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制冷空调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报批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编制依据】2020年11月19日,由国标委发202049号文下达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计划编号:20203574-Q-339,归口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概况】计划项目名称:制冷空调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计划下达时的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项目周期:24个月。2主要工作过程起草阶段:计划任务下达后的2021年3月,在冷标委秘书处的组织和协调下成立了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标准起草工作组,正式开始着手本标准的起草工作。工作组相关人员随即展开了广泛的调研分析,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对象及其应用特
2、征,形成标准草案。由于需要召开大型行业会议,受新冠疫情影响,标准项目一度中断,直至2023年疫情放开后,起草组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情况,重新梳理了项目的技术内容,并于2023年8月25日在合肥召开了第一次标准起草工作会议,针对标准草案稿具体内容提出了完善建议;2023年9月14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标准起草工作会议,针对标准化对象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技术规范框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2024年1月18日,在合肥召开了第三次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在总结前期工作基础上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主要内容,明确标准适用范围,完善电气设备安全规定及潜在危险因素,提出应对可燃性制冷剂应用的具体安全技术措施等。会后,起草组依
3、据研讨的结果对标准的关键点及反馈较普遍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确认,之后再次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正式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24年3月24日提交至冷标委秘书处。征求意见阶段:2024年3月25日,冷标委秘书在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确认后,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全体委员,并在冷标委网站上(WWW)予以公布,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随后,起草小组对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由于收到的意见较多,稿件进行了较多调整。2024年5月31日,秘书处向主管机构提请正式的征求意见,主管机构批准后,标准于2024年7月1日8月29日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启动面向全社会的征求意见,但未
4、从平台中收到反馈意见。期间,2024年7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市场监管总局书面征求了意见,也未收到后者的意见反馈。标准正式征求意见期间,秘书处共收到来自21家单位或个人的278条意见、建议和相关疑问,起草组逐一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处理(详见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2024年9月13日,在冷标委秘书处组织下,在合肥召开了第四次标准起草工作会议(送审稿定稿会),重点就收集到的反馈意见进行了现场交流和研讨,会后进一步修改形成正式送审稿,并于2024年9月22日提交至秘书处。送审阶段:2024年9月29日,秘书处召集全体委员于线上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参会委员及代表对标准的送审稿进行了全面讨论,起草组就会
5、上提出的疑问和意见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采纳和不采纳的理由(主要技术建议见审查意见汇总处理表)。最终,标准送审稿以100%的通过率通过了全体委员的投票表决,同意上报。报批阶段:审查会后,工作组按照会议审查意见对标准的送审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整理和完善,形成了最终的标准报批稿,并于2024年11月21日连同编制说明及其它相关报批材料一并报至冷标委秘书处。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本标准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丹佛斯(天
6、津)有限公司、谷轮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机通用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一冷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Te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顿汉布什(中国)工业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日立万宝空调(广州)有限公司、三菱重工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浙江三花商用制冷有限公司、广州纽
7、恩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员:马金平、王汝金、夏光辉、张译文、张文强、劳春峰、张建强、李健锋、王志梅、刘强、雷朋飞、胡祥华、周威、尚舒文、李雄亚、张秀平、戴琳、张朝晖、陈敬良、申广玉、刘志清、江富强、卢云、张会明、代文杰、别清峰、任桂平、王发忠、张振军、戴梅、匡胜严、李周洋、赵密升、刘国峰、陈焕新、姜继周、陈新强、郭扬、李娟、李陶达、柯瑶。所做的工作:马金平任起草组组长,负责建立标准的整体框架思路,组织协调和把关标准研制的全过程。王汝金、张秀平、戴琳、姜继周、陈新强、郭扬、李啊达、柯瑶负责各类技术调研、反馈
8、信息的汇总分析、标准文本的编写以及标准稿件的最终确认。夏光辉、张译文、张文强、劳春峰、张建强、李健锋、王志梅、刘强、雷朋飞、胡祥华、周威、尚舒文、李雄亚、张朝晖、陈敬良、申广玉、刘志清、江富强、卢云、张会明、代文杰、别清峰、任桂平、王发忠、张振军、戴梅、匡胜严、李周洋、赵密升、刘国峰、陈焕新、李娟负责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和市场需求,共同完成标准技术内容的分析、查证以及测试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确认和完善。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的原则,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统筹推进。
9、本标准在结构编写和内容编排等方面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安全技术指标时,综合考虑产业界产品质量水平、产品应用情况及用户的利益,寻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2主要技术差异本文件规定了制冷空调设备的通用安全要求及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等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文件按国家对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的要求进行编制,标准完成后代替GB251302010、GB251312010GB100802001及GB183612001(原标准废止)。本文件与其代替文件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
10、化如下:a)对强制性要求进行了统一归纳;b)基于制冷空调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结构上进行了重新编排调整。c)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d)增加了“通则”一章(见第4章);e)增加了“材料通用要求”(见5.1);f)更改了“金属及合金”内容(见5.2.1);g)更改了“设计与结构”内容,增加“f管路及部件的热应力,i)设备中泵、压缩机、风机等动设备由于自身振动引起的荷载,制冷剂的设计应能防止制冷剂回路内的内部腐蚀或其他化学影响”(见6.1.1);h)更改了“压力要求”内容,增加“多腔压力容器应考虑相邻腔室压力的影响,在制冷空调设备中运行的风机箱体在合理偏差内(设计静压+10%或50
11、Pa取大值)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见6.1.1);i) 增加了“制冷剂泄漏监测系统”内容(见6.8.2);j) 更改了“蒸气压缩循环制冷空调设备含2L类可燃性制冷剂的机房电气设备”安全要求内容(见6.9.1.3);k)增加了“电气设备”安全要求内容,包括防触电保护、泄漏电流(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接地装置、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磁兼容性、耐潮湿、电气元件、输入功率和电流、瞬态过电压、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非正常工作、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见6926916);1)更改了“对热表面的防护”设计要求(见6.10);m)更改
12、了“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防护”设计要求(见6.13);n)更改了“制冷剂安全截止阀”设计要求(见6.17);0)更改了“安全警报器”设计要求(见6.18);P)更改了“最大允许压力的标注”要求(见6.20.4);q)更改了“耐压试验”、“密封性试验”内容(见732和733);r)增加了“可燃制冷剂制冷空调设备配套手册要求”内容(见744);s) 更改了“制冷空调设备充注量限值的要求”的规定(见8.L1.2);t) 更改了“制冷空调设备的安装场所”及其附加规定内容(见8.142和8.1.7);u)更改了“机房”的内容(见8.2.138.2.15);V)增加了“安装、操作指导手册”的规定(见8.3和8
13、6);w)增加了对废弃制冷空调设备进行处置的相关要求(见853);X)更改了“制冷空调设备的潜在危害”(见附录A);y)增加了“使用氨作为制冷剂的蒸气压缩循环制冷空调设备的其它附加要求”(见附录B.5);z)增加了“使用A2L和B2L制冷剂的制冷空调设备性能试验室一般性要求”(见附录D)。3主要技术内容3.1标准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创造人类舒适性环境、特定人工环境、工艺流程条件及特定冷热需求的温度、湿度、流量、空气品质控制与调节的制冷系统及热泵、装置和部件。各部件及管压力要求管路及配件关闭装置保护装置限压开关装置电气设备热表面防护运动件防护火灾和爆炸防护制冷剂安全截止阀设计过程标记及文件部件
14、试发投入使用前设备试依装出过程标记和文件编制图1标准框架图3.2 完善电气设备安全规定本文件对现有制冷空调设备相关强制性标准的电气设备安全规定进行了系统性完善。对标新版IEC60335-2-40Householdandsimilarelectricalappliances一Safety一Part2-40:Particularrequirementsforelectricalheatpumps,air-conditionersanddehumidifiers,对其中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发热、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瞬态过电压、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非正
15、常工作、内部布线、元件、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等对应内容进行了梳理整合。3.3 3完善潜在危险因素本文件分析了现有强制性标准中对制冷空调设备(包括冷水机组、单元式空调机、漠化锂吸收式机组、通风机等)的安全技术要求规定,对各危险源要素进行了分类和完善,将现有强制性标准的部分条款拓展应用到对全部制冷空调设备的规定中,如增加了吸收式制冷设备燃烧设备系统非正常工作、安全保护元器件失效等规定,纳入了个别具有明显特征的产品标准条款(如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等)。3.4 增加可燃性制冷剂应用安全的规定可燃制冷剂充注量限值是确保可燃制冷剂空调设备安全
16、使用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限制空调器中可燃制冷剂充注量,以避免制冷剂泄漏可能造成的火灾危险。IEC60335-2-40:2022放宽了对于家用及类似用途的制冷空调设备制冷剂充注量的限值要求,一方面充注量限值由所有制冷系统的总充注量不超过m3调整为单系统的充注量不超过m3;另一方面,通过循环空气流、加强气密系统、通风、报警及警告等措施来提升制冷剂的最大充注量或降低最小房间面积等。按安装使用场所分类,对其中I类、11类应用(与家用及类似用途相对应)的制冷空调设备执行IEC60335-2-40:2022,吸收国际标准最新条款制冷剂充注限值的规定。制冷空调设备在I类、II类应用场景中封顶系数放大,多联机
17、等产品制冷剂充注量得以扩充。但对于特种工业用途制冷空调设备等IV类应用场景则不建议过度激进,保留现行GB/T9237-2017(来源于ISo5149:2014)的制冷剂充注量规定。此外,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设备包装要求、制冷剂安全切断阀要求及泄漏监测系统传感器位置要求、配套手册规定等均采标IEC60335-2-40:2022进行了明确。3.5 修改了制冷空调设备含2L类可燃性制冷剂的机房电气设备的规定对于使用含2L类可燃性制冷剂的机房电气设备规定采信了国际标准ASHRAE15-2022的相关规定:当使用A2L组或B2L组的可燃制冷剂时,机房应符合2区危险(分类)电气场所的规定,或应符合关于机
18、房通风和制冷剂检测的规定。这一条款的修改突出了该类机房采取通风及制冷剂检测安全措施的重要性。3. 6增加了使用A2L和B2L制冷剂的制冷空调设备性能试验室一般性安全要求规定了仅含有A2L和B2L类弱可燃制冷剂且不含A2、A3、B2、B3类可燃制冷剂的蒸气压缩循环制冷空调设备性能(制冷量或制热量、性能系数、输入功率等)试验室的一般性安全技术要求。对于被试制冷空调设备安装空间所在的试验室区域,应符合本文件第6章的设计要求;被试制冷空调设备安装空间以外的试验室区域,则对明火、远程紧急开关、管道和风道、正常照明、应急灯、燃烧设备、最大表面温度、氨系统附加要求、以及电气装置、通风和探测均单独做出了规定。
19、3.7增加了对废弃制冷空调设备进行处置的相关要求部分制冷空调设备已被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其回收处理应符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相关要求。规定报废产品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理,有利于正规回收企业的健康成长,进而引导整个报废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4解决的主要问题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文件中要求开展强制性标准清理评估,研究制定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按照强制性标准制定范围和原则,对现行强制性国家和行业标准及制修订计划开展全面清理、评估。本标准重点梳理和分析了GB25130-2010单元式空气调
20、节机安全要求、GB25131-2010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GB18361-2001澳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GB10080-2001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10080-2001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及GB/T9237-201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标准中的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总结和提炼现有各个标准中制冷空调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与判定方法等,首次建立制冷空调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价体系,涉及到通用要求(安全要求通则等)、材料(涉及各部件及管路)、设计(压力、管路和配件、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等)、制造(装配、部件试验等)、安装(安装场所及充注量)、使用维护(操作安全指导
21、警示检查等)等多个方面,为我国制冷空调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5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项目研究过程以制冷空调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对国内外压缩式、吸收式等制冷空调设备安全相关技术标准、法规等文件及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其中国外标准包括ISC)5149、ISO817、ASHRAE15、ASHRAE34IEC60335-2-40等;结合主要设备制造商(格力、美的、海尔、海信日立、大金、麦克维尔、三菱电机、奥克斯、东芝开利、乐金、丹佛斯、盾安等十余家企业)现场走访调查意见,以及约克、开利、冰轮等企业书面反馈意见,分析典型制冷空调产品的安全技术要素,明确制冷空调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关
22、键环节;基于国家检测中心和企业检测试验平台,针对标准草案稿中制冷空调设备机械与结构安全、电气安全、制冷剂应用等安全技术评价项目涉及到的关键指标参数与试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开展了验证试验工作,安全技术评价条款具有可操作性。三、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及配套推荐性标准的制定情况本文件对数项强制性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合与修改优化,精简标准对象包括:GB251302010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GB251312010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GB100802001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183612001澳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本项目与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
23、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强制性标准,以及GB/T10870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等其它技术标准相统一,没有冲突。本标准编制时参考的主要强制性及配套推荐性标准如下:令GB/T151热交换器 GB/T1047管道元件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令GB/T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T3836.8爆炸性环境第8部分:由“n”型保护的设备令GB3836.1420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令GB4343.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
24、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令GB/T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QGB/T4706.1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3部分:制冷器具、冰淇淋机和制冰机的特殊要求 GB/T4706.17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7部分: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GB/T4706.32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2部分: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T4706.10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2部分:带嵌装或远置式制冷单元或电动机-压缩机的商用制冷器具和制冰机的特殊要求令GB/T4942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令GB/T5013.4额定
25、电压450/75O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令GB/T5023.3额定电压450/75O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Q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令GB/T7778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令GB/T9237201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14536.7电自动控制器第7部分:压力敏感电自动控制器的特殊要求,包括机械要求令GB/T15706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令GB/T16273.1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6754机械安全急停功能设计原则令GB/T16855.1
26、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令GB/T16895.1低压电气装置第1部分:基本原则、一般特性评估和定义 GB/T16895.6低压电气装置第5-52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布线系统令GB/T16935.1低压供电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令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第1部分: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W16A)令GB/T17791空调与制冷设备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令GB/T445562024制冷系统及热泵部件和接头的密封性评定令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QJB/T7249制
27、冷与空调设备术语令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47013.3202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令TSG07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令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令ASHRAE15-2022制冷系统安全标准(SafetyStandardfOrrefrigerationSyStemS)四、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比对分析国际上没有系统性针对制冷空调设备而制定的安全技术规范,关联度较高的国际标准为ISO5149:2014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Refrigeratingsystemsandhea
28、tpumps一Safetyand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和IEC60335-2-40:202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HOUSehOIdandsimilarelectricalappliances-SafetyPart2-40:Particularrequirementsforelectricalheatpumps,air-conditionersanddehumidifiers)。ISO5149:2014的四个部分围绕着“制冷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安全及环境要求阐述,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沿用了ISO5149按全生命周期进行表述的框架
29、思路,但技术内容则是围绕着“设备”展开(并照顾了多部标准整合的需求),既充分考虑了我国行业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确保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的一致性。IEC60335-2-40:2022只针对家用及类似用途制冷空调设备(主要指房间空调器和除湿机)提出了安全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中有关制冷剂充注限值、可燃性制冷剂传感器等相关内容被本文件采纳或直接引用,但该标准在适用范围、体系及条款完善度方面具有极大局限性。本次强标整合精简后,冷标委所辖专业领域仅剩本标准一个强标。未来也不再就专门的产品或产品门类单独制定强制性安全标准,相关的安全要求,适合强制的均纳入本标准,不适合强制的,暂时保留在原标准中(强转推),
30、后续将陆续整合到各自的产品标准中去。本标准非采标项目,标准制定完成后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六、对强制性国家标准自发布日期至实施日期之间的过渡期的建议及理由建议过渡期为12个月。理由如下:1)给制冷空调设备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充分的时间来适应本文件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2)给消费者充分的时间来了解本文件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以便在购买制冷空调设备时能够选择符合新标准的产品。3)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和准备,以确保新的安全技术规范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4)在过渡期内,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推广等方式,促进行业各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本
31、文件,从而为实施提供更好的准备和支持。七、与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关的政策措施本文件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予以实施监督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第八条。对违反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理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其他涉及制冷空调行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八、是否需要对外通报的建议及理由本标准非采标项目,相关技术内容与ISo5149、IEC60335等国际
32、标准存在协调一致问题,且部分相关产品对世界贸易组织(WTo)其他成员的贸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按规定进行了对外通报。九、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本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精简整合项目,整合情况如下一一整合前:共5个强制性国家标准,GB9237-200KGB25130-2010GB25131-2010GB10080-200KGB18361-2001o整合后:国标GB25130-2010、GB25131-2010GB10080-2001GB18361-2001废止;GB9237修订后转推(强标计划直接转推标计划);在原所有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一个全新的强制性标准,即本标准项目。截止目前,GB923
33、7-2001已经完成修订并发布为GB/T9237-2017。十、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本文件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十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过程或者服务目录本文件涉及各类制冷空调设备,见3.1的适用范围。十二、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1关于项目延期2022年9月9日,由于新冠疫情爆发,无法正常召集行业会议进行有效的研讨,冷标委通过“冷标委秘字202226号”向主管机构申请了项目延期。其次,也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a) 整合难度大于预期。由于涉及7个不同标准的整合,在整合思路和标准框架的构建上起草组一开始就存在很大争议,较难达成共识,进而延缓了标准的制定进度;b) 需要更广泛的调研支撑和更多次的行业
34、研讨。对安全技术的争论不难达成一致,但对具体哪些内容适于纳入标准存在较大分歧,需更多的倾听社会的意见,故需更广泛的调研和更深入的研讨予以确定;c) IEC安全标准IEC60335-2-40当时正在转化中,本标准需与其中涉及可燃有毒制冷剂的部分协调一致,故需要等待GB/T4706.32的最终换版结果。(GB/T4706.32最终于2024年7月发布。)2关于不再替代JB9063-1999的说明计划任务下达时,修订标准是5个,含JB9063-1999(后已转推)。由于国标与行标不存在替代关系,故本标准项目不再考虑替代JB/T9063-1999,标准的封面及前言中也未体现JB/T9063-1999。标准起草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