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一、学习重点1 .古代印度文化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职业世袭、内部通婚,这种严格的等级划分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结构与文化发展。例如,不同种姓在宗教仪式中的权利和地位截然不同,婆罗门作为祭司阶层,掌握着宗教解释权和主导权,在文化传承中占据核心地位。宗教:婆罗门教发展为印度教,对印度文化影响深远,其教义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习俗到建筑艺术、文学创作等。佛教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特权,在印度及周边地区广泛传播,塑造了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如众多佛教寺庙、佛塔等建筑。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
2、那两部史诗蕴含丰富的神话传说、道德教诲和社会生活描写,是印度文学的瑰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政治格局等,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巨大。艺术:印度艺术风格独特,与宗教紧密相连。如佛教石窟中的精美壁画和雕塑,以细腻的手法展现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同时也反映出宗教对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科技: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形成了十进位计数法,这一发明对世界数学发展贡献卓越,成为现代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1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古代朝鲜文化:在文字方面,借鉴汉字创造了谚文,促进了朝鲜民族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文学上,有春香传沈清传等民间传说改编的作品,展现了朝鲜人民的生活与情感。
3、在科技领域,如天文历法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反映出朝鲜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古代日本文化:语言文字上,在汉字基础上形成平假名和片假名。文学作品源氏物语以细腻笔触描绘日本贵族生活与情感,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建筑和艺术方面,吸收中国文化元素,如宫殿建筑风格借鉴中国唐代建筑,同时又融入本土特色,像传统的和式建筑注重与自然融合,形成独特的日本建筑风格。宗教上,本土神道教与外来佛教相互影响、融合。1.美洲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建筑方面,蒂卡尔金字塔等建筑宏伟壮观,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建筑布局与天文观测紧密相关。天文历法上,玛雅人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对天体运行规律有深入研究,如他们计算出的太阳年长度与现代科
4、学计算结果相近。数学上,发明了“零”的概念采用20进位制,在数学运算和计数方面有独特创造。阿兹特克文化: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城市规划合理,建筑精美,体现出较高的城市建设水平。农业上,创造了“浮动园地”这一独特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艺术方面,陶器、石雕、木刻等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印加文化:马丘比丘古城的建筑巧妙利用地形,石块拼接精准,展现出卓越的建筑才能。印加帝国建立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促进了帝国内部的交流与统治。在医学上,掌握了高超的外科手术技术,如开颅手术等,体现出印加人在医学领域的探索与成就。二、学习难点1 .种姓制度与古代印度文化发展的关系:种姓制度的
5、严格等级限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秩序,使得不同种姓在各自的领域内传承和发展特定文化,如婆罗门对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却严重阻碍了社会阶层流动和文化的广泛交流融合。低种姓在教育、文化参与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不利于文化的全面创新与发展。例如,低种姓难以接受高等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其文化创造力,不同种姓之间文化交流的隔阂,限制了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可能。2 .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形成原因:地理上,东亚地区国家如中国、朝鲜、日本等相距较近,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其先进的文化如儒家思想、典章制度、科技发明等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吸弓I
6、力。朝鲜、日本等国主动学习中国文化,通过派遣使节、留学生等方式,积极吸收中国文化精华,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点:具有共同的文化要素,如汉字的使用、儒家思想的传播、佛教的影响等。在制度文化方面,朝鲜、日本等国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结合本国实际进行调整。同时,各国在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茶道文化等,朝鲜的独特民俗文化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一体性。L美洲印第安文化相对独立发展的原因及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相对独立发展的原因:美洲与其他大洲在地理上相对隔绝,大洋的阻隔使得美洲印第安人在古代难以与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
7、频繁的文化交流。在内部,各印第安文明之间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如山脉、丛林等阻碍,交流也受到一定限制,这使得他们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在宗教信仰方面,印第安人多信仰自然神和多神崇拜,与其他地区一神教为主的宗教信仰有明显不同。例如玛雅人崇拜雨神、死神等自然神。科技发展上,在农业方面创造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浮动园地”,与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模式不同。在文字方面,无论是玛雅人的象形文字还是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都与其他地区成熟的文字体系存在差异,且普及程度较低。三、练习题1选择题古代印度文化中,对种姓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姓之间可以自由通婚B.刹帝利掌握神权C.
8、各等级职业世袭D.吠舍是最低等级以下属于古代印度文学成就的是()A.荷马史诗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神曲古代朝鲜借鉴汉字创造的文字是()A.谚文B.平假名C.片假名D.梵文日本最早的神话与历史书籍是()A.古事记B.源氏物语C.万叶集D.日本书纪美洲印第安文化中,创造了“浮动园地”农业生产方式的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因纽特人1.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代印度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主张“众生平等”,提倡人们通过修行消除欲望,以达到“涅槃”境界。佛教的传播对古代印度及周边地区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佛教的主要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
9、分析佛教传播对古代印度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日本在汉字基础上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用于记录日本语言。文学作品源氏物语以细腻情感描写和独特艺术风格,展现了日本贵族生活和文化。材料二:日本建筑和艺术深受中国影响,同时又具有自身民族特色。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在文字和文学方面的成就。(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日本建筑和艺术如何体现受中国影响又具有民族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
10、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问题:结合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四、答案1选择题答案Co种姓制度下各等级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婆罗门掌握神权,首陀罗是最低等级,所以C正确,A、B、D错误。Bo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成就,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作品,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文学作品,神曲是意大利但丁作品,故B正确。Ao古代朝鲜借鉴汉字创造了谚文,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日本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梵文是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所以A正确。Ao日本最早的神话与历史书籍是古事记,源氏物
11、语是长篇小说,万叶集是诗歌总集,日本书纪是日本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故A正确。Bo阿兹特克人创造了“浮动园地”农业生产方式,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成就突出,印加人在建筑、道路系统、医学等方面成就显著,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与“浮动园地”无关,所以B正确。L非选择题答案(1)佛教主要思想主张为反对婆罗门特权,倡导“众生平等”,认为人们可通过修行消除欲望达到“涅槃”境界。(2)佛教传播对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在宗教方面,冲击了婆罗门教的主导地位,改变了印度宗教格局;在思想文化方面,丰富了印度思想体系,其教义影响人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艺术方面,推动佛教艺术发展,如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大量涌
12、现;在社会层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姓制度造成的社会矛盾,为低种姓提供精神寄托。(1)文字方面成就:在汉字基础上形成平假名和片假名记录日本语言。文学方面成就:创作源氏物语,以细腻情感描写和独特艺术风格展现日本贵族生活和文化。(2)建筑方面,日本宫殿建筑风格在布局等方面借鉴中国唐代建筑,如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但在建筑材料和装饰细节上融入日本本土特色,使用日本传统的木材和独特的日式装饰图案。艺术方面,绘画上日本的大和绘在学习中国唐朝绘画基础上,发展出以描绘日本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贵族生活为主的风格,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具有日本特色;书法上,虽学习中国书法,但逐渐形成具有日本审美特点的书法风格。美洲印第安文化长期相对独立发展,与外界交流极少。在地理隔绝状态下,各印第安文明内部交流也受地理环境限制。如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在建筑、天文、农业等方面虽有独特成就,但由于缺乏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当西方殖民者入侵时,印第安文化因长期孤立,难以适应外来文化冲击,最终走向衰落。这表明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至关重要,一个社会群体若能广泛吸收临近社会群体经验,其文化进步往往更快,而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则难以从其他文化成就中受益,不利于自身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