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

    • 资源ID:470471       资源大小:15.3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

    1、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S学习重点(一)老子及道家思想1哲学思想: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他还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之道。2.政治主张:倡导“无为而治”,即不过度干预社会和百姓生活,让社会自然发展,百姓与世无争,以此实现天下太平。其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核心思想:“仁”,即关爱他人、有同情心,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尊重,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政治主张:推崇西周制度,强调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只有实行德政,才能使人民心悦诚服,维护

    2、社会稳定。3 .教育贡献: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三)诸子百家1.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倡导选贤任能,批判贵族奢侈生活,提倡节俭。2儒家(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反对非正义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3 .道家(战国时期):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

    3、持独立人格。4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二、学习难点(一)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1 .政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原有的政治秩序被打破,各国纷纷寻求新的治国方略和政治理念,这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土壤。2 .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逐渐兴起。经济的变革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和士阶层崛起,他们对社会变革有不同的诉求,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3 .文化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学术下移,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有思想

    4、的人才,为百家争鸣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各国统治者为了增强国力,招揽人才,鼓励学术自由,营造了宽松的文化氛围。(二)认识百家争鸣的影响1 .对当时社会: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不同学派的思想相互碰撞、交流,为各国提供了多种治国方案,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例如,法家思想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支持。2 .对后世文化: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其顺应自然、辩证思维等观念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

    5、治提供了理论武器;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平等的向往,对后世社会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百家争鸣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区分各学派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来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2.不同点:儒家强调“仁”“礼”,注重道德教化和个人修养,主张通过道德的力量来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秩序;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反对过度干预社会;墨家倡导“兼爱”“非攻”,代表了平民阶层的利益

    6、和诉求;法家强调以法治国,依靠法律和权势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君主统治。例如,儒家和墨家都讲“爱”,但儒家的“仁爰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家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道家的“无为而治”与法家的“以法治国”在治国理念上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强调顺应自然,减少干预,一个强调依靠法律严格治理。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主张“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2 .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部著作()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3 .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荀子

    7、D,韩非4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5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是()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不同学派针对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C.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6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李悝B.吴起C.商鞅D.韩非7 .下列思想家中,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8 .孔子思想中,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提供理论武器的是()A.“仁”的学说B.以德治

    8、国C.有教无类D.温故知新9 .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庄子C.荀子D.韩非10 .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材料三:“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材料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政

    9、治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有何进步意义?(3)材料三体现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4)上述三位思想家生活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2 .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D5.B6.D7.B8.B9.B10,B(二)材料分析题(1)思想家:孔子。思想核心:“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2)思想:“民贵

    10、君轻”。进步意义:体现了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3)思想主张:“兼爱”。其他思想主张:“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主张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4)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局面:百家争鸣。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等。这些思想共同构建了中华

    11、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简答题1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平民也能接受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贝U殆”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培养了大批人才。2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各国寻求新的治国方略。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兴起,社会阶级结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和士阶层崛起。文化:“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培养了大量人才,统治者鼓励学术自由,营造宽松文化氛围。影响:对当时:促进思想文化繁荣,为各国提供多种治国方案,推动社会变革。对后世: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孕育传统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传统思想哲学基础;法家思想变革精神为改革提供理论武器;墨家思想反映人民对和平、平等向往。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