水”。二、材料解析题1. (1)出现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私人金融家发行票据;政府担保的纸币出现。(每点2分,共6分)(2)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丰富了城
9、市商业活动的形式;推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人口聚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每点3分,答出3点得9分)2. (1)土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本身的弊端(注重门第)。(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2)增设词科,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录取者大幅增加,推动了读书风气的盛行;出现幼儿启蒙读物,推动了文化的普及。(每点2分,共6分)(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1分,答
10、出5点得5分)三、论述题1.示例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在文学艺术领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化随之兴起。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词得到了极大发展。词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能够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情感,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创作了大量豪放词作,李清照等则以婉约词著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元杂剧的兴盛也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城市中瓦舍勾栏为杂剧表演提供了场所,关汉卿等剧作家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成为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思想文
11、化方面,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环境。朱熹等理学家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理学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对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科技领域,经济的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需求。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如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书籍的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总之,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从多个方面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历
12、史画卷。(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12分,逻辑清晰3分,字数符合要求3分)四、情境分析题1 .示例清晨,我从温暖的床上醒来,穿上一件棉布制成的长衫,这种布料在宋代已经十分常见,穿着舒适又透气。走出家门,来到街边的早点摊,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和几个香喷喷的包子,享受美味的早餐。吃完早餐,我来到热闹的集市上,这里商品琳琅满目,有来自江南的丝绸、瓷器,还有本地的农产品。我在集市上挑选了一些生活用品,感受着商业的繁荣。中午,我走进一家酒楼,点上几个特色菜肴,品尝宋代的美食。下午,我来到瓦子,这里有各种表演,说书人讲着精彩的故事,杂剧演员们的表演弓I人入胜,我沉浸在这丰富的娱乐活动中,忘记了时间。晚上,夜
13、市开始了,灯火通明,我在夜市上闲逛,购买一些小饰品,感受着东京城夜晚的繁华。直到深夜,我才意犹未尽地回家休息。(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描述,内容丰富,符合史实,每方面4分,共20分)2 .示例我来到了元朝的中国,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惊叹。首先,我来到了大都,这座城市规模宏大,街道宽阔整齐。城市中商业十分繁荣,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出售着精美的丝绸、瓷器和香料。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有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商人、使者。我还看到了先进的印刷术,人们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书籍,这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的效率。在文化方面,我了解到元朝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元杂剧深受人们喜爱,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让我陶醉其中。这里的建筑也别具特色,宏伟的宫殿和寺庙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在饮食方面,我品尝到了各种美味佳肴,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让我大饱口福。中国的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真是一个神奇而富饶的国度!(从经济、文化、城市等方面描述,想象合理,史实准确,每方面6分,整体表述2分,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