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
《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4年5月、/1刖S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勘察设计行业创新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和绿色建筑配套能力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勘设(202331号)的要求,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会同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等单位在总结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和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规范标准的更新和行业管理需求,充分考虑山
2、地城市特点,分析研究了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内容、编制深度和表达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形成本技术规定,作为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水系统分会负责具体内容解释。主编单位:重庆市城镇排水事务中心参编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汇中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
3、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祝飞周倩倩盛国荣龚安军何丹冯暑邓瑛鹏马念贾建青冉飞徐振龙毕生兰马蜀朱贞臻袁江贺茂卿谭金强敖良根陈爽冯杰李进丰易海涛肖龙张为周炯张锐瞿露姜宗海檀立朝吴欢刘锋刚田沁禾李晓渝付豪皮家悦黄成胡斌田洋张国军周莉吴琴刘宏伟韩颖柳电玉黄文钟段婵娟廖可郑晓宇冉浩吴峰李莹莹杨梅刘恋秋程世彪王镇炼王炜杨韵向翌杨真东郎坤铭赵欢翁文江罗颖陈俊宇肖哈黄清林曹晓艳刘倬主要审查人:张智罗昭辉韩乔刘智刚谭洪强目录1总则1
4、2室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2.1 设计说明书22.1.1 概述22.1.2 总体设计52.1.3 方案论证82.1.4 工艺设计112.1.5 建筑设计172.1.6 结构设计172.1.7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182.1.8 供电设计182.1.9 仪表及自控设计192.1.10 消防192.1.11 环境保护192.1.12 节能192.1.13 其他192.1.14 主要工程数量、材料及设备表202.1.15 投资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2.1.16 附件202.2 设计图纸202.2.1 总体布置图202.2.2 排水管渠和再生回用水管道工艺202.2.3 雨水调蓄设施工艺2
5、12.2.4 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包括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工艺212.2.5 水环境治理工艺222.2.6 建筑设计232.2.7 其他243室外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53.1 设计说明书253.1.1 概述253.1.2 区域概况和建设条件263.1.3 总体设计283.1.4 方案论证303.1.5 工艺设计323.1.6 建筑设计493.1.7 结构设计503.1.8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543.1.9 电气设计543.1.10 仪表及自控设计553.1.11 机械设计(必要时)563.1.12 总工程数量表、设备及主要材料表563.1.13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563.1.
6、14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573.1.15 消防573.1.16 节能573.1.17 其他573.1.18 新技术应用及拟开展的专题技术研究(必要时)583.1.19 设计概算简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83.1.20 存在问题和建议583.1.21 附件583.2 设计图纸583.2.1 总体布置图583.2.2 排水管渠和再生回用水管道工艺593.2.3 雨水调蓄设施工艺603.2.4 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包括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工艺613.2.5 水环境治理工艺623.2.6 海绵城市设计633.2.7 建筑设计643.2.8 结构设计643.2.9 基坑与边坡工程设计653.2.10
7、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653.2.11 电气设计663.2.12 仪表及自控设计663.2.13 机械设计663.3 信息模型663.3.1 基本规定663.3.2 交付要求674室外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704.1 设计施工总说明704.1.1 工程概况704.1.2 设计依据704.1.3 对初步设计的优化和变更704.1.4 规范、强制性标准符合情况704.1.5 工艺设计714.1.6 建筑设计804.1.7 结构设计844.1.8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864.1.9 电气设计914.1.10 仪表及自控设计924.1.11 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934.1.12 施工安装
8、注意事项和验收要求934.1.13 运行管理要求和注意事项934.2 设计图纸934.2.1 工艺设计944.2.2 建筑设计1004.2.3 结构设计1044.2.4 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1094.2.5 电气设计Ill4.2.6 仪表及自控设计1114.2.7 机械设计1124.3 信息模型1124.3.1 基本规定1124.3.2 交付要求1131总则1.1 为规范重庆市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促进设计成果质量提高,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推动源头减排、节能降碳和资源循环,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
9、的室外排水专项工程和附属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厂、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排水管渠系统工程(雨污水管渠、再生回用水管道、泵站、雨水调蓄设施)和水环境治理工程(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活水补水、水质监测)等。1.3 本规定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其他设计和研究阶段技术文件的编制可参照执行。1.4 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除应满足本规定外,还应满足国家关于设计文件编制的相关要求。设计文件的章节顺序、编排方式可参照本规定;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本规定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或按需增加必要的内容;附属排水工程和小型排水工程可适当简化。【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提出要
10、求,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执行,不在本规定之列。项目涉及的内容,设计文件中应完整表达、深度满足,项目不涉及的内容设计文件中不必提及。设计文件编排的逻辑、顺序由设计人自行确定,本规定不做要求。】1.5 除排水工艺专业以外的其他建筑、结构、电气、仪表及自控、建筑给水排水、暖通、景观、经济等专业和海绵城市、节能绿建、装配式、信息模型、边坡基坑、涉河、涉轨、危大工程等专项,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满足国家和重庆市对设计文件编制的相关要求。2室外排水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1 设计说明书2.1.1 概述1项目概况(1)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区位、工程地点、项目服务范围、项目前期研究情况
11、2)简述项目分期建设情况及各期服务年限、建设规模、主要工程内容、主要经济指标和项目投资。【分期建设的项目说明各分期对应的年限,说明各分期的规模和主要工程内容。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排水管渠或再生回用水管道走廊布置;主要的管材、规格、数量、主要敷设方式;泵站的位置、占地面积、近远期规模、结构型式;雨水调蓄目的、调蓄设施的数量、设置位置、有效容积、调蓄类型、水池结构型式;处理厂(包括污水处理厂、再生回用水厂和水质净化厂)近远期设计规模、排放标准、主要处理工艺、是否为地下式、尾水排放方式和污泥处理处置方式;水环境治理项目主要的点源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内源污染治理措施、水体水质保障措施、基流保障措施、水
12、动力改善措施、水生态修复措施、滨水空间打造、配套设施完善、智慧管理措施等。简介项目的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建(构)筑物、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以及项目总投资。】(3)展示效果图(若有)。【厂站或复杂的架空管渠工程宜展示效果图,水环境治理项目涉及滨水空间打造时宜展示效果图。】2设计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性依据文件。(2)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3)国土空间规划、与排水相关的各类专项规划、现状排水管网和其他综合管网资料、水质监测资料、各类专项论证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其他相关资料包括:上一阶段批复、主管部门批复、上级督察整改交办文
13、件、沟通意见及各种会议纪要等,专项论证报告包括工程地质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4)改扩建工程原有设计资料、竣工资料和现有排水设施检测评估资料(若有)。【可根据需要提出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检测评估。对于雨污分流改造,原则上应调查至错接源头,达到分流目的。对于管网质量缺陷整治,可先通过观察流量、污染物浓度和淤堵情况进行简单排查,逐步缩小范围,必要时再采取精细化的检测手段。】(5)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排水专业主要包括: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城镇内涝防
14、治技术规范GB51222、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J50/T427等,列出的技术标准须与本工程有关且为有效版本。除了规范标准以外,还应满足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的规定。】3区域概况(1)示意项目区位简图,简述区域自然条件,简述排水流域概况和水体所在流域概况。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气象(包括雷电)、水文、工程地质、地震、水文地质等,排水流域概况包括流域面积、排水管网和厂站基本情况等,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概况包括汇水流域面积、河道长
15、度、湖库水体面积、水域功能、河湖水系基本情况、主要干流支流水系特征、多年径流和洪水等水文气象条件。】(2)简述城镇概况、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和规划发展情况。【简述城镇和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现状,简要介绍总体(区域)规划等上位规划情况,简述本项目与总规的符合性。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涉及滨水空间打造时,简述区域文化特色。】4排水系统(流域水环境)现状(1)说明现状排水体制,简述现有排水设施和再生水回用设施的位置、规模、处理工艺、服务范围、人口数量和运行情况,简述水环境污染情况、内涝积水情况和排水系统存在的其他问题。【排水系统现状包括:排水泵站及调蓄设施运行情况,雨污水管道分流情况,雨污混接情况,合流或
16、混流系统截流倍数和截流量控制措施,排水管渠病害情况,外水入渗情况,污水收集率,溢流污染情况,易涝点情况,污水处理厂旱季进厂水质水量和雨季进厂水质水量,尾水达标情况,厂内能耗、药耗、补充碳源情况,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污泥处置出路是否稳定保障,除厂内自用以外的尾水再生利用情况。可提供现场调研的影像资料。】(2)水环境治理项目: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说明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情况;简要说明污染源调查、排水管网普查、处理厂调查、沿岸排水口调查、陆域和水生生态系统调查、水资源调查、防洪排涝调查情况;简要分析说明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景观、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说明水体黑臭、富营养化或水
17、质不达标的原因。【水环境质量宜根据近年长期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评判;污染源调查包括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城市面源、农业面源、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泥质检测资料分析是否存在底泥淤积情况、是否对水体构成内源污染;排水系统调查包括流域重要排水户排放情况、排水管渠缺陷、雨污混接情况、截流制系统溢流情况、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等;调查沿岸污水直排口、溢流口和雨水排口;生态系统调查包括生境调查,水生动植物、滨水带和岸上动植物的调查,并分析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水资源调查包括流域汇水范围、补给水源、多年径流情况、基流保障情况、湖库换水周期等;防洪排涝调查包括护岸稳定
18、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岸线侵占情况、河道冲淤情况、各频率洪水位、防洪达标情况等;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和水质不达标原因。】(3)改扩建工程简述原设计概况和实际运行情况,简要评价运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5相关规划简述给水规划、排水规划、再生回用水规划、污泥处置规划、排水防涝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防洪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与本工程相关的主要内容。6对规划或上一阶段研究成果的优化和变更说明方案设计对规划、可行性研究成果和其他相关研究论证结论的执行情况,简述方案设计优化或变更的内容。【重点叙述对前期成果进行优化调整和变更的内容。若对前期批复成果进行了实质性调整,方案设计中须提出,并按本规定充分论证
19、其合理性。】2.1.2 总体设计【本章节的方案论证是指涉及选址、总体规模和系统总体布置等重要内容的方案比选论证。】1建设目标和设计思路简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水环境治理项目简述考核指标,分析项目的特点、技术重点和难点,针对性提出设计原则和技术路线。分期建设时分别说明。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建设目标通常包括水质目标、自然岸线恢复目标、基流保障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滨水空间打造目标等,考核指标通常包括主要的水质指标、生态指标、海绵城市指标等,技术路线通常是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基流保障、水动力条件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提升等方式实现治理目标。】2工程规模(1)根据人口数量、用地性质和面积
20、用水量标准,结合供水量、污水量现状调查资料和区域发展趋势,预测工程设计服务年限的生活污水量,并考虑工业废水排放量、地下水入渗量和截流雨水量,论证说明污水干管、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规模。【如前期已完成可研审批,应简述是否与可研审批结果一致。污水量预测宜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2)论证说明雨水管渠、涵洞、其他污水管道和道路排水管道的工程规模。不涉及方案比选论证时,可在工艺设计中计算说明。(3)说明再生回用水系统服务范围,根据再生回用水的各种用途和需求量调查,结合区域规划发展预测再生回用水需水量和水质要求,论证说明再生回用水厂、泵站和干管建设规模。(4)根据污染控制、综合利用或峰值削减需求,结
21、合汇水区域地形特征和初雨监测资料,分析调蓄的必要性,论证说明雨水调蓄设施规模和水质净化厂旱、雨季规模。【应根据汇水区域地形特征或者初雨浓度、流量随降雨变化的监测资料分析说明雨水调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初雨收集效率过低而闲置。水质净化厂雨季一般用于处理初期雨水,旱季一般用于处理大型混流排口的低浓度污水,或者处理正常的污水用于河道补水。旱雨季功能和处理规模可以不同。】(5)水环境治理项目简要计算说明各类污染负荷,分段计算水体环境容量,计算各类污染指标的目标削减量;论证说明各类分项工程的规模,包括:底泥、管涵清淤工程量,生态基流所需补水量,调水、水质净化厂或再生回用水厂的处理规模,活水循环泵站规模
22、主要海绵设施规模,等等。【根据水体多年径流量和生态系统需求计算枯水季节所需的生态基流补水量,可采取上游湖库泄水补充基流,也可以利用水质净化厂站兼作补水设施,或者尾水再生回用进行生态补水。活水循环泵站通常用于改善湖库死水区域的水动力条件,避免出现藻华,通常可以和增氧、过滤净化相结合。海绵设施除应满足红线范围内指标要求外,还要满足流域公共海绵设施规划要求。以上设施均需对其规模进行论证,简单项目可直接说明其规模。】(6)若采用可研阶段或其他专项研究对规模的论证结论,可简要摘录说明论证过程。3排水体制(1)根据规划确定远期排水体制;根据排水系统现状和水环境治理要求,确定近期各分区采用的排水体制。(2
23、)采用(或部分采用)雨污合流制时,论证其合理性,说明溢流污染控制措施。4选址对污水处理厂、再生回用水厂、水质净化厂、提升泵站、雨水调蓄设施和水体活水循环泵站选址进行比选论证,提出推荐选址。【应简述有无规划厂址,若有规划厂址的应将规划厂址纳入比选,如不采纳规划厂址的应说明规划调整的理由。选址论证须说明场地是否满足防洪标准、是否存在地质灾害。】5进出水水质和处理程度(1)预测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厂和再生回用水厂进水水质,确定设计进水水质。(2)根据生态环境部门要求或相关出水水质目标确定设计出水水质,确定处理程度。【依据尾水受纳水体的情况、环评及其批文的情况、再生水利用的要求,确定设计出水水质,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室外 排水 工程设计 文件 编制 技术 规定
