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S学习重点(一)科技成就1.活字印刷术发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火烧制成活字。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活”在字模可重复使用,排版灵活,降低了印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发展:泥活字之后,出现木活字。元朝科学家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发明活字转轮排字盘,活字按音韵排布在轮盘上,排版时转动轮盘可方便拣字。元朝中期,还出现了锡活字印刷。传播:13世纪时,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指南针发展历程:先秦时
2、期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北宋时期利用人工磁化方法制成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传播:经阿拉伯地区传到欧洲。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1.火药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元朝还发明了火铳。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天文学发展北宋沈括:创制历法“十二气历”,把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大
3、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著有梦溪笔谈,内容广泛,涉及众多领域,反映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改进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北宋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上层设有浑仪,中层放置浑象,下层是报时装置,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数百年。元朝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编制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二)文化成就1.宋词代表词人:苏轼,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
4、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陆游:南宋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1.元曲基础与形式:在元代,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曲,形式有散曲和杂剧。代表杂剧家: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作品通过窦娥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以及官府的腐败和不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性。著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
5、王实甫等。1.史学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成。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书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I,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二、学习难点(一)理学的理解1.产生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学由此产生。2代表人物及主张程颖、程颐:提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6、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朱熹: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他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1影响积极: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消极: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压抑、扼杀人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二)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1 .政治因素:北宋结
7、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国家相对统一和稳定,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的稳定使得统治者能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投入资源进行科技研究和文化创作。2 .经济因素: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显著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为科技发明创造提供了需求和动力。例如,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更准确的历法来安排生产和交易时间,从而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3 .民族与中外交流因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中外交往频繁,中国与世界其
8、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了自身的科技文化内涵。4 .历史传承因素: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代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5 .个人因素: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等,如毕昇、沈括、司马光、关汉卿等。他们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科技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A.唐朝B.北
9、宋C.南宋D.元朝2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 .它传入欧洲后,弓I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它”指()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4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他”是()A.司马迁B.司马光C.关汉卿D.苏轼5 .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的文学B.
10、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6 .词是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唐朝民间,两宋时期达到顶峰。下列文学家属于宋代杰出词人的是()苏轼汤显祖辛弃疾屈原李清照曹雪芹A.B.C.D.7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A.诗、杂剧B.乐府、散曲C.词、散曲D.散曲、杂剧8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造纸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广泛使用火药的广泛使用A.B.C.D.9 .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部纪传体通史B.
11、叙述从黄帝到五代历史C.是司马迁主编的D.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10 .下列人物和作品对应错误的是()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C.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关汉卿西厢记(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萍洲可谈材料二:“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英)培根新工具(1)材料一反映了指南针在哪一领域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
12、欧洲的。(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印刷术、火药在学术和战争方面是如何改变世界的。(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认识。(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2 .简述理学的主要主张及其影响。四、答案(一)选择题1.B2.C3.D4.B5.B6.B7.D8.D9.D10.D(二)材料分析题(1)航海领域。阿拉伯人。(2)印刷术:降低了印书成本,有利于图书的普及和文化传播,推动了学术的发展。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
13、贡献;科技发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三)简答题1.北宋沈括创制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改进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北宋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数百年;元朝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编制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2主要主张: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影响:积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消极: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压抑、扼杀人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