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地方标准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目录一、工作概况1(一)任务来源1(二)目的意义1(三)主导单位及协作单位2(四)主要工作过程5(五)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及任务分工6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7(一)标准编制原则7(二)标准主要内容及结构8(三)与原标准(DB61/T72.3-2011)的主要差异12三、实证研究15(一)试验设计与方法15(二)关键指标验证结果16(三)示范园建设成效18四、知识产权说明20五、采标情况20(一)国际标准对比分析20(二)国内标准水平比较20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22七、其他应说明的事项22陕西省地方标准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一、工作概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制订计划由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提出,经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陕市监函2024590号)批准,正式列入2024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SDBXM254-2024,项目名称为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归口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为主导单位,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工作站和韩城市花椒研究所为参与单位。(二)目的意义1 .产业发展现状陕西作为全国花椒主产省份,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目前已形成以韩城大红袍、凤县美凤椒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带。据2024年统计数据,全省花椒栽培总面积达2
3、55.81万亩,总产量20.87万吨,总产值92.04亿元,占全国花椒总产值的18%以上,成为陕北、关中、陕南多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产业发展面临多重瓶颈:一是标准化程度低。全省70%以上椒园仍采用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平均亩产仅30-40公斤,较标准化管理园区低50%;二是冻害损失严重。近5年陕北、渭北地区年均冻害发生率达35%,2021年极端低温导致部分产区减产超60%;三是品质参差不齐。因施肥、修剪等技术不规范,优质果率仅为60%,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2 .产业转型与标准需求当前全国花椒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中研研究院预测2025年国内花椒栽培面积将达2817万亩,
4、供需趋于饱和,但高品质花椒市场缺口仍达30%O陕西花椒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突破以下关键问题:一是技术统一化。原规程(DB61/T72.3-2011)已实施14年,部分技术(如冻害防控、水肥管理)滞后于生产实践。二是机械化适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需在整地、修剪等环节融入轻简化技术,为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三)主导单位及协作单位L主导单位技术背景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是陕西省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林业适用新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实施,林业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现有在职人员29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8人,专业经验丰富,
5、技术力量雄厚。“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和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重大研究项目50余项,在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林木良种选育和优质丰产栽培等新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家、省部和厅局级科技进步及推广成果奖励,其中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近年来,针对全省经济林产业生产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技术难题,广泛开展新技术研究、普及与示范推广工作。曾承担过“渭北花椒丰产关键技术示范”“陈仓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彬州花椒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示范”等重大项目,编写出版了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图例陕西特色经济林轻简化栽培技术等科普书籍,制订了陕西省
6、地方标准花椒标准综合体等,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林业重点工程的科技含量与工程质量,促进了全省林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了陕西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为全省花椒等经济林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3 .参与单位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工作站主要职能是从事林业产业的培育,林业技术成果引进、开发、推广、传播与咨询;落实林业发展规划,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林业种苗的培育引进和管理工作。现有人员65人,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8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师30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1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实施中省市各类林业草原项目5项,在花椒、核桃等经济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2
7、0-2022年连续三年被渭南市林业工作站评为“林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参与了花椒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专著编写、黄盖花椒良种选育及“红花椒有机生产技术规程”制订,为全区花椒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韩城市花椒研究所主要从事花椒研究、试验、技术推广、技术咨询等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多年来围绕花椒优质高产和科学栽培管理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先后完成花椒良种繁育、嫁接改良、精细修剪等技术攻关,获得技术成果10余项。其中,“花椒良种选育与关键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评为陕西林业十大科技成果;选育的无刺椒狮子头南强1号黄盖四个花椒良种,解决了花
8、椒产量低、采摘难等技术瓶颈;发布的花椒有机生产技术指南为国内首发,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参与制订了中国经济林协会团体标准红花椒有机生产技术规范,于2022年颁布实施。(四)主要工作过程L筹备启动阶段(2024年1月-8月)成立标准修订领导小组与技术工作组,明确”问题导向、技术集成、生产适用”的修订思路。召开3次内部研讨会,梳理原规程技术漏洞,确定修订重点为冻害防控、土肥水管理等丰产栽培技术。收集国内外相关标准21项(其中国标1项、行标3项、地方标准17项),分析陕西与四川、甘肃等产区的气候、品种差异。2 .调研与试验阶段(2024年4月-2025年1月)(1)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渭南、宝
9、鸡、咸阳等8个地市20个县区,调研椒园120个,访谈种植户500余人,形成陕西花椒生产技术需求调研报告,发现90%种植户缺乏冻害预防技术,75%存在盲目施肥现象。采集不同海拔(600-1200m)、土壤类型(壤土、沙壤土、黏土)的样本,测定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等指标。(2)试验验证。在韩城(海拔800m)、凤县(海拔1000m).华州区(海拔650m)建立核心试验基地,设置整地方式(4种)、栽植密度(6组)、施肥配方(8种)等对比试验,累计布设样地36个,获取生长数据(株高、地径、产量)12000余组。(3)开展冻害试验。测试不同树龄、品种的抗寒阈值,确定大红袍幼树临界致死温度为T8。口
10、10年以上的大树则可以耐受-20至-23。C的低温。3 .草案编制阶段(2025年2月-6月)技术工作组基于调研数据,完成标准框架设计,共14章68条,新增“冻害补救措施”等章节。参照GB/T1.1-2020规范文本格式,形成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五)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及任务分工表1工作组成员及任务分工表姓名单位任务分工详情韩宇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统筹标准修订方案,负责范围、术语定义章节撰写王锐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标准科学性论证,关键技术参数校验实地调研吴晓凡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苗木准备、松土除草等实操环节内容完善李红娟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
11、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品种选择、整形修剪技术研究与撰写王卫平韩城市花椒研究所病虫害防治章节技术审核与修订刘毅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冻害防控与补救措施章节数据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整理与撰写王纲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工作站组织,整地、栽植节编写李天羯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施肥灌水、间的生产验证与优化李佩瑶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标准文本内容及数据校对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一)标准编制原则L科学性与先进性结合以花椒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如根据花椒“喜光耐旱、忌涝畏寒”的特性,规定造林地选择需满足年日照时数22000h,土壤含水率W20%。引入近年科研成果,如“稀土微肥促进果实发育”(经试
12、验验证,喷施0.2%稀土微肥可使单果重增加15%)、“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释放瓢虫控制螂虫,防效达75%)。2 .地域性与适用性并重针对陕西地形差异,在渭北旱源区强调“抗寒耐旱”,推荐鱼鳞坑整地、秸秆覆盖保墙。在秦巴山区注重“防涝调光”,规定梯田场边栽植,郁闭度控制在0.3-0.5o关中平原区突出“丰产提质”,推行宽行密植(行距4m)、机械化修剪。技术参数本土化,如冻害防控措施中“树干培土高度40-50Cn1”,是基于陕北地区10年冻土深度观测数据(年均冻土深度30CnI)确定。3 .经济性与安全性统一一是成本控制。间作绿肥(如紫花苜蓿)每亩可减少化肥投入150元,地膜覆盖可降低灌溉次数5
13、0%。二是安全保障。明确农药使用“采收前30天停药,禁用高毒农药(如甲胺磷),推荐生物农药(如苦参碱)使用比例三60%。4 .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兼顾采用GB/TL1-2020规范结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等章节符合标准化文件编写规则。操作细节量化,如“定植时苗木根茎土痕高于地表3cm”“环形沟施肥深度30-40Cn1”,便于种植户精准执行。(二)标准主要内容及结构L标准结构框架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4造林地选择(4.1气候条件;4.2土壤条件;4.3立地位置)5整地(5.1整地时间;5.2整地方法;5.3农家肥选择)6苗木准备(6.1品种选择;6.2苗木质量;6.3苗木处理)7栽植(7
14、1栽植季节;7.2栽植密度;7.3栽植方法)8整形修剪(8.1时间;8.2整形;8.3修剪)9施肥灌水(9.1基肥;9.2追肥;9.3灌水与排水;9.4覆盖)10松土除草11间作12冻害防控与补救(12.1防冻措施;12.2冻害补救)13病虫害防治14生产建档2.关键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1)造林地选择气候指标。年平均气温8-16,绝对最低气温2-25,无霜期N150d,年降水量400-1000mmo依据陕西气象数据,该区间覆盖全省90%花椒适栽区,其中韩城(年均温13.5),凤县(年均温11.4)等主产区均在此范围内。建园地块(2)栽植技术密度设计。水肥条件好的地方株行距3m4m(每亩44株
15、基于关中平原区试验,该密度下透光率达60%,单株产量1.5kg,亩产66kgo地、旱地株行距3m3.5m(每亩55株),在延安黄龙县验证,密植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8%,亩产较稀植增加IOkg。壮苗打捆栽前喷水挖穴栽植(3)冻害防控体系预防措施:一是增强树势。7月后停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如每亩施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30kg),可使枝条木质化程度提高20%o二是物理防护。树干涂白(生石灰:硫磺:食盐:水=5:0.5:2:20)可反射阳光,降低昼夜温差4-6,减少冻裂发生。补救技术:一是平茬更新。针对幼树主枝冻死情况,在基部5c11处平茬,当年可萌发新梢,2年后恢复产量。二是采用劈接(接穗
16、粗0.8-1.2Cn1),接后成活率达85%,3年生嫁接树亩产可达正常树的80%o(4)土肥水管理基肥配方。盛果树每株施腐熟农家肥50-70kg+有机-无机复混肥LO-1.5kg+稀土微肥。5kg,经土壤检测,该配方可使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增长5mgkg,钾含量增长8mgkg0秋季施基肥土壤追肥叶面喷肥。开花坐果期喷0.30.5%尿素,12次;果实膨大期喷0.10.2%磷酸二氢钾,23次;营养储备期喷0.10.2%磷酸二氢钾,2次。叶面喷肥(三)与原标准(DB61/T72.3-2011)的主要差异表2修订后标准差异表差异内容原标准序号修订标准序号修订类型标准名称花椒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一花椒栽培技术规
17、范标准名称更新1范围增加冻害防控与补救内容11内容扩充2引用文件删除引用DB61/T72.1-2011,新增DB61T72.2xDB61/T72.322引用文件更新GB15063-2009GB15063(无年份)22标准版本更新NY/T394-2000NYT394(无年份)22标准版本更新3术语与定义新增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定义3.1新增术语复合肥料定义中增加物理方法制成3.23.2定义扩展4造林地选择绝对最低气温25C以上一-25C以上(增加负号)4.14.1数据修正新增土壤过于贫瘠、岩石裸露处和重黏土地块不宜栽植4.2限制条件补充忌选地新增易涝处”4.34.3内容补充5整地整地时间新增避开雨
18、李,允许随整地随栽植5.15.1要求优化全园整地施肥量下限调整:4000kg3000kg5.2.2.15.2.2.1数据调整栽植穴规格调整深50cm60cm(平地)5.2.2.15.2.2.1标准细化农家肥标准更新:NY/T394-2000NYT394-20135.35.3标准版本更新6苗木准备品种选择改为经审(认)定或当地表现良好的品种6.16.1要求明确化苗木等级依据更新为DB61/T72.2-20116.26.2引用标准更新GGR6号调节剂促生根材料(泛化处理要求)6.36.37栽植主栽季行由秋季春季7.17.1关键调整新增栽植密度原则:水肥地栽稀,山坡旱地栽密7.27.2原则补充单株施
19、肥量调整:农家肥10-20kg20-30kg+磷月巴l-2kg7.37.3数据优化新增覆盖地膜要求(Im2/株)7.37.3技术补充8整形修剪整形方法一幼树整形(章节名调整)8.2.48.2.4表述优化9施肥灌水基肥时间明确最迟不超过翌年3月底9.1.19.1.1时间细化新增基肥种类优先级:鸡粪、油渣人粪尿9.1.19.1.1内容补充复合肥料标准更新:GB15063-2009GB15063-20209.1.39.1.3标准版本更新第二次追肥目标调整:氮磷肥一磷肥为主”9.2.1.19.2.1.1配比优化新增老弱树成熟期钾肥用量(04L0kg株)表2表2数据补充叶面喷肥表格简化:删除硼肥、氨基酸
20、钙等,保留核心肥料表3表3内容精简灌水要求具体化:首次灌溉饱和一后期保持70%湿度”9.39.3标准科学化新增覆盖小节(秸秆/地膜/防草布)9.4新增内容10松土除草时间描述优化:发芽不久一冒出不久10.110.1表述更准确11间作新增禁止间作根系发达的中药材11.211.2限制补充吕养带竟度扩大:60-100cm100-150cm11.311.3数据调整12冻害防控章节名冻害预防T冻害防控与补救1212内容扩充新增控制旺长措施(停氮肥、停灌水、摘心等)12.1.1.1-2新增关键技术涂白液新增动物油成分12.1.312.1.1.4配方优化新增早春霜冻防控”子章书(地形选择、涂白、喷水等)12
21、1.2新增内容熏烟防寒强调组织联防12.1.612.1.2.6措施强化新增冻害后水肥管理叶面肥”重修剪平柱更新等补救措施12.2.1-4内容大幅扩充三、实证研究(一)试验设计与方法1 .试验布局凤县基地(秦巴山区)。海拔100Om,山地棕壤,年均温11.4C,年降水量800mm,重点验证坡地整地与冻害防控技术;华州区基地(关中平原)。海拔650m,壤土,年均温12.8,年降水量600mm,侧重丰产栽培与机械化适配试验。平原花椒山地花椒2 .关键试验方法(1)整地对比试验。设置4种处理一一带状整地(25以下坡地)、水平阶整地(25以上坡地)、全园整地(平地)、传统穴状整地(对照),测定土壤含水
22、率、水土流失量、苗木成活率。(2)施肥正交试验。以N、P、K施用量为变量,测试不同配方对花椒产量、品质(挥发油、麻味物质)的影响。(3)冻害试验。利用人工气候箱,对1-3年生大红袍苗木进行梯度降温(0oC-10oC-18oC-25oC),记录半致死温度(LT50)与恢复率。(二)关键指标验证结果L整地技术成效(1)水土保持能力。25。坡地采用水平阶整地后,地表径流减少42%,土壤侵蚀量下降65%,较传统穴状整地显著提升(P0.01)O(2)苗木生长效应。平地全园整地配合农家肥施用(5000kg/亩),苗木地径年增长1.2cm,较未整地对照区高0.5cm,成活率达95%以上。3 .施肥技术优化(
23、1)最佳基肥配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盛果树最佳基肥组合为“农家肥50kg+有机-无机复混肥1.5kg+稀土微肥05kg株”,该组合使果实挥发油含量达4.5%,较单施化肥提高20%,亩产增收2200元(见表3)。表3花椒基肥配方试验结果处理组农家肥(kg株)复混肥(kg株)稀土微肥(kg株)挥发油含量()亩产(kg)1301.00.33.8522301.50.54.2603302.00.74.0584501.00.54.3655501.50.74.5706502.00.34.1637701.00.74.2628701.50.34.0609702.00.54.368最优组合501.50.5-(2)
24、叶面喷肥时效。5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单果重增加03g,坐果率提高15%,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o4 .冻害防控技术突破(1)抗寒阈值确定。大红袍幼树在-18。C低温下半致死率达50%,成龄树可耐受-22。C低温,据此标准中明确“极端低温预警温度为T5t”o(2)综合防冻效果。采用“树干培土40Cn1+涂白+封冻水”组合措施,幼树冻害死亡率从35%降至8%,较单一措施防效提升30-40%o5 .整形修剪技术创新(1)树形对比试验。多主枝丛状形(4-5主枝)在梯田玲边栽植,单株结果枝数达28个,较自然开心形(3主枝)多12个,亩产提高15%o(2)修剪时期效应。盛
25、果树秋季修剪(采椒后)较春季修剪,次年新梢长度增加IOCn1,花芽分化率提高2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O(三)示范园建设成效在渭南、韩城等地建立10个标准化示范园,总面积5000亩,实施周期3年,关键指标对比数据如下:L产量提升。示范园平均亩产增至90kg,增幅71%,其中韩城示范园最高亩产达100kgo2.品质优化。优质果率(挥发油三4.0%)从60%提升至88%,麻味物质(羟基-a-山椒素)含量达0.7%,较对照区苣/0.2%o3.经济效益。示范园亩均年收入从4500元增至9800元,投入产出比L3.2,较传统种植提高1.8倍。四、知识产权说明无。五、采标情况无。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标准起草小组在编写和征求生产应用、科研、行业主管、技术推广等多家单位及专家的意见过程中没有重大分歧。七其他应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