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哲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

    • 资源ID:495674       资源大小:34.4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哲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

    1、哲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哲学基础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7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及省教育工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份文件要求,结合本院具体实际,目前,我院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有经济与政治基础、哲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教育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五年制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哲学基础是一门马克思主义

    2、理论课,属于公共基础必修课,在五年专二年级开设。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根据五年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特色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3、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为幼教专业理论的学习奠定方法论基础。二、课程目

    3、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重要范畴,把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能力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1、课程内容安排表序号学习任务模块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安排参考学时

    4、理论实践1总论哲学及其基本功能1.l什么是哲学1.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1.3哲学的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观看视频,帮助理解哲学原理山村教师修校舍致残,妻子背其教书17年宠物狗引发争吵,老人刀捅夫妻杭州酒后驾车撞死人的魏志刚之父魏民轩道歉温州动车相撞事故郭美美事件122辨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3.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3.2意识的本质与功能3.3世界的统一性实践与世界4.1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L生活观察: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表现2.课堂讨论和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分清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

    5、义?1024.2实践的结构和形式校运会4.3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3 .视频:宇宙之起源4 .视频:人类灾害一环境污染_3唯物辩证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5.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5. 2世界的普遍联系6. 3世界的无限发展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我家姓氏的渊源因世界联系发展的基至规律和基本环节6.1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7. 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课堂讨论1.小论文: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哲理小故事-生活中的辩证法3 .成长中的“我”一一寻找成长足迹4 .感恩家书5 .我家姓氏的渊源(探讨良好的家风家规)1024认识论(七)认识的本质与过程7.1认识的本质与基础7.2认识的

    6、结构与机制7.3认识的过程与方法(八)真理与价值8.1真理的特性与标准8.2价值的特征与评价8.3人类活动的两个原则有关传统文化社会实践:1 .母亲节感恩教育活动2 .幸福观调查3 .参与校团委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青年志愿者活动。1625唯物史观(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9.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9.2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9.3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L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2 .“低碳经济”一一科学发展观主题讨论会3 .有关改革开放社会调查:农村改革、社会主义162(十)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1. .1社会的经济结构10. 2社会的政治结构11. 3社会的文化结构10

    7、 4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十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与历史主体ILI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IL2社会发展的动力11.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十二)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11. 2社会发展的动力12.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12.1 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道路13.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14. 3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新农村建设;城市改革;企业改革(国有、股份制、民营企业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知海西、爱海西、我为海西做贡献”主题活动等。4.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合计726482、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哲学及其基本功能项目内容:1 .哲学2 .哲学基本问题3 .唯物主义4 .

    8、唯心主义5 .哲学与具体科学6 .哲学的功用项目要求:识记:1.哲学2.世界观3.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5.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L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意义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历史地位和局限性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各自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7.哲学的功用8.哲学与社会变革,哲学是关于社会的学问应用:剖析哲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项目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项目内容:1

    9、马克思主义哲学立2 .现代西方哲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项目要求:识记:L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表述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理解: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3 .人本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4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项目三:物质和意识项目内容:1 .物质观2 .运动观3 .时空观4 .意识的产生5 .意识的本质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项目要求:识记:1.物质的定义、惟一特性及其形态2.运动与静止的含义7 .时间与空间的含义4.意识的起源、本质与作用8 解: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

    10、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2.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5.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6.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类意识发展的三个有决定意义的环节7.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应用:1.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重大意义2.评析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反映”的错误观点3.说明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项目四:实践与世界项目内容:1、实践2、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项目要求识记:1.实践及其三种基本形式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结构3.自在世界、自为世界的区别与联系理解:1.实践的基本特征2.主体和主观的区

    11、别和联系3.客体和客观和区别和联系4.自在世界、自为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运用;如何践行“低碳生活”。项目五: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项目内容: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2 .联系3 .发展项目要求:识记: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条件、系统、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旧事物、规律理解: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现实意义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5.发展的实质6.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性的5.规律的特点4 用:1.具体分析实际工作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 .运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分

    12、析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项目六: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项目内容:1.矛盾3 .量变和质变4 .肯定和否定5 .原因和结果6 .必然性和偶然性7 .可能性和可能性8 .内容和形式8.现象和本质项目要求:识记:1.矛盾的含义与特性2.内因和外因的含义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质、量、度的含义5.肯定与否定的含义6.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这几对范畴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5.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

    13、系6.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因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因果联系的特点8.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9.现实性和现存事物的区别和联系10.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假象与本质的关系应用:1.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阐明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辩证关系。2 .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3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阐明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把远大目标和扎实工作相结合。4 .辩证的否定观的现实意义。5 .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6 .用科学材料或生活事例说明抓住“机遇”的重要意义。7 .在实

    14、际工作中如何争取将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8 .分析形式虚无主义的错误。9 .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结合实际说明把握本质的重要意义。项目七:认识的本质与过程项目内容:1.认识的本质与基础10 认识的结构与机制11 认识的过程与方法项目要求识记:1.认识的含义2.认识中的理性能力与非理性能力3.认识主体4.认识客体5.认识中介6.主体和主观的区别和联系、客体和客观的区别和联系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8.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理解:1.认识的本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认识中的理性能力与非理性能力的不同作用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5.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

    15、跃的条件6.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应用: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及危害。项目八:真理与价值项目内容:1 .真理的特性与标准2 .价值的特征与评价3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项目要求识记:真理、谬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价值原则的特点、真理原则的特点。理解:1.真理和谬误的关系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联结和相互渗透3.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根本原因4.价值的客观性、主体性5.价值创造与价值评价的关系应用:1.论述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意义。2 .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科学态度。项目九:社会历史观及其

    16、基本问题项目内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 .社会意识构成4 .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5 .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项目要求:识记: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应用:1.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观点,说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观点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

    17、重要性。项目十: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项目内容:1 .社会的经济结构2 .社会的政治结构3 .社会的文化结构4 .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项目要求:识记: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科学技术、生产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社会政治结构、国家、国体与政体、社会文化结构、文化、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和联系、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理解: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阶级与阶层的联系与区别5.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6.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

    18、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7.道德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8.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的本质区别9.艺术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0.宗教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运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项目十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与历史主体项目内容: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 .社会基本矛盾4 .人民群众及其作用5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6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项目要求:识记: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理解:L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2.经济

    19、基础与生产方式的关系3.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要表现7.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应用:L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状况规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6 .说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发展规律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7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项目十二: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项目内容:1 .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道路2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3 .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项目要求:识记:社会进步、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个人的社会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必然、自由、必然王国、自由王国、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理

    20、解:L社会进步的尺度历史必然性2.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4 .如何看待精神贡献4.自由与必然的联系5.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运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性四、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组织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片、影音、视频等媒体教学手段,减少教师课堂单向度的讲授,增加审美分量与审美力度,发挥美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增添课堂讨论内容,将多媒体与虚拟社会环境引入教学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见习实习基地的重要作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丰富感

    21、性经验,体会创业的艰难。(2)教学方法本课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主要采用如下方法:讲授法一一以教师运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有系统地讲解哲学范畴及哲学原理;讨论法一一组织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和课程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表个人想法,展开以双人、小组或宿舍、班级等为单位的交流互动形式;辩论法一一教师精心设计辩题,指导学生对针锋相对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辩论;社会实践一一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见习实习基地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广度、深度与信度;自学法一一以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学习教材内容,理解教材内容的

    22、方式;案例分析法一一向学生展现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剖析,从而理解案例所蕴涵的哲学道理。2、教材资料本课程使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材哲学基础;本册主编王霁、尤建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07年2月第5次印刷。本课程提供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及中国古典哲学文献共计33篇,参考网站10个,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课程网站资源丰富,有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设计、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考试考核试卷、参考文献等丰富的资料,为有序的课堂理论教学和

    23、必要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条件。3、教学评价:评价目的通过学习评价,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和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控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手段。评价原则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识记和理解程度,更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途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考核、学生互评、社会评价和学生自我考核进行,具体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模拟测试和实践活动等。评价标准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4、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1)校内教学资源学院党政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十分重视,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形势与政策课均安排

    24、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这为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大事提供了便利,同时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校内实训,如课前5分钟“新闻你、我、他”播报、“哲理故事”讲演、“感恩家书”诵读、“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介绍等活动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同时图书馆、网管中心、黑板报、阅报栏等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很好的校内实践基地。主讲教师经常深入教室与学生宿舍,参与主题班会与团会,与学生共度一些节庆,全方位、多层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校外实习基地本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厅级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资源,其他系建立的22个教学实践基地也可以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五、说明本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对大专学生的要求,并根据大专学生,尤其是师范生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发展规律而制定的,做到既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又体现现实针对性与生动趣味性。适用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双语专业、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心理咨询专业、艺术教育专业及非师类各专业的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


    注意事项

    本文(《哲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