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
《《哲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基础》课程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哲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哲学基础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7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及省教育工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份文件要求,结合本院具体实际,目前,我院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有经济与政治基础、哲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教育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五年制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哲学基础是一门马克思主义
2、理论课,属于公共基础必修课,在五年专二年级开设。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根据五年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特色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3、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为幼教专业理论的学习奠定方法论基础。二、课程目
3、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重要范畴,把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能力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1、课程内容安排表序号学习任务模块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安排参考学时
4、理论实践1总论哲学及其基本功能1.l什么是哲学1.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划分1.3哲学的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观看视频,帮助理解哲学原理山村教师修校舍致残,妻子背其教书17年宠物狗引发争吵,老人刀捅夫妻杭州酒后驾车撞死人的魏志刚之父魏民轩道歉温州动车相撞事故郭美美事件122辨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3.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3.2意识的本质与功能3.3世界的统一性实践与世界4.1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L生活观察: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表现2.课堂讨论和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分清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
5、义?1024.2实践的结构和形式校运会4.3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3 .视频:宇宙之起源4 .视频:人类灾害一环境污染_3唯物辩证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5.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5. 2世界的普遍联系6. 3世界的无限发展课堂讨论社会实践:我家姓氏的渊源因世界联系发展的基至规律和基本环节6.1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7. 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课堂讨论1.小论文: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哲理小故事-生活中的辩证法3 .成长中的“我”一一寻找成长足迹4 .感恩家书5 .我家姓氏的渊源(探讨良好的家风家规)1024认识论(七)认识的本质与过程7.1认识的本质与基础7.2认识的
6、结构与机制7.3认识的过程与方法(八)真理与价值8.1真理的特性与标准8.2价值的特征与评价8.3人类活动的两个原则有关传统文化社会实践:1 .母亲节感恩教育活动2 .幸福观调查3 .参与校团委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青年志愿者活动。1625唯物史观(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9.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9.2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9.3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L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2 .“低碳经济”一一科学发展观主题讨论会3 .有关改革开放社会调查:农村改革、社会主义162(十)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1. .1社会的经济结构10. 2社会的政治结构11. 3社会的文化结构10
7、 4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十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与历史主体ILI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IL2社会发展的动力11.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十二)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11. 2社会发展的动力12.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12.1 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道路13.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14. 3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新农村建设;城市改革;企业改革(国有、股份制、民营企业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知海西、爱海西、我为海西做贡献”主题活动等。4.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合计726482、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哲学及其基本功能项目内容:1 .哲学2 .哲学基本问题3 .唯物主义4 .
8、唯心主义5 .哲学与具体科学6 .哲学的功用项目要求:识记:1.哲学2.世界观3.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5.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L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意义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历史地位和局限性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各自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7.哲学的功用8.哲学与社会变革,哲学是关于社会的学问应用:剖析哲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项目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项目内容:1
9、马克思主义哲学立2 .现代西方哲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项目要求:识记:L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表述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理解: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3 .人本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4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项目三:物质和意识项目内容:1 .物质观2 .运动观3 .时空观4 .意识的产生5 .意识的本质6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项目要求:识记:1.物质的定义、惟一特性及其形态2.运动与静止的含义7 .时间与空间的含义4.意识的起源、本质与作用8 解: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
10、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2.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5.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6.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类意识发展的三个有决定意义的环节7.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应用:1.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重大意义2.评析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反映”的错误观点3.说明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项目四:实践与世界项目内容:1、实践2、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项目要求识记:1.实践及其三种基本形式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结构3.自在世界、自为世界的区别与联系理解:1.实践的基本特征2.主体和主观的区
11、别和联系3.客体和客观和区别和联系4.自在世界、自为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运用;如何践行“低碳生活”。项目五: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项目内容: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2 .联系3 .发展项目要求:识记: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条件、系统、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旧事物、规律理解: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现实意义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5.发展的实质6.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性的5.规律的特点4 用:1.具体分析实际工作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 .运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分
12、析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项目六: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环节项目内容:1.矛盾3 .量变和质变4 .肯定和否定5 .原因和结果6 .必然性和偶然性7 .可能性和可能性8 .内容和形式8.现象和本质项目要求:识记:1.矛盾的含义与特性2.内因和外因的含义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质、量、度的含义5.肯定与否定的含义6.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这几对范畴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4.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5.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基础 哲学 基础 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