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07.080CCSA4511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XXXX-XXXX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第2部分:盐沼湿地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arbonstoragesurveyandassessmentofmarineecosystem-Part2:Saltmarsh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37TXXXX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的第2部分。DB37/T卜0以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
2、1部分:海草床; 第2部分:盐沼湿地;第3部分:海藻场。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山东省高度重视海洋碳汇工作,将其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自2021年始,为全面推动海洋碳汇产业发展,我省率先实施了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试点和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建设,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工作基础,总结出一套调查内容更全面、评估方法更准确的技术方案,统一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方法已成为海洋碳汇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DB37TXXXX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是规范我省海洋生态系统碳储
3、量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基础性标准,为全面摸清我省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开展碳汇交易工作奠定基础,进而更好地发展蓝碳经济,助力我省海洋强省建设。DB37TXXXX旨在规范山东省分布的不同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要求与评估方法,根据我省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主要类型中调查范围边界、调查内容、调查指标等关键性差异,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海草床。目的在于规范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储量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位等要求与评估方法。 第2部分:盐沼湿地。目的在于规范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位等要求与评估方法。第3部分:海藻场。目的在于规范海藻场生态系统碳储量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位等要
4、求与评估方法。海洋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第2部分:盐沼湿地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范围边界、调查方法、调查站位、评估方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683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GB/T27648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GB/T42639潮间带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
5、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a,盐沼湿地saltmarsh土壤盐渍化并长有盐生植物且植被盖度大于或等于30%的淤泥质潮滩。来源:GB/T159192010,5.55,有修改a9碳储量carbonstock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碳库内所包含有机碳的绝对数量。来源:HY/T04572024,3.34范围和边界4范围4.1.1 范围应为调查区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边界之内。4.1.2 应根据地图、海图、地形图、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以及文献、历史调查资料、实地勘察确定盐沼湿地范围边界。49边界4.2.1 应精确绘制调查边界并标明拐点经纬度,具体按照GB/T16831相关规定执行。4.2.2 边界一旦确定,不应
6、随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详细记录原边界、改变原因等改变事项,并重新绘制边界。5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盐沼植被、枯落物和沉积物(见附录A),调查指标应符合表1。调查记录表见表A.1。表1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指标调查内容调查指标调查方法评估方法盐沼植被植被:分布、面积;群落特征:种类、密度、盖度、株高6.19.3.1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有机碳含量枯落物枯落物生物量、有机碳含量6.29.3.2沉积物沉积物容重、有机碳含量6.39.3.36调查方法盐沼植被6.1.1分布与面积通过遥感识别与现场核查相结合方法,确定盐沼植被分布与面积,具体按照GB/T42639相关规定执行。6.1.2种类实地调查
7、并记录样方中的植被种类。6.1.3盖度对样方内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进行估算,记录盖度,具体按照GB/T27648执行。6.1.4密度将每个样方内生长的所有植株按物种进行清点,分别记录植株数量,密度计算方法按照GB/T27648执行。6.1.5株高每个样方中相同植株随机选择3株以上,测量从地面到植物茎叶最高处的垂直高度离并求出其平均值(cm)O6.1.6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测定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具体方法如下:a)植物地上生物量采用直接收割法或异速生长方程计算,直接收割法获取样方内地面以上活体部分;b)在植物地上生物量采集样方内使用根钻或挖掘方式获取地下生物量
8、样品;c)在样品量大、路程远或烘箱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在野外称量样品鲜重,取出混合均匀、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带回实验室;d)样品杀青后60C烘干至恒重,计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干重,gm2)O6.1.7有机碳含量植物样品有机碳分析按照GB/T12763.8执行。67枯落物6.2.1枯落物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具体收集方法如下:a)收集植物样方中的立枯物和地表凋落物,收集后合装一起并标记为枯落物样品;b)将样品置于烘箱60。C烘干至恒重,记录枯落物生物量(gm2)o6.2.2有机碳含量枯落物样品有机碳分析按照GB/T12763.8执行。63沉积物6. 3.1沉积物样品采集沉积物样品采集方法如下:a)
9、沉积物样品采集应与盐沼植物样品采集同期进行;b)采样深度一般为100cm,对于沉积物厚度小于100cm的按照实际深度采样;c)用带推土器的原状取土钻或动力柱状采样器或挖剖面方法采集沉积物样品;d)达到采样深度后,记录采样管达到的深度(/1)以及采样管内沉积物高度(办),计算压缩系数a,压缩系数小于0.60时需应重新采集样品;e)采样管取出后应立即封堵底部,锯除采样管上部空余部分后密封,标识管顶和管底;f)若样品未能及时处理,应在-20C条件下保存。6.3.2有机碳含量沉积物样品有机碳分析按照GB/T12763.8执行。7调查站位7调查分区调查分区应综合考虑调查区域盐沼植被分布、水环境、底质和土
10、壤性质、现有/潜在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特征和距海距离等多因素。分区原则应与调查指标一致。分区的大小和数量宜考虑精确度、所需时间和可利用资源三者的平衡,具体如下:a)将存在异质性的调查区域划分为多个生态同质(如植被类型、盖度和地貌学相似)的小区;b)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整个分区应涵盖低、中、高潮滩,包含草本和灌木等植物群落;c)沿岸线方向分区,若存在潮沟,宜将潮沟作为分界线。79站位布设7.2.1布设原则基于每个调查分区,布设代表性样线和站位,综合考虑植被、潮滩高程和开发活动等因素,具体如下:a)样线应在空间上涵盖整个调查区域,能够反映调查区域盐沼植被和地貌环境的全貌;b)样线由陆到海方向应需涵盖高
11、中、低潮滩和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总体布设原则应与图1相符合。标引序号说明:1潮上带;2高潮滩;3中潮滩;4低潮滩;5潮下带;6平均大潮高潮位;7平均小潮高潮位;8平均潮位;9平均小潮低潮位;10平均大潮低潮位。注:此图所示为盐沼湿地沿陆海梯度植被分布及站位布设图。a样线由陆到海方向应需涵盖高、中、低潮滩和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b沿样线方向选择代表性站位。图1站位布设图7.2.2布设数量样线和站位数量布设应根据盐沼分区面积确定,具体布设数量要求见表2。表2盐沼湿地调查站位数量布设要求分区面积(三)hm2样线数站位数SW50三1三350S100三226100500三5川573样方布设7.3.1
12、植物样方每个站位应布设1个IOmXlOm的样方采集区,四周应有IOm以上缓冲区,缓冲区植被组成应与样方采集区内一致。对于以草本为优势种的调查区,每个站位设置5个ImXIm的样方;对于以桎柳等灌木为优势种的调查区,每个站位设置5个不小于2mX2rn的样方。样方应布设于样方采集区的四角和中心,植被类型不均匀时应调查全部样方采集区,植被分布均匀时,调查样方数量不应少于3个。7.3.2枯落物样方枯落物样方与植物样方一致。7.3.3沉积物样方在每个植物样方中设置沉积物样方,样方数量与植物样方数量一致。8调查时间及频率R调查时间在地上生物量最大期间进行,宜在8月至U9月进行。R9调查频率每年开展1次。9评
13、估9.1 样品制备9.1.1 植物、枯落物样品制备烘干后的样品粉碎,过60目标准筛,置于密封袋中密封,放入干燥器中待测。9.1.2 沉积物样品制备沉积物样品制备步骤如下:a)沉积物样品按0Cm10cm、10Cm20cm、20Cm30cm30Cm40cm、40Cm50cm和50ClIr100Cm的深度进行分层;b)分层后,用环刀法在每层沉积物样品中采样,用于测定沉积物容重,用游标卡尺记录样品实际厚度(三),置于干燥箱60中烘干至恒重,记录干重(小Q,计算沉积物容重;c)剩余的分层样品,用于测定有机碳含量;d)将有机碳样品置于自然环境中风干或冻干;e)将干样品研磨,过60目标准筛,置于密封袋中,放
14、入干燥器中待测。Q9样品分析样品有机碳分析按照GB/T12763.8中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为干样的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9q计算9.3.1 植物碳储量计算植物碳储量按公式(1)计算:CP=Ca+Cb(I)式中:Cp植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a植物地上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b植物地下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O其中,植物地上碳储量按公式(2)计算:Ca=li3pcXa,iXSJ(SPiX1。)式中:GPCa第,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地上生物量有机碳质量分数,;mpa,i第,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地上生物量干重,单位为克(g);S第,个盐沼湿地小区的面积,单位为公
15、顷(tin?);Spj第i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O植物地下生物量碳储量按公式(3)计算:Cb=d=pcbX-pb,iXSJ(SPIX100)(3)式中:PCb第,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地下生物量有机碳质量分数,;mpb,i第2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地下生物量干重,单位为克(g);Si第i个盐沼湿地小区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i?);Sp,i第,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o9.3.2 枯落物碳储量计算植物枯落物碳储量按公式(4)计算:Cl=ILpciXmpi,iXSj(SPi100)(4)式中:Ci植物枯落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pd第,个
16、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枯落物有机碳质量分数,;mpl,i第i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枯落物生物量干重,单位为克(g);Si第2个盐沼湿地小区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m2);Sp,i第,个盐沼湿地小区植物样方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o9.3.3 沉积物碳储量9.3.4 3.3.1沉积物干容重容重由完全干燥的样品质量和原始体积来确定,按公式(5)计算:=md(11r2h)(5)式中:y沉积物干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md沉积物干重,单位为克(g);r沉积物采样半径,单位为厘米(cm);h沉积物样品厚度,单位为厘米(cm)o9.3.5 .2沉积物碳储量沉积物碳储量按公式(6)和公式(7)计算
17、CS=EIUCSSXSiXlOO(6)CStl=y=3Csor,jXyjXHj(7)式中:Cs沉积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st4第,个盐沼湿地小区100Cm采样深度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单位为克每平方厘米(gcm2);S第,个盐沼湿地小区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m2);cs0r,j第/层沉积物有机碳质量分数,;月第7层沉积物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D;Hi第/层沉积物厚度,单位为厘米(cm)o9.3.4总碳储量盐沼湿地碳储量由植物碳储量、枯落物碳储量和沉积物碳储量组成,按如下公式(8)计算:CSTn=Cp+Q+Cs式中:Csm盐沼湿地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p植物碳
18、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l植物枯落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Cs沉积物碳储量,单位为兆克碳(MgC)O9.4记录碳储量统计记录见表A.5o10质量控制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相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11报告编制调查评估报告应内容全面、结论明确,同时报告文字简洁、准确,监测数据及图件等可编入附录。报告涵盖的内容及具体编制格式(包括章节条目)见附录B。附录A(资料性)盐沼湿地碳储量调查与评估记录表盐沼湿地碳储量调查与评估通用记录格式见表A.1表A.5表A.1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现场调查记录表地点/时间站位编号分布面积hm2经纬度样方面积m2情况描述植被类型采样人/记录人植物样品
19、采集样方编号物种名称株数高度m密度株/W盖度地上生物量总鲜重(gm2)地下生物量总鲜重(gm2)总枯落物鲜重(gm2)沉积物样品采样样方编号是否分层(是1,否0)是否取容重(是1,否0)表A.2沉积物容重数据记录表地点/时间站位编号分布面积hm2经纬度样方面积m2淹水深度植被类型采样人/记录人样方编号序号分层cm环刀法动力采样柱环刀重g环刀+湿土重g环刀+干土重g样品鲜重g样品干重g样品采集容器底面半径cm2样品厚度cm干容重gcm310-10210-20320-30430-4054050650-10070-100表A.3沉积物碳储量分析记录表地点/时间站位编号样方面积m2分析仪器分区面积m2
20、采样人/记录人样方编号分层Cm有机碳含量%沉积物厚度cm层含碳量gcm20-1010-2020-3030-40405050-1000-100表A.4植物碳储量分析记录表地点/时间站位编号物种记录人样方编号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枯落物样品总干重g包样重量mg有机碳含量g/kg样品总干重g包样重量mg有机碳含量g/kg样品总干重g包样重量mg有机碳含量g/kg表A.5盐沼湿地碳储量评估记录表样方编号碳储量类型盐沼面积hm2碳储量MgC植物地上碳储量植物地下碳储量植物枯落物碳储量沉积物碳储量植物地上碳储量植物地下碳储量植物枯落物碳储量沉积物碳储量植物地上碳储量植物地下碳储量植物枯落物碳储量沉积物碳储量附录
21、B(资料性)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报告大纲按照图B.1编制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报告。根据项目特点,可对有关章节做适当增减。1刖百2调查情况2.1 区域情况2.2 调查分区2.3 调查内容2.4 调查方法2.5 样方布设2.6 调查过程2.7 湿地生态系统调查结果3.1 盐沼植被特征3.2 生物量3.3 枯落物3.4 沉积物4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4.1 植物碳储量4.2 枯落物碳储量4.3 沉积物碳储量4.4 总碳储量4.5 与建议5.1 结论5.2 建议附件: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监测数据汇总表图B.1盐沼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参考文献1 GB/T159192010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2 HY/T0802005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3 HY/T04572024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规程海草床4 T/CA0E20.4-2020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4部分:盐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