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地方标准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目录一、工作概况1(一)任务来源1(二)目的意义1(三)主导单位及协作单位2(四)主要工作过程5(五)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及任务分工6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7(一)标准编制原则7(二)标准主要内容及结构8(三)与原标准(DB61/T72.3-2011)的主要差异12三、实证研究15(一)试验设计与方法15(二)关键指标验证结果16(三)示范园建设成效18四、知识产权说明20五、采标情况20(一)国际标准对比分析20(二)国内标准水平比较20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22七、其他应说明的事项22陕西省地方标准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2、一、工作概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制订计划由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提出,经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陕市监函2024590号)批准,正式列入2024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SDBXM254-2024,项目名称为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归口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为主导单位,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工作站和韩城市花椒研究所为参与单位。(二)目的意义1 .产业发展现状陕西作为全国花椒主产省份,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目前已形成以韩城大红袍、凤县美凤椒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带。据2024年统计数据,全省花椒栽培总面积达2
3、55.81万亩,总产量20.87万吨,总产值92.04亿元,占全国花椒总产值的18%以上,成为陕北、关中、陕南多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产业发展面临多重瓶颈:一是标准化程度低。全省70%以上椒园仍采用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平均亩产仅30-40公斤,较标准化管理园区低50%;二是冻害损失严重。近5年陕北、渭北地区年均冻害发生率达35%,2021年极端低温导致部分产区减产超60%;三是品质参差不齐。因施肥、修剪等技术不规范,优质果率仅为60%,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2 .产业转型与标准需求当前全国花椒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中研研究院预测2025年国内花椒栽培面积将达2817万亩,
4、供需趋于饱和,但高品质花椒市场缺口仍达30%O陕西花椒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突破以下关键问题:一是技术统一化。原规程(DB61/T72.3-2011)已实施14年,部分技术(如冻害防控、水肥管理)滞后于生产实践。二是机械化适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需在整地、修剪等环节融入轻简化技术,为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三)主导单位及协作单位L主导单位技术背景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是陕西省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林业适用新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实施,林业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现有在职人员29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8人,专业经验丰富,
5、技术力量雄厚。“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和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重大研究项目50余项,在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林木良种选育和优质丰产栽培等新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家、省部和厅局级科技进步及推广成果奖励,其中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近年来,针对全省经济林产业生产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技术难题,广泛开展新技术研究、普及与示范推广工作。曾承担过“渭北花椒丰产关键技术示范”“陈仓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彬州花椒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示范”等重大项目,编写出版了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图例陕西特色经济林轻简化栽培技术等科普书籍,制订了陕西省
6、地方标准花椒标准综合体等,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林业重点工程的科技含量与工程质量,促进了全省林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了陕西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为全省花椒等经济林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3 .参与单位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工作站主要职能是从事林业产业的培育,林业技术成果引进、开发、推广、传播与咨询;落实林业发展规划,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林业种苗的培育引进和管理工作。现有人员65人,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8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师30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1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实施中省市各类林业草原项目5项,在花椒、核桃等经济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2
7、0-2022年连续三年被渭南市林业工作站评为“林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参与了花椒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专著编写、黄盖花椒良种选育及“红花椒有机生产技术规程”制订,为全区花椒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韩城市花椒研究所主要从事花椒研究、试验、技术推广、技术咨询等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多年来围绕花椒优质高产和科学栽培管理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先后完成花椒良种繁育、嫁接改良、精细修剪等技术攻关,获得技术成果10余项。其中,“花椒良种选育与关键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评为陕西林业十大科技成果;选育的无刺椒狮子头南强1号黄盖四个花椒良种,解决了花
8、椒产量低、采摘难等技术瓶颈;发布的花椒有机生产技术指南为国内首发,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参与制订了中国经济林协会团体标准红花椒有机生产技术规范,于2022年颁布实施。(四)主要工作过程L筹备启动阶段(2024年1月-8月)成立标准修订领导小组与技术工作组,明确”问题导向、技术集成、生产适用”的修订思路。召开3次内部研讨会,梳理原规程技术漏洞,确定修订重点为冻害防控、土肥水管理等丰产栽培技术。收集国内外相关标准21项(其中国标1项、行标3项、地方标准17项),分析陕西与四川、甘肃等产区的气候、品种差异。2 .调研与试验阶段(2024年4月-2025年1月)(1)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渭南、宝
9、鸡、咸阳等8个地市20个县区,调研椒园120个,访谈种植户500余人,形成陕西花椒生产技术需求调研报告,发现90%种植户缺乏冻害预防技术,75%存在盲目施肥现象。采集不同海拔(600-1200m)、土壤类型(壤土、沙壤土、黏土)的样本,测定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等指标。(2)试验验证。在韩城(海拔800m)、凤县(海拔1000m).华州区(海拔650m)建立核心试验基地,设置整地方式(4种)、栽植密度(6组)、施肥配方(8种)等对比试验,累计布设样地36个,获取生长数据(株高、地径、产量)12000余组。(3)开展冻害试验。测试不同树龄、品种的抗寒阈值,确定大红袍幼树临界致死温度为T8。口
10、10年以上的大树则可以耐受-20至-23。C的低温。3 .草案编制阶段(2025年2月-6月)技术工作组基于调研数据,完成标准框架设计,共14章68条,新增“冻害补救措施”等章节。参照GB/T1.1-2020规范文本格式,形成花椒栽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五)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及任务分工表1工作组成员及任务分工表姓名单位任务分工详情韩宇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统筹标准修订方案,负责范围、术语定义章节撰写王锐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标准科学性论证,关键技术参数校验实地调研吴晓凡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苗木准备、松土除草等实操环节内容完善李红娟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
11、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品种选择、整形修剪技术研究与撰写王卫平韩城市花椒研究所病虫害防治章节技术审核与修订刘毅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冻害防控与补救措施章节数据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整理与撰写王纲渭南市华州区林业工作站组织,整地、栽植节编写李天羯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施肥灌水、间的生产验证与优化李佩瑶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标准文本内容及数据校对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一)标准编制原则L科学性与先进性结合以花椒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如根据花椒“喜光耐旱、忌涝畏寒”的特性,规定造林地选择需满足年日照时数22000h,土壤含水率W20%。引入近年科研成果,如“稀土微肥促进果实发育”(经试
12、验验证,喷施0.2%稀土微肥可使单果重增加15%)、“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释放瓢虫控制螂虫,防效达75%)。2 .地域性与适用性并重针对陕西地形差异,在渭北旱源区强调“抗寒耐旱”,推荐鱼鳞坑整地、秸秆覆盖保墙。在秦巴山区注重“防涝调光”,规定梯田场边栽植,郁闭度控制在0.3-0.5o关中平原区突出“丰产提质”,推行宽行密植(行距4m)、机械化修剪。技术参数本土化,如冻害防控措施中“树干培土高度40-50Cn1”,是基于陕北地区10年冻土深度观测数据(年均冻土深度30CnI)确定。3 .经济性与安全性统一一是成本控制。间作绿肥(如紫花苜蓿)每亩可减少化肥投入150元,地膜覆盖可降低灌溉次数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花椒栽培技术规范 花椒 栽培技术 规范 征求意见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