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揭开原子内幕的卢瑟福.docx

    • 资源ID:470889       资源大小:17.1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揭开原子内幕的卢瑟福.docx

    1、揭开原子内幕的卢瑟福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的纳尔逊,毕业于新西兰大学和剑桥大学。1898年到加拿大任马克歧尔大学物理学教授,达9年之久,这期间他在放射性方面的研究,奉献极多。1907年,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1908年因对放射化学的研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19年任剑桥大学教授,并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31年英王授予他勋爵的桂冠。1937年10月19日逝世。在19世纪末,物理学上爆出了震惊科学界的“三大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同一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859-1940发现了电子。这些伟大发现鼓励了

    2、卢瑟福,使他决心对原子结构进行深入研究。1899年,卢瑟福用强磁场作用于镭发出的射线,他发现,射线可以被分成三个组成局部。他把偏转幅度小的带正电的局部叫a射线,把偏转幅度大的带负电的局部叫b射线,第三局部在磁场中不偏转,且穿透力很强,他称之为r射线。1903年,卢瑟福证实a射线是与元素氮质量相同的正离子流氮核,b射线那么是带负电的电子流。卢瑟福把a射线也称为a粒子,他进一步用实验证明,a射线打击到涂有硫化锌的荧光屏上,就会发出闪光。因此,他利用这一现象制成了可以观测澈粒于的闪烁镜。卢瑟福进一步对口射线的穿透力进行研究,他发现,大局部a粒子都可以穿透薄的金属箔,这些粒子在金属箔中“如入无人之境,

    3、可以大摇大摆地通过。这一现象说明,固体中原子间并不是密不可人的,排列并不紧密,内部有许多空隙,所以a粒子可以穿过金属箔而不改变方向。实验发现,也有少数a粒子穿过金属箔时,好象被什么东西挤了一下,因而行动轨迹发生了一定角度的偏转。还有个别的以粒子,好象正面打在坚硬的东西上,完全反弹回来。根据以上a粒子穿过金属箔的实验现象这个实验被称为a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设想,原子内部一定有一个带正电的坚硬的核,a粒子碰到核上就会被反弹回来,碰偏了就会改变方向,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而原子的核占据的空间很小,所以大局部a粒子还是能穿过去。他根据这一假定计算出,原子核半径约为3X1072厘米,而原子的半径为1.61

    4、0-8厘米。1911年,卢瑟福受“大宇宙与小宇宙相似的启发,把太阳系和原子结构进行类比,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象一个小太阳系,每个原子都有一个极小的核,核的直径在1072厘米左右,这个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并带有之单位个正电荷,原子核外有之个电子绕核旋转,所以一般情况下,原子显中性。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以后,进一步用各种金属做“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不同的金属对粒子的散射能力不同,散射能力越强,证明核带的正电荷越多,因而斥力也就越大。1913年,卢瑟福的学生和助手莫斯莱,在卢瑟福指导下,证明各种不同元素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正好等于它们的原子序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物理

    5、化学现象,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它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的学生、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森玻尔,综合了普郎克的量子论、爱因斯但的光子论,在卢瑟福原子模型的根底上,提出了原子的玻尔模型,这个模型比卢瑟福模型有很大改良,但它是经典力学与量子论相结合的产物,故随着科学的开展,出现了很多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所以后来被量子力学模型所取代。卢瑟福在核化学方面做出过杰出的奉献。他用a粒子散射研究原子核时,发现对于轻元素来说,往往出现反常现象。他当时认为,可能是因为轻核的核电荷少斥力小,高速a粒子有可能克服斥力,打到轻核里面去,因而出现反常。后来他就按着这个想法深入进行研究。卢瑟福首先选用最强的放射源,当时叫镭C,实际上是20

    6、4Po,对轻元素进行轰击。1919年,他在用a粒子轰击氮时,发现产生出一种新的、射程很长、质量更小的粒子,经研究证明,这种粒子是氢的原子核。卢瑟福把他发现的这种粒子命名为“质子。在这一实验中,他不仅发现了质子,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反响:14N+4He>170+1H接着他又发现,硼、氟、钠、铝、磷等元素都能发生核反响,在核反响时,一种元素可以变成另一种元素。1920年,卢瑟福又提出了中子假说,他认为原子核中,质子可能与电子紧密地结合,形成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即中子。他推测,因为中子周围不形成电场,所以当它通过气体时,应不产生离子。它不受电场作用力的影响,所以,穿透力会很强,只有当它与原

    7、子核发生正面碰撞时,才会转折。而被碰撞的核,因为得到一定的动能,可能以一定的速度射出。卢瑟福关于中子的预言,在1932年,被查德威克所证实,他用a粒子轰击较元素而得到中子:9Be+4He>12C+1n卢瑟福对放射性的研究,最终指明了原子擅变的可能性,实现了中世纪以前炼金术士的梦想。此外,卢瑟福还对天然核裂变现象做了理论上的探讨。他认为,天然放射性是根本原子的爆炸分裂造成的,在以天文数字计算的原子中,某处会突然发生爆裂,放出各种射线,而所留下来的局部就成了另外的原子。如果爆裂时射出的是一个a质点,那么这种新元素的原子量比爆裂前将减少一个氯原子的原子量。在卢瑟福时代,只知道重原子的裂变,还不知道轻原子可以聚变,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部能放出能量。卢瑟福为人正直,尽瘁科学,不阿权贵,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为人类培养了许多第一流的专家,如玻尔、莫斯莱等。池逝世以后,每年人们都在10月19日为他进行悼念活动。


    注意事项

    本文(揭开原子内幕的卢瑟福.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