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docx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S选择题1.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掠夺海外财富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加强与海外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2.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间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半岛C.阿拉伯半岛D.美洲3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课堂笔记,其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A.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B.时间及次数:1405-1433年,共7次C.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穿越印度洋,最远到达欧洲西海岸D.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2、好往来4 .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A.抗倭的决心B.对财富的追求C.对祖国的热爱D.对封侯的渴望5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多次击败倭寇,其作战地区主要在()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西南地区6.明朝时期,倭寇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地区。这里的“倭寇”主要是指()A.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B.朝鲜的不法商人C.葡萄牙的殖民者D.荷兰的海盗7 .下列关于戚继光抗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8 .戚继光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C.戚继光抗倭斗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D.戚继光抗
3、倭斗争最终没有取得胜利8.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C.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巩固了明朝的统治9.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A.葡萄牙殖民者B.西班牙殖民者C.荷兰殖民者D.英国殖民者10.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也有冲突对抗。下列属于友好交往的史实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下西洋D.雅克萨之战11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船只种类繁多。其中,用来装载货物的是()A.宝船B.马船C.粮船D.战船12 .戚继光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
4、这支军队被称为()A.岳家军B.韩家军C.戚家军D.杨家将13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航行过程中,运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其中,为船队指明方向的是()A.造船技术B.指南针C.天文知识D.地理知识14 .明朝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严重。为了解决倭患问题,明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海禁政策B.派郑和下西洋C.派戚继光抗倭D.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15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A.半个多世纪B.一个多世纪C.两个多世纪D.三个多世纪16 .戚家军在抗倭斗争中,采用了许多新的战术和武器。下列属于戚家军使用的武器是()A.火炮B.火枪C.狼髡D.弓箭
5、17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访问各国时,与当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下列物品中,不可能是郑和船队带去的是()A.丝绸B.瓷器C.茶叶D.玉米18 .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是()A.对外开放,友好交往B.闭关锁国,与世隔绝C.既有友好交往,也有冲突对抗D.只与亚洲国家交往,不与欧洲国家交往19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A.B.C.D.20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C.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D.使中国开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后作业 16 明朝 对外 关系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