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随堂练习-S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考古学家在某遗址发现大量磨制石器、粟粒窖藏、彩陶碎片等文物。该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 .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存在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生活习惯不同B.生产工具不同C.地理环境不同D.思想观念不同3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祭坛和规模宏大的城址,这反映出当时()A.已进入青铜时代B.社会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农业生产高度发达D.原始宗教尚未形成4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教民农作”,这位传说人物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5
2、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制B.禅让制C.推举制D.选举制6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的标志是()A.黄帝打败炎帝B-大禹治水成功C.启继承禹的位置D.盘庚迁都到殷7 .商朝甲骨文主要记载的内容是()A.农业生产情况8 .商朝王室的活动C.天文历法知识D.民间的风俗故事9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和人口8 .规定诸侯的义务C.确立等级制度D.加强对边疆控制9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巩固周王朝的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10.西周时期,维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纽带是()
3、A.血缘关系B.土地关系C.政治关系D.财产关系11.下列关于商朝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行郡县制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推行行省制度12 .与原始社会相比,夏朝出现的新的政治特征是()A.实行公有制B.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C.出现国家政权D.成员平等相处13 .西周时期,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的义务不包括()A.镇守疆土B.缴纳赋税C.朝觐述职D.征派赋役14 .考古发现,商朝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兵器、工具等,这反映了商朝()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B.手工业生产分工细密C.社会等级森严D.农业生产水平较低15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标志着()A.禅
4、让制的出现B.世袭制的确立C.分封制的形成D.宗法制的产生二、材料解析题(共25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材料二彩陶既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1)材料一反映了原始人类在生活中面临哪些问题?(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遗址的名称,并分
5、析其反映的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特征。(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原始人类生活的认识。(3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夷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1)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分封对象有哪些?(5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西周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7分)三、论述题(共30分)1.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6、并分析这一过程中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300字)答案-S单项选择题1 C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会制作彩陶,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人种植水稻。2 .C河姆渡文化在长江流域,半坡文化在黄河流域,地理环境不同导致种植作物、居住房屋等存在差异。3 .B大量精美玉器、祭坛和宏大城址说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出现明显阶级分化。此时未进入青铜时代,农业生产水平也未高度发达,原始宗教已经形成。4.B传说炎帝“神农尝百草”“教民农作”。5.B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选部落联盟首领。6.C启继承禹的位置,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建立。7.B商朝
7、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王室的活动。8A西周分封制的核心是分封土地和人口。9 C周初实行分封制根本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统治。10 .A西周时期,血缘关系是维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纽带。11.B商朝政治制度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相结合。郡县制始于春秋战国,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行省制度始于元朝。12.C夏朝出现国家政权,这是与原始社会相比新的政治特征。13.D征派赋役是诸侯对自己封国内民众的权力,不是对周天子的义务。14.B商朝青铜器种类繁多,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分工细密。15.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标志着世袭制的确立。二、材料解析题1. (D面临野兽侵袭、食物短缺、疾病困扰等问题。(4分)(2)遗址名称:半坡遗
8、址。(2分)特征:处于新石器时代,以原始农耕为主,过着定居生活,会制作彩陶,出现简单的社会组织。(4分)(3)原始人类生活条件艰苦,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3分)2. (1)制度:分封制。(2分)分封对象:先代贵族、功臣、宗亲。(3分)(2)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4分)消极影响: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3分)三、论述题1.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生活,实行公有制,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
9、现,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加剧。到了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部落之间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选部落联盟首领,此时部落联盟具有一定的公共权力,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国家。夏朝建立后,出现了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并设置了一系列国家机构,如官职、军队、监狱等,以维护统治。商朝时,王权与神权相结合,通过占卜等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权力,但需对周天子承担义务,从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秩序,保障了贵族的特权,维护了政治的稳定。这一过程中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主要有:从原始的民主推选到世袭制的转变,权力逐渐集中;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从简单的部落管理到较为复杂的国家制度;血缘关系在政治制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家国同构的特征逐渐显现;王权不断强化,从早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权力到王权与神权结合,再到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统治。(史论结合,论述合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