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

    • 资源ID:501056       资源大小:170.23KB        全文页数:1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

    1、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4年5月、/1刖S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勘察设计行业创新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和绿色建筑配套能力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勘设(202331号)的要求,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会同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等单位在总结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和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规范标准的更新和行业管理需求,充分考虑山

    2、地城市特点,分析研究了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内容、编制深度和表达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形成本技术规定,作为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水系统分会负责具体内容解释。主编单位: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参编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汇中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

    3、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祝飞周倩倩盛国荣龚安军何丹冯暑邓瑛鹏马念贾建青冉飞徐振龙毕生兰马蜀朱贞臻袁江贺茂卿谭金强敖良根陈爽冯杰李进丰易海涛肖龙张为周炯张锐瞿露姜宗海檀立朝吴欢刘锋刚田沁禾李晓渝付豪皮家悦黄成胡斌田洋张国军周莉吴琴刘宏伟韩颖柳电玉黄文钟段婵娟廖可郑晓宇冉浩吴峰李莹莹杨梅刘恋秋程世彪王镇炼王炜杨韵向翌杨真东郎坤铭赵欢翁文江罗颖陈俊宇肖哈黄清林曹晓艳刘倬主要审查人:张智罗昭辉韩乔刘智刚谭洪强目录1总则1

    4、2室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2.1 设计说明书22.1.1 概述22.1.2 总体设计52.1.3 方案论证82.1.4 工艺设计112.1.5 建筑设计172.1.6 结构设计172.1.7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182.1.8 供电设计182.1.9 仪表及自控设计192.1.10 消防192.1.11 环境保护192.1.12 节能192.1.13 其他192.1.14 主要工程数量、材料及设备表202.1.15 投资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2.1.16 附件202.2 设计图纸202.2.1 总体布置图202.2.2 排水管渠和再生回用水管道工艺202.2.3 雨水调蓄设施工艺2

    5、12.2.4 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包括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工艺212.2.5 水环境治理工艺222.2.6 建筑设计232.2.7 其他243室外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53.1 设计说明书253.1.1 概述253.1.2 区域概况和建设条件263.1.3 总体设计283.1.4 方案论证303.1.5 工艺设计323.1.6 建筑设计493.1.7 结构设计503.1.8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543.1.9 电气设计543.1.10 仪表及自控设计553.1.11 机械设计(必要时)563.1.12 总工程数量表、设备及主要材料表563.1.13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563.1.

    6、14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573.1.15 消防573.1.16 节能573.1.17 其他573.1.18 新技术应用及拟开展的专题技术研究(必要时)583.1.19 设计概算简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83.1.20 存在问题和建议583.1.21 附件583.2 设计图纸583.2.1 总体布置图583.2.2 排水管渠和再生回用水管道工艺593.2.3 雨水调蓄设施工艺603.2.4 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包括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工艺613.2.5 水环境治理工艺623.2.6 海绵城市设计633.2.7 建筑设计643.2.8 结构设计643.2.9 基坑与边坡工程设计653.2.10

    7、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653.2.11 电气设计663.2.12 仪表及自控设计663.2.13 机械设计663.3 信息模型663.3.1 基本规定663.3.2 交付要求674室外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704.1 设计施工总说明704.1.1 工程概况704.1.2 设计依据704.1.3 对初步设计的优化和变更704.1.4 规范、强制性标准符合情况704.1.5 工艺设计714.1.6 建筑设计804.1.7 结构设计844.1.8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864.1.9 电气设计914.1.10 仪表及自控设计924.1.11 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934.1.12 施工安装

    8、注意事项和验收要求934.1.13 运行管理要求和注意事项934.2 设计图纸934.2.1 工艺设计944.2.2 建筑设计1004.2.3 结构设计1044.2.4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1094.2.5 电气设计Ill4.2.6 仪表及自控设计1114.2.7 机械设计1124.3 信息模型1124.3.1 基本规定1124.3.2 交付要求1131总则1.1 为规范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促进设计成果质量提高,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推动源头减排、节能降碳和资源循环,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

    9、的室外排水专项工程和附属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厂、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排水管渠系统工程(雨污水管渠、再生回用水管道、泵站、雨水调蓄设施)和水环境治理工程(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活水补水、水质监测)等。1.3 本规定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其他设计和研究阶段技术文件的编制可参照执行。1.4 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除应满足本规定外,还应满足国家关于设计文件编制的相关要求。设计文件的章节顺序、编排方式可参照本规定;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本规定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或按需增加必要的内容;附属排水工程和小型排水工程可适当简化。【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提出要

    10、求,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执行,不在本规定之列。项目涉及的内容,设计文件中应完整表达、深度满足,项目不涉及的内容设计文件中不必提及。设计文件编排的逻辑、顺序由设计人自行确定,本规定不做要求。】1.5 除排水工艺专业以外的其他建筑、结构、电气、仪表及自控、建筑给水排水、暖通、景观、经济等专业和海绵城市、节能绿建、装配式、信息模型、边坡基坑、涉河、涉轨、危大工程等专项,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满足国家和重庆市对设计文件编制的相关要求。2室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1 设计说明书2.1.1 概述1项目概况(1)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区位、工程地点、项目服务范围、项目前期研究情况

    11、2)简述项目分期建设情况及各期服务年限、建设规模、主要工程内容、主要经济指标和项目投资。【分期建设的项目说明各分期对应的年限,说明各分期的规模和主要工程内容。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排水管渠或再生回用水管道走廊布置;主要的管材、规格、数量、主要敷设方式;泵站的位置、占地面积、近远期规模、结构型式;雨水调蓄目的、调蓄设施的数量、设置位置、有效容积、调蓄类型、水池结构型式;处理厂(包括污水处理厂、再生回用水厂和水质净化厂)近远期设计规模、排放标准、主要处理工艺、是否为地下式、尾水排放方式和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水环境治理项目主要的点源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内源污染治理措施、水体水质保障措施、基流保障措施、水

    12、动力改善措施、水生态修复措施、滨水空间打造、配套设施完善、智慧管理措施等。简介项目的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建(构)筑物、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以及项目总投资。】(3)展示效果图(若有)。【厂站或复杂的架空管渠工程宜展示效果图,水环境治理项目涉及滨水空间打造时宜展示效果图。】2设计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性依据文件。(2)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3)国土空间规划、与排水相关的各类专项规划、现状排水管网和其他综合管网资料、水质监测资料、各类专项论证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其他相关资料包括:上一阶段批复、主管部门批复、上级督察整改交办文

    13、件、沟通意见及各种会议纪要等,专项论证报告包括工程地质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4)改扩建工程原有设计资料、竣工资料和现有排水设施检测评估资料(若有)。【可根据需要提出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检测评估。对于雨污分流改造,原则上应调查至错接源头,达到分流目的。对于管网质量缺陷整治,可先通过观察流量、污染物浓度和淤堵情况进行简单排查,逐步缩小范围,必要时再采取精细化的检测手段。】(5)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排水专业主要包括: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城镇内涝防

    14、治技术规范GB51222、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J50/T427等,列出的技术标准须与本工程有关且为有效版本。除了规范标准以外,还应满足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的规定。】3区域概况(1)示意项目区位简图,简述区域自然条件,简述排水流域概况和水体所在流域概况。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气象(包括雷电)、水文、工程地质、地震、水文地质等,排水流域概况包括流域面积、排水管网和厂站基本情况等,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概况包括汇水流域面积、河道长

    15、度、湖库水体面积、水域功能、河湖水系基本情况、主要干流支流水系特征、多年径流和洪水等水文气象条件。】(2)简述城镇概况、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和规划发展情况。【简述城镇和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现状,简要介绍总体(区域)规划等上位规划情况,简述本项目与总规的符合性。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涉及滨水空间打造时,简述区域文化特色。】4排水系统(流域水环境)现状(1)说明现状排水体制,简述现有排水设施和再生水回用设施的位置、规模、处理工艺、服务范围、人口数量和运行情况,简述水环境污染情况、内涝积水情况和排水系统存在的其他问题。【排水系统现状包括:排水泵站及调蓄设施运行情况,雨污水管道分流情况,雨污混接情况,合流或

    16、混流系统截流倍数和截流量控制措施,排水管渠病害情况,外水入渗情况,污水收集率,溢流污染情况,易涝点情况,污水处理厂旱季进厂水质水量和雨季进厂水质水量,尾水达标情况,厂内能耗、药耗、补充碳源情况,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污泥处置出路是否稳定保障,除厂内自用以外的尾水再生利用情况。可提供现场调研的影像资料。】(2)水环境治理项目: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说明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情况;简要说明污染源调查、排水管网普查、处理厂调查、沿岸排水口调查、陆域和水生生态系统调查、水资源调查、防洪排涝调查情况;简要分析说明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景观、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说明水体黑臭、富营养化或水

    17、质不达标的原因。【水环境质量宜根据近年长期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评判;污染源调查包括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城市面源、农业面源、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泥质检测资料分析是否存在底泥淤积情况、是否对水体构成内源污染;排水系统调查包括流域重要排水户排放情况、排水管渠缺陷、雨污混接情况、截流制系统溢流情况、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等;调查沿岸污水直排口、溢流口和雨水排口;生态系统调查包括生境调查,水生动植物、滨水带和岸上动植物的调查,并分析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水资源调查包括流域汇水范围、补给水源、多年径流情况、基流保障情况、湖库换水周期等;防洪排涝调查包括护岸稳定

    18、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岸线侵占情况、河道冲淤情况、各频率洪水位、防洪达标情况等;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和水质不达标原因。】(3)改扩建工程简述原设计概况和实际运行情况,简要评价运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5相关规划简述给水规划、排水规划、再生回用水规划、污泥处置规划、排水防涝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防洪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与本工程相关的主要内容。6对规划或上一阶段研究成果的优化和变更说明方案设计对规划、可行性研究成果和其他相关研究论证结论的执行情况,简述方案设计优化或变更的内容。【重点叙述对前期成果进行优化调整和变更的内容。若对前期批复成果进行了实质性调整,方案设计中须提出,并按本规定充分论证

    19、其合理性。】2.1.2 总体设计【本章节的方案论证是指涉及选址、总体规模和系统总体布置等重要内容的方案比选论证。】1建设目标和设计思路简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水环境治理项目简述考核指标,分析项目的特点、技术重点和难点,针对性提出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分期建设时分别说明。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建设目标通常包括水质目标、自然岸线恢复目标、基流保障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滨水空间打造目标等,考核指标通常包括主要的水质指标、生态指标、海绵城市指标等,技术路线通常是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基流保障、水动力条件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提升等方式实现治理目标。】2工程规模(1)根据人口数量、用地性质和面积

    20、用水量标准,结合供水量、污水量现状调查资料和区域发展趋势,预测工程设计服务年限的生活污水量,并考虑工业废水排放量、地下水入渗量和截流雨水量,论证说明污水干管、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规模。【如前期已完成可研审批,应简述是否与可研审批结果一致。污水量预测宜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2)论证说明雨水管渠、涵洞、其他污水管道和道路排水管道的工程规模。不涉及方案比选论证时,可在工艺设计中计算说明。(3)说明再生回用水系统服务范围,根据再生回用水的各种用途和需求量调查,结合区域规划发展预测再生回用水需水量和水质要求,论证说明再生回用水厂、泵站和干管建设规模。(4)根据污染控制、综合利用或峰值削减需求,结

    21、合汇水区域地形特征和初雨监测资料,分析调蓄的必要性,论证说明雨水调蓄设施规模和水质净化厂旱、雨季规模。【应根据汇水区域地形特征或者初雨浓度、流量随降雨变化的监测资料分析说明雨水调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初雨收集效率过低而闲置。水质净化厂雨季一般用于处理初期雨水,旱季一般用于处理大型混流排口的低浓度污水,或者处理正常的污水用于河道补水。旱雨季功能和处理规模可以不同。】(5)水环境治理项目简要计算说明各类污染负荷,分段计算水体环境容量,计算各类污染指标的目标削减量;论证说明各类分项工程的规模,包括:底泥、管涵清淤工程量,生态基流所需补水量,调水、水质净化厂或再生回用水厂的处理规模,活水循环泵站规模

    22、主要海绵设施规模,等等。【根据水体多年径流量和生态系统需求计算枯水季节所需的生态基流补水量,可采取上游湖库泄水补充基流,也可以利用水质净化厂站兼作补水设施,或者尾水再生回用进行生态补水。活水循环泵站通常用于改善湖库死水区域的水动力条件,避免出现藻华,通常可以和增氧、过滤净化相结合。海绵设施除应满足红线范围内指标要求外,还要满足流域公共海绵设施规划要求。以上设施均需对其规模进行论证,简单项目可直接说明其规模。】(6)若采用可研阶段或其他专项研究对规模的论证结论,可简要摘录说明论证过程。3排水体制(1)根据规划确定远期排水体制;根据排水系统现状和水环境治理要求,确定近期各分区采用的排水体制。(2

    23、)采用(或部分采用)雨污合流制时,论证其合理性,说明溢流污染控制措施。4选址对污水处理厂、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提升泵站、雨水调蓄设施和水体活水循环泵站选址进行比选论证,提出推荐选址。【应简述有无规划厂址,若有规划厂址的应将规划厂址纳入比选,如不采纳规划厂址的应说明规划调整的理由。选址论证须说明场地是否满足防洪标准、是否存在地质灾害。】5进出水水质和处理程度(1)预测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厂和再生回用水厂进水水质,确定设计进水水质。(2)根据生态环境部门要求或相关出水水质目标确定设计出水水质,确定处理程度。【依据尾水受纳水体的情况、环评及其批文的情况、再生水利用的要求,确定设计出水水质,计算

    24、处理程度。进水水质预测宜采用两种以上方法,如:可通过现有污水的监测资料预测设计年限的污水水质,可参照邻近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资料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各类污水加权平均计算进行预测,其中的生活污水水质可以根据人均污染物定额和用水定额计算。】(3)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根据现有进出水水质和目标水质确定处理程度。6排水系统(流域水环境治理)总体布置(1)对污水处理厂分散、集中设置的方案和相应的污水干管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必要时列出排水系统示意简图。采用前一阶段批复方案时,简要摘录说明论证过程。【若推荐方案与规划或可研方案有较大差异,宜提出对规划或可研修编调整。】(2)复杂的再生回

    25、用水系统对供水干管、泵站、分区等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必要时列出供水系统示意简图。【“复杂”系指地形、地质、用户分布情况复杂,导致管路定线、泵站高程和位置选择、供水压力分区等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总体布局方案的情况。】(3)排水采用泵站提升、管路架空敷设或非开挖敷设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4)水环境治理项目:对排水管网分流改造与末端截流进行比选论证,对底泥原位治理与清淤进行比选论证,对调水补水、设置水质净化厂与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回用补水进行比选论证,提出推荐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建筑小区和市政排水管网进行彻底分流改造和病害整治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负荷进入水体,短期无法

    26、彻底根治时也可采取末端截流溢流和(或)水质净化方式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河道和湖库底泥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原位治理(覆盖或生物化学修复)和清淤方式(带水作业或放干作业)控制内源污染;基流不足时可以采取上游湖库调水补水、设置水质净化厂站或尾水再生回用方式进行补水;水质净化厂站通常旱季从市政污水管取水净化后作为枯水季节生态基流的补充,或者旱季用于不适合截流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的低浓度污废水的净化,雨季用于初雨净化。此类重要的总体技术方案需进行比选论证。】2.1.3 方案论证此处的方案论证是指除选址、总体规模、总体布置以外的技术措施的方案比选论证。也可纳入“工艺设计”章节进行论证。1污水处理厂建设形式论证建设

    27、地下或半地下污水处理厂(包括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时,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的比选论证。【对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形式进行论证,包括地上式、半地下式、地下式等形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可主要从环境友好(对城市价值影响)、建设条件(地形、地质、地下空间利用等)、技术难度、经济可行等方面进行论证。】2处理处置工艺论证分析说明主要的处理指标对象;对污水处理、再生回用水处理、溢流和初雨净化处理工艺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对除臭工艺和臭气收集方案进行简要比选论证;对处理厂污泥、管渠疏通污泥和水体清淤底泥处理工艺进行简要比选论证;涉及污泥后续处理处置时,对处理处置工艺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在比选论证基础上

    28、提出推荐的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工艺选择宜充分考虑后续处置方式。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比选论证时须充分考虑节能降碳,污泥处置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3主要设备和构筑物选型论证对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加药、消毒、污泥处理、除臭等主要工艺环节的主要设备材料和处理构筑物的选型进行简要比选论证。4厂(站)总平面布置论证根据用地条件和处理工艺需求,考虑环境影响、工程造价、近远期衔接等因素,对厂(站)总平面布置进行比选论证。5厂(站)高程布置论证根据处理工艺需求、地形地质条件、运行能耗、土石方平衡、基础处理、防洪排涝要求和受纳水体水位情况,对厂(站)设计地面标高和水力高程布置方案进行简要比选论证,提

    29、出推荐的水力高程布置方案。6管渠线路、高程布置、管道材质、断面形式论证综合考虑用地条件、地质地貌、雨污水收集效率、地下障碍物情况、地下水位、防洪、再生回用水服务范围、工程造价和管理维护条件等因素,对干管(渠)、涵洞、再生回用水干管、行泄通道的平面线路和高程布置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大型管渠工程和特殊地质区域对材质和断面形式进行比选论证。【管渠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地貌(现状和规划)、土质、地下水位、道路情况、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及养护管理方便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并应与源头减排设施和排涝除险设施的平面和竖向设计相协调,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

    30、集的地带;排水管宜沿城镇道路敷设,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宜设在快车道以外;截流干管宜沿受纳水体岸边布置,且管底尽量高于常水位;管渠高程设计除应考虑地形坡度外,尚应考虑与其他地下设施的关系及接户管的连接方便。排水管渠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当受条件限制无法采用重力流或重力流不经济时,排水管道可采用压力流提升排放。管道上下游高差较大、沿线无节点流量进入时,管道也可以利用重力按压力管道方式设计(按满流设计,类似于高位水池的重力流供水输水管道),进水口采取拦渣措施,出水口采取消能措施。雨水的排水分区应根据城市水脉格局、地势、用地布局,结合道路交通、竖向规划及城市雨水受纳水体位置,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

    31、排的原则确定,宜与河流、湖泊、沟塘、洼地等天然流域分区相一致。雨水排放系统应按照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结合地形地势、道路与场地竖向等进行布局。污水收集系统应根据地形地势进行布置,降低管道埋深。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并与城市场地竖向相协调,可以减小管道埋深、少设提升泵站、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费用、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管渠材质、管渠断面、管道基础、管道接口应根据排水水质、水温、冰冻情况、断面尺寸、管内外所受压力、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性、施工条件和对养护工具的适应性等因素进行选择和设计。对于大埋深条件下大断面排水管或下游重要排水管,管道损坏将造成严重后果,应进行结构形式比选,提高工程设计安全

    32、系数,可采用整体浇筑箱涵或拱涵代替大型雨水管道,以确保结构安全。】7泵站形式和管渠特殊敷设方式论证对提升泵站、排涝泵站、管渠局部架空、沿河道在水下敷设污水管道、倒虹管、高跌水、非开挖施工、管道非开挖修复、管涵清淤等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对实施方案进行比选论证。【泵站可从提升规模、占地面积、施工周期、保养维护、工程造价等角度进行方案比选。规模较小、用地紧张、不允许修建地面建筑的情况下,可采用一体化预制泵站。】8水环境治理方案论证根据污染削减目标和其他治理目标,对流域面源污染削减、点源污染整治、排水管网整治、海绵城市建设、溢流和初雨净化、底泥原位治理、清淤、淤泥处理处置、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构建、水体增氧

    33、循环活水、补水、管网和水体水质监测等措施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对技术方案进行简要比选论证。【在总体布置方案比选确定后,对具体技术措施、设施的实施方案进行比选论证。】9改造工程方案论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方案,进行方案比选论证;说明或论证对原有设施设备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过渡方案。【扩建工程方案论证按照以“方案论证”章节的编制要求执行。】2.1.4 工艺设计1排水管渠(1)雨水管渠和排涝设施采用推理公式计算时,说明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流量计算公式、汇水面积、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降雨历时、地面集水时间、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时,说明模型构建的基础数据和主要参

    34、数,说明计算结果。计算说明雨水干管(渠)和排涝设施的设计流量(包括转输流量和本段流量),说明主要管渠断面尺寸、坡度、内壁粗糙系数、充满度、流速等。有积水风险的场地说明内涝校核结果,说明积水监测和报警装置设置情况,说明行泄通道设计水深、流速和设计退水时间。【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根据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确定;有积水风险的场所应进行内涝校核,满足排涝要求时不需要对排涝设施另行设计,不满足排涝要求时,需要对排涝除险设施进行设计,设计水量应根据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及对应的最大允许退水时间确定,且水深、流速应满足要求;当汇水面积大于2km2时,应考虑区域降雨和地面渗透性能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等因素

    35、采用数学模型法确定雨水设计流量。径流系数需要修正时,说明各项修正系数。】(2)污水管道说明近远期服务面积、人口、用水定额、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地下水入渗系数等设计参数,计算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确定干管(渠)旱季设计流量,说明主要管渠断面尺寸、坡度、内壁粗糙系数、充满度、流速等;分流制污水管道系统在雨季截流雨水时,说明干管(渠)的雨季设计流量和校核结果。【依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分流制污水系统的雨季设计流量是在旱季设计流量上增加截流雨水量。鉴于保护水环境的要求,为控制径流污染,需将一部分雨水径流纳入污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污分流系统已经设有径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调蓄

    36、池、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污水管道时,已建有截流设施将旱季道路冲洗废水截流进入污水系统时,或者建有其他雨水截流设施时,应对截流量进行调查,据实确定。无现有雨水截流设施、新建污水管道时,需考虑到今后可能需要新建雨水截流设施,污水管道应考虑接纳该截流量。应合理确定截流量,既要满足污染控制要求,也应充分考虑污水处理设施的承受能力,不应盲目取值。】(3)合流管渠说明截流倍数及取值依据,计算说明合流管渠设计流量,说明主要管渠断面尺寸、坡度、内壁粗糙系数、充满度、流速等;说明截流溢流方式,说明截流量控制方式。【合流制系统通常通过控制溢流频次和溢流时间来控制溢流污染负荷。需根据降雨特征、污水特征等因素,探索溢流

    37、频次、溢流时间与截流倍数的关系,再根据受纳水体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截流倍数设计截流管道。为便于设计应用,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给出了较宽泛的取值范围,同时也强调了“应根据旱季污水的水质、水量、收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排水区域大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截流倍数过大会加大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调蓄设施的投资,截流倍数过小会加大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负荷。宜按以上要求合理取值,必要时经主管部门同意。合流制区域应优先通过源头减排系统的构建,减少进入合流制管道的径流量,降低合流制溢流频次和溢流总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水,可采用调蓄后就地处理或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等方式,处理达标后利用或排放。就地处理可结合空间

    38、条件选择旋流分离、人工湿地等处理措施。】(4)管渠改造工程说明现有管渠存在的问题。雨污分流改造说明错接点情况和改造方式;病害管渠简述检测方法、评估结论和缺陷等级;说明管渠改造思路,采用非开挖修复时说明修复方法,开槽施工时说明放坡条件、支护方式和对现状管线的保护方式;涉及管渠清淤时,说明清淤方式和污泥处理处置措施;对市政交通有较大影响时,简要分析交通组织的可行性。必要时分析说明目标可达性。【管渠的检测方法、评估结论和缺陷等级等可依据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l81和城镇排水管渠检测与评估技术标准DBJ50/T447进行选择和评定;非开挖修复方法可参考和依据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

    39、技术规程CJJ/T210进行选择和设计。管渠清淤污泥的处理处置可参照城镇排水管渠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程T/CECS700执行。目标可达性包括雨污分流效果、管道病害整治效果、污水浓度提升效果、溢流污染控制效果、挤外水效果等。】(5)特殊管段说明管渠架空、沿河道在水下敷设污水管道、倒虹管、高跌水、非开挖施工、非开挖修复等特殊管段设计的主要参数和基本情况。(6)管道平面和竖向布置说明管道平面布置、与上下游高程衔接和下游接纳能力等情况,排放水体时说明出水口和水体的情况。建筑小区室外排水管道说明接纳市政雨污水检查井位置,无市政污水管道接口时说明污水处理方式。【应描述下游管道的断面,复核是否满足设计流量要求

    40、水体应描述其洪水位,复核是否存在倒灌风险及采取的应对措施。】(7)管渠及其附属设施和构筑物的材质和形式:说明管渠材质,说明接口、基础和主要附属构筑物的材质和形式。2再生回用水管道说明输水干管设计流量、设计压力、走向、长度、管径、管材、主要设计流速和埋设深度,说明供水管道防腐、调压、排气、排泥、防水锤措施,说明管道穿越障碍物情况。【对于布置加压泵站或调节水池、水塔的情况,简述加压泵站或调节水池、水塔的位置、标高关系。】3泵站(1)说明泵站位置、近远期规模、近远期结合方式、泵站形式、主要尺寸、用电负荷。(2)说明泵站设计流量、水泵机组配置和主要性能参数。(3)说明集水池有效容积、水泵机组启停控制

    41、方式、不同工况的调度及运行要求。(4)说明人员编制、附属建(构)筑物、事故应急排放、防洪、除臭等设计情况。4雨水调蓄设施(1)说明服务范围、调蓄设施位置、类型和形式,说明调蓄目的(合流管渠溢流污染控制、分流系统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削减和雨水回用等)。【类型包括水体调蓄、绿地广场调蓄、浅层和深层调蓄池等,形式包括接收池、通过池、联合池等。深层调蓄设施说明集水井构造形式。】(2)溢流污染控制调蓄说明设计采用的溢流污染控制率,说明设计进水时间、原截流倍数、调蓄后的截流倍数和旱流污水量,计算说明调蓄水量。【合流制系统通常通过控制溢流频次和溢流时间来控制溢流污染负荷。需根据降雨特征、污水特征等因素,探

    42、索溢流频次、溢流时间与截流倍数的关系,再根据受纳水体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截流倍数,设计调蓄设施,相关技术标准规定了溢流污染控制调蓄设施的计算原则和方法。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采用截流倍数法。上海等地已通过统计总结了当地截流倍数和合流污水截流率的关系,并用于调蓄工程的设计。但截流倍数法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降雨事件为均匀降雨的基础上,且假设调蓄设施的运行时间不小于发生溢流的降雨历时,以及调蓄设施放空时间小于两场降雨的间隔,而实际情况很难满足上述两种假设。因此,以截流倍数计算法得到的调蓄量偏小,计算得到的调蓄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的效益小于设定的调蓄效益。在设计中应乘以安全系数,根据上海等地

    43、工程实践,Wl.ll.5o(3)径流污染控制调蓄简要分析初雨收集效率,说明设计采用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去除率,说明设计降雨量(调蓄深度)、汇水面积、径流系数和安全系数,计算说明调蓄水量。(4)径流峰值削减调蓄说明内涝防治标准或其他排水标准,说明设计降雨历时及其对应的雨型,计算说明调蓄水量。(5)雨水回用调蓄说明回用水质标准和回用需水量,说明调蓄设施的有效容积,分析说明全年有效回用雨水量。(6)说明调蓄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说明调蓄设施的构造特点、主要尺寸和运行要求。【重点描述对各环节工艺构筑物的比选。】(7)说明清淤冲洗方式、放空方式及其排放出路,说明除臭措施及消毒方式。(8)说明调

    44、蓄设施设计出水(排放)水质和排放出路。5污水处理厂(包括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1)总图设计1)简述厂址地理位置、与城镇布局关系、卫生防护距离、主导风向、交通、供水等外部条件。2)简述厂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内涝防治标准、防洪标准、占地面积,说明总平面布置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3)说明总图功能分区、场地竖向、交通运输、建(构)筑物平面布置、远期预留用地和近远期衔接情况,说明地下(半地下)处理厂箱体内部功能分层分区、防火分区、交通组织、防淹没措施和上部地面利用情况,改扩建工程说明与原总平面布置的衔接。【扩建项目宜复核规划红线是否满足扩建需求,不能满足需求时需提出可行的调整建议。】4)说明出水

    45、口设计情况。(2)污水处理工艺1)说明旱季设计流量和雨季设计流量。2)绘制工艺流程框图,简要说明污水处理流程。3)按工艺流程顺序说明各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校核流量、主要设计参数、主要尺寸、构造材料、设备选型和性能参数。(3)污泥处理工艺1)说明旱季和雨季的污泥产量,确定处理规模。2)说明污泥浓缩、污泥消化和污泥脱水方式,说明设备选型和性能参数。3)说明厂内处理后污泥的储存方式和储存能力。4)简要说明污泥外运处置方式,厂内进一步处理时说明处理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4)除臭工艺说明需除臭的部位和臭气风量计算标准,说明各构筑物和设备的加盖、加罩方式,说明除臭风量和风机选型,说明臭气处理工艺、分区

    46、处理方式、设备选型和性能参数,说明处理后臭气排放方式。加盖改造除臭工程分析说明是否影响原有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说明保障措施。6水环境治理(1)简述流域点源污染治理方案和流域排水管网整治方案,参见前述“管渠改造工程”。(2)简述沿岸排口整治方案,初雨和合流制溢流调蓄参见前述“雨水调蓄设施”,末端截流溢流参见前述“合流管渠”。(3)简述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方案。(4)简述水体红线范围内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参见“海绵城市”章节。(5)简述底泥原位治理和清淤方案,说明清淤污泥处理处置方案。(6)简述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构建方案。(7)简述调水和水质净化厂、再生回用补水方案,水处理参见前述“污水处理厂(包括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8)简述活水循环方案和增氧措施。(9)简述其他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措施。(IO)简述管网和水体水质监测方案。(Il)简要分析说明治理方案的目标可达性。(12)另设专章简述水利、防洪、景观(包括岸线生态)、智慧管理(包括水质监测)、配套设施等建设方案,编制深度满足相关行业规定。7海绵城市说明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说明拟采用的控制流程和低影响开发措施,分析判断能否达到规划要求。2.1.5 建筑设计简述方案设计构思和特点,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的建筑平面布局平面布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