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docx

    • 资源ID:468614       资源大小:15.4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docx

    1、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S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掠夺海外财富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加强与海外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2.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间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半岛C.阿拉伯半岛D.美洲3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课堂笔记,其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A.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B.时间及次数:1405-1433年,共7次C.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穿越印度洋,最远到达欧洲西海岸D.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2、好往来4 .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A.抗倭的决心B.对财富的追求C.对祖国的热爱D.对封侯的渴望5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多次击败倭寇,其作战地区主要在()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西南地区6.明朝时期,倭寇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地区。这里的“倭寇”主要是指()A.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B.朝鲜的不法商人C.葡萄牙的殖民者D.荷兰的海盗7 .下列关于戚继光抗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8 .戚继光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C.戚继光抗倭斗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D.戚继光抗

    3、倭斗争最终没有取得胜利8.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C.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巩固了明朝的统治9.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A.葡萄牙殖民者B.西班牙殖民者C.荷兰殖民者D.英国殖民者10.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也有冲突对抗。下列属于友好交往的史实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下西洋D.雅克萨之战11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船只种类繁多。其中,用来装载货物的是()A.宝船B.马船C.粮船D.战船12 .戚继光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

    4、这支军队被称为()A.岳家军B.韩家军C.戚家军D.杨家将13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航行过程中,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其中,为船队指明方向的是()A.造船技术B.指南针C.天文知识D.地理知识14 .明朝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严重。为了解决倭患问题,明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海禁政策B.派郑和下西洋C.派戚继光抗倭D.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15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A.半个多世纪B.一个多世纪C.两个多世纪D.三个多世纪16 .戚家军在抗倭斗争中,采用了许多新的战术和武器。下列属于戚家军使用的武器是()A.火炮B.火枪C.狼髡D.弓箭

    5、17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访问各国时,与当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下列物品中,不可能是郑和船队带去的是()A.丝绸B.瓷器C.茶叶D.玉米18 .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是()A.对外开放,友好交往B.闭关锁国,与世隔绝C.既有友好交往,也有冲突对抗D.只与亚洲国家交往,不与欧洲国家交往19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A.B.C.D.20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C.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D.使中国开始

    6、走向世界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表达了戚继光怎样的志向?他为实现这一志向做出了哪些努力?(3)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从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这两件事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精神品质?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大小船只200多艘,其中最大的船

    7、只长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队配备了航海图、罗盘针等先进的航海仪器。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材料二:明朝中期,倭寇猖獗,他们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共同抢劫分赃。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患。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对明朝的影响。(4)从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三、简答题1 .简述

    8、郑和下西洋的条件。2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3 .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A5.C6.A7.D8.B9.A10.C11.C12.C13.B14.C15.A16.C17.D18.C19.D20.D二、材料分析题1. (1)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2)表达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志向。他组建戚家军,严格训练,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患,接着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

    9、剿灭了那里的倭寇。(3)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4)郑和下西洋体现了郑和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平友好的精神品质;戚继光抗倭体现了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2. (1)船队规模大,船只种类多,配备先进航海仪器,航行范围广。(2)明朝中期,倭寇猖獗,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沿海人民深受其害。(3)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

    10、位;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巩固了明朝的统必/口O(4)启示: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敢于同侵略者作斗争;要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等。三、简答题1. (1)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这是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前提。(2)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如指南针的应用,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3)郑和个人具有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并且具备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4)明成祖的大力支持。2. (1)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训练有素,具有很强的战斗力。(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根据南方多水田的地理特点,创造了“鸳鸯阵”等新战术。(3)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积极协助戚家军抗击倭寇。(4)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戚继光抗倭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 (1)既有友好的对外交往,如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也有冲突对抗,如戚继光抗倭,抵御了外来侵略。(2)对外关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与亚洲国家交往频繁,还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LXJO(3)在对外交往中,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得到传播,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和技术。


    注意事项

    本文(《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